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勋(xūn) 迭起(déi) 憎恶(zèng) 仙露琼浆(qióng)
B.污秽(huì) 愧怍(zuò) 呜咽(yè) 气冲斗牛(dǒu)
C.屏障(zhàng) 亘古(gèng) 赤裸(luǒ) 深恶痛绝(è)
D.幽寂(jì) 钦佩(qīn) 俯瞰(gàn) 不期而至(jī)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悟空为救唐僧打杀了妖怪,却被唐僧赶走。悟空去后,一只六耳猕猴变成悟空来害唐僧,悟空知道后,去找假悟空算账。后来,如来识破真相,真悟空打杀了假悟空。
B. 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代表作有《春》 。
C. 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垂髫”指童年,“加冠”表示男子年已20岁,“不惑”指男子40岁,“花甲”指人60岁。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吴承恩。
3、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冬天的雨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和“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两句中的“自然”都是“理所当然”的意思。
C.“立即跑下楼去”中的“下”是动词,“放在喷水口下”中的“下”是名词。
D.“令尊”是敬辞,称对方的父亲;“家父”是谦辞,称自己的父亲。
4、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A.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粗犷。
B.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5、(题文)中国是礼仪之邦,汉语中敬语谦辞很多。能够正确运用它们,也是文化修养的展现。下面各项中敬语谦辞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说:“我令尊是做买卖的,您父亲是做什么职业的?”
B. 乙说:“久仰阁下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啊。”
C. 丙说:“我贵姓李,敢问您尊姓大名?”
D. 丁说:“欢迎大家改日再到我府上来玩。”
6、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嗥鸣(háo) 污秽(huì) 字帖(tiě) 锲而不舍(qiè)
B. 哺育(bǔ) 默契(qì) 惩罚(chéng) 鲜为人知(xiǎn)
C. 浊流(zhuó) 调羹(gēng) 薪金(xīng) 深恶痛绝(è)
D. 殷红(yīn) 亘古(gèng) 澎湃(pài) 慷慨淋漓(kǎi)
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贮蓄zhù 突兀wù 怅然chàng 哄堂大笑hǒng
B.热忱chén 朗润rùn 怂恿sǒng 参差不齐cī
C.缥缈miáo 较量jiào 庇护bì 杞人忧天qǐ
D.应和hè 莅临lì 慷慨kǎi 畏罪潜逃qiǎn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对文中加点的词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弱者抚之以仁 抚:安抚
B. 孤往者尝为邺令 尝:曾经
C. 不知卿家君法孤 法:法则
D. 周公不师孔子 师:学习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A.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袁公问陈元方父亲,在太丘做官时身边的人是如何称赞他。
B. 陈元方认为父亲在太丘,用德行去安抚强者,用仁慈去安抚弱者,让人们安心做事。
C. 陈元方借周公和孔子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是相互效法。
D. 文中陈元方聪明机智,对于袁公提出的问题,他能运用比喻的方法巧妙应对。
9、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 ,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2)独坐幽篁里, 。 (王维《竹里馆》)
(3)谁家玉笛暗飞声,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 ,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5)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6) ,云从窗里出。 (吴均《山中杂诗》)
(7)双兔傍地走, ? (《木兰诗》)
(8)而那过去了的, 。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9)春已至,风和煦,雨缠绵,花娇艳,春光明媚,春思缱绻,请写出一联与春相关的古诗名句:
, 。
10、现代文阅读
儿歌
邓云乡
古人说:“千秋万岁名, 不如少年乐,”也还记得袁子才的一句名诗: “不美神仙美少年。”这都是至理名言。别的不用多说,在北京的夏日,看着听着娃娃们唱歌,就使人感到有说不清的乐趣。
为什么说夏天呢?因为五月端午之后,天气渐热,万物生发,人们都换上夏衣,男孩子小褂,汗背心、短裤,小姑娘也是花小褂或者花裙子。孩子们都在户外玩,有趣的事情多了,所以夏天的儿歌也别有情趣。
夏天天热,阴睛不定,片云可以致雨,用不着等什么“油然作云,沛然作雨”,头顶上一片黑云,西北风一卷,“噼里啪啦” 犹下起来了,小孩子们欢喜地在小院中乱跑,大人在屋里,廊子上还喊不应。这时就会有一首动听的儿歌: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反复地唱,欢蹦乱跳,十分顽皮,
夏天雷阵雨来了,又是风又是雨,小小的三合院、四合院似乎都是一个避风港,每间屋子似乎是一条小木船,在风浪中震撼着,母亲抱着被子里的孩子,从窗眼里望着外面的雨,唱起儿歌:
“风来了,雨来了,老和尚背着鼓来了。
至于为什么是“老和尚背着鼓来了”,却没有人注意,只这样说,后来看到老先生们写的儿歌的书,说是“背着谷来了”,这可能是南方的说法,而北方仍然读“鼓”的。难道说北京夏天的儿歌只是这两个吗?当然不是,北京夏天还有一个最美的儿歌,那是其他任何地方也没有的。
几场好雨过后,小小的四合院中,都是花花草草,绿油油的、香喷喷的湿漉濺的。在当院荷花缸、大水缸外面,在各屋的墙角上,在大树的根部...都有小小的蜗牛翘着两只小小的肉角在爬行。这个背着半透明躯壳的小动物,永远不会担心没有房子住,或为分不到房子,交不出房租而发愁,它永远是那样善良而悠闲地像诗人散步般地爬行着。北京话很奇怪,因为当地没有水牛,所以语言中没有这个词,却把蜗牛叫“水牛儿”,
前者庞然大物,后者小不点,写出来两个字却完全一样,不要说外国人翻译起来容易弄错,就是外地人听到恐怕也会弄不清楚。它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 孩子们把它轻轻地拿在手里,几个小脑袋凑在一一起,盼望着它的触角快点伸出来,抑扬而深情地唱道:
“水牛儿一水牛儿, 先出特角后出头儿唉!你爹你妈,给你买烧羊肉吃嗅-_”妙就妙在似通非通之间。
我在北京做小学生的时候, 已过了玩水牛儿的年龄了, 但我听惯了妹妹们和同院小孩玩的时候的歌唱声,我多么爱听这些美妙的儿歌啊!
【1】文中描写了三个唱儿歌的场景,分别是:①片云致雨,孩子们欢喜地唱着儿歌;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夏天雷阵雨来了,又是风又是雨,小小的三合院、四合院似乎都是一个避风港,每间屋子似乎是一条小木船,在风浪中震撼着。母亲抱着被子里的孩子,从窗眼里望着外面的雨,唱起儿歌。
【3】揣摩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说说其在表达上的妙处。
几场好雨过后,小小的四合院中,都是花花草草,绿油油的、香喷喷的、湿漉漉的。
【4】文末说:“ 我多么爱听这些美妙的儿歌啊!”这句话表达了“我"哪些情感?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祖母和猫
①我家的养猫史是从祖母开始的。但也只是近几年,她的孙辈们挺硬翅膀像鸟一样从她身边飞走之后。
②大概五年前吧,二姑家一对雪绒花和金帝猫下了一窝崽儿,托人给祖母抱来两只。老家养猫大都成对,因为见不得一只孤猫形影相吊的忧郁样儿。二姑送给祖母的猫一只是稻草黄色,四只脚白,祖母叫它草垛。它的确像雪地上的小草垛。另一只则通体雪白,像一团冬季凌晨未被打扰的雪,要我会叫它白雪,但祖母叫它白妮儿。
③祖母对猫像待她的孩子们一样,没有宠,但有爱,还有更多的是严厉。两只猫儿在祖母家刚稳下心,祖母便让它们去学着捉老鼠。乡下猫儿,都是要劳动的。于是,雪绒花和金帝的后代们,就钻到几角旮旯里捉老鼠去了。待它们出来, 常常灰头土脸花鼻子。不过草垛和白妮儿会很神气地一抖身子,那些浮尘就落了, 显出一种贵族气质。
④第二年春天,雪绒花又下了崽。我父亲和我小婶也开始养猫,各养一对儿。但都没祖母的猫看起来干净,漂亮,有气质。
⑤父亲家的猫喜欢钻柴灶,弄得浑身上下一团乌黑。而且,它们喜欢偷食东西,放在橱柜里的火腿肠,小蛋糕什么的,一不留神就被它们收拾得干干净净。祖母的猫不会这般,因为它们都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食物很简单,是祖母掰成小块儿泡了菜汤的馒头,无荤,但总能饱餐。想吃荤的话自己捉老鼠去。住的是麦秸窝,虽不如柴灶暖和,但安宁舒适。再说,祖母家的柴灶每烧完火,必用砖块将其堵住,想钻进去也不成。这便为两只猫儿造就了一副好德行。小婶的两只猫就不用提了,一只死掉;另一只离家出走。
⑥于是,在乡下众猫的衬托下,祖母的猫就显得高贵,典雅。待草垛和白妮儿长到两岁多时,便越发漂亮了。像茸茸的两大团毛线球,肥嘟嘟的。它们在花荫下嬉戏,在树杈间游戏,在祖母的脚下晒太阳,都像电影里的画面,干净,优美,惹人喜欢。
⑦这年,长期在外打工的四婶回来了。她耳根后淋巴结增大,上海的医生告诉她情况比较复杂让她住院治疗。想想自己多年辛劳将被付之一病,她心一灰,不治了,回老家。家乡的热心人和偏方多,有人告诉她,猫肉可以将其治愈。祖母听说后,便把草垛捉去给了四叔。草垛不见后,白妮儿也消失了。那个秋雨淅沥的傍晚,祖母坐在黄如杏子的灯下,幽幽然落下泪来。大家顿时慌了神,都跑出去寻猫。终于,小婶在隔壁一座无人的老宅里将它唤了出来。可它还是不吃不喝,无精打采。祖母说,它伤神了。祖母也吃不下饭,陪它一起忧郁。如此过了好几天,人和猫才逐渐缓过神来。
⑧四婶的淋巴疙瘩最后被一位民间医生割掉了,这几年倒也安然。不知草垛的肉汤到底起作用了没有。祖父祖母来杭小住,把白妮儿送了人,状况如何,祖母从不加过问。她怕伤神。
(选自《桑飞月 新浪博客》)
【1】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祖母养的猫具有怎样的特点?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②小节划线句子。
【3】文章除了祖母的猫,还写了父亲和小婶养的,为什么要写这两对猫?
【4】四婶有病了,祖母便将钟爱的草垛送给她治病。这种做法,你认可吗?请阐述理由。
【5】《猫》一文中,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作者“良心受伤了”,而文中的祖母把心爱的白妮儿送人后再也不过问,“怕伤神”,请分别解析他们“伤”的原因。并谈谈我们在与动物、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应持有什么样的生命态度?
祖父祖母来杭小住,把白妮儿送了人,状况如何,祖母从不加过问,她怕伤神——《祖母和猫》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郑振铎《猫》
12、(题目一)
初中生活已经过了半年了,这段时间里你可能经历了很多事,有成功,有失败;有欢乐,有伤心……相信你获得的更多的是成长,回首过往,不禁为那时的你点赞。请以“为 的我点赞”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叙事具体,主题突出。2.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3.字数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