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②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③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④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⑤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A. ②①⑤④③ B. ②⑤④①③
C. ③①④②⑤ D. ③①⑤②④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着落(zháo) 气概(gài) 坍塌(tān) 惊慌失错(cuò)
B.黄晕(yùn) 纯粹(cuì) 确凿(záo) 喜出望外(wàng)
C.啄食(zhuó) 分岐(qí) 荫蔽(yīn) 畏罪潜逃(qiǎn)
D.应和(hè) 云宵(xiāo) 狭隘(ài) 参差不齐(chā)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他是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B.《再塑生命的人》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C.《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D.《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北宋郭茂倩编)。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集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酝酿(niàng) 应和(hé) 抖擞(sǒu) 憔悴(cùi)
B.着(zhuó)落 静谧(mì) 吝啬(sè) 两(liăng)全
C.粗犷(kuàng) 匿(nì)笑 菡萏(dàn) 流转(zhuàn)
D.沐浴(yù) 荫(yìn)蔽 花瑞(ruì) 咄咄(duó)逼人
5、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 , 它也常来倦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
B.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
C.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炫,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 。
D.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装,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6、下列句子属于比喻句的一项是( )
A.远远看去,她像她的母亲。
B.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C.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看到他,仿佛又回到童年时代。
7、下面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脾性 嫩绿 淋湿 撑腰
B. 赤裸 执著 嫌弃 褪尽
C. 孱头 服侍 摇憾 花瓣
D. 欲绽 委屈 傲慢 奥丧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下车引之( )(3)元方入门不顾(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乙】
张玄之、顾敷,是顾和中外孙,皆少而聪惠。和并知之,而常谓顾胜亲重偏至张颇不恹。于时张年九岁,顾年七岁,和与俱至寺中。见佛般泥洹①像,弟子有泣者,有不泣者,和以问二孙。玄谓:“被亲故泣,不被亲故不泣”。敷曰:“不然,当由忘情故不泣,不能忘情故泣。”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般泥洹:与“涅槃”同义,称佛教僧徒之死,又叫“圆寂”。
【3】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是顾和中外孙/则是无信
B.和并知之/人不知而不愠
C.被亲故泣/温故而知新
D.不然,当由忘情故不泣/公欣然曰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而 常 谓 顾 胜 亲 重 偏 至 张 颇 不 恹
【5】请根据选文,说说【甲】文中陈元方和【乙】文中顾敷的聪明表现在哪里。
9、按要求古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曹操)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
(3)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4)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
《观沧海》中展示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净沙 秋思》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
(7)把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的颔联和颈联补充完整: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材料一:
诞生于中华大地的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卓越贡献,它凝注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成为跨地域、跨文化交流的载体,也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和文明交往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许多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等依然存在,需要世界各国协力攻克,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的纽带作用,如扩大和创新传播方式,借助携手培育中医药人才、开办中医学院、搭建体验平台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自然、崇和向善的文化理念以及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合作精神。
(摘编自秦毅《让中医药文化助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9年11月1日)
材料二: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以来,小到建立中医馆,大到打造产业研发平台,全国各地不论是政府、医疗机构还是企业,都在积极投身中医药健康领域,打造中医药健康服务新模式,抢占千亿级市场。与此同时,中医药的发展也走入了一个商业化怪圈——商业化太重,需要好好治理。管理者过于商业物质利益化,将医生收入与日常工作相挂钩,无论是在医疗水平、医生资源还是服务质量上都大打折扣。所以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中医药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这很有必要,以防“莆田系医院”事件再次发酵。
其次,备案制实施后,滋生了大批中医诊所行业,让人才(医师专家、馆长、技术人员等)的竞争更加激烈。人们经常把中医大夫称之为“老中医”,顾名思义是中医大夫越老越有经验,诊疗水平越高,在临床上就越吃香。受此传统习惯的影响,一些刚刚从大专院校毕业的年轻中医大夫们,往往门前冷落。所以医疗机构应在人才培育上下足功夫,培养自己的人才梯队。最后,诊疗手段比较单一,中医诊治疾病,坚持的是“望闻问切”四大原则,医生的主观判断成分居多,对现代仪器设备的要求和依赖相对较少,并且服务简便。未来诊所的形态不仅仅是治疗,同时也包括诊断、康复、保健等,所以医疗机构应该跟上互联网发展的潮流,引进科学的现代技术诊疗,从体检、健康咨询、治病、康复、美容、财富管理等多维度融合中医理念,营造“医康养”三位一体的健康管理模式。
虽然在现实政策推进中有些地方并不容乐观,中医对于疾病的预后、疗效、副作用也远没有西医那么直白单一,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国家政策的扶持、中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医药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都给中医的发展带来了美好的前景!
(摘编自搜狐网《浅谈中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材料三:
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认为,中医学虽然古老,但理念并不落后。现代前沿医学强调系统科学、精准医疗、预防医学、组合药物,而中国早在三千年前就有文字记载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养生保健、复方治疗。他坦承,中医落后的是技术,临床证据与中药的质量是中医传承发展的瓶颈。他指出,中西医观点碰撞是不可或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双方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最后在药品标准、管理、合理使用上形成共识。目前中成药在国际注册研究中取得进展,已有五种药通过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期临床试验。他说:“这些中药都是国内比较好的药,但到了国外,评价的方法比我们要苛刻,完全按照西医的标准来要求。这个过程虽然长了点,但是非常有益,推动了我们中药研究的深入发展,也把中药复方的理念,把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方法带到了国外。国外同行也学习我们,美国药典委员会、美国FDA也说,他们对于植物药的评价很多借鉴了中国人的一些方法,例如指纹图谱技术、指纹图谱分析等等。”
(摘编自中央广播电视台国际报道在线《中医名家罗浮山论道共商中医药发展前景》)
【1】下列对中医现状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许多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等依然存在,需要积极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的纽带作用。
B.中医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有经验的“老中医”更受广大患者欢迎,而年轻中医大夫们,则不大受欢迎。
C.中西医观点碰撞是不可或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双方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最后在药品标准、管理、合理使用上形成共识。
D.由于中医对于疾病的预后、疗效、副作用也远没有西医那么直白单一,加之在现实政策推进中有些地方并不容乐观,中医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2】下列说法与原文的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
A.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以来,政府、医疗机构和企业都在积极投身中医药健康领域,但中医药的发展也走入了商业化怪圈。
B.未来诊所的形态不仅仅是治疗,同时也包括诊断、康复、保健等。
C.中医落后的是医疗器械,临床证据与中药的质量是中医传承发展的瓶颈。
D.中西医观点的碰撞过程,既推动了我们中药研究的深入发展,也把中药复方的理念和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方法带到了国外,让国外同行学习和借鉴。
【3】目前中医药的发展走入了一个商业化怪圈——商业化太重,需要好好治理。请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找出治理办法。(至少写出两个办法)
【4】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如何看待中医?
11、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山桃花
李修文
①那满坡满谷的山桃花,不是一树一树,而是一簇一簇,从黄土里钻出来,或从岩石缝里活生生挤出来,渐成连绵之势,被风一吹,就好像世间的全部酸楚和苦难都被它们抹消了。我知道,在更广大的地方,干旱和寡淡、贫瘠和荒寒,仍然在山坡与山谷里深埋。但是,风再吹时,这些都将变成山桃花,一簇一簇现身。山桃花啊,满树满枝,几乎看不见一片叶子,唯有花朵,柔弱而蛮橫地占据着枝头。
②多年以前,为了写一部电影剧本,我一个人来到陕北角落里一座名叫“石圪梁”的村庄。站在村口,眼前景象让我欲说还休:干旱、风沙,村庄空寂,为数不多的老人。我住的那一口窑洞,满墙透风,窗户几近朽烂。到了夜晚,甚至会有实在挨不住寒冷的狐狸奔下山来,从窗外腾空跃入,跳到我的身边。
③多亏了那满坡满谷的山桃花!那一晚,北风大作,“倒春寒”明白无误地来临,雪粒子纷纷砸入窑洞,我心头生出一股巨大的悔意。我决定就此离开——不是等到天亮,而是现在就走。我拎起行李,爬上了窗外那座山的山脊。我大概记得,在山脊上一直走到天亮,就会看见山下公路上的大客车。就在此时,我看见那些司空见惯的山桃花好像被雪粒子砸得清醒了。雪粒子像携带着微弱的光,照亮了我身旁西坡上一片还未开放的山桃花,看上去,好似它们在天亮之前就会被冻死。我蹲在它们身边看了一会儿,叹息一声,接着往前走。哪知道,刚走几步,身后便传来一阵含混的轰鸣声。我回过头去,一眼看见途经的西坡好似蛰伏多年的龙王在此刻出世,沙块、黄土、断岩和碎石,瀑布一般,泥石流一般,不由分说地流泻、崩塌和狂奔……猛然间又平静下来。唯有尘土四起,穿过雪粒子,在山巅、山坡和山谷里升腾。
④也不知道为什么,尘雾里,我却心疼起那些快要被冻死的山桃花:经此一劫,它们恐怕全都气绝身亡了吧?我不禁返回去,走近山体滑坡的地方,想再看它们一眼。果然,那些山桃花全都被席卷而下,连根拔起,散落在地。我靠近了其中的一簇,伸手去抚一抚它们,看上去它们像是早已对自己的命运见怪不怪。。
⑤哪里知道根本不是——突然,像是雪粒子瞬时绽放成雪花,一颗花芭,对,只有一颗,轻轻地抖动了一下,然后,叶柄开始轻微地战栗,萼片随即分裂。我心里一紧,死死地盯着它看。我看着它吞噬了雪粒子,再看着花托竟然在慌乱中定定地稳住了身形。
⑥我知道,一桩莫大的事情就要发生了,即使如此,花开得还是比期待的更快:是的,一朵花,一朵完整的花,闪电般开了出来。在尘雾里,它被灰尘扑面;在北风里,它静止不动,小小的,但又是嚣张的。灾难已然过去,分散的河山,失去的尊严,必须全都聚拢和卷土重来!我看看这朵花,再抬头看看昏暗的天光,一时之间,震惊、激奋和仓皇全都不请自来。就在我埋首在那一朵花的面前时,更多的花,一朵一朵,一簇一簇,像是领受了召唤,更像是最后一次确认自己的命运,呼啦啦地开了。哪怕离我最近的这一簇,虽孤悬在外,也开出了五六朵,而叶柄与花托又在轻轻地抖动,更多的花,转瞬之后便要在这“倒春寒”的世上现身了。
⑦可是,就在此时,山巅上再次传来巨大的轰鸣声。轰鸣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尘雾愈加浓烈,所谓兵荒马乱,所谓十万火急,不过如此。但我还是置若罔闻,屏住呼吸等待着发落——是的,最后那几朵还未开出来的花,我要等它们来发落我。
⑧它们终归没有辜负我:就在即将被彻底掩埋时,它们开了。我迅疾跑开,远远站在一边,看着它们盛放一阵子,随即,被轰隆隆滚下的黃土和碎石吞没。
⑨那一刻,我清清楚楚地知道,我目睹了一场盛大的抗争。也许,我也该像那最后时刻开出的花,勇敢地迎战。每个人都有必须面对的命运它来了,你就走不掉,必须面对。
⑩这么想着,天也快亮了,远远地,我又看见了我的窑洞。我的鼻子一酸,干脆发足狂奔,跑向了我的命运。
(选文有删改)
【1】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
【3】品味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这场“盛大的抗争”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写下来。(不超出所给的120字的字格)
12、请以《奇特的小伙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完成文章构思,填写“中心思想”和“详写部分的内容”两项。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550字以上。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