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2024年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对诗文理解或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看海去”是一种年轻的生活理念的象征,生活处处是风景,年轻人要的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B. 诗中的“我们”,年轻又勇敢,面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想象和好奇,“我们”积极地面对生活,永不退缩。

    C. 如果说食指的《相信未来》是在黑暗中绽出的花火,那么,《六月,我们看海去》就是一首在明亮阳光下的高歌。

    D. 诗歌中描绘的校园生活和学子情感是十分真实的,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将年轻学子热闹喧嚣的生活表现了出来,同时表现出他们忙碌又充实的内心世界。

  • 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          天下归仁

    B.质胜文             故木受绳

    C.敏事而慎于言       不能容远近

    D.人不仁                 后已

  • 3、下列各组短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A.搜罗人才   威吓对方   展示图纸

    B.生产停滞   民乐演奏   五味杂陈

    C.脱离苦海   讲究美食   收容伤痛

    D.丰收的喜讯 永恒的友谊 暗淡的灯光

  • 4、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括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在能看见东西的第一天下午,我将在森林里进行一次长时间的漫步,让自己的眼睛陶醉在自然界的美色里,在这有限的几小时内,我要如醉如痴地欣赏那永远向有视力的人敞开的壮丽奇景。结束短暂的森林之旅,回来的路上可能经过一个农场,这样我便能看到耐心的马匹犁田的情景(或许我只能看到拖拉机了!)和那些以土地为生的人的宁静满足的生活。

    A.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需要同步解决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区域整体脱贫和贫困村摘帽三个层次的问题。

    B.画家利用树木、船只、房屋,特别是那无尽的瓦垄的一些共同特征,重复排列,以取得几条街道(亦即画面)的统一性。

    C.回环的美,指的就是诗韵,诗行的韵,是同韵的字(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来来回回地重复,所以叫作回环的美。

    D.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傍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见《现代评论》二十一期)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特大洪水发生后,战士们驾着冲锋舟,冒着危险把被洪水围困、身隐绝地,四面楚歌中的200多名群众,连夜抢救出来。

    B.阔别家乡四十载,事业虽有小成,但仍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因为是家乡的水土养育了我,而至今并没有给家乡做过点什么。

    C.说起举重冠军,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壮汉,而眼前这位貌似娇弱的女子却恰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亚运会举重冠军。

    D.不顾美国的重重制裁打压,近日,伊朗第一座核电站开始启动运行,这充分说明,伊朗当局破釜沉舟,研究、开发、利用核能的决心。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城市是多样异质文明空间化聚集、结构化整合的结果,城市与文明共生。文明多样性主要指以城市为场域为核心的社会领域与社会功能的专业化分划及其空间共在,即专门化、专业化的管理、宗教、谋利、交易等功能在城市中或者以城市为中心的多样共存。

    城市的重要功能是满足人的多样需要,一个成功的城市,首先是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安全、发展、宗教等需要的所在。在科特金看来,考察成功的城市,“有三个关键因素决定了这些城市的全面健康发展,即地点的神圣、提供安全和规划的能力、商业的激励作用。在这些因素共同存在的地方,城市文化就兴盛;反之,在这些因素式微的地方,城市就会淡出,最后被历史抛弃”。一方面,人的多样需要会催生多样的城市、多样的文明;另一方面,多样的文明、多样的城市又会进一步生成人的多样需要。

    文明多样性对城市的生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城市是对已有多样文明的聚集,多样文明在城市中会发生碰撞、竞争、融合、整合,并可能进一步多样化。韦伯认为,多样性是城市之所以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条件。在他看来,以不断发展的分工为特点的经济多样性,是推动城市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社会从道德社会、礼俗社会向理性社会、法理社会转换的重要力量。在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帕克看来,以多样性为特点的城市在为人们带来机会、为人们提供更多自由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分离,并放大了人性的善良与丑恶。

    从文明多样性这个维度揭示城市性离不开对文明本身的历史反思、哲学批评。这种以多样性为目标的研究,对推翻当代帝国霸权以及影响仍然深远的帝国思维、霸权思维当然意义重大。但问题在于,人类历史、世界文明史、世界城市史,是否仅仅是一部文明多样性的历史?把不同文明的平等性单纯地等同于文明的多样性,是否符合历史本身?是否会导致新的问题?我们认为,城市性研究、文明性研究应该深层化。对城市社会研究而言,一方面,需要对文明多样性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揭示多样性本身的结构、本质、转换;另一方面,在揭示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的同时,也需要从城市哲学与文明批评史的角度,具体揭示城市社会的文明共同性,揭示城市社会作为地方共同体、区域共同体、全球共同体的特点、趋势和走向。

    ——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多样异质文明空间化聚集、结构化整合就产生了城市,城市与文明共生。

    B. 文明多样性体现为管理、宗教等功能在城市或以城市为中心的多样共存。

    C. 能全面满足人的安全、发展、宗教等需要的城市必然是一个成功的城市。

    D. 韦伯和帕克都认同文明的多样性是城市的特点,对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城市功能的多样性为前提,从专业化、专门化两个维度论证文明多样性。

    B. 文章第二段运用引用论证,详细阐述了文明多样性对城市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C. 文章第三段分析了文明多样性对城市的生成和发展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D. 文章探讨城市社会与文明多样性的关系后,指出文明共同性是发展的必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地点的神圣、提供安全和规划的能力、商业的激励作用等因素共存,城市文化就会兴盛。

    B. 如果考察成功城市的三个关键因素中的其中一个式微,城市就会淡出,城市文化也随之消亡。

    C. 人类历史、世界文明史、世界城市史,既是文明多样性的历史,也可以说是文明共同性的历史。

    D. 揭示城市社会的文明多样性、共同性及特点、趋势和走向,是深入研究城市社会的组成部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中,作者借用孔子的言行强调师生间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相对关系。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登飞来峰》富于晢理,表现出一个改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看淡荣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师说》中,韩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颠覆了老师与学生关系一传统观念。 。   

    (3)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德行、至死不悔的心志。

    (4)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将相思之情转化为重逢希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论语》中阐述了君子就应在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的结局。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萋萋,__________。(诗经《蒹葭》)

    (2)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传。(陆游《游山西村》)

    (5)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是非木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纪昀《河中石兽》)

    (7)_________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韩愈 《马说》)

    (8)___________________,撰长书以为贽。(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9)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10)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莲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精神品质。

  • 11、名句默写。

    (1)秦观在《鹊桥仙》中表明爱情天长地久,不在一朝一夕的依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鹊桥仙》里赞叹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鹊桥仙》巧妙表现牛郎织女临别时依恋怅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照应“银汉迢迢”,以景设喻,写两情相会温柔缠绵;“______________”写七夕佳期竟然像梦幻,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文后题。

    南柯子

    淮西客舍接得陈敬止书,有寄

    毛奇龄

    驿馆吹芦叶,都亭舞柘枝,相逢风雪满淮西。记得去年,残烛照征衣。

    曲水东流浅,盘山北望迷,长安书远寄来稀。又是一年,秋色到天涯。

    【注】陈敬止:作者友人。毛奇龄:清代词人。柘枝:指柘枝舞。《梦溪笔谈):寇莱公好拓枝之舞,会客必舞朽枝。

    【1】请简要概括全词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2】这首词的写作思路是时空的转换,请简述。

    3有人评价,全词别有凄凉,请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凄凉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徙开封之雍丘。天圣初,举进士,开封、试礼部皆第一。时亲策贤良、茂才等科,而命与武举人杂视。庠言:“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具饮膳,斥武举人令别试。”诏从之。密州豪王澥私酿酒,邻人往捕之,澥绐奴曰:"盗也。”尽使杀其父子四人。州论奴以法,澥独不死。宰相陈尧佐右澥,庠力争,卒抵澥死。帝遇庠辱行且大用矣庠初名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详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宝元中,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庠为相儒雅,练习故事,自执政,遇事辄分别是非。未几,以资政殿学士徙郓州,进给事中。参知政事范仲淹去位,帝问宰相章得象,谁可代仲淹者,得象荐宋祁。帝雅意在庠,复召为参知政事。皇祐中,迁工部尚书。三年,祁子与越国夫人曹氏客张彦方游。而彦方伪造敕牒,为人补官,论死。谏官包拯奏庠不戢子弟,庠亦请去。乃以刑部尚书知河南府,后徙许州,又徙河阳,再迁兵部尚书。数言:“国家当慎固根本,畿辅宿兵常盈四十万,羡则出补更戍,祖宗初谋也,不苟轻改。”以司空致仕。卒,谥元献。庠自应举时,与祁俱以文学名擅天下,俭约不好声色,读书至老不倦。善正讹谬,尝校定《国语》,撰《补音》三卷。天资忠厚,尝曰:“逆诈恃明,残人矜才,吾终身弗为也。”沈邈尝为京东转运使,数以事侵庠。及庠在洛,邈子监曲院,因出借县人负物,杖之,道死,实以他疾。而邈子为府属所恶,欲痛治之以法,庠独不肯,曰:“是安足罪也!”人以此益称其长者。弟祁。

    (选自《宋史宋庠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已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目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B.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頁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C.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D.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人”原指被荐举的人,唐宋时指地方推举赴京应科考者,明清时指在每年一次的乡试中合格者。

    B.“刑部”又称“秋官”“宪部”,负责审定律令及审核刑狱,与吏、户、礼、兵、工并称古代六部。

    C.“河阳”中“河'专指“黄河',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之阳”,故“河阳”指黄河北岸的某地区。

    D.《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分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庠喜好读书,以精通文献经典名闻天下。他在开封府、礼部举行的科考中表现优异,后考中进士;他到老读书也不倦怠,并擅长考证书中的错误,曾撰写过《补音》三卷。

    B.宋庠为官正直,遇事辄分是非。豪强王澥私自酿酒并骗奴仆杀人。面对宰相的袒护,宋庠据理力争,终判王澥死罪;谏官包拯上奏说宋庠没能严格要求子弟宋庠请求离职。

    C.宋庠德才兼备,深得皇上重用。他为人生活俭约,为相气度儒雅,不好声色;他曾两次任参知政事,第二次是宰相力荐他,并得到了皇上的认可。

    D.宋庠天资忠厚,人称其为长者。他终身不残害别人,不恃才傲物;他不记恨迫害自己的沈邈并在沈邈之子杖打欠物县人死于道跻_事上据实从宽处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具饮。

    (2)畿辅宿兵常盈四十万,羡则出补更戍,祖宗初谋也不苟轻改。

    5本文的宋庠与上一文的吕海都有可贵的相似之处,请结合两篇文章简要概括二人的优秀品格。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磁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地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话。——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费孝通《乡土中国》

    踏进新的历史时期,回望“乡土的中国”,感慨颇多。比如这“规矩”二字,就让人浮想联翩。当代某些青年认为,法治社会里讲“规矩”已无必要,奉行“法无禁止皆可为”的信条即可。你的看法呢?请以“青年与规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真题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