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 张若虚在唐开元初与贺知章、张九龄、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C. 《春江花月夜》一诗中“青枫浦上不胜愁”一句化用了“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和“送美人兮南浦”几句诗。
D.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村庄改造在保护“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传统民俗、民居得到了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传统、接受熏陶。
B. 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C. 谈到易建联在湖人队的遭遇,特邀评论员马健讲起他在美国打篮球的种种不易,接着,又对目前美国篮球职业联赛的选人制度做出尖锐批评。
D. 诺贝尔文学奖最近几年的有趣之处在于村上春树是继续“陪跑”还是得奖,也成了中国公众关注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个焦点人物。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于是,____,一会儿看到浓彩的锦霞,一会儿看到大泼墨的黑云。更多的时候,____。而有的时候,我们什么也看不到了,____,这个烦躁的画家把整块画布都浸在洗笔的浑水里了。
①我们看到的是涂抹得不留空白的漫天乌云②天空已经消失在雨雪之雾里③我们一会儿看到淡彩的白云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
4、下列选项对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中国人民奋发图强;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A.比喻排比
B.对偶比喻
C.排比夸张
D.夸张对偶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天文学家发现黑洞喷气可以通过分散和加热星际气体来影响星系中的恒星形成,这一发现有助于加深对银河系演化及命运的理解。 , 。 , 。 , 。黑洞喷气通过在大面积上分散和加热大量气体来影响星系中的恒星形成。
①气体会因重力被吸进质量巨大的黑洞
②在银河系中心就盘踞着这样一个黑洞
③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位于该星系中心
④但又能摆脱重力影响喷射出来而形成一种黑洞喷气现象
⑤此次天体物理学家对星系IC5063的观察研究表明
⑥天文学家已经知道一些星系的演化会受其中心特大质量黑洞的影响
A. ⑤③①④⑥② B. ⑤①⑥③②④ C. ⑥②⑤③①④ D. ⑥③①④⑤②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研究发现,具有深海潜水本领的动物们,首先具有一个神奇的肺。这些神奇的肺,即使是被压扁变形收缩至原来体积的15%,也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而人类的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在分析海豹的肺组织时发现,因为它表面覆盖着一层由特殊化学物质构成的活性剂,所以海豹的肺才如此坚韧有力,在轻松对付高压的同时,还能自如地舒展恢复。
②摄取和储存氧气的能力是决定生物能否长时间深潜的关键所在。与陆地动物的区别是,潜水动物在屏住呼吸时主要依赖储存在肌肉中的氧气,而陆地动物却是依靠停留于肺部的氧气。实验数据显示,王企鹅在下潜至510米深时,可将体内全部氧气的47%储存在肌肉中,其余的氧气在血液和肺部循环。宽吻海豚在下潜同样的深度时,能将体内39%的氧气储存在肌肉中。我们人类却不具备潜水途中储存氧气的能力,平时在我们肌肉中只能储存体内15%的氧气。
③在海豚、海豹和抹香鲸等深潜“高手”的肌肉中,肌红蛋白的含量都格外高。肌红蛋白是一种将血液中的氧吸收并储存起来的蛋白质,它能为肌肉提供可使用的能量。因此,这些深潜“高手”在水下不进行呼吸的情况下还能坚持长时间的工作。此外,为了节约能量,这些动物在下潜时还具有降低心率的神奇本领。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两组科研人员得出的结论颇为接近。7头小海象在陆地上的平均心跳为每分钟107次,当它们在海水中下潜时,心跳下降到每分钟39次,下降了64%。在它们潜水的初期,心率一般急剧降低,随着它们下潜的深度不断加大,心率随之缓慢下降,极限记录是每分钟3次。
④人在深潜过程中,容易发生减压病。造成减压病的原因是,在下潜时,越来越大的压力会将人肺中的氮气压迫进人的血液或别的组织液中。当他快速返回水面时,氮就会骤然间从溶液中冒出来,这对于所有正常的生理活动都是毁灭性的打击,包括神经功能和血液循环。所以,潜水者在从水下上升时,除必须遵守潜水表或计算器数据要求外,还要每上升5米作几秒钟的安全停留,以避免减压病的发生。
⑤深潜动物们为什么不得减压病呢?哈佛大学的动物学家吉米·卡瑞恩不久前揭示了这一谜底。卡瑞恩发现生活在南极洲附近的海豹,它们可以下潜到七八百米的深度。但不论它们下潜多么深,体内的氮的浓度基本不变,原因是它们的肺被强大的水压迅速地压扁了,一开始就阻止了大量的氮气进入血液,所以这些海豹免去了减压病的烦恼。
【1】下列关于深海潜水动物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与人类不同,深海潜水动物的肺至多可在被压缩减少原体积15%的情况下不受损伤,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
B. 深海潜水动物的肺覆盖着一层活性剂,因而缩展自如、坚韧有力,具有降低心率和抗击高压的神奇功效。
C. 深海潜水动物在水下不进行呼吸时,肌红蛋白依然可以为肌肉提供能量以便坚持长时间工作。
D. 与一般陆地动物不同,深海潜水动物体内肌红蛋白的含量明显高,并且具有使其肌肉储存氧气的特点。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深海潜水动物的肌肉中含有一种特殊的肌红蛋白,能将血液中的氧吸收储存起来,提供以后使用的能量。
B. 深海潜水动物不会得减压病,因为它们的肺坚韧有力,在被强大水压迅速压扁收缩时,阻止了大量氮气进入血液。
C. 为避免减压病的发生,潜水者在从水下上升时,除必须遵守潜水表或计算器数据要求外,还要每上升5米作几秒钟的安全停留。
D. 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动物学家吉米·卡瑞恩不久前揭示了南极洲附近的海豹不得减压病的原因。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与深海潜水动物存在潜水能力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不能利用肺来进行深海呼吸。
B. 深海潜水动物具有长时间深潜能力的关键,在于这些动物的肌肉能够摄取储存大量氧气。
C. 人与深海潜水动物一样,不得快速从水下上升,否则将会危及生命安全。
D. 人与深海潜水动物一样,在下潜的过程中,肺部的氮浓度基本不会发生变化。
7、补全下面句子。(任选6空)
(1)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2)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3)晓来谁染霜林醉?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
(4)___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5)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6)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7)________,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8)苟利国家生死以,_______________。(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都表达出站得高见得广的意思。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一句表明秦国是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是“______”。
(3)古代军旅中使用的号角是用兽角做成的,故称“角”。在古诗词中,“______”和“______”等诗句都写到了号角。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任职巴陵太守政绩卓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
(3)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折柳送别的场景令观众感叹:这是地道的中国式浪漫!在中国古诗文中,“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包含“柳”意象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乡村日常生活图景。如“_________,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________”。
②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以“凡百元首,_________”句表明历代帝王担当治国大任,同时以“有善始者实繁,_________”句劝谏太宗治国理政要善始善终。
③现代社会,择师已不能以年龄、身份为评判标准,而是要看他懂得道理的先后和技艺学问的深浅。正如韩愈《师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借鉴别人的长处,补己之短;以别人的过失来警戒自己。正如《论语》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文人喜欢以“酒”寄托情感,表达人生感慨,杜甫和苏轼分别在《登高》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和“________”来以酒寄情。
(2)《逍遥游》中庄子在阐述“小大之辩”时,以“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现两种生物寿命极短的情况。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边塞大雪飞扬、旌旗僵冻的苦寒景象。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泊岳阳楼下[注]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注]此诗是杜甫晚年流离漂泊时乘舟初到岳阳所作,此时国破家衰,诗人贫病交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述了岳阳城不凡的气势,诗人初到岳阳,感慨“江国”有千里之大。
B.颔联从近处、小处着笔,写岸风、夕浪、舟雪、灯等,以乐景衬哀情。
C.颈联写诗人遭遇艰难和危险的处境,雄才大略无法施展,但诗人志气仍在。
D.尾联借用《庄子·逍遥游》中鲲鹏的典故,反映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
【2】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汉兴,接秦之弊,作业剧而财匮。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当此之时,宗师有上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无限度。及匈奴绝和亲,兵连而不解,天下苦其劳,而干戈日滋。财略衰耗而不赡。从建元以来,用少,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民亦间盗铸钱,不可胜数。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今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及盗为之。是时山东被河菑,及岁不登数年,方一二千里。天子怜之,下巴蜀粟以振之。元封元年,桑弘羊领大农。弘羊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故腾跃,乃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县置均输盐铁官。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天子以为然,许之。一岁之中,太仓满。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是岁小旱,上令官求雨。卜式言曰:“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贩物求利。烹弘羊,天乃雨。”
(节选自《史记・平准书》)
文本二:
青苗、均输、市易、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天下。立淮、浙六路均输法条例司言:“今浙、淮发运使实总六路赋入,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因近易远。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诏以发运使薛向领均输平准。范纯仁言:“今乃效桑弘羊行均输之法,而使小人掊克生灵,敛怨基祸。事大者不可速成,傥欲事功急就,必为憸佞所乘。”留章不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B.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C.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D.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胜数”与“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两句中的“胜”字含义相同。
B.“天子怜之”与“可怜体无比”《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怜”字含义不相同。
C.“天乃雨”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两句中的“乃”字含义不相同。
D.“敛怨基祸”与“成不敢敛户口”(《促织》)两句中的“敛”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奢侈攀比直接导致西汉再次陷入立国之初财用匮乏的困境,当政者积极应对,通过财政方面的改革较快扭转了被动困窘的局面。
B.西汉朝廷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改由国家统一铸造,并废除各郡国所铸的钱,基本解决了民间私铸、盗铸钱币的问题,币制归于统一。
C.桑弘羊建议增设大农部丞负责调剂物资运输,平抑物价,有效打击了富商的投机倒把活动,稳定了物价,增加了朝廷财政收入。
D.王安石效仿桑弘羊的均输政策在淮、浙六路推行均输法,由发运使总管赋税收入,成效显著,百姓不但不用增交赋税,而且财富得以充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时山东被河菑,及岁不登数年,方一二千里。
②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因近易远。
【5】卜式如何评价桑弘羊的改革?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司马光对王安石的哪一点责难相似?请简要说明。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