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8月16日,中共中央台办发言人受权宣布对列入清单的一批“台独”顽固分子等人员实施制裁。一段时期以来,少数“台独”顽固分子为一己之私,极力勾连外部势力进行谋“独”挑衅,蓄意挑动两岸对立,肆意破坏台海和平稳定。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台独”分裂活动危害我国核心利益,破坏台海和平稳定
②制裁“台独”顽固分子是维护国家主权的必要举措
③我们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④公民可采取一切形式与行动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000年出生的王某,为在县城上学方便,爷爷出钱在县城租了一间房屋供其居住。该少年为了所谓的哥们情谊,在明知朋友涉嫌犯罪并在网上追捕的情况下,让其住在自己那里,他涉嫌窝藏罪,被判处拘役四个月,缓刑一年。由此可见( )
①朋友相处不能没有原则
②友谊需要忠诚
③用“讲义气”“够朋友”来要求对方做不道德甚至违法的事,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④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阅读总书记给在读英烈子女的回信,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读英烈子女:你们好!来信收到了,得知你们怀着对党的感恩之心,立志扛起父辈的旗帜,为守护平安中国贡献青春力量,我很欣慰。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守护人民的幸福和安宁,是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你们的父辈勇于担当作为,甘于牺牲奉献,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铭记和发扬。希望你们以英雄的父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刻苦学习训练,努力练就报国为民的过硬本领,矢志不渝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不懈努力,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积极贡献力量。习近平2023年9月28日
【1】总书记的回信引发同学们热议。为什么总书记要号召英烈子女以英雄的父辈为榜样?( )
①英烈父辈弘扬了民族精神,滋养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②英烈们用生命担当使命,为国家构筑起安全的防线
③只有像父辈那样成为英雄烈士,才能实现人生意义
④父辈的精神品质需要接续,英烈的报国信念需要传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勉励英烈子女,更是对广大青少年的激励。青少年应该( )
①以人民英雄为榜样,学习继承英烈的担当精神
②立志成为人民警察,才能守护人民的幸福安宁
③坚定理想信念,刻苦努力学习,立志报效祖国
④担起时代重任,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其中蕴含的道理是( )
A.追求自由,体味美好人生
B.与人为善,学会换位思考
C.践行平等,维护社会正义
D.认清角色,积极承担责任
5、请根据以下图示推断小林的违法行为最有可能是( )
? (违法行为) | 治安管理处罚法 (触犯法律) | 被拘留10天 (后果) |
A.私自离校,旷课逃学
B.散播谣言,扰乱秩序
C.捡到手机,拒绝归还
D.敲诈勒索,数额巨大
6、用图示表示所学概念的关系是我们的学习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描述的概念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7、2022年8月,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法规开始执行。从完善反垄断法律制度到加强信息安全监管,再到扩大人身安全保护令适用范围……更完善的法治,护航更美好的生活。这体现( )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②良法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③我国法治体系十分完善④法治是美好生活的唯一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就要( )
①接纳自己的优点 ②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③接纳自己的现在 ④不接纳自己的过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等议案这表明( )
A.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C.我国是全国人大代表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权
10、“合作·共赢——中外版画交流展”线上虚拟展于4月20日同时在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上线。本次虚拟展汇聚40余位中外艺术家的版画作品,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和方式,展现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风格,并且将各种艺术思维的开放性表达紧密聚合在了一起,互为表里、共构共生。材料表明( )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多样的文化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前提
②重视文化的多样性,吸收外来文化精髓,努力实现文化趋同
③加强合作与交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文化的发展
④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必须混搭西方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11、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倡导“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作为一名中学生,生活中具体的做法有( )
①进办公室前,轻轻敲门喊报告 ②朋友家做客,主动向长辈问好
③家人齐聚餐,不玩手机多交流 ④同学帮助你,从不向其说谢谢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一首七律这样赞美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先当战士逆行渊,后作专家种学田。拨雾荆人还物象,悬壶楚地扫魔鞭。山松不老怀真理,娟丽崇兰结众缘。化鹤三江欢陌客,惊魂九派震愚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两位院士为了抗击疫情,完全放弃了个人利益
②两位院士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利益为重
③两位院士具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传统美德
④两位院士践行了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守护生命需要我们关注并养护精神,下列做法属于养护精神的是( )
①参观国家博物馆 ②每周一开展升旗活动
③开展经典诵读,阅读优秀文学作品 ④课间操学校组织体育锻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新时代开展学雷锋活动( )
①有利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是为了凝聚法治共识,建设法治中国
③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④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从沿海发达地区返乡就业的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在增多,这一利好现象( )
A.反映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B.表明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C.有利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D.表明我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
16、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此,我国应( )
①走出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环保之路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③从高投入转为高科技、高质量发展④经济优先,先发展经济后改善环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针对社会治安方面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国拟对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修订,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中国人大网数据显示,共计9.9万余人次在线提出12.6万余条建议。这说明( )
①规则是可以随时修改的②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③网络拓宽了民主的渠道④规则要适应社会生活实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下列做法体现“处理好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是( )
①著名科学家钱伟长不断调整人生选择以求科学救国
②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30载为祖国研制核潜艇
③为了经济利益把搜集到的军事情报卖给情报搜集者
④为展示自己见多识广,在军事禁区拍照并发朋友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到如今中国空间站的即将全面建成,中国航天事业通过数十年的发展,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征程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些海外华人由衷地说:“中国的飞船飞多高,我们海外华人的头就会抬多高!”从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角度看,这充分说明( )
A.人民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集中表现
B.国家利益要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C.国家利益可以完全代替人民利益
D.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0、重温《雷锋日记》,我们倍感振奋。下图“雷锋日记”告诉我们,拥有真正的青春需要( )
1959年10月25日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节选自《雷锋日记》 |
①不断战胜自我,探索生命意义②勇敢面对未来,决定社会发展
③弘扬高尚道德,提升道德境界④主动承担责任,维护人民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 进入中学,我们常常对自己满怀信心,却又担心迷失在人群中;我们期待生命的精彩,却又常常怀疑自己。我究竟是谁,我要往哪里去?我们怎样才能认识自己?
两位同学的观点对吗?请你结合两位同学的观点,谈谈我们应怎样正确认识自己?
22、辨别分析:自负心理、自卑心理都是不能正确对待自尊自信的表现。
23、 随着数字阅读的兴起,传统的纸质书阅读曾一度遭遇新型阅读方式的强大挑战;而短视频平台等的兴起,也在相当程度上分走了人们的业余时间。《2019 抖音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月5日,抖音日活跃用户数超过4亿。因此,有不少人感叹,“读屏时代”来了,你还会经常翻翻纸质书吗?
24、 (善用网络空间)
导读:截止2019年6月,我国网民已达8.54亿,其中学生网民占比26%。网络已成为青少年无法回避的现实。不少父母、老师对青少年使用网络表示忧虑;不少学校限制或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
2019年10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其中专门增设的“网络保护”一章,成为草案一大亮点,以下是“第五章网络保护”部分条款内容:
第五十七条 国家保护未成年人依法使用网络的权利,保障和引导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
第五十八条 家庭和学校应当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开展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教育,提高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
(1)修订条款为什么强调未成年人要“安全、合理使用网络”?
(2)我们应该如何“安全、合理使用网络”?
25、【加强法治教育建设法治中国】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打虎”“拍蝇”“猎虎”齐发力: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大老虎”接连被查出。
材料二:2016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近期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建设平安校园。
(1)我国严惩违纪违法的官员说明了我国实施什么治国基本方略?实施这一方略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2)我国严惩违纪违法的官员给我们中学生什么启示?
(3)党和政府为什么严厉打击校园暴力、校园欺凌事件?
26、情境: 小明学习成绩很好,就是对集体活动不大热心,他总认为参加集体活动费时费力,会耽误学习。
小明这种想法的实质是什么?请你说服小明。
27、2017年6月22日清晨,杭州“蓝色钱江公寓”2幢1单元1802室发生火灾,该户女主人朱小贞及其三个孩子遇难。经警方查明,该事件为保姆莫焕晶故意纵火。2018年2月9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莫焕晶因故意纵火构成犯罪被判死刑。
请问:什么是犯罪,犯罪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
28、2022年10月17日是第28个2022年10月17日是全球第三十个“国际消除贫困日”, 2022年国际消除贫困日的主题为“人人享有尊严”。
1992年12月22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10月17日为“国际消除贫困日”,要求各成员国宣传和促进全世界消除贫困的工作,采取具体的扶贫行动。
贫困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种包括缺乏收入和有尊严地生活的基本能力的多层面的现象。今年正值克服极端贫困世界日35周年和消除贫穷国际日30周年。在消除贫穷国际日,我们要向千百万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们致敬,彰显他们的勇气,同时承认我们对消除贫困和打击一切形式歧视所承担的共同责任,为此全世界应该团结在一起。
(1)联合国大会为什么要设立“国际消除贫困日”?
(2)我们青少年能为消除贫困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