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光,生成黑色固体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的二氧化硫气体
C.氢气验纯时,试管应该倒放着接近酒精灯火焰,听到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并放出热量
2、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取用粉末药品
B.倾倒液体
C.加热液体
D.点燃酒精灯
3、关于化学方程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物是H2O,生成物是H2和O2
B.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减少
C.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通电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D.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蒸发结晶可以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
B.通过将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中少量的HCl
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能除去中少量的CO
D.通过煮沸可以制得硬度较低的饮用水
5、0℃环境下,向如图所示装置中的生石灰上滴加水后,试管内的白磷开始快速燃烧,待火焰熄灭,试管内仍有白磷剩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起初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B.白磷能快速燃烧说明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
C.试管内仍有白磷剩余是因为着火点升高了
D.试管内铺细沙可防止白磷燃烧使试管炸裂
6、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红磷一定过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7、下列四项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2023年12月9日“湖科大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卫星发射常用液氢作燃料,液氢的化学式是
A.H
B.2H
C.2H2
D.H2
9、高纯硅是芯片的核心材料。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硅属于非金属元素
B.硅原子的质量为28.09
C.硅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4
D.硅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10、乙醇 可作酒精灯、内燃机等的燃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是混合物
B.医用酒精中的溶质是乙醇
C.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D.乙醇中碳原子、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11、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H2
B.O
C.NO2
D.Hg
12、下列灭火措施对应的灭火原理正确的是
选项 | 灭火措施 | 灭火原理 |
A | 用干粉灭火器扑灭燃着的家具 |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
B | 将蜡烛吹灭 | 隔绝空气 |
C | 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
D | 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扑灭森林火灾 | 移除可燃物 |
A.A
B.B
C.C
D.D
13、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做出巨大贡献,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中子数为
A.101
B.157
C.258
D.359
14、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A. 原子结构模型
B. 物质分类模型
C. 地壳中各元素含量
D. 空气组成模型
1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16、向含有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一定为
A.Ag、Cu两种单质的混合物
B.Cu、Fe两种单质的混合物
C.Ag、Fe两种单质的混合物
D.Ag、Cu、 Fe三种单质的混合物
17、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 实验事实 |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
A |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 反应物浓度 |
B |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 反应温度 |
C |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 有、无催化剂 |
D |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 反应物的种类 |
A.A
B.B
C.C
D.D
1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t2℃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a大于b
B.t2℃时,把50g a放入50g水中,可得到100g a的饱和溶液
C.随温度升高,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大
D.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
19、库水经净化后,成为自来水走进千家万户。下面是人们生活用水的四个情景,其中描述错的是
A.帮妈妈洗碗:向水中加入的洗洁精可以溶解油污
B.给花草浇水:水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C.为长辈沏茶:茶叶悬浮于水中不能形成溶液
D.给鱼缸换水:水中生物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呼吸
20、2023年开封市创新举办了“欢乐周末·非遗市集”活动,受到了广泛关注。下列非遗市集项目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北宋官瓷
B.木版年画
C.孔氏剪纸
D.宋室风筝
21、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A.张青莲
B.侯德榜
C.袁隆平
D.屠呦呦
22、下列有关水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硬水与软水可以用肥皂水鉴别
B.天然淡水生产自来水需要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D.用量筒取50mL水配制溶液,若俯视读数,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23、最近两个月我国发生了几起较大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为了防止瓦斯爆炸,常采用的主要安全措施是
A.关闭坑道
B.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C.戴好呼吸面具
D.经常点火检验
2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37.5%
C.通过降温的方法能将乙的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2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煤炭脱硫处理,有效减少酸雨的产生
B.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必须分类回收处理
C.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保证粮食增产
26、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 X | O2 | CO2 | H2O |
反应前质量/g | 23 | 70 | 1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待测 | 45 | 27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5︰27
C.表中“待测”值为5
D.X中含有氧元素
27、用下列序号填空:①烧杯 ②试管 ③胶头滴管 ④细口瓶 ⑤广口瓶 ⑥量取
(1)取用6.8mL某溶液的操作_______;
(2)可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
(3)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______;
(4)可用于盛放稀盐酸的仪器________;
28、FeCl2读作________,它由__________组成。
29、下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接通电源观察两电极都有气泡产生。
(1)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收集到的气体是 ,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
(2)下图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
①水的分解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
②结合实验现象,写出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3)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决定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该实验中能够说明水的化学式为“H2O”的实验现象是 。
30、如图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微观变化示意图和水通电简易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②表示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
(2)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图①、图②的本质区别是_____。
(3)图③中试管a接电源的_____极。
(4)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_____(填序号)。
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②清澈、透明的泉水是纯净物
③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④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可使其软化
⑤洗菜、洗衣后的水用来浇花、冲洗厕所
31、水和溶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水是常用的溶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生活中常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B.我国水资源丰富,但人均水量很少,要节约用水
C.实验室常将固体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提高反应速率
D.农药、化肥的施用会造成水体污染,应该禁止施用
(2)下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海水是混合物
B.进入贮水池中的海水,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减小
C.蒸发池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大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3)某同学欲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再用制得的精盐配制氯化钠溶液。
①在“粗盐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操作步骤依次为:溶解→_______→_______→计算产率(补全操作步骤)。
②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步骤有:a.称量及量取;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③若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_____________g。
3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重要的化学核心素养。图一为硒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二是工业制取高纯硅部分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硒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山药等食物中富含硒元素。
①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为________;
②缺硒可能引起______;
③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_______相同。
(2)图二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3、如图为某奶制品营养成分表。请回答问题。
(1)表中的“钠”“钙”指的是___________(填“原子” 或“元素”)。
(2)人体每日要摄入足量的钙。儿童或青少年缺钙会患 ___________(填序号)。
A 贫血 B 佝偻病 C 夜盲症
(3)图中列出的营养素有___________种。
34、胃酸分泌过多的人不宜多饮碳酸型饮料,因为其中溶有较多的CO2气体,该气体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该酸的化学式是 ① ,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② 色;常用胃舒平(主要成分含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 ;向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部分变质的烧碱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的现象是 ④ ,所发生的反应中,不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⑤ 。
35、宏观一微观一符号是化学的三重表征方式,请按要求填空:
(1)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如图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实质______。
(3)工业上常用赤铁矿炼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6、2021 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1)向某自来水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自来水属于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2)请列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______。
(3)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在水中所得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温度为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40 ℃时,分别取等质量的甲和乙加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是甲______乙、(填“<”“>”或“=”)
③把 40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 20 ℃,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_。
④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37、一辆载满20t电石的挂车,在浙江滨江区燃起熊熊大火并伴有大量黑烟。事故路面上洒落了五六百米燃着的石头。这辆货车在雨中整整燃烧了一天,消防官兵对大火也束手无措,场面让人震撼。大家对电石的化学性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你一起与他们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电石的主要成分是碳化钙(CaC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及白色固体。常见的可燃性气体中,乙炔(C2H2)燃烧时伴有大量黑烟。
【猜想与假设】
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可燃性气体是:氧气、氢气或乙炔(C2H2);同学们做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该气体不可能是氧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是:氧化钙、氢氧化钙或碳酸钙中的一种。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白色固体不可能是氧化钙,因为氧化钙会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适量电石加水反应,收集生成的气体,验纯后点燃. | 气体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并伴有浓烈黑烟. | 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
(2)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 固体溶解, _______________ | 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固体不是碳酸钙 |
(3)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____. | 溶液变红 | 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固体是氢氧化钙 |
【反思交流】请根据以上实验结论写出电石与水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载有电石货车可以在雨中整整燃烧一天而不熄灭,说明电石与水反应是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8、下面是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
(1)实验小组按A装置进行实验后,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超过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实验前未将橡胶管夹紧
B 实验前导管中未加满水
C 红磷过量
D 氧气未消耗完
E 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速度过慢,使空气膨胀逸出
(2)因气体受热迅速膨胀,可能出现橡皮塞冲出等情况,实验小组将A进行了如B的改进,其所加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
(3)实验小组又进行反思,B实验可以避免不安全因素,但是测得结果仍然不够准确。未形成真正的隔离体。该实验小组通过查阅资料,选定白磷(与红磷一样是一种磷的单质,燃烧产物也相同)在如图C所示装置中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着火燃烧的温度为40oC。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自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①写出白磷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②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39、请用原子、离子、元素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______.
(2)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____.
(3)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____.
40、干冰可做食品制冷剂,利用了干冰的性质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