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圆木劈成柴
B.西瓜榨成汁
C.粮食酿成酒
D.铁架涂油
2、2023年3月21日,春分已至,大地回暖。各种野菜生机勃勃竞相长出。野菜的食用方式有多种,如马齿苋(如图)可凉拌、炒、蒸、煮,还可以做馅、做汤等。马齿苋富含的营养素是
A.油脂
B.维生素
C.糖类
D.无机盐
3、某元素R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RCl3,则R元素对应的氧化物为
A.RO
B.RO3
C.RO2
D.R2O3
4、与单质碳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单质碳具有相同的性质
B.在空气中灼烧可除去氧化铜中的少量碳
C.可以通过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氧化铜和碳
D.使用碳素墨水书写重要文档,主要是因为单质碳是黑色的
5、实验仪器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仪器不能用来加热的是
A.试管
B.量筒
C.燃烧匙
D.烧杯
6、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选项 | 劳动项目 | 化学知识 |
A | 在厨灶上方安装天然气报警器 | 天然气易燃且密度大于空气 |
B |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 空气中的氧气能供给呼吸 |
C | 用明矾处理较浑浊的天然水 | 明矾主要起杀菌消毒作用 |
D | 在阳光下晾晒湿衣服 | 温度升高,水分子变大 |
A.A
B.B
C.C
D.D
7、下列基本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滴加液体
B.加入固体粉末
C.量取一定体积液体
D.闻气体气味
8、吸烟有害健康、医学研究表明,肺癌、心脑血管病、冠心病等25种危及生命和健康的疾病,都与吸烟有关,全世界每年有4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尼古丁是烟草产生的危害性最大的物质之一,当它的量达到40~60mg时,就能使一个成年人死亡。尼古丁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10H14N2,下列关于尼古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尼古丁中氢元素含量是氮元素含量的一半
B.尼古丁中含26个原子
C.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0:7:14
D.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
9、准确规范地描述实验现象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重要依据。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C.向稀盐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D.木炭和氧化铜粉末高温下反应,红色固体变黑色
10、下列实验中,现象正确且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在灼热的CuO中通入H2 |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 H2具有还原性 |
B | 向盛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NaOH溶液,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 塑料瓶变瘪 | 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
C | 用拇指堵住试管,将装有氢气的小试管靠近火焰,松开手 | 尖锐爆鸣声 | H2较纯 |
D | 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 | 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生成 | 硫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
A.A
B.B
C.C
D.D
11、元素周期表中第57号到71号元素这15种元素占有特殊位置,单独组成一个系列,统称镧系元素,为稀土元素的绝大部分。其中元素钕为永磁材料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钕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钕的原子序数为60
C.钕原子中的电子数为60
D.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4.2
12、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操作一致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部 |
B | 收集较纯净的氧气 | 导管口冒气泡时,立即开始收集 |
C | 检验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否为可燃物 | 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 |
D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用木炭代替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 |
A.A
B.B
C.C
D.D
13、“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14、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陶瓷烧制
B. 石雕印
C. 粮食酿醋
D. 火药爆炸
15、下图属于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A.
B.
C.
D.
1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铁钉投入试管
B.称量10.34g固体
C.检查气密性
D.稀释浓硫酸
17、法医常用“马氏试砷法”来检验动物是否砒霜(As2O3)中毒,砒霜中As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18、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素养之一,下表中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酒香不怕巷子深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B | 水和双氧水化学性质不同 | 分子构成不同 |
C | 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 分子体积变大 |
D |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达到稳定结构 |
A.A
B.B
C.C
D.D
19、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
C.复分解反应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所以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则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一定是置换反应
20、下列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2H
B.2H+
C.H2
D.2H2
21、向盛有一定质量的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为m1g;再向滤液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沉淀质量与滴加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入NaOH溶液前,滤液中有三种阳离子
B.m1=46.6;m2=9.8
C.原混合溶液中CuSO4与H2SO4的质量比为40:49
D.取a点对应溶液,滴加稀硫酸,立即出现白色沉淀
2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五氧化二磷
B.水银
C.液氧
D.稀有气体
23、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蜡烛燃烧实验。经测定,燃烧至熄灭过程中,容器内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B.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C.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D.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24、下列有关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25、化学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过滤
B.滴加肥皂水
C.稀释浓硫酸
D.测量溶液pH值
26、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
B.插入燃着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
D.倒入澄清石灰水
27、能源、燃料、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_,目前使用较多的新能源有_________。
(2)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汽油喷成雾状的目的是_______,使汽油充分燃烧。如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参加反应的和
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该反应中涉及的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安全警钟要长鸣。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因此这些场所一定要_________,防止发生爆炸。
28、2022年北京冬奥会秉持绿色办奥的理念,“飞扬”火炬使用氢气做燃料的优点是______。“冰丝带”采用CO2直冷制冰技术,碳排放值几乎为零,有利于减缓______环境问题;“水立方”巧变“冰立方”,在微观上水分子种类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
29、空气是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现象息息相关的气体。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
(1)在物质分类中空气属于_______。
(2)制取氮肥和做食品包装保护气的是___;人类呼吸作用要消耗的气体是___,并生成___气体。
30、元素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化学反应中,氟原子比较容易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成为____(写微粒符号)。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______。
(3)已知锶(Sr)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________,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
②锶在元素周期表中,应排在______周期,在第三周期元素中,与锶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元素______。(填元素符号)
31、(10分)“比较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某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请以表2中序号Ⅰ为示例,填写序号 Ⅱ、Ⅲ 中的空格:
(2)室温下,氯化镁与下列物质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A.MgCl2 — AgNO3 B.KNO3 — MgCl2
C.MgCl2 — HCl D.Mg(OH)2 — MgCl2
3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_____;
A 蔬菜 B 牛奶 C 大米 D 鸡肉
(2)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_____(填“元素”或“原子”);
(3)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_____;
A 塑料保鲜膜 B 不锈钢勺 C 棉布围裙 D 陶瓷蒸锅
(4)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对油污具有_____功能.
33、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已知:“●”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
请回答:
(1)A、B、C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过程I中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过程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 分子种类改变 B 分子间隔改变 C 物理变化 D 分子个数未变
34、镓(元素符号为G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镓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镓原子与铝原子的性质相似,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写出氢氧化镓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5、多姿多彩的“酸碱盐”世界,引起了“秦龄四宝”的学习兴趣。
(1)“富裕黄”朱朱: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稀盐酸除去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圣地红”熊熊: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能否反应,可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酸碱发生反应。
(3)“梦想蓝”羚羚: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4)“生态绿”金金:科学施用化肥可以使农作物增加营养,但是硝酸铵不能与熟石灰混用,原因是__________。
36、金属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现代工业中非常重要和应用最多的一类物质。
(1)探究镁、铁、铜三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及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
某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获得以下几条论据:镁条在空气中就能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铁丝只能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铜粉需要在酒精灯上不断加热,才能与氧气反应。通过交流讨论,他们列出了以下几种因素:①氧气的浓度;②金属与氧气的接触面积;③金属本身的活动性。你认为以上因素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
(2)为验证镁、铁、铜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___
A.向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足量镁粉后,再加入铁粉
B.向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镁粉
C.向稀盐酸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铜粉,最后加入镁粉
D.向装有镁丝、铁丝、铜丝的三只试管中加入等量同浓度的稀盐酸
(3)铜锌合金俗称黄铜,外观与黄金相似,社会上的不法分子用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探究小组对此提出以下几种鉴别方法:
①将该黄金放到酒精灯上烘烤,若出现___________的现象,证明是假的;
②将该黄金放到适量的稀盐酸中,若出现___________的现象,证明是假的;
③将该黄金放到足量的硝酸银溶液中,若出现___________的现象,证明是假的;
请写出③操作中最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7、学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小华用下列仪器和试剂验证影响金属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因素:
仪器:烧杯、试管夹、酒精灯、药匙、托盘天平,镊子。
药品:铝丝、铁丝、铁粉、6%硫酸、25%硫酸。
Ⅰ、不同状态的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不同
取质量相等的铁丝和铁粉,分别放入等浓度,等体积的稀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1)为完成该实验,需要补充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 。
(2)曲线B对应的物质是_____。
(3)请写出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由此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Ⅱ、金属与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反应的速率不同
取质量相等的铁丝,分别放入6%、25%的等量且足量稀硫酸中。请画出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图。__________
Ⅲ、______对金属与盐酸的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实验设计:___________
38、学习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同学们来到实验室进行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活动。实验桌上老师提供的药品:锌片、铜片、银片、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稀硫酸。
【制定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出了以下几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铜片、硫酸锌溶液、硝酸银溶液;
方案二:锌片、银片、硫酸铜溶液;
方案三:锌片、铜片、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你的设计方案是________。
【进行实验】小华同学选用方案三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帮他完成表格中的空白。
(注:表格中实验操作一栏用文字描述或图示表示均可):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分析与结论 |
___________ | 金属活动性:Cu ________Ag(填“>”或“<”) | |
____________ | 锌片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 金属活动性:Zn >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
【解释与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小华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反思与评价】
小华提出,试管中的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____。
39、下图是水电解器,接通直流电源。观察到a管(与正极相连)与b管(与负极相连)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检验a管中气体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若做铁丝在该气体中燃烧应注意的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燃烧时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管气体被检验时产生火焰颜色是__________;在实验操作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条件下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这个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的。
40、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可以得到_____气体(填物质名称),检验是否有该气体生成的方法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