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偏二甲胁(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N2+2X+4H2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为CO
B.X为CO2
C.该反应产物不会污染环境
D.燃烧过程并不一定需要氧气
2、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难溶于水
B.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都是有毒气体
D.分子构成相同
3、为了减少污染,某工厂用硫化钠溶液来吸收工厂烟气中的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A.Na2SO3
B.NaHSO4
C.NaHSO3
D.Na2SO4
4、我国科研团队首次合成了单原子催化剂,用于催化CO与H2的反应,该反应前后微粒种类变化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的化学式为CH3O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
5、下列叙述及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碳与氧化铜反应 C+2CuOCO2↑+2Cu 分解反应
B.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2KMnO4K2MnO2+ MnO2+O2↑ 分解反应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Fe 3O4 化合反应
D.镁在空气中燃烧Mg+O2MgO2 化合反应
6、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隔变大
B.闻到校园的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氢气有可燃性,氧气有助燃性——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分子数目变多
7、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
A.刻舟求剑
B.火上浇油
C.钻木取火
D.煽风点火
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
A.氧气
B.氦气
C.氮气
D.水蒸气
9、水中的鱼儿生存离不开氧,这里的“氧”指的是
A.离子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10、下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3.9%
B.20℃时,向100g水中加入40gKNO3,得到140g溶液
C.将6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40℃,溶液质量不变
D.60℃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10
11、布洛芬(化学式为C13H18O2)缓释胶囊具有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但不宜长期大量服用。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布洛芬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布洛芬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3:18:2
C.一个布洛芬分子由33个原子构成
D.布洛芬的相对分子量为206
12、如图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火炬“薪火”,下列有关火炬的设计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火炬主体材料采用1070铝合金旋压成型工艺
B.火炬的主要燃料是生物质燃气,清洁安全可靠
C.火炬表面经过阳极氧化处理,抗腐蚀性极佳
D.火炬传递路径经过精心设计,精彩纷呈,展现独特魅力
13、生铁和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总会有一些残渣剩余,残渣的成分主要是
A.铁
B.氯化亚铁
C.碳和一些杂质
D.氯化铁
1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离子构成的一组是
A.水、干冰
B.生铁、黄铜
C.铜、金刚石
D.硫酸铜、氯化钠
15、二氧化碳的有效转化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战略意义。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甲与丙的质量比为1:3
B.甲、乙、丙、丁均为氧化物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甲醇的化学式是CH3OH
16、分析以下实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或目的的是
A.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B.由酚酞溶液变红可知,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实验结束未冷却至室温,则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D.点燃氢气时发出尖锐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
1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加热液体
C.称量固体
D.检查装置气密性
18、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则制取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B.CO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铁,则 CO2也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铁
C.离子都带电荷,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改变反应速率只能加催化剂
19、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量筒读数
B.倾倒液体
C.熄灭酒精灯
D.过滤
20、“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露为霜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种类的变化
B.分子体积的变化
C.分子间隔的变化
D.分子质量的变化
21、水受热沸腾汽化,下列有关该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分子分解成原子
B.水分子的能量增大
C.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22、下列液体,pH<7的是
A.氢气燃烧后得到的液体
B.生石灰放入水中形成的溶液
C.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形成的溶液
D.煅烧石灰石后,剩余固体与水形成的溶液
23、下列条件下,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A.1×101 kPa、20 ℃
B.2×101 kPa、10 ℃
C.2×101 kPa、20 ℃
D.1×101 kPa、10 ℃
2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镁元素:
B.氧化钙:
C.2个氯原子:
D.3个钠离子:
25、运载火箭采用偏二甲肼(C2H8N2)作为推进剂,其燃烧产物不可能是
A.N2
B.CO2
C.SO2
D.H2O
26、关于下列物质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钙
B.盐酸
C.氢氧化钠
D.碳酸钙
27、观察下列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上图B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的值为_____;
(2)上图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粒子是B和_____(填字母序号),两粒子对应的化学符号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D图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离子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28、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时,会出现_____(填“溶解”或“乳化”)现象。
(2)炒菜时锅内油着火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
(3)家中煤气管道泄漏,首先要做的是_____。
29、结合下列图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利用AD装置制取氧气
①反应原理为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装置A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
②为了使收集到的氧气较纯净,应等到_____时开始收集氧气.
(3)利用BC装置制取氧气:
①反应原理为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选择装置B为发生装置的理由是_____.
②验证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
30、电影《攀登者》生动地讲述了 1960 年中国登山队完成人类首次从珠峰北坡登顶的故事。
(l)登山过程中,氧气瓶是必不可少的装备,因为氧气能___________________。
(2)炼钢、气焊及宇宙航行都要用到氧气,因为氧气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该过程是利用液氧与液氮的______不同而把它们分离开的。
31、在①烧杯、②锥形瓶、③试管、④量筒、⑤集气瓶等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_____,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的是_____,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_____。
32、薄荷醇(化学式为C10H20O)可用于糖果、饮料的加香。请计算:
(1)薄荷醇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
(2)薄荷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铁生锈与_______有关。
(2)图二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
(3)图三A、B两个装置中,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填字母)。
34、“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到敬老院给李奶奶送去鲜花和生日蛋糕。花香满屋,请用粒子的观点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______。
(2)在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若不慎将体温计打破,散落出来的汞产生汞蒸气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此时可以撒一些硫粉在止面,使硫与汞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固体硫化汞(HgS),写出硫和汞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的现象______。
35、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乳制品、豆制品可补钙,这里的“钙”是指_____(填序号)
A 分子B 元素C 原子D 单质
(2)人人行动,推进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矿泉水瓶、旧报纸_____(选填“能”或“不能”)投入有如图标识的垃圾箱中。
(3)焚烧回收的保鲜膜,生成的CO2可用来生产化工产品乙酸(CH3COOH),转化程如图所示。
该反应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微粒是_____(填”分子”或“原子”)。
36、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它是人类接触得最早、利用得最多的元素之一,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坚硬无比的金刚石,柔软易碎的石墨,还有神秘的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_____。
(2)①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大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下列对环境的影响与化石燃料燃烧无关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温室效应 B 酸雨 C 火山爆发 D 雾霾天气
②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将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目前我省推行使用乙醇汽油,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请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③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建设“低碳城市”已成为人类的追求。请举一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_____。
37、用下列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相关性质的研究。
(1)同时挤压滴管B和C,控制滴加相同量的液体于球形容器中,有关上述对比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MnO2能加快反应速率
B.短时间内球形III中产生气体少
C.反应过程中球形III比球形II内反应剧烈
D.MnO2会分解产生气体
(2)挤压滴管B,微热“燃烧器”,蜡烛b、c燃烧,蜡烛a不燃烧。关于燃烧器中的实验现象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说明红磷与白磷性质相似
C.可以比较白磷、红磷着火点的高低
(3)挤压滴管A,将足量稀盐酸滴于球形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蜡烛c熄灭,然后蜡烛b也熄灭了,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____的性质。
(4)蜡烛熄灭后,小明将玻璃尖嘴管对着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内,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了,由此证明蜡烛一定含有碳元素。其他同学认为小明的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___________。
3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检验制取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写出操作、现象及结论)。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若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慢漫倒入装置F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若选用的收集装置是G,则二氧化碳应从_________(填“b”或“c” )进入。
(4)小明同学以废弃的“棒棒冰”塑料管为材料,制成的气体发生装置(各部分连接紧密后,如图所示)。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有:能控制反应是否发生和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39、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可用_________来区别硬水和软水,如看到______________现象,则是硬水。烧煮硬水后,水壶内壁会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水垢加入盐酸后产生气体,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现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请用简单的方法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写出操作、现象、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