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
2、下表是NaCl、KNO3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
溶解度/g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KNO3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实验室有一包不纯的KNO3样品180g(含有少量NaCl),为提纯KNO3,同学们采用如下方案,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所得固体中未检测出NaCl残留,则理论上原样品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A.78.7%≤w≤93.9%
B.17.6%≤w≤78.7%
C.80%≤w≤78.7%
D.80%≤w≤93.9%
3、经过各方救援力量奋力扑救,北碚区缙云山山火得到有效封控。在这场与山火的拉锯战中,“以火灭火”的方式,助力了阶段性胜利时刻的到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山林发生火灾时,应逆着风向跑离火场
B.用水灭火的原理主要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为防止大火蔓延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D.“以火灭火”可隔绝山火燃烧所需要的氧气和可燃物导致火熄灭
4、下列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过程的是
A.在盛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中引燃红磷 | B.加热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固体 | C.电解水 | 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逐滴滴加双氧水 |
A.A
B.B
C.C
D.D
5、“人造树叶”是一种新型材料。光照时,CO2和H2O在“人造树叶”的催化下反应,其微观图示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B.由图可知, 乙醇的化学式为 C2H5OH
C.参加反应的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3:2
D.该反应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又能产生燃料,并释放O₂
6、对下列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
A.燃着的火柴一吹就灭—主要是因为吹出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B.用炭黑墨汁绘画经久不变色—碳的化学性质在任何条件下都不活泼
C.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明显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菜刀用铁制而不用铝制—自然界的铁资源比铝资源丰富
7、已知白醋能与鸡蛋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同学们利用内有过滤网的带盖塑料杯,设计如图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药品和装置的总质量为m1,倒立杯子充分反应后称量总质量为m2,打开杯盖后称量总质量为m3,三者的关系为m1=m2>m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1=m2,说明该反应遵循质量守垣定律
B.m1>m3,是因为打开杯盖后气体逸出
C.白醋是否过量,不影响对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结果
D.通过该实验可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使用密封容器
8、因天然金刚石资源稀少,难以满足需求。人们就根据金刚石的组成和结构设法制造金刚石,以石墨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合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B.石墨与金刚石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石墨和金刚石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D.因为石墨能导电,所以合成的金刚石也能导电
9、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茶叶中的茶氨酸(C7H14N2O3)对人体健康有益,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和鉴别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茶氨酸属于氧化物
B.可用胆矾鉴别泡茶的水是硬水或软水
C.可用无色酚酞溶液判定茶水是否是酸性溶液
D.可用Ca(OH)2溶液检验茶叶灼烧后是否有CO2生成
10、一氧化碳有毒是因为它
A.能与血液里的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B.具有可燃性
C.易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
D.具有还原性
11、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8g碳和8g氧气充分反应能生成16g二氧化碳
B.镁条燃烧后,生成的固体质量应比燃烧前增加
C.5g食盐全部溶解到20g水中,能得到25g食盐水
D.甲物质燃烧有水生成,则甲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
12、学校直饮水机处应张贴的标识是
A.
B.
C.
D.
13、下列工艺品的相关制作,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烧制陶瓷
B.编制香包
C.雕刻石狮子
D.裁剪窗花
14、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筑新时代美丽图景,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提倡绿色公交出行
B.研发可降解环保材料
C.随意焚烧生活垃圾
D.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15、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量氧气会转化成臭氧(O3),下列关于氧气和臭氧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和臭氧都是单质
B.氧气和臭氧混合在一起得到的是纯净物
C.氧气变为臭氧是物理变化
D.氧气与臭氧的物理性质相同
16、垃圾分类利国利民,旧杂志属于
A.厨余垃圾
B.可回收物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17、安全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
B.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C.加油站等场所严禁烟火
D.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18、变化观是化学的基本观念之一,下列发生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五谷酿酒
B.雕琢玉石
C.烧制陶瓷
D.面包发霉
19、化学方程式:2Mg + O22MgO,所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镁加氧气等于氧化镁
B.2份质量的镁和1份质量的氧气生成2份质量的氧化镁
C.镁与空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D.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
20、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碘酒
B.生理盐水
C.过氧化氢溶液
D.稀盐酸
21、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对相关粒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B.②④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C.②④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
D.①③都容易失去电子
22、生活生产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食用含氢氧化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B.用pH试纸测定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3%-5%的小苏打溶液
D.印染厂的碱性废水,加入适量的熟石灰中和
23、文具美工刀是生活中常用物品之一,在使用后为防止其生锈,应做到
A.刷上油漆
B.隔绝氧气
C.保持干燥
D.密封保存
24、张青莲院士主持测定了铟、铱、铈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中铟元素的化合价为-3
B.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g
C.铟原子的质子数为49
D.的核外电子数为49
25、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26、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从化学视角对下列俗语、成语的解释错误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黄金的熔点高
B.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百炼成钢——降低生铁中碳元素的含量
D.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27、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X代表的是________ ,该粒子有______个电子层,
(2)当X=10+Y时,该粒子为______(填“原子”、“阳离子”、“阴离子”下同);当X<10+Y时,该粒子为_________,
(3)当Y=2时,X=____, 该微粒在化学变化中易___电子,变成___离子,该离子的符号为______,
(4)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X=____, Y=____, 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
28、冬天常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可以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因为乙二醇溶于水后使溶液的凝固点____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29、(8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水中若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可用 方法除去。
(2)下图所示的家用净水器中,用活性炭作净水剂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_性。
(3)硬水给人们带来许多危害。日常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 。
30、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请结合下表回答:
水资源紧缺程度
| 轻度缺水
| 中度缺水
| 重度缺水
| 极度缺水
|
人均水量(m3·a-1) (a为年的符号)
| 1700~3000
| 1000~1700
| 500~1000
| <500
|
⑴我国人均水量约为2300 m3·a-1,居世界第88位,水资源紧缺程度为 。
⑵研究表明,一节含汞、镉、铅的金属电池所造成的污染可使60t水无法饮用。若成年人每人每天饮水约2kg,则60t水能供给一个人饮用约 年(一年按365天计,结果保留整数)。
⑶为保护有限的水资源,说说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或防止水污染的具体做法?
31、嘉州绿心公园位于乐山市中心城区,有“乐山城市之肺”的美誉,是市民休闲的场所。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走在道路两旁,花香四溢,从微观上解释是因为______。
(2)经环保部门鉴定,该区域的空气质量优,空气中基本不含SO2、NO2、______等有害气体。
(3)公园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用化学用语表示4个水分子______。
(4)生活中,我们可以滴加______来鉴别该小溪中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32、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金属村料。如图是某硬铝的主要成分。
(1)硬铝属于_____;(选填“合金”或“纯金属”)。
(2)将适量硬铝(已用砂纸打磨处理)放入稀硫酸中,能观察到的明显实验现象为_____。
(3)将一定量硬铝粉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出现蓝色,用方程式表示出现蓝色的原因_____。
3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______。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③保持氢气化学性的最小微粒是______。
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⑤碳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______。
(2)符号“3”中的“3”表示______,“4”表示______,“2-”表示______。
34、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1℃时向盛有30g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3)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_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4)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35、原水(未经过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在水中加入明矾,可除去水中的泥沙、悬浮物,变澄清;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某厂生产自来水的步骤如下:
(1)可以除去水中的泥沙和悬浮物杂质的步骤为_____。(填字)。
(2)向原水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
(3)若沙滤得到的清水有异味,可以加入_____除去,因为该净水剂具有_____性;此时得到的水_____(填“是”或“不是”)纯净水。
(4)自来水经过使用后,变成生活污水,要对生活污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目的是_____。(签一条)
36、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荒野求生节目深得全球观众的喜爱,在节目中有过下面的情景:贝尔把活性炭装在布袋里做成简易的过滤器,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实验室中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他还通过巧妙的方法得到淡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小容器中的水为淡水 B.该过程水分子质量变小 C.获得淡水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岛上缺乏淡水资源,需要通过巧妙蒸发海水才能得到,但是并没有消毒,而生活中我们所使用的自来水常常使用二氧化氯来进行消毒,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氯与氰化氢(HCN) 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表示的物质化学式为______。图中氧化物有______种。请写出图中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3)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可用______来鉴别软水和硬水。
(4)上图电解水器中,电源2是______极(填:正或负),检验玻璃管内a气体的方法是:打开活塞______。
37、同学们用如图所示试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在实验一中,在实验前称量,天平左盘中物质的质量是27.6克,则右盘中砝码的质量是25g,则游码的质量是______。
②白磷燃烧过程中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实验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为______。
③燃烧后冷却到室温,再次将锥形瓶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发现托盘天平不能保持平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2)实验二中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实验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实验三中化学反应前后天平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
38、下图是课堂中模拟炼铁的实验装置。
(1)实验过程中,先要进行的是_______。(填Ⅰ或Ⅱ,Ⅰ:加热;Ⅱ:通一氧化碳)
(2)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
39、将25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到不再放出气体时,可得15.4克固体混合物.
求:
(1)生成多少克氧气?
(2)有多少克氯酸钾分解?
(3)15.4克物质中含有哪些物质各多少克?
40、某同学在利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实验结果偏差较大。请分析造成实验结果偏差较大的可能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