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生看完病人的尿检报告后,将病人诊断为肾小球病变,请问,这是因为尿检中哪种成分超标
A.蛋白质
B.葡萄糖
C.无机盐
D.尿素
2、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复杂的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 )
A.食物链
B.食物网
C.生物圈
D.生态系统
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是有机物
B.种子燃烧掉的物质是有机物
C.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都是有机物
D.有机物的分子较大,一般含有碳
4、进入青春期后,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显著变化。如何健康度过青春期,下列晓阳在课堂上提出的观点,你不赞同的是( )
A.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
B.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常换内衣
C.要有个性,遇到问题拒绝与长辈沟通
D.学会明辨是非,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5、某些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 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惊醒蛰伏的动物,称为“惊”。 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一种防御行为
B.这是动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C.这是一种学习行为
D.动物蛰伏时不消耗任何能量
6、有关人体神经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
C.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
D.“谈虎色变”是人特有的条件反射活动
7、从生物学的角度看,随地吐痰的危害主要是( )
A.痰中有黏液
B.痰中有尘土
C.这种行为不文明
D.痰中往往有病原微生物
8、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一个人的生命开始于( )
A.受精卵
B.婴儿的出生
C.卵子和精子
D.胚胎
9、下列植物中可以作为监测环境污染指示植物的是( )
A.马铃薯
B.小麦
C.贯众
D.葫芦藓
10、克隆又称“体细胞的无性繁殖”,如图是克隆羊多利的身世示意图,请问多利的外貌最像谁?( )
A.供核母羊B
B.供卵细胞母羊
C.代孕母羊C
D.都不像
11、心脏的主要功能是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其结构特点与功能相适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④的壁最厚,与之相连的①是主动脉
B.①②③④内流的都是动脉血
C.③和④之间的瓣膜始终向④开
D.⑥收缩时,血液流向②肺动脉
12、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养料和废物位于( )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红蛋白
13、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到体外的正确途径是( )
A.输尿管→尿道→膀胱→体外
B.尿道→膀胱→输尿管→体外
C.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D.膀胱→输尿管→尿道→体外
1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细胞分裂范围的是( )
A.细胞质平均的分成两份
B.细胞核平均的分成两份
C.液泡渐渐长大,几个液泡并成为一个液泡
D.细胞内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15、下列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森林古猿就是类人猿
B.人类进化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C.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D.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共同祖先
16、我国戈壁大沙漠中植物稀少,起决定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
17、小明问妈妈:“为什么蚂蚁总是排成一队向前爬?”妈妈说:“可能是前面的蚂蚁留下了信号。”妈妈的回答属于科学探究的
A.观察
B.实验
C.提出问题
D.作出假设
18、手指被扎,痛觉形成的部位是:
A.指尖
B.效应器
C.感受器
D.大脑皮层
19、在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中,不存在瓣膜结构的是( )
A.心室和心房间
B.心室和动脉间
C.动脉内
D.静脉内
2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对该食物链表述正确的是( )
A.蝉→螳螂→黄雀
B.柳树→蝉→螳螂→黄雀
C.黄雀→螳螂→蝉
D.柳树←蝉←螳螂←黄雀
21、在做这份试卷时,你一定仔细审题,认真思考,然后书写作答.完成这一连串活动主要靠你的________系统的调节作用.
22、既能构成细胞,又能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
23、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材料和设备,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 馒头形态 | 加入的物质 | 温度环境 | 实验现象 |
1 | 碎屑 |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 37℃;10分钟 |
|
2 | 碎屑 | 2毫升清水;2滴碘液 | 37℃;10分钟 |
|
3 | 小块 |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 37℃;10分钟 |
|
4 | 碎屑 | ---------;2滴碘液 | 0℃;10分钟 |
|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___;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是___号试管。通过该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
(2)分析研究1﹣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___号试管,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___。
(3)为进一步探究其它因素对唾液淀粉消化作用的影响”,小组同学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到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___,对照组是___号试管,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___,实验结论是___。
(4)该实验能否证明“唾液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___。(填能或不能)
24、ABO血型包括 、 、 、 ,其中最大公无私的血型(万能输血者)是 ,万能受血者是 ,大量输血时以 为原则。当人失血超过 时会发生生命危险;一次失血超过 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健康成人一次可献血 毫升。
25、女性生殖系统中最主要的性器官是_____。
26、有3 个水槽, 分别记为A、B、C 号水槽, 然后向A 号水槽加入室温 ( 20℃ ) 的水, B号水槽加入30℃ 的热水, C 号水槽加入10℃ 的冷水,先 将左手浸入B号水槽, 右手浸入C 号水槽, 持续10秒后, 将两手同时很快转入A 号水槽, 这时左手感觉到________右手感觉到__________ ,这个现象说明皮肤温度感受器是感受______
27、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____________。
28、胃液中含有________和________,可初步消化蛋白质.
29、反射的概念:人和动物通过 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 作发生的有规律的 。
30、储存在人体内的_____是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
31、连线题:请将下列血液各成分与其具有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A、血浆 ①携带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B、红细胞 ②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C、白细胞 ③促进止血,加速血液凝固
D、血小板 ④吞噬病菌,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32、人体在完成某一反射活动时,必须保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
33、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 1 | 2 | 3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清水或唾液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保温 | 37℃水浴中保持5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
结果 | 不变蓝 | 变蓝 | 变蓝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作为1号试管的对照实验。
(2)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_酶,它能促进淀粉分解为______。
(3)探究“牙齿的咀嚼”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可选取______两组做对照实验。
(4)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中,除唾液、胰液外,还有______也能帮助淀粉的消化。
34、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周武刚同学出现发热、咳嗽、喉痛、头疼、疲劳等症状,经医生诊断患上甲型H1N1流感。老师为此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①要求周武刚同学回家治疗;②要求学生经常洗手洗脸,搞好个人卫生;③要求学生经常打开教室窗户通风;④要求学生上、下学路上要戴口罩;⑤要求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⑥要求学生不要到人群聚集的场所去;⑦建议部分体质弱的学生打流感疫苗。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的病原体属于______(动物/植物/噬菌体)病毒,它的繁殖方式是______。
(2)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上考虑,此时周武刚同学应该属于_______。他如果去医院服用抗生素,_______治愈此病。(填“可以”或者“不可以”)
(3)在老师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你认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有______(填序号),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有_______(填序号)。
(4)尽管是传染病高发期,但大部分同学没有患病,主要原因除积极预防外,还因人体具有保护自身的三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有___和________。
(5)⑦中接种的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一种特殊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叫做________,凡是能引起机体产生这种特殊蛋白质的物质叫做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