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
A. 《农书》 B. 《齐民要术》 C. 《梦溪笔谈》 D. 《天工开物》
2、“宋朝开始盛行读书风气,宋代儿童启蒙教育念的《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政策极大地促进宋朝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材料中“这一政策”指
A.文武并举
B.重文轻武
C.鼓励做官
D.重武轻文
3、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所说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成吉思汗”指的是
A. 忽必烈 B. 铁木真 C. 文天祥 D. 阿骨打
4、某校七年级快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隋唐历史后,提炼出隋唐史的主题,其中与历史较吻合的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5、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②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③李自成攻进北京,推翻明朝 ④清兵入关,满族入主中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②①
6、如图是唐代的两个重要发明,以此为史料可印证
A.繁荣的唐朝经济 B.开放的社会风气
C.民族交往与交融 D.多彩的文艺
7、中国著名导演蔡晶盛执导的历史剧《梦回唐朝》,在拍第十六集《八方来客》(反映唐朝繁荣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时,拟定了如下四个史实,请你帮他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A. 玄奘西游天竺研习佛经
B. 鉴真东渡传播中国文化
C.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D. 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
8、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
A.小说
B.诗
C.词
D.曲
9、下图是一个机构的官印,该机构设立的目的是( )
A.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 B.专管农业 C.为皇帝发布政令、处理军务 D.为皇帝挑选人才
10、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其出现的朝代是(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1、俗话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历史上能“以人为镜”,听取魏征谏言的君主是
A.隋文帝
B.唐高祖
C.唐太宗
D.唐玄宗
12、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A.唐朝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B.两宋时期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C.北宋时期的毕昇发明雕版印刷术
D.古代四大发明都出现在宋元时期
13、“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
A.欧洲
B.印度
C.朝鲜
D.日本
14、下列科技著作,不属于明朝的是
A. 《本草纲目》 B. 《农政全书》 C. 《天工开物》 D. 《梦溪笔谈》
15、“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反抗侵略 B. 民族团结
C. 社会变革 D. 和平交往
16、下列这组历史图片都可用于研究
A.契丹族的兴起以及辽与宋的政权并立
B.党项族建立西夏并仿效唐宋进行改革
C.女真族建立金朝并先后灭亡辽与北宋
D.中原政权历来重视加强与藏族的关系
17、唐朝时被称为“诗仙”、“诗圣”和“画圣”的分别是( )
①李白 ②阎立本 ③杜甫 ④白居易 ⑤吴道子 ⑥柳公权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18、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党项族的元昊等少数民族首领对我国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A. 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B. 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C. 使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
D. 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19、“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 《齐民要术》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
20、在唐朝诗人中,诗作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于浪漫主义,被称为“诗仙”的是、
A.杜甫
B.李白
C.李春
D.白居易
21、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十国: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________、后晋、后汉、________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________,史称“________”。
(2)实质:唐末以来________局面的延续。
(3)表现: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________,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4)影响: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5)最终趋势: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________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22、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________日益腐败。
(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________。
23、辽与北宋的和战
(1)战:____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____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____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流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____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2)和:澶渊之盟
①签订双方:____和辽
②内容:辽军撤回,宋朝给辽____。
③影响:很长时间,宋辽保持了____。
24、下图中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_
25、581年,北周外戚________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6、火药传播与作用:中国的_______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_______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_______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27、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____。清政府担心国家的____受到外国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____。
(2)含义:严格____
(3)表现:顺治时期,颁布“___”,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开放____、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1757年,只开放____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4)影响: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____,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____。
28、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 ”,它是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
29、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①原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________,________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模起义。
②经过: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________,建立政权。
③影响:给唐朝统治以________。
(2)唐朝灭亡
________年,________建立了________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30、安史之乱影响: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____,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逐渐形成____的局面。
31、 材料一:(太宗)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以上内容体现了“太宗”什么思想?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
材料二: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2)请你列举出唐朝对外交往的两件典型史实。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3)材料三中的“和同为一家”是形容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关系?唐朝是怎样加强与这个民族的关系的?(列举两件典型史实)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皇帝。
(1)吸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最后统一全国——
(2)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
(3)开创行省制度——
(4)“澶渊之盟”——
(5)创立殿试制度——
33、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从古至今,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都采取过强有力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材料二(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 台湾者,中国之地也,久为贵国所居,今余既来索,则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材料四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和同为一家”指唐与哪个民族的关系?写出唐与该民族友好交往的另一个史实?
(2)从材料二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朝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后来,明太祖又在地方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3)材料三中的“贵国”是哪个国家?“余”是指谁?应该如何评价他?
(4)清朝前期,为维护国家统一,清政府在A、B两地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5)清政府在图中C地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境条约,请写出该条约的名称。该条约有何法律效力?
(6)综上所述,你认为有哪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历史经验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