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B.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C.为了防止暴力恐怖案件不再发生,各地交通部门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D.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2、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看到手机经销店搞让利促销,我特意去垂询几款智能手机价格,发现并不便宜多少。
B. 校园羽毛球冠军争霸赛选手宋老师赛前表示,希望上届冠军孟老师在决赛中能够承让。
C. 老师和我们初一时的合影,我一直还惠存着,因为它是我们师生情谊的见证。
D. 昨日,几位老艺术家下乡采风时,举行了笔会,我也有幸叨陪末座。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杨绛先生的晚年,依然精力充沛,充满了创作的激情。
B.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面对校园欺凌,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
D.互文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它能起到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练的表达效果。
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
A. 中秋 B. 七夕 C. 元宵 D. 端午
5、阅读唐代刘禹锡的《秋风引》,回答后面问题。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释)这首诗作于作者被贬南方期间。引:一种诗体,有序奏之意,即引子,开头。
⑴“萧萧”一词渲染了全诗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氛围。
⑵一个“最”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6、名句默写
①________,在河之洲。
②________,君子好逑。
③________,左右流之。
④求之不得,________。
⑤________,白露为霜。
⑥________,道阻且长。
⑦________,宛在水中沚。
⑧《关雎》中“________,________”已成为人们追求爱情的口头语。
⑨《蒹葭》中“________,________”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
⑩《蒹葭》中描写露浓霜重的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列两个名著语段,回答问题。
A.你对时间的安排,学业的安排,轻重的看法,缓急的分别,还不能有清楚明确的认识与实践。这是我为你最操心的。因为你的生活将来要和我一样的忙,也许更忙。
B.思成学业,我有点意见。思成所学太专门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选一两样关于自己娱乐的学问,如音乐、文学、美术等,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
(《梁启超家书》)
(1)语段A选自 ,全书内容首先强调的是 的问题。
(2)语段A和B都是父亲写给儿子的信,请你说说他们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教育和提醒儿子的?
(3)下列语句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流淌着朱光潜对青年人的殷切希望和赤诚关怀。
B.挪威作家贾德的《苏菲的世界》,将枯燥乏味的哲学变成了通俗而有趣的小说。
C.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信条是:先为人,次为钢琴家,再为音乐家,终为艺术家。
D.傅雷说“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这是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跟儿子说明了控制情绪的必要。
8、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雨中登山
李健吾
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从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我们约好了清晨出发, 人齐了,雨却越下越大。等天晴吗?想着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闷。 盼到十一点半钟,天色转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带动年轻人,挎起背包,兴致勃勃,朝岱宗坊出发了。
是烟是雾,我们辨识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我们才过岱宗坊, 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的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
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綺丽的黄锦底下。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来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水声落在我们后面,雄伟的红门把山挡住。走出长门洞,豁然开朗,山又到了我们跟前。人朝上走,水朝下流,流进虎山水库的中溪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悬崖崚嶒,石缝滴滴答答,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顺着斜坡,流进山涧,涓涓的水声变成訇訇的雷鸣,有时候风过云开,在底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绰,耸立山头,好像并不很远;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蜂,旬旬在山峡当中;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趟过中溪水浅的地方,走不大远,就是有名的经石峪,一片大水漫过一亩大小的一个大石坪,光光的石头刻着一部《金刚经》,字有斗来大,年月久了,大部分都让水磨平了。回到正路,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住了。人走了一身汗,巴不得把雨衣脱下来,凉快凉快。说巧也巧,我们正好走进一座柏树林,阴森森的,亮了的天又变黑了,好像黄昏提前到了人间,汗不但下去,还觉得身子发冷,无怪乎人把这里叫作柏洞。我们抖擞精神,一气走过壶天阁,登上黄蚬岭,发现沙石全是赤黄颜色,明白中溪的水为什么黄了。
我们没有看到日出的奇景。那要在秋高气爽的时候。不过我们也有自己的独得之乐:我们在雨中看到的瀑布,两天以后下山,已经不那样壮丽了。小瀑布不见,大瀑布变小了。
我们敢于在雨中登泰山,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瀑,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
【1】第1自然段引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又引用杜甫的“一览众山小”,用意何在?
【2】文章前两个自然段并未描写泰山景观,是否可以删去?请简述理由。
【3】文章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来描写“雨”?写“雨”有什么作用?
【4】文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景物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按要求作文
人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物质养料,更需要丰厚的精神养料。物质养料强健我们的体格,精神养料强大我们的灵魂——失败让我们坚强,批评让我们成熟,艰难让我们上进,感动让我们珍惜,阳光让我们温暖……
请寻找成长中那些曾给你精神滋养的东西,以《这也是一种养料》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