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舍己幼,为人之幼,这不是残酷,是医者大仁”。这句话是选择复句。
B.“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这句话中,“茫茫大漠”“舍半生”都是偏正短语,“未名湖”“前辈”“青春”“文化”都是名词。
C.“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句中“增强”与“方式”搭配不当,可改为“增强低碳生活意识”。
D.“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这句话没有语病。
2、下列各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①接受帮助是成长的便捷之路。②玉不琢,不成器。③即使是金子,也要经过开采、筛洗、熔炼、提纯,才能闪闪发光。④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就好像金子发出光芒、陋石变成美玉的过程。⑤想成长得好,就要接受老师、家长、同伴的帮助。⑥哪些帮助你的人就想好的玉石工匠,用他们的智慧呵护你的成长之路。
A.“金子”是名词,“发出”是动词,“便捷”是形容词。
B.“接受帮助”是主谓短语,“成长过程”是偏正短语,“闪闪发光”是联合短语。
C.画线句子是假设关系复句。
D.第④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金子发出光芒”和“陋石变成美玉”互换位置。
3、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A.首联写了暮春时节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
B.颔联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对恋人思之深切、情之坚定。
C.颈联是对分别后的设想,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
D.尾联中引用典故寄托了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见面的机会很多。
4、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孙二娘与张青在孟州道十字坡开酒家,卖包子,用蒙汗药害人,也用此法来害武松一行,却被武松制服,而后,他们成为好友。
B.在大人国,格列佛发现这里的国王和大臣都很贪婪、残忍;在慧骃国,格列佛发现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
C.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赞美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D.艾青在抗战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
5、《桃花源记》中,陶渊明在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对桃花源的环境进行描写,有什么用意?
6、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回答下面的问题。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本词中,“南乡子”是____,“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____。
【2】词人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7、按课文填空。
(1)《曹刿论战》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国的史料编写的________体史书。
(2)“一鼓作气”是出自《曹刿论战》的一个成语,它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文中表明诗人推已及人,心怀天下,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的《出师表》说理和陈情得以完美的结合,在陈情部分表现他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集》中“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与《出师表》中的哪句话意思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填空。
(1)而现在,乡愁是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我爱这土地》)
(3) , 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4)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赞美梅花即使化成泥土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诗句是: , 。
(6)贫贱亦能安乐,富贵不可骄人。面对浮躁的世界,我们更需要坚守内心的安宁与从容,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最能表明这一观点的句子是 ,
(7)李白在《月下独酌》中写自己在月下唱歌起舞的句子是 , 。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戴车匠
汪曾祺
①戴车匠是东街一景。车匠是一种很古老的行业了。
②车匠店离草巷口不远,左邻是侯家银匠店,右邻是杨家香店。戴家车匠店门面很小,只有一间。正面的板壁上有一副一尺多长,四寸来宽的小小的朱红对子,写的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板壁前面,是作坊。作坊放着两张车床。车匠坐在坐板上,两手执定旋刀,车旋成器,这就是中国的古式的车床。
③戴车匠起得很早。早早地选好材料,看看图样,就和这张床子成了一体,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人走到他的工作之中去,是可感动的。
④有的时候,忽然,他停下来。那就是想到了一点什么事。或是刘长福托他斡旋一件什么事,那一头今天该给回话;或是澡堂里听来一个治风湿痛秘方,他麻二叔正用得着……似乎他把那点工作做好,即为满意。能分外多做几件就很按捺不住得意了。
⑤戴车匠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做得了的东西,都悬挂在西边墙上,真是琳琅满目,细巧玲珑。
⑥车匠的木料都是坚实细致的,檀木——白檀,紫檀,红木,黄杨,枣木,梨木,最次的也是榆木的。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
⑦这里的小孩子一年四季有各种各样的玩物。特别是清明,吃螺蛳之后还可用车匠做的螺蛳弓射螺蛳壳玩。孩子们用竹箭的尖端把螺蛳掏出来吃了,用螺蛳壳套在竹箭上,一拉弓弦,哒的一声,螺蛳壳便射了出去。射得相当高,相当远。家家孩子吃螺蛳,放螺蛳弓,因此每年夏天总要从瓦楞里打扫下好些螺蛳壳来。清明前半个月,戴车匠就把别的活都停下来,整天地做螺蛳弓。孩子们从戴车匠门前过,就都兴奋起来。到了接近清明,戴车匠家就都是孩子。孩子们眼睛发亮,挑选着,比较着,挨挨挤挤,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到清明那天,到处是拉弓放箭的声音。
⑧戴车匠眯缝着眼睛看着他八岁的儿子坐在门坎上吃螺蛳,把螺蛳壳用力地射到对面一家倒闭了的钱庄的屋顶上,若有所思:这孩子将来干什么?是让他也学车匠,还是另学一门手艺?世事变化很快,他隐隐约约觉得,车匠这一行恐怕不能永远延续下去。
⑨一九八一年,我回乡了一次。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侯家银匠店,杨家香店,也都没有了。
(节选自汪曾祺的《戴车匠》,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回忆戴车匠和东街市井的一些生活画面为线索,思路清晰。
B. 第⑤段破折号起补充说明作用,具体解说“最细致的活”的特点。
C. 戴车匠是中国千万技艺精湛、勤劳朴实的工匠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D. 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议论,语言浅淡却富有深刻哲理。
【2】简要概括作者回忆了有关戴车匠的哪些往事?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
(1)赏析画线句子:
(2)赏析加点词语:
【4】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都写到了侯家银匠店和杨家香店有什么作用?
【5】汪曾祺自称“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文章“在那么单纯古朴的旧日人物身上,在那乡情浓酽的风俗氛围中,隐藏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诗情,咏不完的“飞花令”
魏寅
①如果生活真的“有毒”,诗歌或许就是一味对抗浮躁的“解毒剂”;未必人人都有诗才,但至少可以存有一份诗心。
②为你写诗,写一辈子。媒体报道,94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冯端先生,至今已给妻子陈廉方写了60年情诗。相知相守的温暖、诗歌传情的浪漫,感动了无数网友,也让单身族们艳羡不已。
③光阴流转,日久最见真情。也许,写一首情诗并不难,但数十年的坚守与执着殊为不易,最终书写出沉甸甸的爱。也正因此,在妻子眼中,冯老先生就像一块“璞”,尽管貌不惊人,内心却晶莹剔透。在冯端夫妇爱到“欲罢不能”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中,有个“飞花令”环节,选手须按要求轮流吟咏含关键字的诗句。对于两位老人而言,他们既质朴又浪漫的诗意人生,不正宛若一场围绕着情字、吟咏不尽的飞花令么?
④诗由情而生,情因诗更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吟咏优美诗句,堪称中国人经典的情感表达方式。真情实感一旦与诗歌结合,便容易激发奇妙的化学反应。那些饱含真情的诗篇,不仅让天各一方的两颗心灵相互融通,更流传久远,让更多人感到温暖。如今,无论是风花雪月的元宵佳节还是源自西方的情人节,当热恋男女已经熟练掌握了互赠鲜花与巧克力的技巧,不知还会否有人送给对方一首真挚动人的情诗?
⑤“东坡饮酒,秦观夜话;稼轩论剑,清照煮茶”。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有的人因醉心于古典诗词而从传统文化中得到了滋养,也有不少人罹患了某种“春节综合征”。平时因为工作忙碌、生活节奏快,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深度沟通,无形中累积了不满和怨气,假期里相处时间相对长了,反而容易因琐事而脾气暴躁、触发矛盾。难怪有人直呼,“春节有毒”“感情经不起假日考验”。如果生活真的“有毒”,诗歌或许就是一味对抗浮躁的“解毒剂”。当你“想静静”的时候,不妨打开一本尘封已久的诗集,挑出几首,念给你的恋人,发给你的好友,寄给你的亲人。那么,不论五律还是七绝、中文还是西语,相信对方都能从中读出你的真情。
⑥有人说,“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的确,未必人人都有诗才,但至少可以存有一份诗心。而真正的诗心,无关年龄,无关金钱,无关地位,它只关乎一点,那就是源自内心的对真善美的热爱。正如冯端夫妇, 。
⑦“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诚哉斯言。处身于社会生活中的广袤原野,如果每个人都愿捧着一颗真心、葆有一份诗心,在诗意中传递一份真爱,那我们就不难在喧嚣中找到内心的安宁,大大拓展自我的精神疆界。
《 人民日报 》( 2017年02月15日 05 版)
【1】文中作者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2】④⑤两段作者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核心观点,请概括这两个方面。
【3】作为一篇文化时评,本文语言雅致生动,请你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4】在文中横线处,请你试着用冯端夫妇的事例来分析论述⑥段中作者的观点。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赵武退休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到公交公司办了一张老年卡,老年卡免费乘公交车,国家福利,不享受白不享受。
上班时,天天忙,累!退休后,天天闲着,无聊。赵武终于找到一件自以为很有趣的事,就是坐公交车满街逛,去超市、去集市、去鱼市、去鸟市、去花市……他看到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处处新鲜,事事开心。每次上车,年轻人一口一个大爷叫着,给他让座,文明社会文明人,真好。黄昏时分回到家,老伴炒好菜等他,他美美喝上两盅,对老伴大发感慨:和平盛世,国泰民安,你我赶上好时候,坐车都不花钱,真好!
赵武依赖上公交车了,反正不花钱,上趟公厕就一站路,也要坐公交车。他几乎天天坐在公交车上,发现有新鲜事,或者有热闹看就下车,看完后再上车,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过着退休生活。
一天他从家门口坐上公交车,到了终点站也不下车,终点坐到起点,起点坐到终点,不知不觉睡着了,醒来时不知到了哪里,迷糊了,正好到了一个站点,一群学生放学拥了上来,公交车上立马变得拥挤。看来到了下午放学时间了,小学生们一个个背着沉甸甸的书包,亮亮的小脑门冒出细汗,他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突然一个熟悉的面孔闯入赵武的视线,那不是自己的孙子成成吗?赵武马上站起来高喊,成成!到爷爷这边来。成成慢慢挤到爷爷身边,赵武急忙卸下孙子的书包背到自己肩上。
成成说,爷爷,你坐,我站着。
赵武硬硬地把成成按到座位上,说,爷爷身体硬朗得很,你小,,正在长身体,你坐。
又到了一个站点,上来一个老奶奶,成成急忙站起来让座,老奶奶坐下后,连声道谢,好孩子,真懂事,谢谢了,谢谢了。
赵武和孙子一起下车,送孙子回家的路上,赵武问,成成,你是不是经常给老年人让座?
成成说,只要我有座位,遇到老人就会让座。
赵武眼睛湿润地说,成成做得对,是个好孩子。
赵武反思,赚小便宜吃大亏,自己一辈子不喜欢赚小便宜,怎么老了好像倒喜欢赚小便宜了?
送孙子到家后,儿子、儿媳都挽留他吃了晚饭后再走。赵武说,你妈肯定做好饭等我了,下次和你妈一起来吃。
赵武没坐公交车,是打的回到家的,老伴做了四菜一汤在等他,两杯小酒下肚,赵武没发感慨,灰溜溜躲到书房去,奋笔疾书,写了一张倡议书:
致老年人的一封公开信
老年朋友们你们好,公交车是公共资源,给人们出行带来很多方便,我们赶上了好年景,坐车不用花线。我退休后,有事没事经常坐公交车满大街逛,我发现年轻人上下班,学生上放学时间,非常拥挤,还要给我们让座,他们工作、学习已经非常辛苦,还要站着受累。我强烈建议,老年人外出办事尽量避开上下班、上放学高峰期,有事就坐公交车去办事,没事少在公交车上消磨时光,浪费公共资源……
一个退休老人
赵武到复印社复印了100份,挨个公交站亭张贴,还制作了一面旗扛在肩上,上面印有“健康万步行”五个大字。他改变了自己坐公交车满街逛的生活习惯,扛着旗步行在河边,很多老人加入了赵武的队伍,跟在赵武后面。河边上徒步的老年人越来越多。
经过一段时间的徒步,赵武感觉身体越来越棒,吃嘛嘛香,睡眠也好,不花钱的公交车还是不坐为好!小便宜就是不能赚!
好长时间没坐公交车了,赵武再次坐上公交车,想验证一下自己的倡议书有没有效果,刷了一下老年卡,语音提示:你的卡未年审,请缴费。
赵武摸出两元硬币投在里面,脸上乐呵呵的。
一个小学生站起来让座,老爷爷,你坐。
赵武说,好孩子,真懂礼貌,我身体很好,小朋友坐。赵武握紧手中拉环继续站在那里。
赵武看遍整个车上,发现老年人没有几个,心里偷偷地笑。
【1】阅读全文,分析文章前三段的作用。
【2】文中详细描写了“成成”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3】第10段中加点语句“占小便宜吃大亏”中的“占小便宜”和“吃大亏”各指什么?
【4】阅读第12段,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5】本文标题是“赵武的退休生活”,但有人认为标题可以改为“让座”,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出理由。
12、作文
请从以下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道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书写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和套作。
(1)请以“别样的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生活,是平凡的;生活,又是丰富多彩的。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你就拥有了一双慧眼。
(2)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路边长着一株雏菊,一个小女孩每天都来给它浇水。然而,有一天小女孩不来了。雏菊开始担心起来:“我将从哪里获得维持生命的水?”“总会有办法的。”雏菊鼓励自己说。它闭上眼睛,陷入深思。它开始努力向下生长它的根。它的根向泥土下越扎越深,终于从深深的泥土下品尝到清凉而甘甜的水。日子一天天过去,雏菊长得越来越茁壮,开出了新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