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阿克苏地区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在最危急的关头,84 岁的钟南山院士再次挂帅出征,他的品行令人高山仰止

    B.疫情防控形势间不容发,医务人员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C.全国各行各业集千钧之力守望相助,我们期待新冠病毒早日销声匿迹

    D.建设者们披星戴月,不到十天就建成了火神山这座雕梁画栋的医院。

  • 2、下列各句中,说法有误的一句是 (   )

    A. “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前文对下文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B. 司马迁是西汉文学家、史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C. 词又称“长短句”和“诗余”,句式长短不一,能自由地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

    D. “多么自豪、非常疲劳、美丽的风景、保持安静”都是偏正短语。

     

  •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传记要求真实。

    B.《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编者为西汉的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出自该书。

    C.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我们学过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D.19世纪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我们学过他的《皇帝的新装》。

  • 4、下列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名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B.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战国策》是一部纪传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C.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D.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李牧居雁门

    李牧者,赵北边良将也。常居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彀者:善于射箭的人。②襜褴(chānlán):部族名,在代地北面。③东胡:部族名,在匈奴之东,故称“东胡”。④林胡:部族名。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击数牛飨士 (2)赵王乃复强起使兵  (3)李牧多为奇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北边良将也 辍耕垄上

    B. 敢奉令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入见

    C. 边士日得赏赐不用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守之

    D. 数千人委之 以是人多书假余

    3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限3处)。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1)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2)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小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①陂(bēi):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边小洲。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点出北陂杏花不同于他处杏花的环境特点,“春水绕”三字是全诗的关键,后边的诗句便从这三字来生出。

    B. 第二句描绘临水杏花的姿态:花傍水生,朵朵妖娆:影投水面,摇曳多姿。岸中花,水中影,相互映衬,都占有明媚的春光,美艳动人。

    C. 第三句中的“雪”字,形象精妙,不仅写出杏花的颜色,而且给人以明亮、高洁的感受。杏花志洁行芳,品格不俗,花格就是诗人的人格。

    D. 第四句中“碾成尘”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均以直接描绘眼前之景来托物言志,表现了诗人的高尚节操。

    2“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综合学习

    某校九年级(1)班围绕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开展以“走近对联,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根据下面的调查表,请你用一句简洁的话表述所读到的信息(不得出现数字)。

    年龄段

    12-25岁(100人)

    30-45岁(100人)

    45岁以上(100人)

    喜爱对联的人数比

    18%

    40%

    65%

    感恩父母的人数比

    20%

    45%

    7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中有个“拟对联,谢师恩”环节,已经有同学拟好了上联,请你填写出下联。

    上联:三尺讲台育桃李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的发言片段,请你完成下面的要求。

    学生A说: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人。

    学生B说:感恩同学,带给我们快乐,传给我们溫暖。

    学生C说:感恩挫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长总结说:“只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人生充满信心,才能带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感激。”

    ①据语境要求,在横线处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②线句子有语病,应该把“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诗文默写。

    (1)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2)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带来苏生。(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4)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三国诸葛亮的《出师表》说理和陈情得以完美结合,在陈情部分表现他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6)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一词中,表明思念家乡,又不甘心无功而返的句子是

    (7)《论语》中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做人要大气/郭军平

    ①有一句话这样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但是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是啊,拥有一个广阔的胸怀何以不能成就成功的人生。纵观历史的星空,那些闪耀着熠熠光芒的历史名人们何以不是以自己广阔的胸怀容纳来自不同领域的异见,他们胸怀天下,胸怀事业,无论在做人还是在做事方面都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虚心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批评声音,才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才能进一步促进自己完善和进步。时代在发展,观念在更新,人们的知识视野在不断地扩大。一个人,倘若夜郎自大,坐井观天,盲目地认为老子天下第一,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往往只会自取其辱。先哲荀子曾言:“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一个人,只有面对广阔的生活,才能感到自己的渺小;也才能知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③故树立大胸怀,是做人大气的基础。要树立大胸怀,就要树立大理想,大目标,这样才会有大境界。一般而言,一个人的心胸不广,是理想不远,目标不高。由于理想不远,目标不高,人的眼光着眼点就短,心胸就窄;眼光短了,心胸窄了,内心的境界就不高。这样不同的建议和批评就容易难以接受。即使是一般的小事情也会耿耿于怀,蜗牛角上争长短。

    ④心胸要算狭窄的著名的莫过于三国时期的周瑜,《三国演义》上有一段精彩的三气周瑜的戏,在多次与诸葛亮的较量中周瑜最终吐血而亡,成为后人们嘲笑的气量狭小的典范。而在这一点上,与周瑜相比,司马懿就要大气的多。老子常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三国鼎立斗智斗勇的长期逐鹿天下的战争中,诸葛亮与周瑜斗法,与魏国司马懿斗法,周瑜不敌而亡。而司马懿却不是周瑜这样的气量,作为敌手,司马懿老谋深算,他知道自己用兵打仗智谋不如诸葛亮,就干脆装熊,在蜀兵侮辱谩骂声里死活都不出兵,以相持来拖垮诸葛亮。在这一点上,论司马懿的气度显然要比周瑜高出许多,周瑜心胸狭小,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而司马懿却不是这样,即使被诸葛亮打败了,还赞许“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但是最终,司马懿还是在诸葛亮死后消灭了蜀国,为晋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假如,司马懿也像周瑜那样,岂不是同样要步其后尘吗?

    ⑤每个人的才能天赋都是有差异的,承认这个差异,承认自己的不足,认识自己的局限性,就能以积极的态度来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批评。从而不会落入被人称为“坐井观天,夜郎自大,老子天下第一”的笑话来。

    ⑥做人要大气,这既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境界。大气的人生,什么时候都会是光风霁月,阳光明媚;不大气的人生,什么时候都是愁眉苦脸,忧忧戚戚,这样活着实在猥琐。因此,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做人,同样也要有一颗海纳百川,泰山不让其土的胸怀,欣赏他人,容纳他人,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自高自大,也不妄自菲薄。以低下头来的心胸成就自己。

    (选自光明网)

    【1】作者认为,做人怎样才能“大气”?

    【2】第④段举出周瑜和司马懿两个事例,有什么作用?

    【3】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做人要大气,这既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境界。

    B.第②段引用荀子的话是要告诫人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注重实践。

    C.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D.生活中我们既要看到他人的优点,也要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能骄傲自满,也不要妄自菲薄。

  • 10、阅读《第十一筐青菜》,完成下面小题。

    第十一筐青菜

    吴昌勇

    这是陕西旬阳县吕河镇的险滩村。立春节气已过,春天午后的太阳暖暖的,村里平展展的土地上,一大片一大片时令蔬菜在阳光下泛着油绿的光。

    街道两旁的商铺大门紧闭,负责疫情防控的镇村干部,手持话筒沿街走过,他们嗓音有些沙哑。兴许是听见熟悉的声音,有住户推开窗子和他们招一招手。

    这就算是新年的问候吧,彼此用眼神道一声保重。

    一天进村好几趟呢!望着各家各户的门牌,村干部说,生活还得继续,日子总会回归平静,对不?

    在临近村道的一块菜地里,半蹲着一位老农。

    黄色的胶布鞋,裤管沾着泥土,黑色的棉衣拉链敞开,抬起头的那一瞬间,额头淌下的汗水已经浸湿了贴合在鼻梁上的蓝色口罩。他直起身子,握着满把青菜的双手在空中对碰了几下,新鲜的泥土从菜根处抖落。

    摘菜哩?村干部远远打招呼。

    他点点头,没吱声,继续忙活。随行的干部提醒了一句,注意防护啊。

    老人又点了点头,依旧没吱声,回头友善地望着我们。

    这几天还能上街卖菜?我问。

    不卖!不卖!这菜不卖!他一口气重复了三遍,很着急的样子,生怕造成误会。

    这青菜,我送人呢!他补了一句。

    见我没做声,他索性从园子里走出来,站在离我不远处的田坎上,掰着指头数了数:整整第十天了!

    这菜到底送到哪儿?安全吗?接触了哪些人?一长串的问号在我脑子里打旋儿。

    村干部隔着口罩喊话,说说嘛,没事,你说说嘛。

    原来,他的女儿是一名护士,就在离家不远的吕河中心卫生院上班,这些日子正在护理患者,已经十几天没有回家。尽管女儿闲下来的时候,总不忘向家里报一声平安,但是他和老伴依旧惦念。

    女儿反复叮嘱:待在家里别出门,照顾好自己……顿了顿,他反问道,可哪有不惦记儿女的父母呢?

    老两口心里发慌,于是就想出这个法子。每天从自家菜园摘一大筐青菜,推着小车送到女儿所在的医院门外——想给医院尽点力,是真的;想女儿,也是真的。

    怕医院不要,担心这菜不卫生,他就在筐子里写了一个纸条,告诉医院,菜是自己种的,新鲜着呢。

    女儿知道吗,知道你每天送菜吗?我问。

    没说,怕她担心俺老两口,纸条落款我写着“老菜农”。头天送菜,我和老伴站在街边,看见保安从院子里走出来,看见筐子里的菜,又返回身,好像在打电话请示汇报。我担心他们不敢收,急忙穿过大街,给保安解释,我就是附近的老菜农,我报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他们怕冷落了我的一番好意,就收下了那筐青菜,还给我鞠了个躬!

    这点东西不值钱,是我和老伴的一点心意,只想让那些和我女儿一起忙碌的医生护士们能吃到一口自家园子的青菜。老人诚恳地说。

    已经送出第十筐青菜了。加上今天的,就是第十一筐了。老人补充道。

    我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要不,我们搭把手,一起将今天的筐子装满吧!我提议。

    老人一边装菜,一边念叨,等疫情过去,我跟老伴要和女儿一起高高兴兴地吃一顿团圆饭。

    那个下午,在暖暖的春光里,第十一筐青菜就这样装满了。我们站在菜园边,一起目送着老人,看着他推着独轮车,载着满满一筐青菜,渐行渐远……

    (《人民日报》2020年02月17日有改动)

    1文章第一段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从全文看有何作用?

    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画线句。

    黄色的胶布鞋,裤管沾着泥土,黑色的棉衣拉链敞开,抬起头的那一瞬间,额头淌下的汗水已经浸湿了贴合在鼻梁上的蓝色口罩。他直起身子,握着满把青菜的双手在空中对碰了几下,新鲜的泥土从菜根处抖落。

    3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招手”“眼神”成了新年的问候,侧面表现了乡村人与人之间渐渐冷漠的现状。

    B.文章中间插叙了一段对老人女儿的介绍,写出了送菜原因,使情节完整、清晰。

    C.“想给医院尽点力,是真的;想女儿,也是真的”,一句话写出了老人最朴素的家国情怀。

    D.送菜的老人是作品的主人公,他勤劳、朴实、细心,用自己的方式为抗击疫情做贡献。

    E.文章以省略号结尾,表明还有很多关于老人的故事,无法一一列举,留给读者去想象。

    4最近在新闻中经常会听到“共克时艰”这个词语,意思是共同克服时下的艰难。本文哪些情节或者细节体现了这个词语的内涵?请分条表述。

  • 11、身体里的报警器

    (1)自选商场装有监控设施,可以“鸟瞰”全局,但它对那些处心积虑的小偷有时还是无能为力。别急,超市的最后一道关卡——防盗报警器会让小偷们原形毕露。同样,在我们的身体里也有许多对某些疾病特别敏感,并能发出各种“求救信号”的“报警器”。这个“报警器”就好似我们健康的第一守护神。

    (2)这个“报警器”藏在哪儿,真名又叫什么呢?

    (3)请伸出你的双手,轻轻放在你的颈下、颌下、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眯上眼睛仔细感觉。这时,你会发现里面有一些摸起来光滑而柔软的小疙瘩,那就是它——淋巴结。

    (4)有些人认为淋巴结只躲藏在我们能摸到的地方。其实淋巴结遍布全身,有很多是我们摸不到的。不管是摸得到,还是摸不到的淋巴结,直径多在0.5厘米以内,都由淋巴组织和网状内皮细胞组成,常常呆在我们身边的淋巴结之间,由淋巴管相联系。

    (5)为了不负“报警器”的盛名,它特地在自己的脑海中输入“战争意识”,哪怕成为不折不扣的“战争狂”,它也心甘情愿。由于一般情况下,病原体侵入主人身体的皮下或者黏膜后,很容易进入毛细淋巴管,再回流到淋巴结,所以这时候,淋巴结们会立即抓住时机,进入“备战状态”,通过淋巴管收集人体各部分的病原体,展开一场场“自卫反击战”,把病原体消灭在萌芽状态。

    (6)遗憾的是,尽管很多时候他们奋力反击,也不一定能捍卫主人的身体健康。为此,它对自身的能力与工作态度做了一番深刻的反思,悟出一有“情况”立马第一时间向主人报告的深刻道理。一般情况下,它会在过滤淋巴液、消灭细菌、清除细胞残屑和其它异物的同时让自己的体型和质感发生一些变化,提醒主人身体健康发生了异常。

    (7)通过主人机体各个信息接收器官的层层上报,“危险信号”送达主人的大脑神经中枢。大脑神经中枢是主人整个身体的指挥部,它收到信号后,就会通知各部进入全面戒备状态,要么自卫反击,要么请求药物“外援”。

    (8)淋巴结就像人体中播报健康状况的一个“报警器”,为主人的身体健康立下汗马功劳。

    (9)值得一提的是,淋巴结在从事“报警”工作时,是非常注重团队意识、讲求“分工合作”的。譬如:当我们摸到领下的淋巴结异常时,表示口腔出了状况,就要看是不是牙周炎、扁桃体炎等病灶;如果颈部的淋巴结不正常了,我们就要考虑是不是颈淋巴结核;如果枕部淋巴结肿大,就要看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头皮有炎症了。

    (代晓琴,有删改)

    【1】请结合文章内容,给“身体里的报警器”下定义。

    【2】结合上下文,简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般情况下,它会在过滤淋巴液,消灭细菌、清除细胞残屑和其它异物的同时让自己的体型和质感发生一些变化,提醒主人身体健康发生了异常。

    【3】本文最后一段中的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结合实际,以《这样也挺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③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