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蓓姬在洞中迷路后,曾经用一根风筝线探路……后来,汤姆在无意中发现了光亮,最终两人循着光亮一起走出了困境。
B. 利立浦特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的故事,出自斯威夫特的长篇小说《格列佛游记》,这个故事巧妙地抨击了当时英国宫廷和大臣们的昏聩无能。
C. 《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写了阿长与“我”之间的许多往事,如讲美女蛇的故事,让“我”吃福橘,给我买《山海经》以及一起寻蝉蜕等,表现出她的热情好事与心地善良。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叙述了保尔的精神成长历程,其中一次写他伤寒病愈后,来到埋葬瓦丽亚等烈士的公墓前悼念战友,在沉思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计算机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B.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构思新颖,匠心独运,值得一读。
C.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台独”阴谋得逞;对台湾领导人将把两岸关系引向何方拭目以待。
D.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少年要远离毒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否则就会遭致飞来横祸。
B.“中国好诗词”比赛内容涵盖文学、史学等多个方面,可谓琳琅满目。
C.年关到来的时候,各种春节特色产品成了各大商场炙手可热的畅销商品。
D.老师常常给我们讲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故事,我们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
4、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字里行间洋溢着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他让傅聪读 《世说新语》,说日本人几百年来将之作为枕中秘宝,读《人间词话》,说它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文学批评。
B.《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到在吴起镇,斯诺参观了兵工厂,那是一排圆顶的大窑洞。郝希英是兵工厂的厂长,这里的很多机械师都是来自外地。除了兵工厂,吴起镇还有服装厂,药店等。苏区的口号是同工同酬,对妇女没有歧视。
C.《水浒传》中武松十分敬重宋江,但当听说宋江抢走了刘太公的女儿时,砍倒了杏黄旗,大闹忠义堂。
D.《红岩》中因叛徒告密,江姐不幸被捕。在渣滓洞集中营里,刑讯时敌人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她没有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5、文言文阅读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④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太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赈赡:救济。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 素:向来
B. 尝于太学见晖 尝:曾经
C. 晖少子怪而问曰 怪:责怪
D. 堪尝有知己之言 言:话语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欲以妻子托朱生
A. 可以为师矣
B. 以中有足乐者
C. 皆以美于徐公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下列句子中,与“接以友道”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与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晖很看重张堪,把他当朋友对待,并准备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
B. 朱晖认为张堪是前辈,对于张堪的托付只是拱手没有敢应承。
C. 朱晖虽然没有当面应承,但对张堪的话铭记在心。
D. 从文中可以看出,朱晖是一个很讲信用的人。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2)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①微雨里,建业②暮钟时。漠漠③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④深不见,浦树⑤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⑥。
(注)①楚江:长江。②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③漠漠:水气密布的样子。④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⑤浦树:水边的树。⑥散丝;雨丝。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是一首充满着诗情画意的送别诗,首联“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了白水的动态,虽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B. 甲诗颈联两句对仗很工整,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飘忽隐喻游子漂泊不定,落日缓缓隐喻故人依依惜别之情,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了游子意、故人情。
C. 乙诗是一首暮雨中的送别诗。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D. 乙诗颈联写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境界开朗,写出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
【2】乙诗的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漠漠帆来重”一句中“重”字的表达效果。
【3】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首诗尾联抒情方式的不同之处。
7、学校举行元旦文艺会演,请结合节目内容为主持人写两段串联词,将下面三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每段不少于30个字。
第一节目话剧《孔乙己》演出结束——
串联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观看第二个节目舞蹈《采茶舞》,由初三(2)班演出。
串联词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欣赏初三(4)班演出的相声《成语新解》。
8、诗歌默写。
(1)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____、你的____、你的____。
(2)________,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3)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________。
(4)投身革命即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对反式脂肪说“不”
(1)5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名为“取代”的行动指导方案,计划在2023年之前彻底清除全球食品供应链中使用的人造反式脂肪。
(2)统计数据显示,反式脂肪每年在全球导致50多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人造黄油等植物脂肪中含有反式脂肪。由于能让食物的保质期更长,反式脂肪在一些零食、烘焙及煎炸食物中很常见。使用健康的替代品并不会影响食物的口感及成本。
(3)反式脂肪又名反式脂肪酸,在牛羊肉、牛奶及其制品中存在少量的天然反式脂肪。而人造反式脂肪的主要来源是部分氢化处理的植物油。这种油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存放久等优点,在炸鸡、薯条、爆米花、饼干、蛋糕等食品中使用比较普遍。
(4)反式脂肪有明显的优点,但缺点更突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研究员徐维盛介绍,大量试验和观察性证据表明,反式脂肪酸的健康危害包括诱发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影响婴儿发育等。世卫组织估计,反式脂肪的摄入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导致超过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近年来有一些医学研究发现,反式脂肪对精神健康也有影响,常吃含有反式脂肪食物的人更具攻击性。
(5)美国州立圣迭戈大学2015年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摄入反式脂肪较多的人会出现“情绪意识困难”,也就是情绪的“清晰度”水平较低。相反,反式脂肪摄入量较少的人能够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6)我国居民的反式脂肪摄入量如何?中国营养学会副秘书长王竹说:“中国居民不以面包、黄油为主食,饮食结构和欧美等国居民有很大差别。反式脂肪的摄入量总体低于西方国家。”据统计,我国居民通过膳食摄入的反式脂肪酸所提供的能量仅占膳食总能量的0.16%,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1%限值,但有0.4%的城市居民摄入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值。
(7)如何避免过量摄入反式脂肪?徐维盛介绍,天然反式脂肪酸主要来自反刍动物,如牛、羊的脂肪组织和相关乳制品中,但不用因此而不吃牛羊制品,不喝牛羊奶。因为天然反式脂肪的含量非常低,普通饮食条件下,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8)在我国市场上有两类食品中的反式脂肪含量普遍比较高,一类是天然和人造奶油、黄油,平均含量达到2克/100克;另一类是植物油,平均含量是0.86克/100克;其他食品中的反式脂肪平均含量一般都比较低。
(9)调查显示,精炼植物油是中国人摄入反式脂肪的最主要来源。因此要避免摄入过多反式脂肪,首先要注意控制烹调中植物油的用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年人每日植物油摄入量应控制在25至30克,但实际上,我国人均每日植物油摄入量将近40克,甚至有不少人每日植物油摄入量超过40克。其次,要少吃含氢化植物油的加工食品。代可可脂巧克力、薯条、薯片、蛋糕、威化饼干、夹心饼干等,由于制作过程中用到氢化油,因此其反式脂肪含量也比较高,应该少吃。
(10)反式脂肪有损健康,需要控制摄入量,但我们也不必谈“反”色变。实际上,反式脂肪对健康的危害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只要不多吃就不必太担心。
【1】为什么要对反式脂肪说“不”?如何避免过量摄入反式脂肪?
【2】第(6)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读完本文后,小明同学明白了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才知道牛奶中竟含有反式脂肪酸,打算从此不再喝牛奶。请你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对其进行劝说。
10、对家园的坚守与呵护,同样也展现着“家国情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满山鸟鸣
李汀
①清晨,被一阵鸟鸣声叫醒,侧耳躺在床上倾听,叽喳声,啁啾声,低语的,高歌的,咕咕咕、突突突……再也睡不着,索性一骨碌爬起来。
②满山青翠,满山鸟鸣。在场部院坝里,早起的老杨见到了早起的我。他问,咋不多睡会儿?我笑着说,这鸟叫得睡不着呢。老杨说,每天在鸟鸣声中醒来,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③海拔两千多米的林场,上万亩的森林,林子大,鸟儿就多。六十多岁的老杨是林场老员工,四十多年前来到林场。老杨说,当时场里七八个人,每人都挖坏锄头上百把,用坏镰刀上百把。老杨推开场部一间屋子的两扇木门,哐当哐当,门头和屋顶的灰尘唰唰往下掉,一抹阳光跟进屋来。我拿过一把覆满尘土的锄头,沉沉的,似乎锄把上的汗渍还清晰可见。看着这把锄头,我恍惚看见老杨们挥刀去杂、抡锄栽树的情景,身后是他们栽下的一棵棵小树,山顶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如今小树也长大成林,林场其他职工转岗回了城,只有老杨还待在林场。
④此刻,林场云雾缭绕,松涛阵阵,山峰连山峰,重峦叠峰。我和老杨一路上山,一路走,鸟鸣声一路跟随。我终于开口问了老杨:“这么多年,就没有想过回城?”老杨笑笑说: “没想过是假的,最后还是留了下来。下山了,就挂念山上的这些树咋样了,这些鸟还好不好。久了,有感情了。”
⑤接着,老杨讲了一个故事:“我救了一只受伤的猫头鹰,伤好后,怎么赶它,它都不走。我孤独了,吼它几声,它就咕咕几声,像是安慰我。冬天了,大雪覆盖,到处白茫茫一片,它叼来枯树枝,放在场部街沿上,是让我生火取暖呢。春天了,它叼些野花来,告诉我,春天来了。夏天了,它会叼一些青草、过路黄来,让我煮水消暑热呢。秋天,它叼些五彩落叶来,搞得满地流光溢彩。”
⑥我惊叹起来;“有这么神奇?”
⑦老杨说,还有更神奇的呢。八十年代,我和大黑狗巡山,摔到山谷下,断了腿骨。大黑跑过来,咬着我的衣服,想把我拉起来,也不行。最后,大黑箭一样跑出去,跑回家里,把家里人找来,我才捡回一条命呢。五个小时的路,大黑跑了两个小时,跑得全身是汗。老杨指了指身旁的大黑狗,淡淡说了一句;“这是大黑的儿子。”黑狗往远处看着,明亮的阳光照在它的身上,黑得鲜亮。
⑧老杨突然问我;“知道为什么要学会一些鸟叫吗?”我摇摇头。老杨说,前些年,有人专挑鸟儿繁殖季节,嘴里衔片竹叶模仿鸟叫,引鸟上钩,一提就是一麻布口袋,然后偷偷去卖。“为了不让鸟儿上当,我也来学鸟叫了,让鸟儿能辨别出我的声音。我还能辨出四十多种鸟叫声。”说着,老杨装从嘴里发出几声百灵鸟的叫声,山林里成千上万的百灵鸟也跟着叫开了。老杨说,在林场孤独时,就这么和鸟儿说上几句话。
⑨我和老杨走上一个小山头。野柿子树上的柿子红了,在阳光里垂挂着,一颗颗通透可爱。密林里传来一阵阵“叽叽喳喳”的叫声,这个声音我识得,是红嘴蓝鹊。放眼一看,密林里一大片柿子树,一群红嘴蓝鹊在柿子树枝间跳上跳下,或从一棵树上滑到另一棵树下,它们喧闹着,独占这一树柿子果儿。其它的鸟儿远远站在高处的树梢上,叽叽喳喳地议论着。
⑩正当我痴迷于这鸟儿奇妙的世界时,老杨拉了拉我的衣角,“嗨呦——嗨呦呦——”喊起了山,山谷中回荡着老杨浑厚的声音。老杨一声“嗨呦”过后,那声音像定格一样,喧闹的红嘴蓝鹊停止了鸣叫,森林像静止了一样。红嘴蓝鹊偏着脑袋倾听。老杨再次轻扬嗓子,从低再到高,又一声“嗨呦——嗨呦呦——”,山谷模仿老杨的声音重放了一遍。这一声静止过后,一群红嘴蓝鹊集体叫了起来:“喳——老杨——喳喳。”我以为是我听错了,调动全身力气,侧耳细听,“喳喳——老杨——喳喳”,又一声清晰地落在我的耳朵里。我兴奋地对老杨说:“鸟儿在叫你呢。”老杨静静点了点头,我看见他眼里含着泪花。
⑪密林里,谁能听懂鸟声?这高一声低一语的鸟声极轻极细,只有每一片树叶的耳朵能敏锐地捕捉。这鸟儿的叫声树叶接住了,守候这一片森林的老杨也接住了。
⑫我们遇见三个青年志愿者,说他们已经来了七八次,每次在山上要住一个月。他们要普查完这片森林的鸟儿,现在已经给五十三种鸟儿建立了档案。老杨对三个年轻人说;“那我还要努力,还要练习十三种鸟儿的叫声呢。”大家都笑了起来,爽朗的笑声穿透密林。此刻,说什么都是多余的,我该向这片森林致敬,向守候森林的老杨致敬,向森林里的满山鸟鸣致敬,向森林里的所有生命致敬。
(摘编自《人民日报》)
【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围绕老杨写了哪几件事。
(1)_______________;
(2)被老杨救治过的受伤的猫头鹰赶也赶不走;
(3)_______________;
(4)老杨学鸟叫保护鸟儿。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1段中加点词语。
清晨,被一阵鸟鸣声叫醒,侧耳躺在床上倾听,叽喳声,啁啾声,低语的,高歌的,咕咕咕、突突突……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老杨推开场部一间屋子的两扇木门,哐当哐当,门头和屋顶的灰尘唰唰往下掉,一抹阳光跟进屋来。
【3】文章题目是“满山鸟鸣”,作者为什么还要讲述猫头鹰和大黑狗的故事?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第12段画线句子“此刻,说什么都是多余的,我该向这片森林致敬,向守候森林的老杨致敬,向森林里的满山鸟鸣致敬,向森林里的所有生命致敬”的理解。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车灯
管秋实
①凌晨,外面还一片漆黑,客厅就传出窸窸窣窣的穿衣声。那是父亲又在套他那身“装备”,一件老式军大衣,一副承受了不知多少风雪的护膝,一只因日晒雨淋而斑驳不堪的头盔。几分钟后,父亲会跨上那辆老旧的摩托车,打开车灯,奔赴数十里外的学校——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
②曾经,我以为父亲如那辆摩托车的车灯,两道光柱直刺暗夜,照亮前方的路,而我,只需轻轻一抬腿,就能潇洒地跨过,踏上平坦大道。这个想法一直伴随了我好多年。
③经过父亲的悉心指导,我考入了县城最好的学校。家离学校很远,如果住校,开销肯定不小,在学校附近租房子,窘迫的家境更不允许。父亲四下打听,得知一位亲戚家在县郊有一间空房,便与亲戚商定,暂时借住。
④学校与住处一南一北,仍然有一段不短的路程,怎么办?父亲略一思索,大手一挥:“这点苦算什么,我送你!”从此,每天早晨,父亲都帮我裹严实,送我上学,然后自己赶往学校上课,风雨无阻。【甲】
⑤班级有些同学家境殷实,汽车接送都是“标配”,“四轮子”风不透雨不漏,而车灯更为明亮。与其相比,父亲的摩托车则灰头土脸。【乙】渐渐地,每当跨上父亲的摩托车,我心里就感到特别憋屈。我开始抱怨,为何别的同学条件优越,而我找个住处都难;为何同学们穿着一件件名牌,而我只有一身校服;为何同学家的车灯那么明亮,而父亲的车灯却如此昏暗……【丙】
⑥终于,压抑爆发了。那天,父亲的摩托车车灯坏了,天黑路滑,一不小心,我们父子连人带车摔在路边的田野里。我一爬起来就冲着父亲大吼,心中的那股怨气一下子喷涌而出。【丁】父亲一声不吭,满手的泥巴,默默地抹掉粘在脸上的草叶,走上来拍去我身上的泥土。
⑦借着远处微弱的路灯光,我瞥见父亲身上穿了多年的棉袄被划出一道新口子,内囊翻了出来,一块块旧棉花已硬结成块,黄里透黑。眼前的一幕像一根针扎在我的心头,我羞愧懊悔、自责。我凭什么与同学攀比吃穿?我有什么资格抱怨自己的家人能力有限?而我又为何不能像父亲那样去奋斗?
⑧这一摔,倒下的是躯体,站直了的却是精神。
⑨从那时起,我学习的内驱力与日俱增,那摔坏的车灯在鞭策我奋力前行。期中考试后,学校召开家长会,我作了发言:“我的父亲是一位平凡的乡村教师,每天坚持用一辆破旧的摩托车接送、奔波,是他的简朴、执着、坚韧深深地影响了我,它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前行的路。”台下,父亲摸摸鼻子,故意地咳嗽几声。
⑩会后,我前所未有地拥抱了一下父亲,并催促说:“爸,赶快把摩托车的车灯修好吧!”
⑪父亲说:“不需要修了,你已经在心里装上了一盏更亮的灯!”
【1】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最合适的位置是( )
我茫然、埋怨、嫉恨……
A.【甲】
B.【乙】
C.【丙】
D.【丁】
【2】品味下列句子,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和要求简要作答。
①我一爬起来就冲着父亲大吼,心中的那股怨气一下子喷涌而出。(赏析加点词语的作用)
②眼前的一幕像一根针扎在我的心头,我羞愧、懊悔、自责。(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3】第⑧段单独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在内容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5】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你对本文标题的理解。
12、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还有......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②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