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鹤壁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只见他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不消片刻,一篇佳作便展现在大家面前。

    B.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探索。

    C.每当他拿出那本自制的复习大全时,同学们总是冷嘲热讽,对此他都不屑置辩了。

    D.演讲比赛中,他一时忘了词,在大家的注视下,他满脸通红,如坐针毡

  • 2、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文明互鉴”“霸凌主义”“安身立命”“不知所措”是类型各不相同的短语。

    B.“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一句的主干是“对联是瑰宝”

    C.“愿我们所有的付出都能带来春暖花开”中“付出”是动词。

    D.“让心走出更远的距离,让脚站在更高的巅峰”,这是一个并列关系复句。

  • 3、平时与人交流,王海同学特别喜欢引用学过的古诗文。以下就是他曾经说过的话,其中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 一次春游,看见满园盛开的梨花,王海情不自禁地说道:“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呢!”

    B. 去年年底,陈欣同学随父母转学外地读书,王海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陈欣,多多珍重啊!”

    C. 好朋友丁文学习上比较马虎,不求甚解,王海常提醒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呀!”

    D. 昨天上课,老师让说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他随口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4、下列说法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羊”“末”“涉”“刑”这四个汉字的造字方法依次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B. 小亮学习刻苦认真,成绩远远超过贪玩的小明,小明只能望其项背,追赶无望。(这句话中的成语“望其项背”使用无误)

    C.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很有教育意义。(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其中“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有歧义)

    D. 中国是礼仪之邦,交往言谈很有礼貌,常常在对话时准确使用谦辞和敬辞。例如:“令尊”“贵府”“不吝赐教”“抛砖引玉”等是敬辞,“不才”“犬子”“寒舍”等是谦辞。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郦道元)

    (乙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吴均)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重岩叠______

    (2)属凄异______

    (3)蝉则千不穷______

    2翻译句子。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两段文字都描写了猿鸣,但目的不同,甲文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乙文则通过猿鸣表现环境的生机勃勃。

    4两段文字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感情不一,说说具体有什么不同?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赏析

    早发 唐  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注释)①珪:美玉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综合性学习。

      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节日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品尝浸润历史味道的节日食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人们更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下列任务。

    (1)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示例: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春节。

    A.骋望因高云外尽,乡关回首愧烟萝。   节日:____________

    B.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节日:____________

    (2)请结合下则新闻的内容拟一条宣传标语。

    过好传统节日也是自信

    我们强调文化自信并不是一味排斥洋节。更何况,一些年轻人喜欢过洋节也并不会影响传统节日的地位,包括春节在内的我国传统节日,也被欧美不少国家和城市作为法定节日。包容洋节并不是没有文化自信,但崇拜洋节而冷淡传统节日肯定不是文化自信。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如何以更好的方式,让传统节日焕发生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要有对先人遗泽蹈厉发扬的自信,也需有对时代潮流的感知和融入。”可喜的是,我国近年来在让传统节日回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将包括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在内的传统节日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将6月10日确定为“文化遗产日”,国家多部门联合推出“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等等。这些举措和活动,以经典诵读、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多种形式,让传统节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频繁相遇,在春风化雨中提升文化气场。

      (节选自新浪网,有修改)

    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陈鲁明的《自夸的分寸》,完成题。

    俗话说,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其实何止老王,人都有自夸心理与习性,这一点也不奇怪。但自夸要有分寸,把握一个度;否则,过度自夸,夸的内容与事实差距太大,往往会贻笑大方。

    猴年春晚落幕,总导演吕逸涛信心满满地自我评价一百分。平心而论,猴年春晚亮点确实不少,跨界组合《华阴老腔一声喊》、歌曲《山水中国美》、杂技《直挂云帆》等,都很精彩,美不胜收。但总导演的自夸一百分,我觉得还是难以认可,似乎这一自我评价力度过大,或有失分寸。

    自夸是自信心的表现,没有自信心什么也干不成,即所谓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但高于现实的自信心,失了分寸的自夸,则只能把事情搞砸,因为脱离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李敖是个善于自夸的人,他说我要想崇拜谁,就照照镜子;他还说自己是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他的自夸,就不是有失分寸的事了,而是完全没有分寸。但大家知道他历来爱出语惊人,所以,并不想和他争论,让他自恋好了。

    著名画家范曾提出画品之论:一品,谓之画家,作品赏心悦目;二品,谓之名家,作品蔚然成风;三品,谓之大家,作品继往开来;四品,已成大师,凤毛麟角;五品,谓之巨匠,五百年出一位;六品,可称魔鬼,从未看到。有人问范曾自己为几品,范曾则说:坐四望五,以待来日。范曾的自夸,尚且留有余地,没有敢给自己打一百分,就这也引出一些非议,说他狂妄自大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对我国的历史走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听听他对自己的评价,或许在我们自夸时会更冷静更客观。他在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说:我们应该承认,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拿我来说,能够四六开,百分之六十做的是好事,百分之四十不那么好,就够满意了,大部分好嘛。而在1980年8月会见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采访时对自己评价更低:我自己能够对半开就不错了。这固然有谦虚的成分,更体现了弥足珍贵的实事求是精神。那些自我感觉良好、动不动就自夸到没有分寸的人,与邓小平相比应该感到汗颜。

    话题扯远了,还来说猴年春晚。尽管观众对猴年春晚效果有各种意见的反馈,见仁见智,褒贬不一,但总导演吕逸涛仍很有自信地自我评价一百分,这是他的自由,按照我可以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坚决捍卫你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的原则,我们应该尊重他的自测结果。同时,也建议他听听观众的意见,看看网民的反映,这或许有助于他做出对猴年春晚更接近实际的判断,不至于自夸到失了分寸。而且顺便赠他一句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一个人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成就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愈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第③④⑤三段的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

    【3】比较文中画线句子和链接材料,说说它们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关于学习知识是这样说的:如果用小圆代表你们学到的知识,用大圆代表我学到的知识,那么大圆的面积是多一点,但两圆之外的空白都是我们的无知面。圆越大,其圆周接触的无知面就越多。  

     

  • 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饮食不易过烫

    ①口腔食道都怕烫,热饮热食有损伤。上皮增生会恶变,吃饭喝汤不要忙。

    ②温度对人具有诸多微妙作用。生命在进化中都有自身最适合的温度,进化程度越高,要求好适宜温度越严格。人体体温在37℃左右时,代谢活动处于好状态,人体细胞对高温的耐受性比低温差。热对肿瘤细胞也产生微妙的生物学作用,许多试验证明,肿瘤细胞的致死温度临界点为42.5℃~43℃,在此温度范围内,延长加温时间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由此产生了温热疗法治疗肿瘤。

    ③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有关,就是说有可能某些黏膜上皮的肿瘤是“烫”出来的。我国新疆哈萨克族居住的地区喜欢饮用热奶茶,一日数遍;东南沿海潮汕地区的居民喜喝“功夫茶”,且要趁热饮用;太行山区的人们习惯于趁热喝大碗粥。①这些地区都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当然,肿瘤的发生原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太行山区成为食管癌高发区除热食外,还与饮食特点如粗、快、硬等有关。

    研究发现,人体在37℃左右的情况下,口腔和食管的温度多在36.5℃~37.2℃,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40℃左右,一般耐受的温度最高为50℃~60℃。当感到很热时,温度多在70℃左右。②经常热食的人,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也不觉得烫,但是在接触75。C左右的热食、热饮时,娇嫩的口腔、食管黏膜会有轻度灼伤,灼伤的黏膜表层会及时脱落、更新,基底的细胞会迅速增生、更新、补充、,久而久之,增生的细胞速度如异常加快或在不良刺激下发生变异,最终产生不良后果。另外,由于黏膜在热刺激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会增厚,增厚的黏膜受热刺激反应会越来越不敏感,加之食管黏膜的神经反射本来就很迟纯,这样会越来越不怕热,越不怕热会越敢吃烫的东西,而吃得越烫,口腔黏膜会越增厚。如此恶性循环,人会不由自主地接受越来越严重的灼伤刺激。这种刺激带来的损伤还有可能引起久治不愈的食管炎,这种食管炎有时伴有间变细胞,有人提示这有可能是癌前病变之一。研究人员发现,食管癌往往合并有食管炎,食管炎往往比食管癌早10年。

    ⑤热饮热食不但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而且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也不利。食物太烫,在口腔存在时间偏短,刺激唾液分泌减少,以及唾液与食物混合过程不充分,这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另外,温热刺激能掩盖味觉的充分体验,往往难以细细品味各种食物的美味。

    ⑥饮食过烫,不论从防癌或一般饮食卫生角度看,都属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应努力纠正,尤其是那些有食管贲门癌家族史的人,更应早日改弦易辙。

    ⑦清淡温凉吃美味,食不过烫保平安。

    1文章用四句诗开头,有什么作用?

    2细读全文,说一说“热饮热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这些结论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出的?

    3划线处各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4文章句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中“可能”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5本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是是什么?

  • 11、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列小题。

    隔着两代人的疼

    刘淼

    ①大四实习还没结束的时候,父亲就不停地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家,他的语气软绵又轻柔,带着点孩子气的期待。因为忙着做材料,对于他的催促自然有些不耐烦,我语气很冲地跟他说,等到实习结束后就买票回家,不要总是这样催我。

    ②大概是语气太过敷衍,父亲再说话时,我能明显听出他语气中夹杂的失落,满腔欣喜也化为简单的叮嘱,随后他便挂了电话。

    ③那个时候,我完全不理解他的矫情,甚至在心里面怨过他的小家子气。他不懂我在生活中的艰辛,他也看不到我与生活这个怪物殊死搏斗的挣扎,他一心想将我圈养,锁在他的身边,守着他。

    ④我们都觉得彼此变了,我不再是他印象中那个听话懂事、好掌控的小棉袄,他也不再是我记忆中那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超人,我们是那样的相似,又是那样的疏离。

    ⑤飞机落在咸阳国际机场,天冷得可怕,包里的手机开始拼命叫嚣起来。不用想都知道,这一定又是父亲的电话。在得知我实习结束的那一天,他便以每天五个电话的频率催促我,赶紧买票了!赶紧回家了!赶紧赶紧了!

    ⑥我在他的急促中马不停蹄,像是一个上紧发条的陀螺,我讨厌这样的节奏,也讨厌让我变成这个样子的他。所以你看,我根本就不懂父亲,更不懂他深藏于心底沉甸甸的爱。

    ⑦我下大巴车的时候,他早已经在车站等候,我出了站,他忙不迭地走过来帮我拎行李箱,他脸灰扑扑的,像是下午即将暗下去的黄昏。他冲着我笑,似乎又觉得自己笑得不好看,只能露出一排牙齿僵硬地凑个表情。他拿了行李转过身慢慢地走,拖着行李箱的他,让他佝倭的背显得更加蜷曲,我走过去帮他,他摆摆手,将行李箱提得高高的,我知道他是想显示他在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可他脚底的步子已经有些凌乱,他那么逞强,又那么脆弱。

    ⑧父亲是什么时候老的,我竟一点儿都不知晓,我突然被他的苍老蛰了一下。那种疼痛从我的眼睛蔓延到全身,我只觉得似乎四周的寒风更冷了,他更瘦了。

    ⑨与父亲的战争开始于回家的一周之后。他批评我被子没有叠好、地板没有拖干净、睡觉的时候玩手机……他反感我很多生活方式,让我觉得他就像一个婆婆妈妈的老女人。

    ⑩我实在不能理解他为什么在我回家的一周内,从未对我提出过任何抱怨,为什么非要等到一周以后才将这些事情搬出台面数落一遭,而且似乎每次回家都是这样的状态。于是,我扬言第二天就买票回学校。他气鼓鼓地摸出一根烟,等到抽完的时候,他又默默地帮我把所有的东西收拾好。我知道这是他的软肋,只要每次我说要离开,他就会败下阵来。可我从未想过每次当我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有多么的难过。

    ⑪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骑自行车带着我,他在自行车的横梁上绑上一个小椅子,又在椅子上铺好软软的小垫子,他像是一个遮风避雨的英雄,把小小的我完全拢在他的臂弯里。坐在前面的我扎着马尾辫,头仰得高高的,我唱儿歌,他唱儿歌,我数一二三,他也跟着一起数。

    ⑫那些细碎的日子就像闪闪发光的水晶,在我的记忆里熠熠生辉,可我还是控制不住与他争吵的冲动,尽管我爱他。

    ⑬我又想起父亲,是因为那个修理管道的大叔。几天前,他匍匐在地上修理管道,卑躬屈膝讨生活的样子,像极了父亲那张越老越慈祥的脸。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人越老,心就会变得越柔软,软得像蜗牛的触角,稍微被触碰,就会紧张地缩起来。

    ⑭我拨通了父亲的电话,他正在上班。对于我这个电话,父亲有些受宠若惊,在他的印象中,我很少主动给他打电话。他以为我出了什么事,我却只是说有点儿想他,他还是不死心地问我,是不是生活费不够用了,我却岔开了这个话题,问了他别的事情。

    ⑮话题就此打住,于是我们又绕回到我下次放假是什么时间,车票打算什么时候买这样的问题上。我躲不过他的盘问,在所有的感性和理性的挣扎下对他坦白从宽。所有的事情又绕回之前,他来接我回家,我们在家里不停争吵。只是再后来争吵的时候,我已经学会让着他,他批评我的时候我尽数听着,他看不习惯的时候我保持微笑,他自己说着说着就没意思了,一场战争和平解决。

    ⑯可是,我还是讨厌父亲,我讨厌他老得太快,就像一个影子,像一份旧报纸。

    ⑰他不知道在他苍老的所有历程里,隔着我们两代人的疼。

    (选自《今日文摘》有删改)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我”的心理或表现

    毕业前,父亲催我回家

    ________

    ________

    疼痛

    几天前,想起父亲的谦卑

    ________

    ________

    微笑

     

     

    2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段划横线的句子。

    我还是讨厌父亲,我讨厌他老得太快,就像一个影子,像一份旧报纸。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文章中的父亲善良淳朴、心疼女儿,却不擅长表达对女儿的爱。

    B. 第⑦段中,“我”看到艰难地拖着行李箱的父亲,他佝倭的背显得更加蜷曲,他故意将行李箱提得高高的,想展示在“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可他脚底的步子已经有些凌乱,他那么逞强,又那么脆弱。言语中表现出女儿认为父亲的这种行为很可笑。

    C. 第⑧段中,“父亲是什么时候老的,我竟一点儿都不知晓,直到再见他,我突然被他的苍老蛰了一下。”中“蛰”本义是指毒虫叮刺,在这里引申为刺痛、刺伤,表现了“我”见到苍老的父亲时内心的辛酸。

    D. 第⑪段属于倒叙部分,写小时候父亲带我骑自行车,教我唱儿歌的情形,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E. 第⑫段中,写到尽管我爱父亲,但还是控制不住与父亲争吵的冲动;第⑮段“我们在家里不停争吵。只是再后来争吵的时候,我已经学会让着他,他批评我的时候我尽数听着,他看不习惯的时候我保持微笑。”可以看出我慢慢理解了父亲深藏于心底的沉甸甸的爱。

    4文章标题“隔着两代人的疼”有何含义?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说说你对这种微信朋友圈中“假父亲节”“假母亲节”的看法。

    (链接材料)有人曾这样说:“所谓父亲节和母亲节,就有一大群人在朋友圈里感谢早已被他们拉黑,压根看不到他们说话的爹娘。”《华商报》曾采访40位年轻人,询问当父母发来微信验证时,他们会不会将父母加为好友,加为好友后又不会在朋友圈里将他们拉黑。结果仅有17人将父母加为好友,而且其中有14人对父母屏蔽了自己的朋友圈。在这个小调查里,能添加父母并且让其看到自己朋友圈的比例低得惊人。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请以“铭记那份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