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屯昌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契诃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万尼亚舅舅》等。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B. 冰心的自由体小诗,晶莹清丽、轻柔隽逸,被人称为“春水体”。

    C. 王鼎钧,台湾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散文“人生三书”(《 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等,小说《单身汉的体温》等。

    D.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乔纳森•斯威夫特,主要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国等地的经历。

  •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月亮”,在古代,月亮的美称与雅号还有嫦娥、素娥、玉蟾、玉盘等。

    B.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后人常用“加冠”表示年已二十。与之类似,“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一词指少女十三四岁。

    C.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此句赞颂的是梅的高洁坚贞,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

    D. “阴阳割昏晓”中“阴阳”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是指“到达汉水的北面”。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涡/   /为人知   而散/堂大笑

    B./狂   奋/引高歌   坚韧不/挑离间

    C./   /顿开茅   味同蜡/耐人咀

    D.刻/   /不足为   不修边/名其实

  • 4、这个毕业季,因为疫情比往年长了些,作为00后的我们,虽不能深入疫情第一线,但居家好好学习也是对这次疫情作出贡献。

    (我来说)

    请同学们认真读下列句子后面括号中的内容,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A.在全国人民全力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候,如何预防病毒感染是每一个人都关心的事情,许多医生、专家都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各项防治措施的科普,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大家“外出一定要戴口罩”。(“戴口罩”不要写成了“带口罩”)

    B.新型冠(guàn)状病毒肺炎在春节前后集中爆发,给防控工作带来了难度。(“冠”应读四声)

    C.“粗心大疫”,这个被网友们改变的成语是说,疫情当前,切勿粗心,不然会得大疫。(原词应为“粗心大意”)

    D.某媒体报道上海新增确诊病例数,标题为《截止12时上海无新增确诊病例》。(标题中的“截止”应是“截至”)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置酒洛阳南宫。上曰:“通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与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

    (选自《汉书·高帝纪》)

    【注释】①帝:这里指汉高祖刘邦。②通侯:爵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粮道 ____________   (2)此所以为我所也  ____________

    2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两处)

    三 者 皆 人 杰 吾 能 用 之 此 吾 所 以 取 天 下 者 也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汉高祖刘邦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诗歌赏析:品读下面的宋代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 ”。

    2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 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 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 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学完本课,班里开展“李可染作品欣赏”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中新社北京6月3日电  在3日北京保利春拍近现代书画拍卖夜场中,著名画家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以2.9325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目前是今春拍卖场上单品成交额最高的中国艺术品。

    作为今年保利春拍的领衔之作,该画此前预展时估价2.8亿元人民币,引起众多收藏家的兴趣。今晚正式拍卖时以1.8亿元起拍,经过数轮竞价,最终以2.55亿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达到2.9325亿元。

    (2)李方搜集了一些关于《万山红遍》的资料,准备介绍给同学,抄写时出现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国画大师李可染于1962年至1964年间,[甲]围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每件作品的尺寸、章法和景观不一,但基本格局相同。[乙]该系列作品画工独特,扣人心弦,充分显现了李可染山水画艺术的精华。画作均为巨碑式丰满构图,采用了大量得自故宫内府的朱砂,运用大量浓密朱砂点,使画面通红一片,在静谧中包含无限喜悦;同时以浓厚的墨色为底,形成冷暖对比,层次丰富。林间白墙、山上飞瀑和山下流泉互相衬托,极具气势,而前景溪涧则为庄严壮观的画面增添了动感。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句式杂糅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   ”改为“   ”。

    (3)李方听说美术馆正在举行“李可染画作展览”,想去参观,但他妈妈想让他在家好好学习,请你帮忙劝说李方的妈妈。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填空

    ,欲别故乡难。(夏完淳《别云间》)

    塞上长城空自许, 。(陆游《书愤》)

    一壶浊酒喜相逢,   ,都付笑谈中。(杨慎《临江仙》)

    李白的《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比喻_________________,诗句表达了李白   的万丈豪情。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电影总会与人心相遇》一文,回答小题。

    电影总会与人心相遇

    陈凌

    ①近期,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意外走红,圈粉无数,还以超5亿元的票房,打破了印度电影在中国内地的票房纪录。这一冷门题材的影片,何以“口碑与票房齐飞”?

    ②在电影市场里,并不缺乏发现好电影的眼睛。这些年,从《大圣归来》到《夏洛特烦恼》,从《釜山行》到如今的《摔跤吧!爸爸》,其高票房都是靠好口碑。“剧情不够,明星来凑”或“票房要想好,特效不能少”的套路,并不能征服日渐挑剔的中国观众

    ③追求口碑,并不意味着对观众的讨好和迎合,而要以饱满的细节叩开观众的心门。随着《摔跤吧!爸爸》的热映,一个关于幕后花絮的视频也在网上热传。为了还原不同年龄的父亲形象,饰演“爸爸”的演员阿米尔汗拒绝穿脂肪假体衣,选择先增肥54斤,再在5个月内像皮球泄气一样瘦回去;“姐姐”强忍一周六天专业训练带来的疼痛,只因怕被人说“不够强大来演摔跤手”;“妹妹”为了一分钟不到的镜头,也跟着训练了9个月……正是演员从头到尾的用心,才让电影里的每一场对决,都像真实的比赛,扣人心弦;也正因为影片真实到饱含“烟火气”,才能以温情、成长、梦想等引起朴素的共鸣。

    ④用心的电影既能收获观众的掌声,也会引发思考。这部片子不但关注女性权益,直击印度重男轻女的现实问题。而且,“把成长路上那些被忽略的角落拍出来了”,触动了人们对家庭教育的反思:爱孩子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怎么给孩子面对世界的勇气?子女又该如何才能读懂父爱这部“震撼心灵的巨著”?正是对社会痛点的关注和思考,这部作品才得以打动无数观众。

    ⑤一言以蔽之,好电影总会与人心相遇,这也是对中国电影的一个启示。

    (选自《 人民日报 》,有删改。)

    【注】①电影讲述了曾经的摔跤冠军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的故事。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3概括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4怎样才能拍出与人心相遇的好电影,《摔跤吧!爸爸》给了我们深刻启示,请概括。

  •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 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 怎么了?

    男孩 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 嗯?

    男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孩 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人 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人 (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男孩 (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人 (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孩 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人 那,咱们喊喊?

    男孩 喊喊!(爬到土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1】“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男孩为什么“踌躇”又“垂头丧气”?试分析其原因。

    【2】上文中对小男孩的语言及动作刻画,体现了男孩怎样的性格?

    【3】“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文字在剧本中叫做什么?它们是不是可有可无的?

    【4】“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体会一下男孩娘的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薄荷

    ⑴有一年,小姨从城里回来,给我们带了一包糖。小姨说,是薄荷糖呢。小姨的眼里竟然还闪着光。我一听“薄荷”二字,本来像阳光般在花枝上跳来跳去的欢欣,呼啦啦落了一地。薄荷有什么可稀罕的呢?

    ⑵乡下孩子虽没见过世面,但对植物有一种天然的熟识感,且这薄荷在乡下实在太普遍,甚至到了令人漠视的程度。去学校的路上,有一段马路,马路两边有深深的沟,一丛丛的,都是浓青青的薄荷,落满了尘。每天来来回回好几趟,几乎不会多看薄荷一眼。

    ⑶薄荷的味道也不怎么样。家里西屋药房的柜子上放着一瓶薄荷做的药片,父亲曾给我吃过,凉凉的底色里竟藏着辣。我悄悄把那薄荷片吐了,之后再路过那满沟的薄荷,开始有几分厌烦。

    ⑷对薄荷的感情,现在想来,和对故乡的感情竟有几分相似。那时候,人是小小的,心却大得很,轻狂得不行,热热切切地要去外面的世界。眼前的简单朴素,泥土和植物,太熟悉以至于腻烦。

    ⑸后来到底出去见识了,从小城到大城,又到了天子脚下,看起来热热闹闹的喧嚣世界,很多时候却不由自主会想起曾经令人腻烦的宁静乡土,还有光阴里一丛丛宠辱不惊的薄荷。

    ⑹到超市买东西,看到标签上的薄荷二字会无端升腾起莫名的亲切感。生活日用品,不知道什么时候都换成了薄荷味的。出门时手包里会塞上一小包薄荷味的口香糖,并不为吃,只为能常常看包装上那片绿绿的薄荷叶。

    ⑺有一回,在居所附近的集市上碰到卖花人,这卖花人特别,竟只卖一种植物,是薄荷!天太热,他把一盆盆青郁郁的薄荷小心放在刚下过雨的浅水沟里。水沟虽不太干净,可那薄荷却越发青茂。我站在一旁看得痴,那一盆盆薄荷,在记忆里绵延开来,延展为一条明亮的乡路,通往那无忧无虑简单清寂的乡村岁月。

    ⑻卖花人笑着告诉我,薄荷一点不娇贵,好养得很。

    ⑼从乡村出来的我当然知道薄荷的脾性,薄荷是乡下人的植物,与泥土打交道的人多半是没有矫情的习惯的。

    ⑽我坚定地买了两盆薄荷抱回家,养在客厅亮亮的窗台上。而此时,这明亮的窗台俨然已是薄荷环绕的一个清新简素的世界,没有姹紫嫣红,只有一片令人心清神宁的青碧。

    ⑾之前,家里的窗台上已养着好几盆薄荷了,还有几瓶剪下枝养在清水里的。可是,当出门碰到薄荷,总有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温暖,会不由自主地驻足问候。不忍心擦肩而过,错过这缘分,便要带回去一些养着。

    ⑿家里那人笑我,你呀,这是要在窗台上养出一片故乡嘛。

    ⒀我一愣,还真是如此,光阴流转,往时光深处,心却小了,不再渴慕外面广阔的热闹天地,只想清清静静、简简单单地过日子,像从前的故乡。也像字句简单的一首诗,像木心的《从前慢》。

    ⒁和一位朋友聊天,他说最想念幼时家中的院落,母亲在院子里种菜种花,那才叫生活,真美。这位朋友是生意人,走南闯北,见过大风大浪大繁华。当他说起这世间的美味莫过于他母亲做的清炒苦瓜时,那眼里也闪烁着一种光,和小姨当年说薄荷时的神色一样。朋友说苦瓜是自家院落里种的,一点都不苦。

    ⒂才明白,当年小姨眼中的光,是一种何等的意味

    ⒃如今,我也早已爱上了那薄荷味,那清新,那凉,那寂,甚至那辣。周末,摘几片薄荷叶,清洗干净,泡一杯薄荷茶,坐在窗边,翻几页书,发一会儿呆,看几朵云。只想把生活变慢,把日子过得像故乡的薄荷一样。

    1阅读全文,筛选归纳出薄荷的特点。

    2赏析第⑴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一听“薄荷”二字,本来像阳光般在花枝上跳来跳去的欢欣,呼啦啦落了一地。

    3第⑴段中“薄荷有什可稀罕的呢?”意思是作者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4依据文章内容,理解第⒂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才明白,当年小姨眼中的光,是一种何等的意味

    5结合全文内容看,作者对薄荷情感变化的词语依次是漠视、_________

    6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⒁段的作用。

    7读完全文,你觉得作者向往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你是否认同?为什么?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题目:难忘__________

    回首过去,有许多感人的画面令我们难以忘怀,请仔细回味,从中选取给你印象最深的一页,写一篇文章,注意把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