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中,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都饱含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
B.《秋天的怀念》《我用残损的手掌》《苏州园林》《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史铁生、戴望舒、老舍、都德。
C.成语“温故知新”“豁然开朗”“门庭若市”分别出自《论语》《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
D.武松是《水浒》中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他景阳同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火烧草料场,是一位快意恩仇的好汉。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水浒》,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B. 《范进中举》、《狼》分别选自《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作者分别是清代的吴敬梓和蒲松龄。
C.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剧本塑造了夏洛克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这是一部著名的悲剧。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B. 他们头发斑白,脸色肃穆,定定望着笼罩山谷的V形石碑。
C. 因为怕灵感中断,他一连三天,足不出户,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部电影的剧本。
D. 我们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面,吹毛求疵地观察叶脉的特征。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共产党是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
B. 有关人士分析,海峡两岸进一步开放,文化交流首当其冲成为主项。
C.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聘老师可以学校带来解决问题的新思维、新方法。
D. 在“金牌明星教师”评选中,选手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精彩说课掀起微博热议。
5、[甲]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粹、允等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节)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本布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人异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躬耕于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
【3】从写作内容看,两文写道 __________(填4字);甲文中写诸葛亮答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而乙文则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从两文可以看出诸葛亮怎样的精神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虚实结合是这首词最突出的写法。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外,请你找出另外一句实写的句子。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2020年2月22日,苏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苏州市从2020年2月22日起启用疫情防控“苏城码”。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苏城码”是苏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指定的通行服务码,疫情防控期间在全市范围内通用,可以作为广大民众日常出行的重要凭证,同时作为防疫人员查验的主要依据。
二、“苏城码”面向民众开放,准备返(来)苏人员和已在苏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必须主动申报,鼓励已在苏的本市户籍人员主动如实申报,以方便快捷通行。本市户籍人员未能申报的,可以按原有规定和方式出行。
三、申请人员可以通过扫描指定二维码,或登录支付宝APP搜索“苏城码”点击进入,或关注“苏州公安微警务”等微信公众号点击“苏城码”登录模块。申报人必须如实填写个人信息,方可自动获取“苏城码”。
四、“苏城码”实行红、黄、绿三色动态管理。显示红色,说明系疫情重点地区来苏人员或者未解除医学管理措施人员;显示黄色,说明系发热门诊留观人员的共同居住家庭成员,有干咳、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人员和其他需要关注人员;显示绿色,说明系未见异常或者已解除医学管理措施人员,其中对来苏旅游或者短暂停留等人员暂时设为“绿码待定”。
五、持红码者,均应在定点医院诊治或者实施隔离医学观察14日;持黄码者,应实施隔离医学观察7日。持红码和黄码者满足解除条件后可自动转为绿码。持绿码者,如出现干咳、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就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如实申报。对不如实申报的,将纳入个人征信系统惩戒;情节严重的,一律严格依法追究责任。
六、持红码和黄码者,禁止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通行。持绿码者,可以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通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按需持码出示,并配合体温检测等工作。持“绿码待定”者,限其在必需的工作生活区域通行。
七、居民小区(村)、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车站码头、商业楼宇、旅游景区景点、文化体育场馆等场所以及地铁、公交车、有轨电车、出租车、网约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管理者或者经营者可以通过“苏城码”协助核验人员身份。
八、“苏城码”采集的所有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相关信息用于疫情防控之外的任何用途。
(1)根据通告内容,哪些是必须申报“苏城码”的?( )
①具有苏州户籍,在浙江阿姨家住了两个星期,2月24日刚回苏州的小刚。
②户籍所在地是湖南一民沙,但没有回老家过年,一直待在苏州的小张。
③具有苏州相城户籍,在苏州吴江区外婆家住了两个星期,2月24日刚回相城区的小红。
④户籍所在地是湖南长沙,在苏州有商品房,回长沙老家过年,2月24日回到苏州的小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对通告内容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持绿码者可以在苏州市行政区域内通行,出入公共场所也无需持码出示。
B.“苏城码”实行三色动态管理,即持红码、黄码者满足解除条件后可自动转为绿码。
C.任何申报人都必须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对不如实申报者,情节严重者,应劝其重新填写。
D.来苏旅游或短暂停留等人员暂时设为“绿码待定”,持“绿码待定”者,并不限其在苏州行政区域内通行。
8、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2)浊酒一杯家万里, 。
(3) ,恨别鸟惊心。
(4)大漠孤烟直, 。
(5)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也是开局破冰之年。为此,党中央出台了许多新举措,真可谓是“ , ”。(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回答)
(6)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以法治国”;《诸葛亮集》中也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二者与《出师表》中的两句话“ , ”有异曲同工之妙。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獾的礼物
从玉华
我的舅舅春节前走了。
舅舅是个典型的农民。他长相土气,有鲁迅那样直立的硬邦邦的头发,有《东成西就》中欧阳锋般的“香肠嘴”,还有个大肚子,进堂屋时,肚子总获得优先权。
长相很像闰土的他种地很烂。放眼望去,大片田地里,稻粒最瘪的、棉花结桃最少的、芝麻最矮的,准是他的地。他更像“地下工作者”。他种的地瓜、花生、土豆,一扯一串,产量惊人。
舅舅家没什么规矩,是孩子们的天堂。他家的大门钥匙塞在一只破棉鞋里,棉鞋挂在外墙上。他家好吃的藏在堂屋电灯下悬挂的篮子里,那是为了防老鼠。知道这些秘密的人数不下一个生产队。春天,他家茅厕边的桃树盛开一树鲜花,美得快成风景区了。
他是孩子王,用棍捅牛耳朵,把鞭炮扔在牛粪上,让孩子们把身子卷成叠好的被子模样,从坡上滚下来。
他很会吹口哨,无论路边阔大的蓖麻叶,还是扁细的麦叶,他用手卷巴卷巴,就能吹出好听的声响。
他的逗在村子里出了名。他卖豇豆,为了卖相好,把短小的藏里头,长的捆外头。有人说他狡猾狡猾的,他反问:“人的短裤不是也穿在里头吗?”
其实,日子于他,并不都是蜜。他的第一个孩子夭折了。他开拖拉机时出过车祸。他得过出血热,那是一种老鼠带来的传染病。他得过血吸虫病,那是因为他在水稻田里劳作感染了寄生虫。他的胃大出血数次,使他险些丧命。
老婆得了风湿,他四处抓大蚂蚁去泡药。老婆不能碰冷水,他就每天挎一篮子衣服去河边,挤在一群婆娘中间洗衣服。后来,老婆脑中风,养猪、养兔、养鸡,以及种几亩地的活儿,全落在他身上。
这些苦难,最后都成了他讲笑话的素材。这就像他说的:“有时,我是生活的一条狗;更多时,生活是我的一条狗。”
为了养活一双儿女,为了盖房子娶儿媳妇,除了在地里刨食,他得出去干活赚钱。
头脑活泛的舅舅开着他的农用车去山沟里贩苹果。没有读过一本经济学书的他,不是拿物换钱,而是拿物换物,物再换物,最后换钱。比如,他运苹果给山顶的村民,从山顶换板栗等山货,到半山腰换木耳,再到平原换成大米、玉米,最后卖粮食。经他一折腾,他似乎总能比别人多收上三五斗。
他待人就像他的堂屋一样敞亮。每年过年杀猪,他都把上好的猪后腿肉留给我们这些吃不到土猪肉的城里亲戚。他去城里卖菜,把最好的菜留给忙着上班的侄儿和侄女,次之卖掉,最差的进了他的肚子。
他的农用车“突突突”地工作了10多年,直到他离世的前一个月,被警察拦下,说车太老了,过不了年检,必须强制报废。
他心疼了好几晚。饱含着汗水的麦子并不像诗人说的“用心一咬,便流出了一地月光”,农民的日子哪有那么诗意?
旧农用车被没收,贩不了苹果,他就和老妹去打零工——上门给煤气表喷漆、贴二维码。活儿很轻松,兄妹俩每天有说有笑地干活。有一天,他们吃完午饭,在马路边休息,舅舅突发心梗,喊浑身热,随即倒在妹妹怀里,不出10分钟就去了。
诗人说,农民的命和玉米籽的命一样,“经过秋风的墓穴,经过冬雪的蹂躏,经过春天的疼,一刻不能停,一刻不能停”。
他终于停下来了。如今,他的新农用车就停在院子里,还没有来得及装一个苹果。他花了8000元,赊账2000元。
桌上摆着他新做好的两副弹弓,两个孙子春节回来,一人一副,不打架。家里装上了新空调,等着给就要诞生的新生命供暖,新空调的线耷拉着,包装还没拆,插座还没装。
很多事等着他去做。他还没来得及教会老伴儿怎样去银行取钱、怎样给手机充值,11只灰兔子也等着他喂。
全村人来给他送行,宴席上,人们吃着舅舅种的菜,讲他的掌故,商量着抬棺材时谁站前头那个最重要的位置。有一个村民说,舅舅走了,晒谷场上,连给他撑麻袋、装谷子的人都没有了。
整个家族的人从四面八方赶回老家。大家围坐在火炉边烤火,炉子上坐着黑黢黢的水壶,每个人似乎都有一匹布那么长的话想说。
女儿有一本《獾的礼物》的绘本。绘本里,老獾死了,动物们聚在一起怀念獾。鼹鼠说,是獾教会他剪纸;青蛙说,是獾教会他溜冰;狐狸说,是獾教他系领带……最后一页上,鼹鼠跑到山坡上,轻轻地说:“獾,谢谢你。”舅舅真是像极了这只老獾。
如今,舅舅安睡在一片泛青的农田里,用不了几个月,金黄的油菜花就会长得比一个大男孩还高,清明扫墓的人,得在花丛里费好一番功夫,才能找到墓碑。这个归宿,对他这样的农民来说,也许再合适不过了。
【1】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语意。
⑴他更像“地下工作者”。
⑵他待人就像他的堂屋一样敞亮。
【2】请你结合语境,用直白简洁的语言说说画线句子的含义。
有时,我是生活的一条狗;更多时,生活是我的一条狗。
【3】作者借绘本《獾的礼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你简要回答。
【4】“这个归宿,对他这样的农民来说,也许再合适不过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10、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做个自尊自爱的人 (文/高深)
①自尊自爱的人不可不读《庄子》。
②庄子是我国古代的圣哲。他在靠编草鞋度日的贫困处境中,心胸却出奇的博大,向往的是大鹏振翅翱翔于九万里碧空。当诸多圣贤在那里没完没了地向君王和诸侯们说教怎样“治人”的时候,庄子却背对君主面向大众,虔诚而又恳切地劝告平民百姓如何自救与解脱,如何在一片喧嚣中保持心灵的淡泊与宁静,如何在丑恶多罪的环境中树立起内心世界的自尊与自爱,以不丧失人的本性。
③自尊与自爱是一个人生存和成功的最雄厚的资本,也是作为一种到达理想境界和成就一切伟大事业的力量源泉。自尊更多是从“尊重别人”那里获得的赠品,自爱则是从自己一生实践中结的果实。自爱不仅仅是爱自己的身家性命,尤其是爱护自己的声誉和品德。不论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或是自己一个人独处,都能以很高的品格管束自己,不与任何卑劣的事情挨边,不可告人之事不为,这便是一个人从内到外坚守着自爱。
④生活中有无数陷阱和深渊,不自尊自爱的人,将掉入自己给自己设下的最可怕的陷阱和深渊。那些贪官们是典型的不知自尊自爱的人。由于早些年的某些业绩或才华,或是由于曾经做过某些有益于人民的事情,赢得了人民的爱戴,让他们去掌握一定的权力,可是他们自己并不真正爱戴自己。突出的表现是:个人欲望膨胀,无限放大一己之私,为金钱铤而走险,贪赃枉法,索贿受贿,成捆成捆地捞钱,吞噬人民的血汗,结果落个身败名裂。难道这“陷阱”“深渊”不都是他们自己给自己设下的吗?
⑤“深爱自己者将无敌。”爱自己的人总是那些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例如对待权力,他们总是能认清自己到底有多大权力,是谁给的权力,要用这些权力去做什么事情,为谁去谋福祉。但是能完全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英国记者、文学家切斯特顿说:“一个人可以理解宇宙,但永远无法理解自我;自我要比任何一颗星更遥远。”人苦不自知呀。贪官们就是不自知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因此不为人民干好事,反而干坏事。对这些不自知也就不自尊自爱的权力者,人民不仅要收回权力,而且要给他们严厉惩处。这就叫做“不知自爱反是自害”。
⑥自爱是叫人严于律己,爱护自己的人格、名誉、地位,从而使自己自觉、自制、自尊、自重、自强,直至达到人生的崇高境界。但是自尊自爱应杜绝“过度”,不要忘记了尊重别人和爱别人,尤其不要把自尊自爱与“自私”混同了。自尊自爱不是要你把自己看得比谁都高贵,比谁都完美,比谁都有功劳,比谁都了不起。一个真正懂得自尊自爱的人,也必然懂得尊重人和爱人。
⑦爱自己的人首先是那些战胜自己的人,战胜自己的私心,用爱心的甘泉去灌溉所有焦渴的土地。“爱我”与“忘我”是辩证的统一。一个人只有在忘却自我的时候,才可能全心全意地服务于社会,有益于人民。这种“服务”和“有益”自然会赢得社会与人民对你的尊重和爱戴。所以说想让别人尊重你,必须先尊重别人;想让别人爱你,必须先爱别人。自尊和尊人,自爱和爱人,看来像是两回事,实际上是一回事。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10期,有删改)
【1】文章开头推荐阅读《庄子》,有何作用?
【2】下列两则材料中,人物的生活态度是否适合作为本文的论据?为什么?
材料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
材料二: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下列表述与原文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 如何在丑恶多罪的环境中树立起内心世界的自尊与自爱,以不丧失人的本性,庄子以及《庄子》为我们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B. 英国记者、文学家切斯特顿说:“一个人可以理解宇宙,但永远无法理解自我;自我要比任何一颗星更遥远。”这是在突出强调很多人虽然能爱自己,但总是苦于不自知。
C. 自尊自爱就是严于律己,爱护自己的人格、名誉、地位,从而使自己自觉、自制、自尊、自重、自强,这极大地体现了个人的行为思想,不受他人制约和限制。
D. 自尊自爱是有标准的,不是做过某些有益于人民的事情,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就可以在自己掌握的权力使用上偏离方向,对自己爱戴得狠一些。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朱国勇
①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②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干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③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两美元。“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④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⑤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①。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⑥他笑了②,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能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⑦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⑧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叫——迈克尔 乔丹!
(选自《读写月报》,有删改)
【1】试分析第①段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2】文中有两处“笑了”,其内涵不同,请加以分析。
【3】父亲三次让儿子去卖衣服,其目的分别是什么?
【4】纵观全文,为什么说“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5】人物形象探究:有人认为本文主人公是儿子,有人认为是父亲,还有人认为是父亲和儿子。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十几年的生命里,父母的呵护,朋友的鼓励,一切的一切让我们慢慢成长。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多少风雨,多少幸福。一路走来,要感谢很多人,很多事。
请以“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书写要工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