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安阳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乡为身死而不受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贤者能勿丧耳 D.故患有所不辟也

  • 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往往意象鲜明,《我爱这土地》用丰富的意象抒发对土地执著的爱,《海燕》则借海鸥、海鸭等意象赞颂了革命先驱无畏的战斗精神。

    B. 古代文体“记”以记事为主,如《小石潭记》;“说”则多就事、物、现象抒发感想,常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如《爱莲说》。

    C. “孟夏草木长”中的“孟夏”比“仲夏农务急”中的“仲夏”早,“邹忌修八尺有余”中的一“尺”比“飞来峰上千寻塔”中的一“寻”短。

    D. 对联“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和“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分别写的是唐代的李白和北宋的文天祥。

  •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yì) (bó)   小信未(fú)

    B. (cú)  (jiān) 善道(zōu)

    C. (qī)  (chōng)  望其旗(mǐ)

    D. (sù)  (xíng)   陟罚臧(pǐ)

  • 4、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阅读是一种孤独。_____________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

    ①后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地共享;前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窃窃私语。

    ②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

    ③如果你不听,它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④它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不同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它在为你而歌唱。

    A. ②①④③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④②①③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曰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耶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浴 爷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 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曰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其末有 云:”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笑而置之。  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国 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曰:“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  至燕,馆人供张甚盛。  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矣!”南乡拜而死。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 ②张世杰:宋军将领。 ③泫然:水滴下的样子。 ④捄:同 “救”。 ⑤乡:同”向”,面对。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岂不大丈夫哉

    (2)天祥泫然出  

    (3)富贵不能  

    (4)吾事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B. 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C. 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D. 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4乙文中,文天祥哪些表现体现了甲文中孟子的有关“大丈夫”的思想主张? 请简要分析。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边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之景.并概括诗人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扬子江”“杨柳春”“扬花”中同音字的重复.有什么样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2021年是农历辛丑“牛”年。虽然民间称牛为“丑牛”,但牛在人们心中并不丑,反而是美好的形象。牛在历史长河中始终忠实地陪伴着人类,我国的①牧业很发达,牛是重要的牲②,全身都是宝,丰富改善着人们的生活。在我们的传说中,牛也是个好形象。道教创始人“老子”,也就是后来变成神仙的“太上老君”,不骑龙,不骑虎,偏爱骑个大青牛。“牛郎织女”也有一个老黄牛忠实地为他们服务。《西游记》中的“牛魔王”还和孙悟空拜过把子,他的妻子“铁扇公主”、儿子“红孩儿”,也都法力高强。《岳飞传》中有一个侠义心肠的整天乐呵呵的牛皋,人见人爱。

    千百年来,关于牛的典故可谓是(甲),比如孺子牛的佳话、③高贩牛的趣闻、吴牛喘月的典故等,让人印象深刻。

    不仅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也活跃着许多有着牛的品格和秉性的人物(丙)敢于开拓创新的“拓荒牛”,如李兰娟;吃苦耐劳的“老黄牛”,如袁隆平;认准真理而不退让的“老犟牛”,如治沙六老汉;年轻而不畏困难艰险的“出生牛犊”,如李子柒(丁)这些“牛人”怎不令人(乙)!

    牛年已到,让我们跨上“神牛”,奋勇前进吧!

    【1】文中下列加点字①②③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xù    ②chù   ③xuán

    B.①chù   ②xù    ③xián

    C.①xù    ②chù   ③xián

    D.①chù   ②xù    ③xuán

    【2】小茗同学给文中(甲)(乙)两处选填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甲)汗牛充栋  (乙)耿耿于怀

    B.(甲)汗牛充栋  (乙)肃然起敬

    C.(甲)脍炙人口  (乙)耿耿于怀

    D.(甲)脍炙人口  (乙)肃然起敬

    【3】小茗同学去博物馆参观,看到一幅画,是依据诗句“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所作。这两句诗是我国______朝著名诗人_____(人名)所写。

    【4】在第三个文段(丙)(丁)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丙)句号  (丁)句号

    B.(丙)冒号  (丁)省略号

    C.(丙)句号  (丁)省略号

    D.(丙)冒号  (丁)句号

    【5】下面是四位同学在读完文段后写的对牛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黄牛的眼睛像两只大铜铃,两只弯角青里透亮,那一身黄毛像绸子一样光亮,好不威风!

    B.老黄牛特别温驯,一双信任人的大眼睛,总是含情脉脉地注视着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你稍稍示意,它就言听计从。

    C.老黄牛,在我心里,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劳动者的典型,是忠于职守、埋头苦干的实干家的化身,是耿直倔强、顽强拼搏的开拓者的旗帜。

    D.牛是勤奋的化身,初三的我就是一头健硕的牛,晨曦中总有我勤劳的身影,夕阳下总有我忙碌的坚持,在学习的园地里,我要留下一行行奋进的足迹。

    【6】下面是四副跟牛有关的对联,正在初三求学路上奋斗的你要挑选其中一副激励自己,你会选择哪一副?(  

    A.上联:百风迎春朝旭日   下联:五牛衔穗兆丰年

    B.上联:春满神州书画卷   下联:牛临华夏入诗篇

    C.上联:挺身勇灭官仓鼠   下联:俯首甘为孺子牛

    D.上联:千帆竞渡千重浪   下联:万牛奔腾万里春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课文默写。

    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山回路转不见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儿女共沾巾。(王勃《   》)

    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居高声自远,     。(虞世南《蝉》)

    ,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课外现代文阅读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①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具之一,它源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原的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到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常见的有靠背、有扶手的椅子。之后,椅子在宋朝广泛流行。它的流行逐渐改变了人们跪坐在席子上的“跽()坐”姿态,解放了人们的腿脚,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②首先是对房屋的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影响。在房屋建筑中,以前人们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应较矮,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同时,椅子的出现也对房屋内部布局产生了较大影响。传统的坐姿要求房屋的中间尽量空阔,以供人们席地而坐。而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

    ③椅子的出现还影响了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椅子出现后,人们坐姿明显升高,自然而然出现了一些高足家具,高足的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到了宋代,很难再看到高足的餐具,碗、盘、杯等用具都变得玲珑精巧。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比如,人们进餐方式的变化,以前人们围坐在一起进餐很困难,一般是分餐制。椅子和高足的桌子出现后,人们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分餐制也随之变成了合餐制。

    ④椅子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是强化了国人心中的皇权意识。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是跪着的。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那时的“跪”没有低下的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椅子出现之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奴化了国人,使国人潜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进而更加强化了国人心中皇权至上的意识。

    ⑤可能有人奇怪,欧洲人也“跪”,为什么没有出现奴化的现象呢?因为欧洲人的礼仪中,“跪”是很少的,除了向上帝双膝跪下,对任何人都不用双膝跪下,就算见了本国的君主,也只是单膝跪地而已。而在我国古代,“跪”是最常用的礼仪,不光用于君臣之间,还广泛用于下级与上级之间、百姓与官员之间。可见,“跪”在我国古代是更具不平等性的,尤其在椅子出现后,这种不平等性就逐渐显现出来,强化了国人的奴化心理。

    ⑥总之,从我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像椅子这样不起眼的简单发明,还是像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样的大发明,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其实,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身边的发明越来越多,它们也在无形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文化,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1】通观全文,下列句子与文章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椅子的出现改变了房屋的建筑结构和内部布局。

    B.椅子的使用与合餐制的形成有关。

    C.椅子的出现拉近了皇帝与臣子的关系。

    D.椅子的出现强化了国人的奴化心理。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交代了椅子的来源、演变、作用,总起下文。

    B.第四段用到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椅子出现前后人们“跪”这种行为的内涵进行比较,突出其变化,强调了椅子的出现对国人心理的影响。

    C.第五段通过假设“有人奇怪”,比较了中西方“跪”之不同,使文章更严密。

    D.文章是总分总结构,分说部分是平等关系,各段可以互换顺序。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中的“长跪”即“跽坐”,它可以从时间上侧面印证首段内容。

    B.椅子的使用改变了分餐制,可见椅子影响了饮食卫生。如果没有椅子的发明,就一定不会形成这一陋习。

    C.第四段的第一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这句话拓展了文章内涵,升华了主题,给读者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小题。

    一袭青衣燕归来

    张辉

    ①三月的春风绿了江南岸畔,第一抹阳光暖暖地照在乌衣巷口,江北,城市廊檐下,村庄老房内,一袭青衣的燕子,虽满身尘埃,却依然气宇轩昂立在春光里。翻山越海,千万里,由南到北迁徙,燕尾的双剪裁出了春冬的界限。双翅凌空一摆,一个俯冲,划开冰封的长河,春潮萌动,河堤上虫鸣唧唧;老人在老屋阳光下脱下棉袄,嘴里念叨着,燕子不来,青丝变白。是的,燕子归来时,春天就到了。

    ②铁犁划开沉睡一冬的土地,村主任站在河岸上,扯起嗓子喊,各家各户,播种下谷,时不等人,种不了好庄稼一季子,娶不到好媳妇一辈子。也没人搭话,旷野里只有风在耳语,流水哗哗流向干枯的麦田。

    ③城里小区楼下有一家倒闭已久的咖啡屋,荒草沿门缝疯长,儿子神神秘秘地拉我过来;不知何时,咖啡屋门前廊檐下新添了燕子窝,燕子时而飞进飞出,一帮孩童坐地托腮仰望,衰败的咖啡屋前似乎有了一丝生机。记忆中这家咖啡屋是很红火的,门前车水马龙,老板是江南人,经营有道,也很和气。据说房东眼馋,暗生妒意,三两番涨房租之后决定还是自己干;谁知生意场上岂能如你想当然般遐想,三两月,三两年之后一直亏损乃至倒闭。每每有租客,一打听房东为人,这房子竟再也租不出去了。房子长期闲置,倒乐坏了小区里这帮孩子,门前空地成了玩乐场,故有燕子飞来筑巢,孩子们早早就发现了。城内灯红酒绿,人儿春心荡漾,花枝招展,乍一见这随清风飘逸,披一件淡雅素衣之燕子,天仙一样尤物,岂能无动于衷?孩子们成排坐在房檐下,难得出奇的安静。

    ④旧时堂前双飞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是村里家家都有燕窝,且多筑巢于家中客厅正梁之上,抬头可见。先是一次次叼草衔泥,和着嘴里粘液建起一个窝,常见雄雌比翼双飞,历尽艰辛。

    ⑤常忆起燕子哺育雏燕场景,雄燕外出觅食,雌燕居家守护。每每寻来食物,幼雏一个个伸长脑袋,嗷嗷待哺。每有猫鼠类动物接近,雌燕立刻竖起羽毛厉声警告。今我辈均已为人父母,或为子女,在世俗生活中打磨得没了棱角。为父母者盼望子孙环绕膝下,为子女者或盼建功立业,或为生计奔波。父母说,我养你小,你养我老,天经地义;子女开始在工作与家庭的单项选择中犯难,最后,大多是理性战胜情感,年轻人像候鸟一样飞走了。一如燕子窝中,父在巢中望子归,子在异乡迟迟归。父亲的离世使我感到时光匆匆,一生不过只是片刻,痛定思痛,得出,爱不能等。我埋葬了父亲,父亲埋葬了爷爷,血浓于水的亲情渐渐浓缩为一个人生最后归宿的场景,而中间的过程,却淡薄得如云烟飘散走远。

    ⑥乡下多视燕子为家雀,想我幼时,也曾做下荒唐之事,因恼恨燕子拉屎到我家饭桌上,找来竹竿捅掉燕窝,先遭祖母责备,再遭父亲暴打。记得当时特委屈,恼恨自己尚不如一只燕子在家中的地位。

    ⑦初春雨水多,阴雨连绵天,觅食不易,雏燕饿得叽喳乱叫,雄雌双燕翻飞,时而箭一般在雨中穿梭,再大风雨也不畏惧,只为身后一群饥饿的儿女。一种不容退缩的责任,父母对儿女向来如此,而儿女呢?

    ⑧雨过天晴的日子,门前电线上排满了鸟儿,麻雀,乌鸦,燕子。麻雀偷吃谷子,略显猥琐;乌鸦臃肿,素来视为不祥;唯燕子,气宇轩昂。雨后蚊蝇较多,鸟儿们开始在空中飞舞,一个个黑色的精灵像一个个杂乱无章的音符,却合奏出一场盛大的音乐大剧。

    村口树梢最顶端立了一只雄鹰,嘴角挂着不屑一顾的讥讽,喉咙里挤出一丝不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可我知道,燕子筑巢之辛勤,哺育儿女之仁慈,尤其,秋季南飞,春季北返,历经千万里风雨,丝毫不恋他乡荣华,难道这不是忠诚吗?相比之下,鸿鹄之志又算得了什么?一番高高在上的空谈罢了。

    ⑩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一只燕子,一袭青衣,平平淡淡,把握每一个天高云淡的日子,在自己的高度里自由地飞翔。

    1结合全文,说说燕归来时看到了哪些情景?(答出四点即可)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村口树梢最顶端立了一只雄鹰,嘴角挂着不屑一顾的讥讽,喉咙里挤出一丝不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头段交代了时间、地点,渲染背景,呼应标题,描绘了春燕回归的洒脱形象。

    B.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结合在一起来刻画春燕,表达作者内心对春燕的赞美。

    C.文章第⑧⑨段,把麻雀、乌鸦、雄鹰与燕子作对比,突出了雄鹰远大的志向以及其器宇轩昂的形象。

    D.本文以“一袭青衣燕归来”为题,既交代了写作对象,又点明了文章的行文线索。

    E.本文作者借物抒怀,通过写春燕抒发感想,歌咏像春燕一样辛勤、仁慈、忠诚的父母,同时也抒发了作者渴望像燕子一样自由、平淡的愿望。

    4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 11、阅读回答问题。

    到佳木斯看海

    刘昆

    ①到佳木斯看海?是真的!

    ②清早,从佳木斯市区出发,前往富锦时,天空还是瓦蓝如洗,一丝浮絮都没有。在车 上闭目养神一会儿,睁开眼时,已见一朵朵白云,皱着笑脸,从各个方向,迎着你,引着你去赶一场云的集会。那云彩,千姿百态,或俏皮,或持重。细的,如轻絮,似飘丝,有着翩然散淡的曼妙。大一些的云团,如新弹过的棉花,既饱满,又绵柔,可以轻盈地翻着身子,变着姿态,欢快地跟着你走。

    ③人在地上,心随云飘。

    ④路两旁,延展着宽阔的湿地。丛生的芦苇,迎风摇曳,水边草地上,几只白色的鸟儿单腿立地,一动不动,突然,扑哧着,奔跑几步,然后扯开了翅膀,向着云的方向飞去。速度之快,让人担心它搅乱了云的衣裳。朋友说,那鸟,是东方白鹅,堪称鸟界国宝,对栖息地的环境要求很高。这些年,因为生态好了,湿地多了,结伴东方白鹤来栖居的鸟类,多达三百种以上。过去,鸟儿翔集时连成线,现在都是成片成片的了。

    ⑤过湿地,一片海,向我们奔涌而来。

    ⑥那是稻的海洋啊!千里沃野,无际无垠,遍地金黄,向着远方漫展。为着让我这个南方人见证北大荒稻田的辽阔,朋友领着我们,登上富锦万亩大地号的一处瞭望塔。极目远眺,但见远处的地平线,连着稻海与云海。清风拂过,稻浪荡漾,携着跳跃的音符,迤逦而来。

    ⑦吃过午饭,我们向建三江方向出发时,天空的云彩,变得浓烈起来。

    ⑧无论朝着哪个方向望去,都是云的身影。远方天际线低处,云堆积得有些严实,略现出淡灰的色调,往穹顶舒展时,已是层峦叠嶂之势。各种形态的云团,大的、小的,厚的、薄的,稠的、稀的,都赶着趟儿,各自拉开了阵势,将最美的姿态,布置在蓝色天宇。我在车上搜肠刮肚,想找出合适的词来,描写它们的万千仪态、婀娜多姿。可是,其绚烂,其丰富,其瑰奇,其变幻,哪是我的想象力所能穷极的!

    ⑨跟着云走。我们来到建三江七星农场。

    ⑩建三江,地处三江平原腹地,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而成的三江平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块黑土平原之一,因为靠近祖国东北部边陲,这里又是最早迎接太阳的垦区。有沃土就有粮食。中国粮仓,成为这里的美誉,更化为一种使命。一年一度,希望的种子在这里播下,创造出十八连丰,让中国饭碗盛满中国粮成为可能,成为我们美好生活的日常。

    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就坐落在七星农场。为我们讲解的,是一个刚出大学校门的小姑娘,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甜甜的笑意。她告诉我们,自己是第三代北大荒人。这里以前荆棘丛生,为了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父辈们把苦吃够了。如今,一切都变了样,生产不但实现了机械化,还实现了智慧化,都可以在家里用手机种地了。

    农机中心外,稻海深处,几架无人机在低空盘旋。一阵风吹过,稻海泛起了波浪,送来醉人的香。好久没有闻到稻花香了!我忍不住赞叹。您闻到的,是稻香。稻花香早过啦。不过,比起稻花香的浓,稻香更多了一份醇。小姑娘笑着说。哦,稻花香浓,稻香醇。从目前测产情况看,今年粮食产量好于往年,‘十九连丰’有望。农场负责人高兴地说。

    丰收的喜悦,喜悦的味道,诱使我们情不自禁地向稻海的深处奔去。此时,漫天的云彩,不知不觉间,从远处的天际线升腾,似大海边拍岸惊涛卷起的千堆雪,翻滚着,碰撞着,簇拥着,密密匝匝,向天空堆叠,将天幕布满。阳光穿过云层,漫射出一道道金光,将白云染成橙黄,与稻海的金色衔接。

    这稻海,真是人间的仙境啊。

    远处,新建成的建三江机场,一架飞机掠过万顷沃野,向着云层深处飞去。那一定是一个幸福的航程。

    (节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9月,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我”的游踪为线索,随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有序地写出游览过程。

    B.文章第④段强调东方白鹳对栖息地的环境要求很高,侧面体现湿地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C.现在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早已不用实地操作了,全都直接用手机种地。

    D.第段加点字“诱使”强调出稻香的浓醇深深吸引了我们,也表现出“我”沉醉在丰收的喜悦中。

    (2)结尾处七星农场的负责人预言“十九连丰”有望,你认为依据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请赏析第⑧段划线句。

    (4)文章以“到佳木斯看海”为题,有何妙处?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曾经父母叮嘱孩子的口头禅是:“慢慢走,小心跌跤!”“慢慢吃,小心噎着!”现在,孩子听到最多的是:“快点吃饭!”“快点做作业!”“快点弹琴,快点睡觉!”甚至是:“快点玩!”。

    面对父母的转变,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事件,可以抒发感受,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