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校初一学生小华在学完一节历史课后,做了这样的笔记: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据此判断,小华学习的内容是
A.西汉的历史
B.东汉的历史
C.西晋的历史
D.东晋的历史
2、以下古代官员中,直接负责监察工作的有
①丞相②御史大夫③司隶校尉④刺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是
A.制作工具 B.群居生活 C.学会用火 D.直立行走
4、西汉建立后,社会经济萧条,到处是一片荒凉景象。为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
A.统一度量衡 B.休养生息 C.实行郡县制 D.颁布推恩令
5、南北朝时期两大著名的石窟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6、现代社会,电子支付已经成为时尚,但纸币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秦朝的圆形方孔半两钱
B.汉朝的五铢钱
C.南宋的交子
D.北宋的交子
7、汉朝时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思想上大一统的是
A.李斯
B.董仲舒
C.陈胜
D.司马迁
8、每个王朝兴盛的原因总离不开“励精图治、与民休息”这些关键词,但是灭亡的原因各不相同。下图的“晋墓壁画”可以印证西晋王朝灭亡的哪一原因
A.皇族为争权夺利,内战不休,引发“八王之乱”
B.被统治者揭竿而起,反抗暴政
C.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
D.皇帝暴病而亡
9、古代监察体制的建立,主要用于监督官员规范 ,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司隶校尉
10、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顺其自然”理念与此有相同之处,主张这一思想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
A.墨子 B.庄子 C.孟子 D.韩非
12、“上有天堂,下有余杭。”余杭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
A.杭州 B.余杭 C.江都 D.建业
13、“生命必然是充满忧愁与痛苦的,忧愁与痛苦是来自我们的欲望烦恼,只有通过涅槃才能得到解脱……彻底消除和根绝欲望后,生老病死、悲伤、哀痛、苦难、罪行和绝望就一扫而光。”这则材料反映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14、“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15、清初,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御驾亲征,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的皇帝是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16、下列关于元谋人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元谋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
C.元谋人已经掌握了钻孔和磨制技术
D.元谋人已经有了审美观念,会用兽牙和石珠制作装饰品
17、历史影视作品对历史进行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情节与秦朝的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
A.秦始皇让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万里长城
B.商人张三前往咸阳做生意,随身携带了很多圆形方孔铜钱
C.小吏李四用小篆誊抄了一张朝廷告示,呈交给县令大人过目
D.王五去世后,他儿子世袭了他的职位当上郡守,负责地方政务
18、王安石诗歌“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讲述的是( )
A.秦国的改革
B.齐国的改革
C.魏国的改革
D.赵国的改革
19、“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役,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这场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桂陵之战
20、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如图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更迭示意图的一部分,相应方框①内应填入
A.汉朝
B.明朝
C.五代十国
D.清朝
21、________在位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________”。
22、距今约五六千年时,一些部落逐渐结成联盟,并推出首领。传说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3、两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__”。宋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__加以管理。
24、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有: ______ 东渡日本; ______ 西行天竺。
25、_____ (朝代)时,海上交通范围有了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明成祖称帝后,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派_____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26、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被称为“诗仙”的大诗人是_______。被称为“诗
圣”的是_______。
27、春秋时期,______和______(技术)的出现,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8、读图识图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1展现的是哪一历史场景?_______________图中讲话者是__________。
(2)图2人物是_________。他被人民称颂为_______________。
(3)图3人物是__________。他被誉为大庆石油工人。__________
(4)图4人物是___________。谁亲笔题词“向他学习”?__________。
29、我国古代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30、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________、_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31、连线
第二次鸦片战争 《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32、举出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3、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者徐中约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这种制度”指什么?该制度在武则天时期有着怎样的创新?
材料二
(2)结合所学,材料二中的图一反映了唐朝怎样的行政制度?图二反映宋太祖采取了什么办法来削弱相权?
材料三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民兵、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同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3)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在地方上设立“通判”的目的是什么?后来又增设了什么官职管理地方财赋?
材料四 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
(4)材料四反映的是元朝的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中央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