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安徽省黄山市初一上学期三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A.祖冲之——《女史箴图》 B.贾思勰——《齐民要术》

    C.郦道元——《水经注》 D.王羲之——《兰亭序》

  • 2、学会归纳历史发展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 3、(题文)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   )

    A. 澶渊之盟   B. 签订《尼布楚条约》   C. 岳飞抗金   D. 金灭

  • 4、北京冬奥会的24节气倒计时,惊艳了全球,满满的中国味道。冬奥会期间恰逢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我国宋代已有的传统节日是(     

    A.春节、清明、元宵节

    B.春节、清明、中秋节

    C.春节、元宵节、中秋节

    D.清明、元宵节、中秋节

  • 5、贾谊的《过秦论》中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记述了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发动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A.陈胜、项羽

    B.吴广、项羽

    C.陈胜、吴广

    D.项羽、刘邦

  • 6、孔子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当,但不稳重,孔子让他凡事多请教父兄再去做。对此认识是(   )

    A.三人行必有吾师 B.有教无类

    C.以“德”化人 D.因材施教

  • 7、我们从下图《秦朝形势图》中能得到的信息是

    ①疆域四至②统一货币③推行郡县制④修筑了长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在这份和议后,宋辽之间“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干戈”。“这份和议”指的是(       

    A.宋夏和议

    B.绍兴和议

    C.嘉定和议

    D.澶渊之盟

  • 9、下面是王刚同学绘制的人民解放战争年代尺,其中“战略进攻”开始的主要标志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转战陕北

    D.百团大战

  • 10、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人才辈出,留下许多佳话。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就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历史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A.退避三舍——晋文公 B.纸上谈兵——赵括

    C.卧薪尝胆——吴王夫差 D.问鼎中原——楚庄王

  • 11、禅让是传说中部落联盟民主推举首领的方法。“禅让”的依据是

    A.财产 B.武力 C.德才 D.门第

  • 12、下列史实有利于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是:

    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③港澳的回归

    ④中国综合实力增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3、“贞观之治”的出现不是偶然,下列与此无关的是

    A.吸取隋亡教训

    B.广纳贤才

    C.减轻刑罚

    D.创立殿试制度

  • 14、我国许多优秀文化成就被列为世界级文化遗产。下列文化遗产中,带有中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的是(     

    A.灵渠

    B.云冈石窟

    C.秦始皇陵兵马俑

    D.长城

  • 15、下图所示我国古代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A.

    B.

    C.

    D.

  • 16、南朝时,梁朝大臣陈庆之出使北魏,他原本对北魏非常不屑,自以为长江以南才是正统。但是当他亲眼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后,承认南朝自愧不如。这说明

    A.改革使北魏在南北较量中占优势 B.陈庆之放弃了正统思想

    C.北方民族之间大交融的进程加快 D.北魏政权迁都洛阳是明智的

  • 17、在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唐朝有一位做出了重大贡献,值得永远纪念的人物,他是

    A.张骞   B.班超

    C.玄奘   D.鉴真

     

  • 18、被称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优美的风景,更有悠久的历史,曾经生活在这里的早期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 19、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的历史故事,能从下面哪部古典小说中读到(  )

    A. 《西游记》   B. 《三国演义》

    C. 《水浒传》   D. 《红楼梦》

  • 20、如图契丹、西夏货币的出土共同反映了(     

    A.契丹、西夏经济发展超过中原

    B.少数民族都使用中原的货币

    C.少数民族受中原文明影响较大

    D.商人在契丹、西夏地位很高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兴修灵渠: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________________,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 22、青铜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___________乃至___________的代表性器物。

  • 23、东晋画家______的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 24、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____;明朝建立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____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 25、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________,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北魏孝文帝即位后,494年迁都________,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 26、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鼓励人们顺应自然,看问题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思考的学术派别是________学派;而主张人要有爱心、同情心,主张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实行轻徭薄赋的学术派别是________学派。

  • 27、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____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____

  • 28、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以为   中心,北达   ,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千米。

     

  • 29、西汉初期的统治者注重“以农为本”、“以德化民”,从而使文景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局面,史称“__________ ”;东汉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__________ ”。

  • 30、使用磨制时期的时代叫做______时代。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亲爱的同学你能找出下面的成语的历史典故吗?你一定能行!

    (   )退避三舍 a. 原古人类进行农业生产的情况

    (   )纸上谈兵 b.牧野之战

    (   )阵前倒戈 c.指挥长平之战的赵括

    ( )刀耕火种 d.越王勾践磨砺自己的方法

    ( )卧薪尝胆 e.晋楚争霸时候城濮之战所用到的策略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人物。

    (1)《史记》作者——

    (2)《兰亭集序》的作者——

    (3)《女史箴图》的作者——

    (4)作品被后人称作绝世之作的书法家——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回答,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统一于何时?

    (2)材料一中,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

    (3)据材料二所示,为巩固统一统治者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为了解决这些现象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5)汉武帝派什么人到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