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班准备举行一场有关先进人物事迹展的活动,找到以下几幅图片,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个主题
A.艰苦创业年代的楷模
B.国防建设的模范人物
C.石油战线的时代标兵
D.科技战线的前沿人物
2、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农业合作化的实行
D.人民公社的实施
3、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一辆汽车、一架飞机,我们都不能制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A.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 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4、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九大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
C.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6、下列哪座城市与描述最吻合
①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③五四运动后期的中心
④20世纪90年代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A. 南京 B. 北京 C. 上海 D. 武汉
7、1983年,一位去南方打工的衡阳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曾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中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国家的变化真大呀!”这个小伙子打工的城市是
A. 上海
B. 广州
C. 厦门
D. 深圳
8、观察下表,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在国民经济收入中所占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年份 | 所有制经济所占比例(%) | ||||
个体经济 | 私营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集体所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
1952 | 71.8 | 6.9 | 0.7 | 1.5 | 19.1 |
1956 | 7 | 0.1 | 7.3 | 53.4 | 32.2 |
A. 经济特区的建立 B. 土地改革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三大改造
9、许多事物往往被印上时代的特色,这在人们的姓名中也有所体现。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A.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 B.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C.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生于1960年,取名文革
10、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邓小平主张(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1、1949年8月28日下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五十余位中共中央和各民主党派的最高领导人来到北平前门火车站迎接北上的宋庆龄。毛泽东说:“我们恭候你来,建立一个新的国家,我们有许多事情要向你请教。”宋庆龄即将参加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2、建国初期,《人民日报》记者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他们很多人自己也曾经受尽苦难……可是现在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走进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13、朝鲜战争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其中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
A.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
B.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中美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中国的外部环境变得较为恶劣
D.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4、以下是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形成1956年国民经济比例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
B.新中国成立
C.改革开放
D.三大改造
15、2020年6月23日,长征三号乙火箭托举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升空。1970年,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16、20世纪70年代发现青蒿素的是
A. 莫言 B. 邓稼先 C. 屠呦呦 D. 袁隆平
17、1950年,土地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当时尚未进行土地改革的省份是( )
A.安徽
B.浙江
C.甘肃
D.西藏
18、因发现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的中国药学家是
A.屠呦呦 B.钱学森 C.邓稼先 D.袁隆平
19、每个星期一早晨,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高唱国歌,抒发爱国情感。把五星红旗定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是
A.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
A.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的进步产物
B.社会主义建设必需的方式
C.三大改造的继续
D.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21、日益密切的交往:原因:在“________、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22、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___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3、战区建设: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个战区,即_____________、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_____________,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2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____,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25、到__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_____的转变。
26、西藏和平解放:经过:____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____,西藏和平解放。同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27、2001年12月,中国加入_________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8、1938年3月,______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1953年7月,______获得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历史人物。
(1)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的人是______。
(2)1980年,中共中央为_____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3)我国第一个完成太空行走任务的航天员是______。
(4)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的国际知名火箭专家是______。
30、____________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____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总统立即下令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防止中国(大陆)进攻台湾。更为不幸的是,战争强化了西方对新中国政府的立场,导致中国有二十年的时间被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孤立,美国继续支持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作为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并支持其占据联合国的席位.结果,中国无法获得各种形式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不得不完全依赖于苏联。
——美国最流行的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汤姆森·沃兹沃思公司出版)
材料二: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中美两国元首围绕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主题,就双边关系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取得重要积极成果。但是,中美在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阶段、战略上叉存在不少差异,因此,能否尊重差异,不断增进战略互信、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及时有效管控分歧,是两国必须面对的挑战。
——新华网《丛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朝鲜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提到的“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占据联合国席位”终止于何时?
(3)2013年6月习奥会晤的主题是什么?中美“尊重差异,增进互信”体现了周恩来在万降会议提出的什么倡议?
(4)结合所学知识,标志着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指的什么历史事情?
(5)你觉得中美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言之成理即可)
32、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33、 一个国家的外交成就是这个国家国际地位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回顾中国外交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坚持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②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会议是哪次?
③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
④21世纪初,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就。(举出2个即可)
⑤从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看,你认为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34、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探索,我们终于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针对材料一中的现实国情,新中国在实施第个五年计划时的优先发展方向是什么?
“五”计划的顺利实施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 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时)设备陈旧,工人劳动条件差。在当时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和剥削制度下,工人的积极性不高,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但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下,贫苦农民难以购买大型的先进生产工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制约。
(2)为了克服材料二中出现的情况,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的落实有何标志性的意义?公分
材料三 “现在我们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很大一部分是在这个期间(1956年——1966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要方面”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若千历史问题决议》
(3)根据材料三和图片的信息,你如何看待1956——1966年的社会主义建设?
材料四:“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救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4)材料四中,邓小平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什么?根据你所学知识,请举例说明这是一条成功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