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焦作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义吗?不是。

    B.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C.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D. 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览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 2、下列文学常识不准确的一项是(  

    A.邓稼先,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B.《老王》作者杨绛,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C.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本学期学的《阿长与<山海经>》就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3、关于名著《海底两万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环球旅行的故事。

    B. 尼摩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会说多国语言。他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设计并建造了超乎人们想象的“鹦鹉螺”号潜艇。

    C. 《海底两万里》中,“遭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海底观美景”“洋面见海滩”等情节惊险离奇,读来引人入胜,如临其境。

    D. “鹦鹉螺”号潜艇从太平洋出发,尼摩他们经历了很多险情。曾在印度洋遭遇巨型章鱼,在红海又击儒艮,在大西洋肉搏鲨鱼等。

  •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李华真是别具匠心,制作出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B. 谈论沂蒙精神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

    C. 同学们秩序井然地列队放学,这已成为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D. 作家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

  •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契约   屏嶂   荒草萋萋   毛骨竦然

    B.吞噬   震悚   语无伦次   姗姗来迟

    C.烧灼   赢弱   海市蜃楼   千均重负

    D.猥锁   闲暇   天涯海角   心有灵犀

  • 6、下列短语中,从结构上说都是偏正短语的一组是(     

    A.土地的誓言       秋天的怀念       带上她的眼睛

    B.天上的街市       纪念白求恩       孙权劝学

    C.紫藤萝瀑布       河中石兽          伟大的悲剧

    D.说和做             驿路梨花          最苦与最乐

  • 7、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补(jiào)        (diào)       (yè)       痛绝(wù)

    B.笨(zhì)        辱(wŭ)        古(gèng)     连环(qū)

    C.污(huì)        (dì)          瘩(gē)        锲而不舍(qiè)

    D.午(shăng)     (jiáo)       鸣(háo)       广众(tíng)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节选自《朱子大全》)

    (注释)①下借指父母。②汩:搅乱,扰乱。③闻见,这里指相互探讨,增长见识。④乡党:多里、家多的人。⑤忝,辱。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自不好学/可而不可

    B. 令汝一行/两狼之并驱如

    C. 到彼/孰

    D. 见父母亲戚/来见天子

    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朱熹让儿子离家千里从师的原因。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秋思》)

    (5)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6)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

    (7)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9)《木兰诗》描写边塞夜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扑朔迷离”,来自《木兰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向一棵树鞠躬

    王崇亚

    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

    ②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每天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③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我不由自主地站在那里,仰视着这棵不同寻常的树。

    ④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砖垛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⑤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做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

    ⑥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 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非分的妄想只能毁灭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⑦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

    ⑧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

    ⑨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

    ⑩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

    一个老人背负着一棵树蹒跚而行,正是砖垛上的那棵树。

    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垛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

    老人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若不是砖垛,要活成精呢!”

    我看见负在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竟然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几十条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老人背负着那棵老榆树走了,一个自言自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走了。

    一种热热的液体,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1】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有总领全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效果。

    B.第⑥段画线句写出了榆树安分守己,不得不屈从命运的生存态度。

    C.作者的情感变化是贯穿这篇文章的线索。

    D.作者构思巧妙,托物寓意,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十分契合,丰富了文章的意蕴。

    【2】第③段说“我不由自主地站在那里,仰视着这棵不同寻常的树。”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请根据文章语境,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

    老人背负着那棵老榆树走了,一个自言自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走了。

    【4】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5】本文第段画波浪线部分和下面的链接材料都使用了相同的插叙写法,请比较它们在写作意图方面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课文《紫藤萝瀑布》)

  •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紫藤萝瀑布

    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是稀落的,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⑪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982年5月6日

    1文章第①段“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简要分析这样开头有哪些好处?

    2文章第⑧段写了“十多年前家门外的紫藤萝”,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3本文语言极富表现力,从句后提示的角度品味下面句子的妙处。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修辞角度)

    (2)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动静结合的写法角度)

    4这篇文章以“紫藤萝花”为线索,按照“赏花”、“________”、“_______”的顺序行文,将写景、抒情、议论有机融合起来。作者写景状物,意在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和领悟,这是________(写法)。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题目:请以“我错了吗?”为题,写一篇文章。600字左右,不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