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红河州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B.《陋室铭》的“铭”和《爱莲说》的“说”都是古代的文体,两篇作者都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高洁的志趣。

    C.从体裁上分,《望岳》和《游山西村》属律诗,《登幽州台歌》和《登飞来峰》则是绝句。

    D.文言文的称谓语中,“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朕”和“孤”都是古代帝王的自称。

  •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西南联大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抗战期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合并而成的。

    B.“燕然勒功”典出《后汉书·窦融列传》,讲的是东汉大将李广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的故事。

    C.帝江是《山海经》中能歌善舞的神鸟,因和黄帝争神座,被黄帝砍掉了脑袋。

    D.默存是《老王》的作者杨绛先生的丈夫钱锺书的字,钱锺书,江苏无锡人,作家,学者,代表作有小说《围城》,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篇》等。

  • 3、文化积累——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回忆性散文集。

    B. 《无常》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

    C. 《二十四孝图》里,鲁迅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目的是宣扬封建孝道。

    D.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学医时的老师,他为人诚恳、公正,对学术更有着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

  • 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看到中国跻身世界大国行列,我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B.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到头来只落得一个马革裹尸的结局。

    C.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D.张老师在台上绘声绘色地讲着,李林在台下心不在焉地听着。

  •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如:“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也可以用于夫妇、朋友间; “大兄”是对朋友的敬称。表示敬称的称谓语还有“子、公、君”等。

    B.《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这首北朝民歌既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她的女儿情怀。

    C.《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对卖油翁的酌油技艺写得比较详细,而对陈尧咨“善射”则描写得简略,主要是为了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也说明了仅有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

    D.《陋室铭》和《爱莲说》在语言风格上都是骈散结合。《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跚(pán)       红(yīn)        (zhuǒ)     三尺(xián)

    B.笨(zhì)        语(lán)       ( zuò)        目不园(kuī)

    C.气(sù)          (kǎn)      (tiě)        皆知(rú)

    D.头(gǎo)       (yè)        唤(zhào)       连环(qǔ)

  •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王》的作者杨绛在文中表达了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

    B.《阿长与〈山海经>》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思念和哀悼。

    C.《台阶》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D.《卖油翁》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也给我们以做人的启发:即使拥有技艺才华,也应谦逊。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蒙以军中多   (2)鲁肃过寻阳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卿言多务,孰若孤?

    3吕蒙的变化带给你什么启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根据提示默写古诗词。

    (1)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阳闻笛)

    (2)_______________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4)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5)《孙权劝学》中,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  

    (6)请写出连续两句表达思亲怀乡之情的古诗名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又到麦浪翻滚时

    周霞

    ①蜗居小城,终日上班下班,做饭吃饭,庸庸常常,忙忙碌碌。傍晚,出去散步,信步走远了些。不知不觉就远离了车马人喧,走上了一条土路。走着走着,田野里就有一阵阵植物的气息飘荡过来,那是【甲】麦子的味道,暮色里,一片金黄的暖色吸引了我,只不过是一小片麦地,却在一瞬间弥漫开来,一直弥漫到老家那翻滚着的无边麦浪里。

    ②我的老家在鲁西北平原,每到这个时节,一望无垠的金色麦浪随风起伏,煞是壮观,乡亲们的脸上也荡漾起富足的笑意。然而,我小时候,抢收麦子却是很辛苦的活儿,早了不好,晚了麦粒就容易掉进地里,那时收割没有机械化,完全要用镰刀一把一把割下来,再一捆捆系紧,运回场院,再翻晒碾压,或用脱粒机脱出麦粒,再晒干贮藏。不管天多热,不管人多累,都要马不停蹄地劳作,就担心会遇到雷雨天气。

    ③小时候,麦子成熟前,我们总爱搓麦粒吃,我会先找几颗大麦粒,揉碎在手心,两手相对,搓来搓去,于是一种幸福和喜悦的味道就从手心里慢慢弥散开来,搓好了,就张开两手,轻轻一吹,那些皮儿就四散开去,往嘴里一捂,清爽的麦香就从舌尖传递到全身,于是,满心就都是【乙】麦子的味道。等麦收结束了,我们小孩子们就挎上小篮子,到麦地里拾麦穗,拾得多了,父亲会夸我,母亲会把麦穗晒起来,搓成粒,然后用麦子换挂面,母亲做的挂面汤,只是滴几滴香油,倒点香醋,就很好喝。

    ④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我们全家收割麦子,虽然天色暗了些,也有露水,但不用受曝晒之苦,那时的我还不懂稼穑的辛苦,休息时,还有闲情望望皓月,和家人不停地说笑着,觉得是一种乐事。割麦子,要是谁落下了太远,前面的人就会接趟子,这样,有人帮忙,割得慢的人也就有了信心。等到都割完长长的一垄,全家人再齐头并进,累了,就直起腰,抹抹汗,甩甩手,再埋头继续干。天气再热也要穿长袖衣裳,不然,尖尖的麦芒会扎得生疼,脚上穿着母亲在灯下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倒是不再怕麦茬刺破脚。

    ⑤麦收时节是一年里很累人的时候,又没有工夫去集市买东西,父母总是提前把鸡蛋腌制好,偶尔也会储存上春天里的香椿芽,当疲惫地回到家,大家就齐动手,烧火,擀面条,切菜。天热,面条煮好后,要放进刚挑来的井水里浸泡一下,再捞出,这样吃起来才过瘾。这个时节的菜,只有黄瓜、西红柿和菜豆,反正地里长什么就吃什么,吃饱了,好好睡个午觉,再切开一个大西瓜,美美地吃一顿,舒坦极了,太阳稍稍收威,就又起身下地了,麦收不等人呢。

    ⑥麦收时节,大人们总是让自家的娃们去帮老师割麦子,于是,我和伙伴们就组织起来,在麦田里穿梭,师生你追我赶,割得快的同学会善意地取笑一下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老师,不到半天时间,几亩地就割完了,今年春节,和儿时的伙伴通电话,说起当年每到开镰时麦地里弥漫着的【丙】麦子的味道,觉得是那样美好,是呀,那时真好,那时的麦子好,那时的空气好,那时的师生关系也和谐自然。偶尔的田间劳作,给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⑦那时的感情是那么淳朴,那么温馨,亲切而悠远,令我至今难忘。于是,我拨通了老家的电话,想从乡音里捕捉【丁】麦子的味道

    (有删改)

    【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我”儿童时在麦收时节的一些生活情景。这些情景包括:“我”在麦子成熟前______________吃、→和小孩子们_______________→ 和家人一起_________、→和家人在割麦间歇一起做饭吃饭、→和伙伴们一起帮老师________________。(每空填3个字)

    【2】“麦子的味道”在文中出现了4次,其中,有的指麦子本身的味道,有的指麦子味道中蕴含的作者情感。请结合内容作出判断。(只填序号)

    指麦子本身味道的是:____________

    指麦子味道中蕴含作者情感的是: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请你以第⑤段为例,说说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贫穷,不是她的烙印

    王旭

    ①她低着头,手指缠着衣角,看上去十分拘谨。穿的衣服明显不合体,小小地缚在身上,双肘的部位还粗糙地缝着两块颜色极不谐调的补丁。

    这是河北省一个极偏僻的小山村。没有公路,没有电话,没有电视,甚至连照明灯都刚刚接上不久。村民们只依靠山上零散的几颗枣树勉强维持着生存。这里的孩子,不要说读书,即使是温饱,亦是极难保障的。

    看着面前一摞摞崭新的书本,女孩清澈的眼神里闪烁着希望的光。“阿姨,这些书和本子,都是给我的吗?”她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书本,语气中有怀疑。

    “是的,全是给你的。喜欢吗?”我帮她理了理有些杂乱的头发,心中疼惜不已。

    “真的?都是给我的?”她又问,眼中夹杂着不确定与期盼。

    “当然,我们可以拉勾。”我伸出小指,对女孩微笑。

    她怯生生地伸出手,将细瘦却已粗糙的指头跟我勾在一起。②突然,灿烂的笑如菊花般盛开在她的脸上。这时,电视台的小张拿着话筒走过来,摄影师小罗也摆好了架势准备录像。

    如晴好的天空突然飘过一大片乌云,女孩明媚的笑容顷刻黯然。她把书轻轻地放回原处,小小的身子开始慢慢后退。

    “怎么了?没关系的,如果不会说,叔叔可以教你。”小张走过去拉她。

    她继续往后退着,眼泪也一颗颗滴落下来。

    我走上前问:“为什么伤心,可以跟阿姨说吗?”

    女孩用袖子抹了一下眼睛,哽咽道:“阿姨,我不想上电视,别让他们拍我好吗?”她解释着,小脸急得通红,“我知道,我现在很穷,但是我保证,我一定努力学习。我不会穷一辈子的。”我的心倏地一疼。

    小张的话筒缓缓落下,小罗也默默地将摄像机收了起来。

    我将书本放到她手里:“孩子,其实你一点都不穷。回家去吧,好好读书,你的心愿一定会实现的。”她笑了,眼睛弯成月牙儿。我知道,此刻她的内心,已有向上的力量在升腾。

    车走出很远,尘土飞扬中,那个小小的影子仍站在原地。一路上,大家都沉默不语。这个仅仅 12 岁的女孩,教我们懂得了:贫穷,不是一个人永远的烙印。

    (节选自《读者》2008年第19期,有删改)

    1文中女孩在接受赠书的过程中,心情几起几落。请从文中找出能表明她心理变化的词语,填入下面横线上。

    怀疑——_____——兴奋——____——_____——_____——欣喜

    2品味语言须从似无意处品出有意来。请对下面的两个句子加以赏析。

    ①她低着头,手指缠着衣角,看上去十分拘谨。

    ②突然,灿烂的笑如菊花般盛开在她的脸上。

    3文章倒数第二段中,“我”对小女孩说:“孩子,其实你一点都不穷。”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今年是不同于以往的一年,一场疫情来势汹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哪些人让你有不一样的感受呢?

    请以“这样的人让我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1.题目横线应该填上一个能体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

    2.“这样的人”应该具有某种精神品质,或代表某种风气的人。要着眼于个性、品格去描写,写出你的情感倾向。

    要求: ①文章要富有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