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体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河颂)是现代诗歌,在章节、对仗、押韵等方面都比较自由灵活;《望岳》为律诗,字句、押韵、平厌、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B.“铭”和“说”都是古代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说”是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陋室铭》和《爱莲说》分别是这两种文体的代表。
C.《老王)是散文,贵在自我、尚情和真实表达;《台阶》是小说,侧重叙述、虚构和典型塑造。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都是哲理诗,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前者运用了许多具体的形象,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后者直抒胸臆,阐释哲理,没有什么具体形象。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中,紧张激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让人毛骨悚然。
B. 如果你在沙漠中行走,由于高温的天气,有时候你会看到周围有海市蜃楼的景象。
C. 当得知重建家园还遥遥无期时,人们开始变得忧心忡忡起来。
D. 那些不遵守法律的人早晚会自作自受,得到制裁。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瞬息(shùn) 笼罩(lǒng) 嗥鸣(háo) 血气方刚(xuè)
B.执着(zhí) 挑逗(tiāo) 镐头(gǎo) 仙露琼浆(jiāng)
C.涉足(shè) 凝望(níng) 亘古(gèng) 苛捐杂税(kē)
D.服侍(shì) 默契(qiè) 屏障(pínɡ) 家喻户晓(yù)
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殷红 诞生 阔别 选聘
B.谣言 戈壁 援助 逝世
C.妇儒 癌症 决胜 胆识
D.睿智 叱咤 氢弹 博土
5、《海底两万里》中出现在海中的“怪物”是( )
A.珊瑚礁
B.潜水艇
C.巨石
D.外星人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在中国几乎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与李政道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99年,杨振宁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B.《一颗小桃树》选自《平凹散文》,作者贾平凹。文章状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描述一颗小桃树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赞颂了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C.《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D.《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宗璞。本文写于“文化大革命”动乱结束不久,作者心灵的创伤尚未平复,小弟又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作者内心伤痛,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从花的由衰转盛,感受到紫藤萝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受到鼓舞,增强了生活的勇气,于是写成此文。
7、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推崇。
B. 为了考上名校的博士,他半年来目不窥园、废寝忘食。
C. 看云识天气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D.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她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8、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竖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澈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
(乙)刘羽冲,沧州人也,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偶得古兵书,伏读竟年,自谓可将①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②为所禽。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竟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③说④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⑤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郁都不自得,恒⑥独步庭院,摇首叹息:“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①将:率兵,统率。②几差点。③列:到处。④说:游说⑤沟洫:沟渠。⑥恒“常常。”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山门圮于河(______) 是非木柿(______)
湮于沙上(______) 如是再啮(______)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尔辈不能究物理
众服为确论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3】翻译下面的句子。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4】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5】乙文中刘羽冲失败的原因与甲文的哪一观点相似?
9、古诗文默写。
①我劝天公重抖擞, 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 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______________,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④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⑤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 《木兰诗》
⑥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⑦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_______(作者)《逢入京使》
⑧韩愈《晚春》中,语带揶揄并用拟人手法描绘晚春繁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好奇心是一剂精神良药
惠滢
我认识的一位爷爷前段时间因为血栓住院了。老爷子姓杨,曾是一位工程师,年过九旬仍然身体健朗,鹤发童颜。他是上海人,年轻时到北京工作,普通话里夹着浓浓的上海口音,不熟悉他的人听起来很费劲。
杨爷爷不愿穿病号服,住院穿的仍是平常衣服——V领驼色毛衣搭配白衬衫。别看杨爷爷年纪这么大,但总是穿戴得体。听到我的赞赏后,他笑起来,用上海普通话说:“这里面是假领子,好洗。”
即便住院,老爷子一点儿没闲着,他每天要读三份报纸。嫌病房的灯不够亮,又让家人拿了个小台灯夹在床头。床上放着他看报纸的工具——两个放大镜。这两个放大镜很有意思,一个是多功能款,光线暗时可以打开上面的一圈小灯。另一个是手工款,以电饭锅为材料,把镜片包了起来,配以不知从什么地方卸下来的手柄。
老爷子说:“平时我在家可忙了,有时顾不上看报纸,只能捡重点看一下。”我不禁心生疑问,一位鲐背之年的老人,有什么可以忙的呢?
“我要修东西啊。”老爷子一本正经地说。
想起上次去杨爷爷家时看到的场景,虽然大部分家具是现成的,但他自己手工做了很多小件儿,比如躺椅边上那个干净利索的置物架,用来放他喜欢看的报纸书刊。那个放大镜也是他忙碌的成果。
“每天看完报纸就赶忙去修东西,经常要修好几天,现在都没有闲工夫听音乐了。”这位老工程师说。他可不是用收音机听音乐,而是用专业的环绕立体声音箱听CD。
我们正说话时,护士来给隔壁床的大叔打针了。杨爷爷看到后兴冲冲地站起来,一句话也不说,专心致志地看护士打针。
“我爷爷就这样,对什么都好奇。人家打个针他也要过去瞅瞅。”杨爷爷的孙女婧婧笑嘻嘻地说。
这种好奇心在杨爷爷身上确实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对美食感兴趣,就钻研做菜。我现在还记得小时候吃他做的豆沙包,里面的豆沙非常细腻。据说老爷子有个专门磨豆沙的磨,做豆沙成了他的一绝,难以被超越。
怀揣对北京城的好奇心,杨爷爷比现在年轻一点的时候,经常坐公交车围着北京转,再年轻一点儿时,他会骑着车出去逛。
虽然身体步入老年,但他对万事万物充满了兴趣。不得不说,这样持久的好奇心真让我羡慕,它没有随着岁月流逝而松弛,经过90年冲刷却没有被腐蚀,顽强地生长在心里最明亮的地方。
有人说,好奇心没了,青春也就没了。有多少人,在二三十岁的年纪便裹上了老年的心态,对什么都兴趣寥寥。他们觉得被工作、婚恋压得喘不过气来,每天挂着格式化的笑,对周边的一切日渐麻木。
麻木是一种保护机制,也是好奇心的死敌。有好奇的东西,你就会想要靠近,靠近就有可能受伤,所以干脆封闭这一感觉。但诚如台湾作家张晓风所言:“受伤,这种事是有的——但是你要保持一个完完整整不受伤的自己做什么用呢? ”
好奇心是天赐的礼物,可惜的是,随着成长,新鲜的好奇心逐渐枯萎,人们锁住自己的心,不知不觉就成了跟着人流走的看不清面容的一员。当人们专注于“外圆”的时候,不小心一起“内圆”了,想找回自己变得很困难……
我在病房里这么想的时候,婧婧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爷爷你穿鞋怎么不穿袜子?”
老爷子潇洒一笑:“年轻人不都是这么穿的吗?”
【1】文中杨爷爷的好奇心具体体现在哪些事情上?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条概括出来。
【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受伤,这种事是有的——但是你要保持一个完完整整不受伤的自己做什么用呢?
【3】文章的议论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4】文中的杨爷爷身上主要体现出了哪些特点?
11、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老王
(1)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2)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3)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4)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5)他只说:“我不吃。”
(6)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7)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8)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9)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10)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11)“早埋了。”
(12)“呀,他什么时候……”
(13)“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14)他还讲了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15)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第一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数不完。”有限的鸡蛋却数不完,你能说出其中的含义吗?
【3】文末写道“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请问:“我”一家当时受到了冲击,处境并不好,“我”为什么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面对老王为什么还感到“愧怍”?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许名名垂千古的人物:屈原、曹操、陶渊明、苏轼、蔡元培、邓稼先、贝多芬……他们有的心怀祖国,有的胸怀大志,有的淡泊名利,有的乐观旷达……他们不乏才情,挥洒才干。活出真我性情,亮出真我风采。
请以“假如我与 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一位名人,展开想象,叙述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600字左右,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