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池州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照应,雨水调匀,小虫子也不来作梗,一亩地多收了这么三五斗。

    B. 面对质问,半晌刘杰才嗫嚅道:“这个,这个,我,我……”

    C. 杂技演员一套探骊得珠的高难度动作,引来观众们持久的掌声。

    D.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渎(xié) 风(sāo) 鲜(yán) 间不容(fā)

    B.佝(lǒu) 宽(yòu) 惊(hài) 强不舍(guō)

    C.妖(ráo) 恶(zèng) 拮(jū) 五缺土(xíng)

    D.然(wǎng) 下(huī) 恣(suī) 冠堂皇(miǎn)

  •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后   祀/上   恣/备   桥/

    B./越   糟/踩   空/粗   茫/缥

    C.骗/门   杂/加   麦/推   席/

    D./纽   压/蚕   词/矛   能/

  • 4、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ráo   pīn)婷   ɡuō)不舍   bīn)彬有礼

    B.     )守信条   自惭形huì

    C.   zhēn)言   dān)食壶浆   羽扇ɡuān)巾

    D.   huái   衣衫褴   面面相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__

    夙夜忧叹__________

    攘除奸凶________________

    其咎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4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野 望

    杜甫

    清秋望不极,迢递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注释】①这首诗于公元 759 年秦州所作。杜甫本欲前往洛阳,无奈安史叛军攻陷洛阳,被迫逃回秦州,有家不能回。②迢递:遥远。③曾阴:重叠的阴云,曾,同“层”。

    【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此诗紧扣“望”字,由远及近地描写了望中所见之景,渲染了一种___________的气氛。

    【2】阅读完全诗,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

    请你用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介绍这个图标,并解说一下图标的寓意。

    介绍:

    寓意:

    (2)材料二:

    2017年06月20日11:42 发改委网站:为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2017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通知》,决定今年6月11日至17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是“节能有我,绿色共享”;6月13日为全国低碳日,主题是“工业低碳发展”。今年的宣传周是我国第27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今年的低碳日是我国第5个全国低碳日。

    ①请你为今年的节能宣传周拟定一条宣传标语。

    ②请你为大家介绍2条我们能够做到的节能小妙招。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2)山河千古在,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南安军》)

    (3)_____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4)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副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

    (5)《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6)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___________________。(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快手刘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我有时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绿色小木箱,上面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很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他两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只见他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见他手指敏捷灵活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谁知快手刘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快手刘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面。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那时他是我最佩服的人。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他令人痴想不已的表演中慢慢消磨掉的。

    ④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⑤高二暑假回家,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竟然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葫芦和变戏法,但那只木箱,已经破损不堪,再也看不出先前那悦目的绿色。再看他,饱满的曲线没了,尖尖的骨形突露,眸子没了光彩。这双手尤其使我吃惊,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住两只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口,缓慢迟钝地翻来翻去,四个小球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

    ⑥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球在哪儿了,无怪乎周围的看客只是寥寥无几的孩子。

    ⑦“在他手心里!绝对没错!”孩子们吵着闹着叫他张开手,他却攥得紧紧的,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什么也没有……”可这些稚气的小孩儿偏偏不依不饶,非叫他张开不可!他哪能张开?一张开,就会漏洞百出。我真不愿意看见他这幅窘相,走到孩子们中间,用手指那木箱说:“球在这箱子上呢!”

    ⑧孩子们被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快的速度把手里的小球儿塞到碗下边。“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

    ⑨快手刘笑呵呵地翻开地上的碗说:“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孩子们给骗住了,再不喊闹。一两个孩子掏钱买糖,其余的一哄而散。只剩下我和快手刘呆立在那儿,他灰蒙蒙的眸子里充满疑问,显然他不明白,我这个陌生的青年何以要帮他解困。

    1阅读全文,用文中原词填写下表。

    时间

    快手刘的手

    快手刘的演技

    观众

    “我”的表现

    “我”童年时

    敏捷灵活

    ______

    围了几圈

    揭他老底

    “我”高二暑假

    ______

    漏洞百出

    ______

    ______

     

     

    2“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挤”字有何表达效果?

    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下面两句话都是快手刘完成戏法后说的,请从表现人物形象的角度,结合全文比较分析。

    ①“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②“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5标题为“快手刘”,文章却用大量笔墨写他表演“不灵”,这样写有何目的?请结合文意分点简说。

  • 10、最后一个猎人

    青龙山的人除了德富,一个个都下山了,有的搬到了镇里,有的迁到了城里。老伴临走那天,嘟囔着要他一起撤,说山里的猎物好比五黄六月下大雪,稀罕着呢,政府也有了政策……他脸一黑,打断老伴的话,说,我是猎人,不打猎干啥?德富的脾气倔,跟头犟驴似的。哼,你不走,狼非吃了你不可!老伴丢下这句话,便跟着儿子媳妇进城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个村的人也不例外,家家户户打猎的传统最早可追溯到爷爷辈。山上的动物并非取之不尽,寻不到猎物,村里人为了生存,便砍伐山上的树木,做成家具或原木出售。青龙山原先的植被遮天蔽日,钻到林子里迷路那是常有的事。等到政府有所察觉,从头到脚裹着严严实实“外套”的青龙山已经成了“裸体”。

    政府虽然收缴了猎枪,但德富有自己一套捕猎的方法。如下绳套,在猎物可能出没的地方铺设一根结实的绳索,一头固定在大石头上,一头挽个活套,一旦猎物的爪子踏入绳套,必被束缚,俗称“下束”;如设关子,用石头垒成一个鸡窝形状的建筑,里面拴一只活鸡或其他食物,只有一方留个门,倘若有猎物踏进门,石门会自动关闭,俗称“皮子关”。等等。山里的动物除了老鹰、麻雀之类的飞禽外,四条腿的走兽不多见了,有时出去一天,连个兔子都捡不到。气得德富对着光秃秃的青龙山,对着整天阴沉着的老天哇哇大叫,满腹的气愤,委屈,还有无奈。

    这天晚上,是一个刚刚暴雨过后的夜晚,天气闷热闷热的。德富辗转反侧之后刚要进入梦乡,忽然听到嗷呜的狼叫声,悲怆,凄厉!这个久违的声音让德富一下子兴奋不已,五十多岁的人了,还是一个激灵从床上爬起来,习惯地去抽枕头下的猎枪,什么也没有。他有点慌神,不敢去开门。从窗户看出去,趁着隐隐的月色,他认出是那只独眼狼!他不由得打了个颤,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十年前。

    那一天,德富的“皮子关”钻进去一头狼。他赶过去的时候,这头狼呜呜叫着,像是在哭泣。他从石缝里看到,这头狼只有一只眼睛,挺着大肚子——原来是一头怀孕的母狼!察觉到德富的气息,狼匍匐在地,“呜呜”得更伤心,完全没有了狼的野性和凶猛。那声音,那眼神,似乎在哀求德富。德富犹豫了许久,直到他发现母狼眼里淌出的泪,才一狠心,放走了它。

    真是狗改不了吃屎,狼改不了吃肉啊。这一刻,德富心里好后悔,若是当初结果了这头母狼,就不会有今天这个场面。怎么办?自己手里没有枪?德富有点慌神了,对着窗户大吼了两声:“走!走”母狼不为所动,还在呜呜地叫着,瘆人,凄凉,似乎在诉说着什么。德富转身找到半块砖头,从窗口甩出去,母狼跳跃着躲避了一下,转身又对着德富的房子呜呜地叫着,铁了心要跟德富一决雌雄,你不出来,我就不走。这时候德富反倒不害怕了,因为母狼刚才躲闪的动作,暴露出它的弱点,灵敏性不如年轻的同类,一条腿也瘸了。假如这头母狼不走,再引来其他的同类,糟糕的就是自己。不如趁现在还有点力气,冲出去拼个你死我活。想到这里,他拿起门后的一根根子,把门打开了。

    母狼看到德富出来,转身跑了。德富本打算把它撵走就算了,谁知道,母狼跳跃着跑了几步,又折回身来挑衅似的呜呜叫着。德富的倔脾气又来了,道路有些泥泞,他还是挥舞着棍子撵了过去。母狼见状,扭头就跑,跑了几步又转过头来,好像看看德富跟上来没有。若是没跟上来,便停下来;若是跟了上来,它就在前面跑……就这样,直到把德富引到另外一座山头。这时候,天已经渐渐放亮。难道母狼要把引入“圈套”,进而攻击自己?想到这里,德富不再追了,转身沿原路返回。到了村口那儿,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青龙山跟毁了容似的,坍塌了半边,把整个村子淹没了,包括他家的房子。

    德富到底没有进城,他留在了青龙山,改行当上了种树人。

    (选自《小说月刊》2019年12期)

    【1】梳理小说情节,请在思维导图空缺处填写相应内容。

    【2】仔细揣摩下面的句子说说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这个久违的声音让德富一下子兴奋不已,五十多岁的人了,还是一个激灵从床上爬起来,习惯地去抽枕头下的猎枪,什么也没有。

    【3】文中写母狼与德富的对抗非常精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理解。

    【4】读了这篇小说,晓真、晓仪二人对小说主旨产生了分歧。你赞成谁的看法呢?请做出选择,并结合小说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阐述理由。

    晓真:我觉得这篇小说反映的其实是人和动物的关系,颂扬知恩图报的美德。

    晓仪:我觉得这篇小说折射出的是中国社会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 11、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柴如瑾

    ①2020年4月2日,著名语言学家、出版人郝铭鉴先生在上海病逝。由他创办于1995 年的刊物《咬文嚼字》,是中国出版界第一份纠正社会语言运用的刊物,以专门“咬”文字差错而闻名,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深刻影响了国人的语文生活。

    ②“咬文嚼字代表的是大家写文章时字斟句酌、严谨治学的态度。”郝铭鉴先生曾这样解释刊名的由来。今天,在我们悼念和缅怀这位一生捍卫语言纯洁的出版人之时,更要牢记他的谆谆箴言,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

    ③语言文字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须臾不可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准确、生动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我们交流沟通情感、表达思想认识和传承文化记忆,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尽管如此,社会上却一直存在一些声音,认为写几个错别字是细枝末节,无关紧要;规范标点符号是小题大做,没事找事;词不达意、文理不,通是个性时尚;甚至“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刊,无错不成报”几成常态。

    ④以《咬文嚼字》2019年发布的“十大语文差错”为例,“主旋律”误为“主弦律”,“令人不齿”误为“令人不耻”,“不以为意”误为“不以为然”……一字之差,谬以千里。殊不知正是这种“差不多先生”的表现,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健康,亦体现了一些人凡事浮皮潦草、敷衍糊弄的作风。

    ⑤早在1951年,主流媒体就曾讨论过汉语的规范使用问题,提出“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纠正这种现象,以建立正确地运用语言的严肃的文风。”今天来看,我们每一个人仍需要多些再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一字不肯放松,一词不肯含糊。这是对母语的敬畏,对文字的敬畏,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智慧的敬畏。

    ⑥遵守语言文字规范是谨严的基础。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接受社会文化和规范,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语言文字规范作为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人们确立基本的表达习惯、言语技巧和思维体系,维护语言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基遵守这些标准和规范,有助于我们社会交际的顺畅、思维逻辑的缜密以及记忆认知的进步。

    ⑦学好语言文字知识是谨严的保障。“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标点、语音、字词、语法、修辞、逻辑、书写,每一处细节都容不得马虎大意,需要耐心细致的揣摩辨析、持之以恒的学习研究,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正、完善和提高。

    ⑧高阶版的“咬文嚼字”,是追求思想情感和语言文字的完美契合。古今中外,许多文豪巨匠都在一处处最细小、最基础的遣词造句中,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留下多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炼字佳话。“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朱光潜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咬文嚼字,在没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⑨作为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语言文字才能在规范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2】文中第⑧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你为第⑧段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4】作者认为如何才能拥有“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为迎接2024新年,学校准备编辑一本作文集,记录学生们一路前行的点点滴滴,纪念美好的时光。请你以“一路欢歌笑语”为题,为作文集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及学校名。(4)文字和标点的书写要规范、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