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遂宁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文: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B.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译文: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

    C.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纵横散乱,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

    D.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心无旁骛 唯唯连声 形销骨立 鸩占雀巢

    B.前扑后继 怀古伤今 富丽堂皇 抽丝剥茧

    C.不言而喻 根深蒂固 言不及意 不知所措

    D.与日俱增 行之有效 寻章摘句 自吹自擂

  • 3、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2018年11月7日—9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乌镇举行”这个句子中的“2018年11月7日—9日充当状语。

    B.“风沙肆虐”“奔向未来”“文化自信”“革故鼎新”四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

    C.《世说新语》 是北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志人小说集,也是中国“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儒林外史》是我国明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其作者是明代著名小说家吴敬粹.

    D.“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有丫餐拔人递了茶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把乌术三镶银著,按席摆下。”这个复句是承接关系复句。

  •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勤奋努力历来是事业有成的不二法门

    B.旧社会人们常遭受饥饿,现在可以饱食终日了。

    C.王教授学识渊博,写起文章来能随意地断章取义

    D.李老师讲课生动有趣,讲起来强聒不舍,同学们都喜欢听他的课。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在班级举办的“善学勤思”交流会上,启智小组以下面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出师表》)

    【乙】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1】辨其音·走进文本:与“当奖率三军”中“当”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处理得

    B.理如此

    【2】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的语句翻译。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耗尽了。

    【3】感其情·丰富情感:【甲】【乙】两文中分别倾注了诸葛亮对蜀国、曹刿对鲁国的情感。请摘抄下面诗中直接抒发诗人豪情壮志的诗句并批注在相应位置。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句:

    批注:

    【4】取其精·学以致用:本学期我们接触到唐雎、宋濂、曹刿、邹忌、陈胜、诸葛亮等一批名人贤士,请从中挑选一个你最欣赏的人物,并说明理由。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选出对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A.首联两个“难”第一个指相聚的不易,第二个指别后的难过,写出爱情的艰难。

    B.“东风无力百花残”寓情于景,既是写春风不再,百花凋零的自然景象,也是自己的凄凉感伤心境的抒写。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虽别,却近在咫尺,传递消息的机会多得很。

    【2】请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综合性学习。班里举办“阅读•比较•辨微”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第一组同学收集了下面的资料,请你仔细阅读,总结两种“文学作品比较与辨微”的方法。

      文学史上,优秀作家灿若明星,优秀作品浩如烟海。不同的作品在写作目的、文章内容、作者情感、写作风格和语言运用等方面有其共同点和不同点。阅读作品,可在不同类型的作品中找共同点,也可以在同一类型的作品中找不同点,你一定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比较、鉴别。

    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是写雪景的诗词,前者从大处描绘,气象雄伟,盛赞祖国江山的壮美,抒发壮志抱负,感情乐观豪迈;后者细处着墨,摹写边塞风光,送友人返京,感情抑郁惆怅。

    2第二组同学摘录了两个著名片段,请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简要谈谈这两个片段的不同点。

    【片段一】

    “阿发,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选自鲁迅《社戏》)

     

    【片段二】

    那里铺设得齐齐整整,却还未有仙来。这大圣点看不尽,忽闻得一阵酒香扑鼻;忽转头,见右壁厢长廊之下,有几个造酒的仙官,盘糟的力士,领几个运水的道人,烧火的童子,在那里洗缸刷瓮,已造成了玉液琼浆,香醪佳酿。大圣止不住口角流涎,就要去吃,奈何那些人都在这里。他就弄个神通,把毫毛拔下几根,丢入口中嚼碎,喷将出去,念声咒语,叫“变!”即变做几个瞌睡虫,奔在众人脸上。你看那伙人,手软头低,闭眉合眼,丢了执事,都去盹睡。大圣却拿了些百味珍馐,佳肴异品,走入长廊里面,就着缸,挨着瓮,放开量,痛饮一番。

    (选自吴承恩《西游记》)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名句默写。

    1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2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3)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4)子曰:   ,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5)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6)刘方平《月夜》一诗中,通过描写春气萌发、蛰虫涌动而暗示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

    的诗句是      

    7)李白《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和强烈自信的诗句是    

    8)当人们逢秋而悲时,刘禹锡却说:   ,当他困居斗室时,又引用孔子的   来安慰自己,其间的乐观奋发,可谓溢于言表。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续,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进一步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③目前,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三号交会对接的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摘选自2021年10月16日新华网)

    【材料二】

    ①中国空间站命名为“天宫”,一般情况下驻留3人,在航天员轮换时最多可达6人,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长期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它整体呈T字构型,基本结构包括1个核心舱,2个实验舱。核心舱用来控制整个空间站组合体,实验舱I和实验检分别连接于两侧。核心舱是空间站的主控舱段,主要对整个空间站的飞行姿态、动力性、载人环境进行控制。它包括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三部分,有3个对接口和2个停泊口。停泊口用于连接两个实验舱,一起与核心舱组装形成空间站组合体。对接口用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及其它飞行器访问空间站。实验舱I名为“问天”,主要任务是开展舱内和舱外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也是航天员的工作生活场所和应急避难场所。实验舱I配备了航天员出舱活动专用气闸轮,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配置了小型机械臂,可进行舱外载荷自动安装操作。实验舱名为“梦天”,具备和实验舱I类似的功能。实验舱还配置有货物专用气闸舱,在航天员和机械臂的辅助下,支持货物、载荷自动进出舱。

    ②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启动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规划了“三步走”战略。从发射载人飞船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如今已走到第三步,即“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根据飞行任务规划,空间站工程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建造和运营3个阶段实施。为完成空间站建造,共规划了12次飞行任务。在长五B首飞后,将先后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也规划了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接和货物补给。11次任务的完成,将意味着中国空间站正式建成。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将面向前沿科学探索、人类生存和太空活动,支持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等活动。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5月11日《揭秘中国空间站》)

    【材料三】

    ①6个月,是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长的新纪录,也是空间站运营期间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此时此刻,距离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已经过去整整十八年。

    ②从神舟五号的“一人一天”,到神舟十三号的“三人半年”,从太空首发到出舱行走,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太空还是那片太空,中国人奔赴星辰大海、和平利用太空的步伐从不止步。

    ③放飞中国心,圆梦九天外。载人航天是一项涉及众多科技领域的宏大系统工程,这条漫长的飞天路正是无数航天人用智慧、心血、拼搏甚至生命铺就,他们勇开“顶风船”,敢啃“硬骨头”,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把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紧紧相连,把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紧紧相连,一次次托举起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与尊严。

    ④星河灿烂,梦想无垠。梦想成就光荣,光荣又孕育着新的梦想。当“在轨驻留6个月”成为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当中国空间站迎来首位女航天员,当王亚平再次带着孩子们的眼睛去开启新的太空之旅,中国航天人的梦想也将飞得更高更远,中国人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也将贡献更多力量与智慧。

    (摘编自新华网2021年10月16日《新华网评: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

    【1】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宫”空间站主要由核心舱和实验舱组成:

    B.“天宫”空间站的核心舱是空间站的主控舱段,用来控制整个空间站组合体,它包括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

    C.核心舱设计有停泊口和对接口,前者用于连接两个实验舱,后者用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及其它飞行器访问空间站。

    D.实验舱I“问天”和实验舱Ⅱ“梦天”都配有专用气闸舱,他们均可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载荷自动进出舱。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成为现实。

    B.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发射载人飞船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实现航天员太空出舱,第二步是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是建造空间站。

    C.从神舟五号的“一人一天”,到神舟十三号的“三人半年”,当“在轨驻留6个月”成为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中国航天人的梦想也将飞得更高更远。

    D.我国空间站具有内部空间大、方便居住等优点,适于在轨进行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等活动,它的建成将全面提升我国科学技术水平。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满目青山有新姿

    牛旭斌

    ①黄家山是黄土高原上别具乡韵的一座村庄。庄在山上。过去,风一吹,秃秃的黄土坡尘土飞扬,遮天蔽日,满山的黄土地里,基本只种粮食,收成差。现在种得最多的是核桃、药材,还养蜜蜂,养牛羊。

    ②去黄家山的半路上,青青小麦拔节生长,雪白梨花缤纷一地,满野的核桃树抽芽,开花,坐果,春光芳菲又明丽。

    ③雨后墒饱,山里人趁机铺地膜,种玉米。阡陌间,地气回暖,水渠叮咚,田间地头热火朝天。园子里,几十名妇女躬腰蹲身,在移栽万寿菊。她们从二月初就开始整地、薅草,育苗、耘苗。一株株菊苗被整齐移栽进田垄,然后扶正,壅土,压实,浇水。那葱嫩的秧苗,一株株,一行行,一片片,赛过春风十里的画图。

    ④黄家山曾经黄土冒烟,雨阻雪封,祖祖辈辈上山下山都穿林而过,年轻人又大多外出打工,村庄一度荒凉寂寞,修路的事更是提都甭提。后来,县里的工程队来了,他们实地勘测,群众们自发投劳,背石背砂,先垫平泥泞坑洼,再砌筑桥涵护坡。为了不砍树、不炸山,路顺着草坡弯绕进村。若是挖掉一棵小树,也要栽回林里。半年后,这条从河谷钻进沟岔、又穿溪爬坡的路,旋转着上了村梁。

    ⑤条条大路连通山前岭后,太阳能路灯在夜里为行人照亮。告别烂泥路后,乡亲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但户户接通自来水的事情办起来确实愁人。人在高山上,水在山谷里。找寻到旺盛水源后,挖渠铺埋管网,建设提灌,引水上山。通水那天,人们把水桶举过头顶,把扁担挂起,掬起水花捧在掌心,脸上充满喜悦。

    ⑥盘过山腰,一座古村映入眼帘。山坳的院落里,欢声笑语。有黄姓人家在娶媳妇、办酒席,果盘瓜子,菜碟丰盛,酒香满院。两个年轻人用手机直播婚礼民俗,主人家为送亲的小孩们派发红包。新郎新娘自由恋爱,他们放弃异乡的工作,回到家乡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⑦盘到山顶,似乎离天更近,感觉能把流云拥揽入怀。成县机场的航班,不时从这片旷野飞越,机声轰隆作响,机翼闪烁银光。坐飞机从高空看黄家山,只见深谷幽幽,山山披绿,林海茫茫。

    ⑧一座山的春意盎然,离不开村里来的帮扶队。青瓦白墙的是新房,黄绿相间的是田园,沿途怒放的是樱花。驻村帮扶队进村时,正是黄家山人盘腿暖炕的寒冬时节,山中白雪皑皑。他们迎着风雪,挨家挨户走访,第一件事就是弄清楚乡亲们难在哪儿。他们向村组干部和老人们请教前人曾经尝试过哪些生计,摸准脉后,又盘算乡亲们缺些啥。起早贪黑种药材、搞养殖、卖山货,走家进户拆危房、改厨灶、建厕所,修花园、种菜园、栽花树,带着乡亲们把生活领到温煦的春天里。

    ⑨帮扶队有位小杜,是一家菌业合作社的创办者。大学毕业的他,从城市返回家乡后,建起了山里第一座木耳大棚。许多人跑来看,摆着手不相信他能种出木耳。经过三年努力,如今七座大棚里,密密麻麻的菌棒已经点种。这些黑木耳、玉木耳,正纷纷探出软乎乎的小耳朵。他帮带过的上百户贫困人家中,有不少人学会了种木耳。他全程无偿服务,最后把各家各户的木耳照单回收。尝到甜头的乡亲,团结起更多亲邻纷纷种起了木耳。他今年扩建了加工生产线,通过一年两茬的春耳秋耳,就能让不少人稳稳当当奔小康。

    ⑩青泥河、羊八河涓涓流淌。山里人依托四季山花,办起蜂蜜加工厂。油用牡丹、药用芍药正次第盛开,山谷变成了花海。一度以挖药、砍树、狩猎为生的山里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离开黄家山时,蓝莹莹的天边,山坡潮润,一片片花海,美极了。春天从山河醒绿的泥土里抽芽,春天从汽车奔跑的大路上山,春天把孩童的风筝放飞,春天让半开的群花烂漫……草莓园吸引着游人采摘,开心农场的柴火鸡正炖得烂香,农家客栈刚刚又住进一车游人,压弯枝头的满树樱桃由翠变红。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的黄家山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山里人只以种粮食为主,没有其他的谋生途径,收入也单一。

    B.第④段中,“若是挖掉一棵小树,也要栽回林里”说明村民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

    C.第⑥段中,新郎新娘“回到家乡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上文“田间地头热火朝天”景象相呼应。

    D.通过此行,作者领悟到:每一寸田土都孕育着葱茏,一座座青山就是一座座养人的金山和银山。

    【2】文章标题中的“新姿”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

    【3】文章第④⑤段运用了插叙的写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文章的部分语言富有表现力,请根据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起早贪黑种药材、搞养殖、卖山货,走家进户拆危房、改厨灶、建厕所,修花园、种菜园、栽花树,带着乡亲们把生活领到温煦的春天里。(从描写方法角度)

    (2)春天从山河醒绿的泥土里抽芽,春天从汽车奔跑的大路上山,春天把孩童的风筝放飞,春天让半开的群花烂漫……(从修辞手法角度)

  • 1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题。

    散文最讲究味。一个人写散文,是因为他品尝到了某种人生滋味,想把它说出来。散文无论叙事、抒情、议论,或记游、写景、咏物,目的都是说出这个味来。说不出一个味,就不配叫散文。

    平淡而要有味,这就难了。酸甜麻辣,靠的是作料。平淡之为味,是以原味取胜,前提是东西本身要好。林语堂有一妙比:只有鲜鱼才可清蒸。袁中郎云: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得苦,唯淡也不可造。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平淡是真性灵的流露,是本色的自然呈现,不能刻意求得。庸僧谈禅,与平淡沾不上边儿。

    说到这里,似乎说的都是内容问题,其实,文字功夫的道理已经蕴含在其中了。

    如何做到文字平淡有味呢?

    第一,家无鲜鱼,就不要宴客。心中无真感受,就不要作文。不要无病呻吟,不要附庸风雅,不要敷衍文债,不要没话找话。尊重文字,不用文字骗人骗己,乃是学好文字功夫的第一步。

    第二,有了鲜鱼,就得讲究烹调了,目标只有一个,即保持原味。但怎样才能保持原味,却是说不清的,要说也只能从反面来说,就是千万不要用不必要的作料损坏了原味。作文也是如此。林语堂说行文要来得轻松自然,发自天籁,宛如天地间本有此一句话,只是被你说出而已。话说得极漂亮,可惜做起来只有会心者知道,硬学是学不来的。我们能做到的是谨防自然的反面,即不要做作,不要着意雕琢,不要堆积辞藻,不要故弄玄虚,不要故作高深,等等,由此也许可以逐渐接近一种自然的文风了。爱护文字,保持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天然健康,不让它被印刷物上的流行疾患侵染和扭曲,乃是文字上的养身功夫。

    第三,只有一条鲜鱼,就不要用它熬一大锅汤,冲淡了原味。文字贵在凝练,不但在一篇文章中要尽量少说和不说废话,而且在一个句子里也要尽量少用和不用可有可无的字。文字的平淡得力于自然质朴,有味则得力于凝聚和简练了。因为是原味,所以淡,因为水分少,密度大,所以又是很浓的原味。事实上,所谓文字功夫,基本上就是一种删除废话废字的功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谈到普希金的诗作时说:这些小诗之所以看起来好像是一气呵成的,正是因为普希金把它们修改得太久了的缘故。梁实秋也是一个极知道割爱的人,所以他的散文有一种简练之美。世上有一挥而就的佳作,但一定没有未曾下过锤炼功夫的文豪。灵感是石头中的美,不知要凿去多少废料,才能最终把它捕捉住。

    如此看来,散文的艺术似乎主要是否定性的,这倒不奇怪:因为前提是有好的感受,剩下的事情就只是不要把它损坏和冲淡。换一种比方,有了真性灵和真体验,就像是有了良种和肥土,这都是文字之前的功夫,而所谓文字功夫无非就是对长出的花木施以防虫和剪枝的护理罢了。

    (节选自周国平《守望的距离》,有改动)

    【1】读了本文,你认为怎样才能写出平淡有味的散文?

    【2】为了把道理说得通俗易懂,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结合相关句子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材料链接: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郭沫若《白鹭》)结合上文内容给这段文字写一段批注。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苔》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4)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