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玉树州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B.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

    C.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晴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生机勃勃。

    D.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笑(chī)     刀(lián)   养(rú)     斯底里(xiē)

    B.养(huàn)   (jù)        (yè)   抽丝茧(bāo)

    C.立(zhù)     断(juē)     塌(tān)   彬有礼(bīng)

    D.言(xián)   气(chà)     如(pì)       后继(pū)

  •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其实,适度的挫折,不仅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且还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促使人奋进。

    ②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

    ③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只是有大有小而已

    ④关键的问题就是,当挫折降临时,我们应该笑着面对,而不是选择逃避。

    ⑤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可避免的,不要因此哀叹自己为什么那么倒霉。

    ⑥可见,挫折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

    A. ③④②①⑤⑥   B. ⑤③①⑥②④   C. ②⑤③①④⑥   D. ①⑥②④③⑤

  •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许多大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时感到前途  

    (2)凡是自认正确的事,他向来坚持己见,从不唯唯诺诺,   附和异议。

    (3)我的小表弟最喜欢   地在沙滩上涂鸦,因而绘画水平提高很快,他的绘画作品居然还在市里获得大奖。

    A. 渺茫  盲从  随心所欲

    B. 渺远  盲从  为所欲为

    C. 渺远  听从  随心所欲

    D. 渺茫  听从  为所欲为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①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比冠,博通经史,文日数千言。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②徙知密州。有盗窃发,安抚司遣三班使臣领悍卒来捕,卒凶暴恣行,至以禁物诬民,入其家争斗杀人,且畏罪惊溃,将为乱。民奔诉轼,轼投其书不视,曰:必不至此。散卒闻之,少安,徐使人招出戮之。

    ③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全其城。

    ④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宋史·苏轼列传》)

    【注释】①畚锸(běnchā):畚,盛土器;锸,起土器。②粜(tiào):卖米。③饘zhān:稠(粥)。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文日数千言

    ②尾于城

    查阅词典法:①连接;②跟着;③撰写;

    ④通“嘱”,托付;⑤归属,隶属。

    明年

    课内迁移法:越明年(《岳阳楼记》)

    全其城

    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苏轼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可见其才华横溢。

    B.苏轼把百姓的控诉书扔在地上不看,包庇作乱兵卒。

    C.卒长愿意听命苏轼调遣,侧面衬托苏轼的身先士卒。

    D.面对灾荒,苏轼减米价,作粥药,遣医治病,睿智能干。

    【3】联系上下文,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曹村,于梁山泊,于南清河,于城下,不时泄,城将败。

    【4】苏轼是否做到了范仲淹所提倡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请结合文本阐述观点和理由。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甲】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选出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甲诗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甲诗颔联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乙诗通过对诗人逢入京使时场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D.乙诗“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作了铺垫。

    (2)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甲诗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 _____美。②美的具体表现:_____

    (3)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综合性学习

    请列举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用一句话概括他的主要事迹( “唐雎” 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下面材料,网络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该女子的行为扰乱了哨兵的正常执勤。你支持哪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5月2日下午,在西安兵马俑一号坑入口处发生了女游客为站岗武警战士擦汗的一幕,恰好被秦陵博物院工作人员拍了下来。秦陵博物院工作人员张天柱说“礼宾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动的,更不能给自己擦汗。那位女子只是今年五一最美女游客,我们为她点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

    ①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③戍鼓断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⑤三年谪宦此栖迟,___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⑥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⑦知汝远来应有意,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⑧《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小说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①学校计划砍些竹木,将草房顶的朽料换下来。

    ②到了行动的前一天。将近下课,我说:“咱们班负责二百三十根料,今天就分好组,争取一上午砍好。”忽然有学生问:“回来可是要作文?不如先说题目,我们今天就写好。”我说:“活动还没有,你就能写出来,肯定是抄。”王福突然望着我,隐隐有些笑意,说:“定了题目,我今天就能写,而且绝对不是抄。信不信?”“我不信!”大家笑起来。王福举起手说:“好,我打赌!”我说“王福,你赌什么?”学生们纷纷说要我的钢笔,要我的字典。王福听到字典,大叫一声:“老师,要字典。”

    ③我的字典早已成为班上的圣物,学生中有家境好一些的,已经出山去县里购买,县里竞没有,于是这本宇典愈加神圣。我每次上课,必将它放在讲桌上,成为镇物。王福常常借去翻看,会突然问我一些字,我当然不能全答出,王福就轻轻叹一口气,说:“这是老师的老师。”我将字典递给班长保管。王福把双手在胸前抹一抹,慢慢地说:“但有一个条件,料要到我们三队去砍。”我说:“可以。明天的劳动,大家作证,过程有与你写的不符的,就算你输。”王福并不泄气,说:“好,明天我在队里等大家。

    ④第三天一早,我集合了其他队来的学生,向三队走去。在山路上走,露水很大。学生们都赤着脚,沾了水,于是拍出响声,好像是一队鼓掌而行的队伍。大家都很高兴,说王福真傻,一致要做证明,不让他把老师的字典骗了去。

    ⑤走了近一个钟头,到了三队进山沟的口上。远远望见王福慢慢地弯下腰,抬起一根长竹放在肩上,一晃一晃地向我们走过来,将肩一斜,长竹落在地下,我这才发现路旁草里已有几十根长竹。王福笑嘻嘻地看着我,说:“我赢了。”我说:“还没开始呢,怎么你就赢了?”王福擦了一把脸上的水,头发湿湿地贴在头皮上,衣裤无一处干,也都湿湿地贴在身上,颜色很深。说:“走,我带你们进沟,大家做个见证。”

    ⑥山中湿气漫延开,渐渐升高成为云雾,太阳周围现出一个白白的圆圈。林中的露水在叶上聚合,滴落下来,星星点点,多了,如在下雨。忽然,只见一面山坡上散乱地倒着百多棵长竹,一个人在用刀清理枝杈,手起刀落。那人是王七桶。“老王,搞什么名堂?”王七桶向我点头,又指指坡上的长竹。王福走到前面,笑眯眯地说:“我和我爹,昨天晚上八点开始上山砍料,砍够了二百三十棵,抬出去几十棵,就去写作文,半夜以前写好,现在在家里放着,有知青作证。”王福看一看班长.说:“你做公证吧。字典。”王福忽然羞涩起来,声音低下去,有些颤,“我赢了。”

    ⑦我呆了,看看王福,看看王七桶。学生们看着百多根长竹,又看看我。我说:“好。王福。”却心里明白过来,不知怎么对王福表示。

    ⑧王福看着班长。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王福看看我,我叹了一口气,说:“王福,这字典是我送你的,不是你赢的。”王福急了,说:“我把作文拿来。”我说:“不消了。我们说好是你昨天写今天的劳动,你虽然作文是昨天写的,但劳动也是昨天的。记录一件事,永远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你是极认真的孩子,并且为班上做了这么多事,我就把字典送给你吧。”学生们都不说话,王福慢慢把纸包打开,字典露出来。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抬眼望我,说:“我输了。我不要。我要——我要把字典抄下来。每天抄,五万字,一天抄一百,五百天。我们抄书,抄了八年呢。”

    ⑨我想了很久,说:“抄吧。”

    (节选自阿城《孩子王》,有删改)

    1围绕字典,王福做了哪些事?

    2一本小小的字典,为什么会成为“圣物”?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3抓住加点的关键词分析下面两个句子反映出的人物心理。

    (1)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出一个纸包,走过去,到王福手上。

    (2)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好,一下到班长手里。

    4结合选文,分析王福这个人物形象。

  • 10、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面小题。

    赛场的边界

    梁璇

    ①曾经,“为国争光”是中国运动员统一且近乎唯一的目标,每块金牌似乎都承载着数亿人的“安全感”。随着中国代表团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交出金牌总数第一的答卷,体育带来的民族自豪感达到顶点,越来越多藏在金牌背后的个性、欲望和故事得以还原。

    ②人们开始学会接受“金牌”以外的不同选项。运动员逐渐有了粉丝群,体育赛场上亮起了应援灯牌,体育明星和“偶像”有了高度重合。现在,如何处理赛场的边界,对观众和运动员而言都是一道考题。

    ③当新闻措辞中的“遗憾失金”被粉丝要求纠正为“喜得银牌”后,这种泛滥的“宽容”可能让本应前进的人困在原地。至少对一名付出巨大努力、有夺金能力的选手来说,“银牌也很好”未必真的是宽慰。

    ④给失利包上成功的外衣,或许是体育教育缺位的结果。坦然面对失败、不刻意回避,这是专业运动员每天的必修课。要探清关心的边界,得先从了解体育、了解运动员开始。在运动员的生活中,既有求而不达的痛苦,也有屡败屡战的执着,不甘心是大多数人坚持的原因。

    ⑤经典动画《灌篮高手》中,赤木刚宪(人名)率湘北队一路披荆斩棘终于与海南队相遇。在比赛中,他不慎受伤,但哪怕冒着结束篮球生涯的风险也坚持上场。一句话凝结了他所有的不甘心:“这是我好不容易抓到的机会。”

    ⑥这种“好不容易”几乎闯入过所有运动员的内心。竞技体育像金字塔,有聚光灯烦恼的人只是塔尖的少数,更多人站在光影之外等待上场,即便输赢在他们站上起跑线时就大致清楚。剩下的,只是自己和自己作战。

    ⑦由此可见,赛场的边界其实并不难找:要对运动员多一些空间,多一些尊重。既允许他们有疲倦、迷茫或低谷的时刻,也要激活他们想成为冠军的心。

    (摘自《读者》2021年第24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请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限30字以内)

    【2】第⑤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试阐释本文的论证思路。

    【4】结合文章,情境对话。

    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资格赛上,中国选手王璐瑶预赛失利,网友一片哗然。

    (1)作为观众,小明对王璐瑶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专业运动员,王璐瑶可能会这样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儿子烙的饼

    林华玉

    林峰的儿子小帅一生下来就有智力障碍,为了给儿子治病,林峰两口子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可儿子到了十岁,走起路来还是东摇西晃,站不稳,口齿也不清,只能断断续续说一些词语,而且一说话,嘴角就会流下一串口水。妻子最终承受不了这种压力,留下一封信后,逃离了这个家,再无音讯。

    看着空荡荡的家,看着走路歪歪斜斜的儿子,林峰觉得生活再无颜色。他开始酗酒,每天都把自己灌得烂醉,回到家倒头就睡,沉醉不醒。

    这天,他再一次大醉而归,衣服也不脱就一头扎在床上。

    不知过了多久,他好像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说:“爸……爸,起……床,吃……饼!”接着他闻到了一股久违的饼香。他睁开惺忪的眼睛,床前立着一个瘦小的身影:十岁的儿子手里正端着一个盘子,里边有一张冒着热气的饼。

    他怀疑是在梦中,所以用手指触了一下那张饼,很烫,他下意识地把手缩了回来。同时,他也清醒了过来,眼前的一切并非做梦,确实是儿子端着一张饼站在他面前,用含混不清的语气说着:“爸……爸,起……床,吃……饼!”

    儿子会烙饼了?他不敢相信,揉了揉眼睛,低头看去,与其说那是一张饼,不如说是一个丑丑的面疙瘩,一个烧糊的面疙瘩,上面有几片颜色深一些的东西,好像是葱花。

    儿子很兴奋地说:“爸……爸,你……最喜欢……吃饼,我……是跟着……奶奶学的,以后,你就……可以……天天……吃饼了!”

    烙葱油饼是林峰母亲的拿手好戏,林峰一直认为母亲烙的葱油饼是天底下最好吃的食物。母亲烙的葱油饼又薄又香又酥,味道好极了。

    母亲在世的时候,因为身体,只从乡下来过林峰家一次,那时林峰对她说:“娘,很长时间没吃到您烙的葱油饼了,您今天给我烙一张吧!”

    当时,林峰的儿子就跟在奶奶的身后当小尾巴,看着奶奶从面粉袋里舀了几勺面粉出来和好放一旁,然后切好葱花放在碗里,浇上几小勺花生油,拌匀。之后把饧好的面团擀开,擀得薄薄的,浇上油和葱花,再团起来,慢慢擀平,再在平底锅上浇上一层花生油,待油温上来后,把那张擀好的饼放进锅里,时不时地用铲子翻一翻。约莫十几分钟后,一张香喷喷的葱油饼就出锅了。

    回想起来就是那一次,儿子竟然记住了奶奶烙葱油饼的程序。也记住了爸爸最喜欢吃的是葱油饼,所以给爸爸烙了一张。

    林峰忽然看到,儿子的小手通红,他一把抓过来,看见儿子的两只小手上有好几个水泡。显然,刚才烙饼时,滚烫的铁锅烫伤了儿子的手,林峰哽咽着说不出话,一把将儿子搂在怀中,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流下来。儿子一边用小手给他擦眼泪,一边说:“爸……爸,我不……疼,你……尝尝,我做……的饼,跟奶奶……做的……是不是……一样的?”

    林峰撕了一块饼放在嘴里,饼有点夹生,里边还有没和开的面疙瘩,但林峰觉得这块饼又香又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饼。他说:“儿子真能干,烙的饼和奶奶烙的一样好吃!”

    儿子听了,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说:“只要……爸爸……不喝酒,小帅……就……天天……给爸爸烙饼,妈妈……说过,喝酒不好……”

    林峰刚止住的眼泪又流了下来。他搂住儿子,摸着他的头说:“爸爸答应小帅,以后再也不喝酒了。”

    从那以后,林峰再也没有酗酒。他在附近的工厂找了一份工作,虽然工作很累,但可以照顾儿子。一年后,他把小帅送进了特殊教育学校。

    小帅在特殊教育学校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因为他对电脑有浓厚的兴趣,后来还专门学习了修理电脑。长大后的小帅不仅生活能自理,还有了一技之长,他找到了工作,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林峰至今仍记得小帅给他烙的饼,正是那张饼让他明白了责任和担当,更给了他重新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1小说以“儿子烙的饼”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小说的价值不但能给人带来愉悦,同时教人明理,这篇作品让你明白了哪些道理?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汲取孔子的智慧。”近年来,央视在传统文化类节目中不断推陈出新,《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等等用各种形式展现和诠释经典诗文,让老祖宗留下来的思想文化再次迸发出勃勃生机。

    无论是在科技创新最前沿、脱贫攻坚战场上还是抗击疫情第一线,我们看到了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做好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中学开展“传承优秀文化,奏响时代凯歌”主题活动,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请你作为学生代表,以“让优秀文化薪火相传”为题目,写一篇演讲稿,面向全校同学发表演讲。

    ②学校组织观看了《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这几个节目,现在,请你以“最美的相遇”为正标题,以“观xxx后感”为副标题,写一篇观后感。

    要求:结合材料,明确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