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
A.科学知识
B.政治制度
C.军事技术
D.开办学校
2、下图两幅文艺作品反映的共同核心思想是( )
A. 资本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理性主义 D. 人文主义
3、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列内容,不能出现在学习主题“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知识结构中的是
A.美国南北战争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 D.美国独立战争
4、(史记》中记载:“偃说上日:‘…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依仗)其强而合从(合众)以逆京师,?”针对这种形势,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休养生息
B.盐铁专卖
C.实施“推恩令”
D.北击匈奴
5、小莉同学收集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由此可以推断她探究的主题是
A.唐朝繁荣的文学
B.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
C.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
D.明代先进的航海技术
6、“防止任何人对学者进行伤害。教区长同样要在一个巴黎的教堂公开向聚集在此处的学者立誓尊重学者特权,并将该誓言的精神传达到其治下的机构。”据此推知,中世纪大学具有( )
A.权威性
B.国际性
C.独立性
D.神学性
7、“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个“伟大传奇”的历史意义是
A. 中国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B. 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正确的抗日路线
C. 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 国共第二次合作成功
8、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的改革,史称( )
A.明治维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查理马特改革
D.大化改新
9、下列关于“第一国际”的说法,错误的
A.“第一国际”又称国际工人协会 B.第一国际成立后领导工人进行了经济斗争
C.第一国际成立于1865年 D.它的成立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10、下列国家的人曾经不出国界就能游览整个地中海美丽风光的是( )
A. 波斯帝国 B. 亚历山大帝国 C. 罗马帝国 D. 阿拉伯帝国
11、“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最终赢得了独立。”这段话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中国解放战争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苏格兰人民起义
D.美国独立战争
12、上课记笔记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下图为小军同学的课堂笔记。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时间:12-13世纪 地点:欧洲 赞誉:“最美好的花朵” 权利: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
A.自治城市
B.西欧庄园
C.大学兴起
D.大化改新
13、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1942年1月,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标志着( )
A.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C.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4、1840—1920年英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变化表
导致表格中农业人口百分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圈地运动蓬勃进行 B. 殖民帝国开始建立
C. 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D. 资产阶级革命成功
15、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是鲜为人知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却对《共产党》做了修改。在《共产党宣言》德文版上由两位作者签名的最后一篇序言中加了这么一句话:“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理论来源于实践,最可能影响到这次修改的事件是
A. 宪章运动 B. 俄国农奴制改革 C. 巴黎公社的失败 D. 俄国十月革命
16、中东地区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的外部因素是
A. 领土争端 B. 宗教冲突 C. 民族矛盾 D. 大国干涉
17、下图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画面上,众神或坐或立,谈笑宴饮,穿着打扮与常人无异。此画众神形象特点反映了当时
A.人文主义思想潮流
B.天赋人权的政治主张
C.奢靡、享受主义泛滥
D.自由主义社会主流
18、2世纪时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的国家是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查理曼帝国
19、“生物母体生出的众多后代……其中优秀的物种在生存竞争中取胜了,其他被淘汰了,这就是优胜劣汰。这段话出自( )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战争与和平》
C.《英雄交响曲》
D.《物种起源》
20、王家范指出:西周政治是“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独制”与“地方分权制”相比,其特点在于( )
A.地方的治理权力得到强化
B.地方长官由世袭产生
C.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
D.县令由郡守直接任命
21、1853年 军舰打开了日本大门,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
22、公元前_________,乔达摩•悉达多在印度创立了佛教;_________ 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
23、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的是________(人名)和他的船队;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北美大陆会议发布的《__________》。
24、______帝国,保存了大量的古希腊、罗马古籍,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______》,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25、最早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______。
26、观察下图,请将爱琴文明的两个发源地的英语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迈锡尼 B.克里特岛
27、时代呼唤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哈格里夫斯发明______,把人类的“手”从直接劳动中解放出来,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和卡尔•本茨发明的______驱动的汽车,为机器生产和交通工具的革新提供了动力支持。
28、________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堡垒,阻碍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12世纪,________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29、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_____________ 多部戏剧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他的代表作。
30、文艺复兴时期,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是_______。《国际歌》的曲作者是______________。
31、科技革命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困扰。
【科技助推发展】
材料一 到了工业革命差不多结束的时候, 英国在当时煤的产量占了世界的三分之二,铁的产量占了二分之一,棉织品的产量是整个世界所有其他国家加在一起的总和。
(1)材料一反映了工业革命在经济方面带给英国的主要变化是什么?在这一变化下,英国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科技激化矛盾】
材料二 机器的采用,把大量的小手工业者驱入无产阶级队伍,而工厂所吸收的工人却在相对地减少,结果造成经常的失业大军,马克思称之为相对人口过剩或产业后备军。大量失业工人的存在和廉价童工、女工的使用,使工人的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在1839年英国42万纺织工业工人中,成年男子不到1/4,而妇女占242,000人,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者超过80,000人。”工人队伍中女工和童工比重的增大,意味着工人平均工资的下降。以棉纺业为例,“1806年女工的平均工资比男工低63%强,童工的工资更少。”
——刘淑兰《英国产业革命史》
(2)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下层人民的民生却日益恶化。依据材料二分析,工业革命为什么会造成工人阶级相对贫困化?
【科技带来困扰】
材料三 近年来“雾霾”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一项调查显示近年“两会”民众最关注环保问题。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成为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3)材料反映了当前中国面临着什么问题?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在发展经济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32、《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标志及意义分别是什么?
33、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34、纵观世界历史的发展,各国实力此消彼长,国际关系风云变幻,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欧美端起篇】
材料一 ……欧洲的商业重心从原先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850年英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出口商品中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85%以上。……英国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
——余建华《世界市场和科技革命:经济腾飞的两个巨轮》
(1)哪一历史事件使欧洲商业重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占据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的政治、经济条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美国独立后,建立起了联邦制,由资产阶级与种植园奴隶主联合执政,这个政权只是两种力量的暂时联合,南北方依旧各行其道……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碰撞、矛盾与冲突,最终导致……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国的推行,更为美国的迅速崛起作好了铺垫。
——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2)美国通过什么文献建立起联邦制?该文献在制度设计上体现了怎样的原则?哪一事件“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国的推行”?19世纪后半期,使美国迅速崛起的科技因素是什么?
【世界大放篇】
材料三 开界史年代尺示意图(部分)
(3)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体系建立”是通过哪两次国际会议实现的。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写出“格局形成”的名称及标志。“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和平发展篇】
(5)图1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图2、图3所示的国际组织在当今世界发展中起着怎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