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是中国空军,你们的行为己严重影响我飞行安全,现向你提出严正警告!”2023年8月,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编队,遭遇外机“亮肚皮”挂武器挑衅,我军飞行员临危不退,严正警告,最终将外机驱离。飞行员以实际行动( )
①维护国家安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②坚决捍卫国家利益,体现了中国军人的血性与担当
③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
④表明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初三(1)班道德与法治课堂,同学们分享时政,并进行微点评。其中点评正确的是( )
A.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表决权
B.2023年10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国际贵宾——国家主席行使外事权
C.2023年10月9日,川陕渝三地地方政协齐聚城口,召开推动川陕苏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联合协商会议,打造共商平台、协同联动履职,携手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协作为国家机关履行执政议政的职能
D.2023年10月20日,湖南省通报前三季度省纪检监察机关工作情况: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59570件次,处置问题线索48380件,谈话函询9987件次,立案21011件,处分17397人——处置是监察机关的首要职责
3、春晚歌曲《我和2035有个约》:“我和2035有个约,约在欢呼雀跃的那一天,我亲爱的祖国更加美丽和谐,昂扬屹立新世界。”2035年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是( )
A.建设总体小康社会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崛起,饱经沧桑而奋发,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离不开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中国精神。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 )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5、下列句子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的有( )
①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④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你随手拍下的一张照片,却可能无意间泄露了国家秘密……”2023年中央保密办面向全社会发布的公益宣传片《藏在照片里的秘密》,倡导大家增强保密意识,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这是因为( )
①我们要坚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②国家安全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发展环境复杂多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对下列中国传统美德解释正确的是( )
①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孝亲敬长,仁爱兄弟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③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互帮互助,和睦共处
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2年3月1日,上海首部全面规范和推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其中一条有关“同伴教育”的条例内容,正是采纳了上海某中学学生所提出的建议。这说明( )
①是学生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具体表现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
③说明立法修法事关全民,必须人人参与 ④能够增强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的观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经过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的建设和运行,全国碳市场已经建立起基本的框架制度,有效提升了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意识与能力,实现了预期目标。截至2023年7月14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399亿吨,累计成交额110.3亿元人民币。这表明我国( )
A.资源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B.生态环境形势已经十分乐观
C.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D.绿色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10、为了提高立法质量,惠及所有业主,2022年6月南通市住建局举行《南通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立法听证会。南通市举行立法听证会( )
A.是落实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的体现
B.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C.进一步扩大了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
D.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
11、“百年名校复旦大学2023的录取通知书,成为十年寒窗苦读的幸运学子今夏最好的礼物。”成为了今夏的热搜。因为这不只是一张简单的录取通知书,“老校长箴言、开化纸、篆刻、实景版画、手书小楷……系列元素的采用”,它承载了古法造纸工艺与复旦先进科技,整体设计呈现出“科学、人文、艺术”的水乳交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通知书呈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人文精神的统一
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③借助手工纸这一载体,可以保存、延续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④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2023年6月17日,第十五届海峡论坛在福建厦门举办,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贺词。习近平指出,海峡论坛是促进两岸各界广泛交往、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两岸同胞通过海峡论坛交流交友交心,厚植情谊、增进福祉,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两岸共同举办这次活动( )
①有利于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②体现了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③说明“一国两制”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④有利于两岸同胞增进交流,实现心灵锲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下列对古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理解正确的有( )
序号 | 古语 | 中华传统美德 |
①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尊老爱幼 |
② |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 勤俭节约 |
③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热爱祖国 |
④ |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 见利思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我国在快速发展、经济腾飞的同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挑战,我们应
①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为保障经济快速发展,多使用些资源
④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调整人口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伟大建党精神”这一重大概念,并揭示其深刻内涵。我们要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这是因为伟大建党精神( )
①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②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在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全球格局下,世界各国纷纷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科技实力,力求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从10年前第34位上升到第11位,标志着中国已成为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10年来我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上述材料表明( )
A.中国已成为影响世界的主导力量
B.中国突出以创新成果为核心的创新型强国建设
C.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D.在当今全球尖端技术领域我国全面领先于世界
【2】在取得已有的科技成就之上,我们坚信( )
①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
②创新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
③只有坚持科技创新优先发展才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④创新是引领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17、中国空间站的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用刻苦、拼搏、坚持,实现了从农村到太空的梦想。这启示我们( )
①增强韧性,发掘生命力量②学会学习,方可成就人生
③树立梦想,坚决不言改变④充盈生命,创造人生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对下列两组数据所反映信息之间的关系,概括最准确的是( )
项目/年份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万亿元) | 82.08 | 90.03 | 99.09 | 101.6 | 114.9 | 121.0 |
全球创新指数中国排名 | 22 | 17 | 14 | 14 | 12 | 11 |
注:全球创新指数是衡量一个经济体经济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现创新对经济的贡献率
A.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B.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C.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D.经济发展与创新驱动相互促进
19、在“维护祖国统一”主题演讲比赛中,小雨听到下面一些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②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一个中国原则
③“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④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23年10月24日通过,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说明( )
A.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善治是良法的保障
B.有良好法律制度就等于实现了民族复兴
C.良法反映社会发展规律,能够与时俱进
D.我国厉行法治的基本要求就是科学立法
21、有同学认为“建设法治中国与我们青少年无关”。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22、 近几个月以来,香港部分激进示威者以反对“修例”为名,冲击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围堵香港中联办,破坏道路及公共设施,污损国徽,喷涂侮辱国家、民族的字句,扯下国旗扔入海中,攻击警署和警务人员及普通市民。8月17日,近50万人冒雨参加“反暴力、救香港”集会,场面感人。特区政府和警队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杨光表示,我们坚决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警队和司法机构采取更有力、更果敢、更有效的行动严惩违法犯罪行为,止暴制乱、恢复秩序,保护香港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香港以安定,还民众以安宁。
请运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中华一家亲》所学知识,对香港一些极端激进分子的言行进行评析。
23、任何偷税、欠税、骗锐、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犯罪行为,都要追究刑事责任。(____)
24、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向世界张开怀抱,从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2014年相聚北京雁栖湖畔到20国集团首脑2016年相约在杭州西子湖边,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举行。从淘宝行销海外到中国高铁走出国门,从数百万人海外打拼到上亿人走出国门“说走就走的旅行”……
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不断加快,范围不断扩大,一幅壮美的开放画卷在神州大地依次铺开。可以说,没有对外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对外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1)为什么说“没有对外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对外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党的十九大着眼于国内国际大局,进一步强调坚持对外开放发展理念,擘画了在未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中国对外开放的宏阔图景。
(2)一路走来开放成就“富裕中国”。我们应该如何让开放继续前行,建设“富强中国”?
25、材料一:2010年3月5日至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我国要通过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多种途径,努力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气候改善。
材料二:由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主办的全国“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于2010年3月24日在北京举行启动仪式。活动旨在家庭中推行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低代价的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家庭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贡献力量。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谈谈你对我国以上做法重要意义的认识。
(2)作为家庭的重要一员,你能为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具体做些什么?
26、关注祖国————追逐梦想
最近,小明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以“关心祖国发展,开拓美好未来”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以下是小明准备的有关热点专题,请你帮小明完成相关问题
【改革篇】2013年1月9日至12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
(1)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所依据的最基本国情是什么?(2分)
【发展篇】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一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的主要标志是,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增速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产生上述材料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复兴篇】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法国访问时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3)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说说习近平主席上述讲话包涵的道理。(4分)
【未来篇】通过本次探究性学习,我懂得了祖国前途、命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完成本场考试的同时,我们的三年初中生活也将结束,又一个新的美好未来即将开始……
(4)请结合上述材料,谈淡我们应如何确定个人理想。(4分)
27、 材料一:2019年8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资源税法,这部新制定的法律将于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二:经辽宁省人民检察院交办,鞍山市人民检察院在依法审查后,8月26日对涉嫌受贿犯罪的辽宁省文化厅原党组书记、厅长牛辅恒决定逮捕。
材料三:今年“5·15政务公开日”当天,沈阳市市长姜有为发表署名章,体现了沈阳市政府提升政务公开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打造阳光型政府、服务型政的决心。
(1)材料一推进了我国依法治国总目标中哪一个目标的实现?
(2)材料二落实了新时期全面推依法治国中的哪个要求?
(3)材料三说明全面依法治国不仅要加强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建设,还要加强哪一方面的建设?
(4)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28、一天,17岁的贺某与家人到餐馆吃饭,为争抢椅子与顾客王某、李某发生争执。争吵中,贺某无名怒火起,用刀致王某重伤、李某轻伤。贺某因故意伤害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惨痛教训,引以为戒!
(1)贺某的犯罪行为造成哪些危害?(4分)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青少年怎样远离违法犯罪?(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