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B.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纠正过来了。
C.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这“新四大发明”,是中国送给世界的礼物,它们塑造了中国的创新形象,引领了全球创新的新趋势。
D.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哺(bǔ)育 攒(cuán)成 候(hòu)鸟 人迹罕(hǎn)至
B. 泯(mǐn)然 讪(shàn)笑 踌(chóu)躇 气冲斗(dǒu)牛
C. 伫(chù)立 憎(zēng)恶 重荷(hé) 义愤填膺(yīnɡ)
D. 哽咽(yè) 磐(pán)石 深邃(suì) 锲(qiè)而不舍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鉴赏窗前梧桐的淡泊随性,屈服自然又抗衡自然人生的最高境界,不过如此。
B.新学期第一次班会课,李红侃侃而谈班级建设,卖弄自己的想法,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
C.读书交流时,眼看大家一直争执不下, 他将错就错将文艺和文学混为一谈,我不禁感受到了他的幽默。
D.在刚结束的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排用十一连胜夺取冠军,用“升国旗、奏国歌”来向祖国献礼,看着她们的壮举,我内心的敬意油然而生。
4、依次填在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①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 的。
②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 里侧,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
③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 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 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A.高超 走近 奇妙 不可救药
B.高明 贴近 奇怪 不可救药
C.高明 走近 奇妙 不可思议
D.高超 贴近 奇怪 不可思议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 , 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B.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歌代表作有《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等。
C.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
D.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人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6、你和父亲到朋友家做客,辞行时,你父亲说了下面这段话,请你指出表达不得体的句子( )
刘兄谬赞了,A.犬子平时也就耍耍小聪明,登不得大雅之堂,B.倒是令郎才智过人,犬子与其相比,无异于萤虫之于皓月也。哎呀,不知不觉,外面已漆黑如墨,不早了,C.小弟就不叨扰了,告辞! D.来日到我贵府一坐,定当扫榻相迎。
A.A B.B C.C D.D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走近美丽的中海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B.我们在修改作文时要改正并找出文章中的错别字。
C.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__) (2)传不习乎(_________) (3)去食(_________)
【2】(甲)(乙)两文共同强调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它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
9、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曲径通幽处, 。
②吴楚东南坼, 。
③ ,鲜克有终。
④ ,吾将上下而求索。
⑤读书百遍, 。
⑥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 。
⑦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
⑧油蛉在这里低唱, 。
10、阅读《秋天的怀念》,回答问题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⑥邻居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B.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C.本文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
D.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体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
【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3】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4】文章第①段和第⑦段两次出现了“好好儿活”,分别有什么含义?
11、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1)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3)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4)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5)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6)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7)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1】文中说“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品味语言。
(1)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关键词语)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修辞方法)
【3】第一段中“似乎”“确凿”放在一起是否矛盾?为什么
【4】仔细阅读文中划线句,品析动词表达效果。
12、作文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境——
“怎么办?”
……
“自己决定。”
请你以“自己决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注意细节描写;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卷面整洁,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