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怅然(chàng) 哺乳(bǔ) 呼啸(xiào) 哄堂大笑(hōng)
B.坍塌(dān) 争执(zhí) 盔甲(kuī) 杞人忧天(jǐ)
C.称职(chēng) 绽开(zhàn) 酝酿(liàng) 咄咄逼人(duō)
D.粗犷(guǎng) 气概(kài) 静谧(mì) 刨根问底(báo)
2、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改善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修改:将“改善”改为“提高”)
B. 在社会转型时期,对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尤为重要。(修改:在“青少年”后面加“进行”)
C.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关系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修改:在“采取”前加“能”)
D. 为减少沙尘暴的危害,有关部门制定出防沙措施,调查研究了沙尘来源。(修改:将“制定出防沙措施”与“调查研究了沙尘来源”对调)
3、下面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王熙凤总是呕心沥血地算计,最后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B.他的脾气很怪,如彼得堡夏天的天气,变化无常,让人不可捉摸。
C.《最佳出价》故事扑朔迷离,到底怎样,我们无法猜测,只有看到结尾才明白。
D.鲁迅小时候听长妈妈讲述美女蛇的故事,吓得面如土色。
4、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景象令人难以忘怀。
B.各地应该重视人才,让人才迸发出创新的活力,让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C.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随声附和是一种美德,它可以使人际关系更和谐。
D.海伦·凯勒甚至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她不过是依样画葫芦模仿莎莉文老师的动作而已,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学会了拼写词语。
5、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在家”和“他在黑板上写字”中的“在”词性相同,都是介词,连接前后两句的“和”字属于连词。
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小说家都德,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C.长妈妈是鲁迅先生儿时的保姆,鲁迅对其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
D.“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这是一个排比句。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博学笃志 花姿招展 翻来覆去 大相径庭
B.怪诞不经 喜出忘外 淡泊明志 刨根问底
C.参差不齐 恍然大悟 惊慌失措 咄咄逼人
D.漠不关心 人声鼎沸 温故知新 神采弈弈
7、下面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除了《阿长与<山海经>》,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十四孝图》等。
B.《木兰诗》是一首乐府诗,主要叙述的是我国古代巾帼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作者是北宋的郭茂倩。
C.《邓稼先》一文,作者杨振宁以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D.古人对自己和他人的称谓有区别,比如,“孤”是王侯的自称,“卿”是对臣子的爱称,“大兄”是对兄长和朋友辈的敬称。
8、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①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②方出曝③,而鹬④啄其肉,蚌合而箝⑤其喙⑥。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⑧,以弊⑨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⑩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燕策二》)
(注释)①苏代:战国时纵横家,东周洛阳人。②蚌(bàng):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有的可产珍珠。③曝:晒(太阳)④鹬 (yù):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⑤箝(qián):通“钳”,夹住。⑥喙(huì):嘴,专指鸟兽的嘴。⑦禽:通“擒”,抓获。⑧相支:相持。对峙的意思。⑨弊:通“蔽”,蒙蔽。⑩熟:周密,详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赵且伐燕(______) (2)苏代为燕谓惠王曰(______)
(3)今日不雨(______) (4)故愿王熟计之也(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概括苏代和赵惠王的人物形象。
【4】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获得什么启示?
9、在学校组织的《校园诗词大会》上,命题老师出示了下列两幅图片,请你为其配上恰当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名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散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的主旨。
【2】文中第④段划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第⑤段划线句子反映了全家人_________的品质,体现了__________的家庭关系。
【4】说说当“我”面对分歧时,为什么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5】文末一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含义,请说一说?
11、阅读《爱是最暖的光》,完成下面小题。
爱是最暖的光
崔修建
①我从大西北回来,眼里含着泪,心里装满了暖。
②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四季干旱,草活得苦,树活得苦,但浸在苦水里的生命,也能令人心生敬意。一阵风起,一个草团在不停地向前滚动。当地人告诉我,那是风滚草,也叫俄罗斯刺沙蓬,是戈壁滩上的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干寒难耐时,它会从沙土里拔出根,抱成一个圆团随风滚动,遇到适合的环境,会再次扎下根,冒出新芽,萌出新枝,开出玫红色或淡紫色的花。
③随“志愿者小分队”去宁夏固原一所希望小学,我见到刚刚三十出头的陈老师,竟苍老得那样令人心疼。我看过她毕业照上靓丽的身影,没想到仅仅十年的光景,便将秀气的她,磨砺得如此粗糙。面对我的诧异,她一脸淡然地告诉我:“学校曾打过三口井,但都没用多久,便再也打不出水来了,即便打出水,也苦涩无比,根本不能饮用,师生们的生活用水,要靠村民从三十多里远的村子运过来,金贵得很。”
④吃午饭时,学生们以课桌为餐桌,每个学生一碗米饭,只有炒萝卜干和白菜炖豆腐两样菜,每人一碗白开水。他们一个个吃得津津有味,脸上洋溢着知足的兴奋。
⑤陈老师吃的饭菜和学生们一模一样,她边吃边跟我聊天,她说现在伙食已经有很大改善了,每天能吃到青菜,每周有两天能吃到肉,有两天能吃到鸡蛋,前几年连青菜也无法保证,师生们经常吃咸菜,有时干脆就是米饭泡酱油。
⑥我感叹这里条件太艰苦了,她却有些满足:“还有比这里更艰苦的学校呢,你看,我教的孩子多阳光啊,他们爱学习、爱劳动、淳朴又善良。”说起她的学生,陈老师满脸的自豪无以掩饰,她拿给我看学生们写的诗,我特别惊讶,眼前这些土里土气的孩子笔下竟流泻出那么多精美的诗句,宛若一朵朵艳丽的小花,犹似一片片灵动的彩云,________,那般的亲切而自然。
⑦那天下午,天空突然一片墨色,一场雷阵雨即将来临,几位老师和食堂做饭的师傅,领着学生们将所有的盆盆罐罐,全搬到教室前的操场上,然后全校师生一起仰首期盼雨滴赶紧降落。
⑧“下雨啦!下雨啦!”几滴雨落到一个孩子伸出的小手上,欢呼声立刻响起来,等雨点密集起来,几个男孩子竟脱下上衣,嬉笑着跑进雨中,任雨水将自己浇成一只只快乐无比的“落汤鸡”,有两个小女孩接雨水搓洗着辫子,更多的孩子则畅快地用雨水洗脸、洗脚,仿佛那是百年一遇的甘霖,不倍加珍惜,便辜负了上苍的一番美意。
⑨十几分钟后,风停雨歇,干涸已久的大地将雨水很快全收走了,被雨水洗过的刺棘却精神了许多,师生们像打了一场大胜仗,说说笑笑着将那些瓶瓶罐罐里的水,倒进厨房的两口大缸里,准备用来洗菜或者洗脸。
⑩陈老师兴奋地告诉我:“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实践课,听从老天的随机安排,等冬天下雪的时候,全校师生都会跑进漫天飞舞的雪花中,尽情地嬉戏,尽情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变化,孩子们的不少诗篇和文章,都是在这样近距离的观察和体验中完成的。”
⑪原来,很多好课不只是在教室里完成的,还可以走到广阔的天地中,与风霜雪雨一道完成。我不由得为陈老师和她的孩子们灵活的课程安排,由衷地举双手点赞。
⑫我们送书时,孩子们特别喜欢。一个小女孩有些羞涩地悄悄问我:“叔叔,您这次没带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吗?我以前在舅舅家见到过,很想读到。”
⑬我惊讶地问她,能读得懂吗,她说不是很懂,但感觉那本书写得很美。我赞赏她的感觉,回去我会专门给她邮寄一本《人间词话》,再给其他同学邮寄一本。
⑭不曾想到,这些小学生除了喜欢现当代儿童文学作品,居然还喜欢惠特曼的《草叶集》、艾略特的《荒原》、卡夫卡的《变形记》、莫泊桑的《羊脂球》这类经典名著。陈老师骄傲地告诉我,孩子们的心空无比阔大,他们能够装得下广袤的世界……
⑮我知道,我面前的孩子们几乎全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不仅要认真读书,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每个孩子都更早地肩负起了家庭生活的一些担子,可从他们的言谈举止里,我看不到任何的悲戚和怨气,只看到了阳光一样的欢颜,看到了岁月静好。
⑯同去的一位公司经理跟我感慨道:“哪里是我们来给他们送温暖,倒像是他们给我们送温暖,跟这里的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烦恼会被驱逐,愁苦会被抽走,抱怨会被打碎,只有感恩、热爱和勤勉,还有随时随地都能遇见的开心……”
⑰的确如此!
⑱我忽然想到了著名作家张丽钧的那篇美文《牡丹花水》,想到怀着开花的心情,为一壶沸腾的清水,起一个俏丽昵称的那位不知名的戈壁人;想到在漫天风沙中热烈地敲着腰鼓、激情澎湃地起舞的那些陕北汉子,还有把秦腔吼得特别响亮、把信天游唱得如痴如醉的那位民间艺人……那些善于从苦中嚼出甜的小人物,最懂得“天黑下来时,爱就是最暖的光”,爱意盈盈地行走人间,无论走到哪里,头顶都会有一片艳阳天。
⑲其实,幸福的人生,就是携爱而行。
(原文有改动)
【1】文章叙述了“我”西北之行的所见所闻所感。阅读文章③—⑰段,补写横线处的内容。
(1)①________________
(2)师生们吃着简单的饭菜,内心却十分满足,令我感叹。
(3)孩子们写了很多亲切而自然的精美诗句,令我惊讶。
(4)②________________
(5)学生们喜欢阅读中外作品,涉猎广泛,令我惊讶。
(6)③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章第⑥段,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并说明补写的理由。
补写:_______
理由:_______
【3】文中第②段内容可否删去,为什么?
【4】阅读文章,谈谈你对题目“爱是最暖的光”的理解。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把心爱的玩具让给弟弟妹妹,是一种长大;敢一个人去上学,是一种长大;为刚刚下班回家的父母沏上一壶热茶,是一种长大。长大意味着学会为他人着想,长大意味着学会承担责任,长大意味着学会感恩。
请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结合你自己的经历,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