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台湾台北中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冬奥会圣火传递将于2020年抵达北京,之后,奥运火炬将在长城点燃。那你知道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是(  )

    A. 秦长城   B. 汉长城   C. 明长城   D. 滇长城

  • 2、某部史书中有这样的记载:“革衣服之制”“诏改姓为元氏”“文武尽迁洛阳”“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这部史书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 商鞅变法

    B. 光武中兴

    C. 孝文帝改革

    D. 贞观之治

  • 3、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侵略者纷至沓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对条约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南京条约》使中国的经济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②《马关条约》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③《辛丑条约》使清王朝的内政外交受洋人控制

    ④三个条约的签订都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4、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人领导南昌起义

    B.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探索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D.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

  • 5、1958年,中共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不包含其中的是(  )

    A. 鼓足干劲   B. 力争上游   C. 和谐发展   D. 多快好省

     

  • 6、北魏孝文帝下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孝文帝的意图是(     

    A.学习中原文化

    B.避免思乡之苦

    C.消灭鲜卑贵族

    D.减少洛阳人口

  • 7、钻燧取火,以化腥臊,下列原始人类符合这一描述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 8、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下列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内容的一项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 9、“在权利方面,人们天生就是自由、平等的,所有政治联合的目的是保护人们自然和不可剥夺的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对压迫的反抗。”上述言论应出自

    A.《人权宣言》 B.《人民宪章》

    C.《共产党宣言》 D.《权利法案》

  • 10、谚语是历史的最好写照。下列流行语或谚语中,能准确反映欧洲中世纪封君与封臣关系特点的是(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条条大路通罗马”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 11、2020年全国两会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这被称为“港版国安法”,这充分体现中央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中央对香港整体利益和香港同胞根本福祉的坚决维护和最大关切。材料体现了中国处理香港问题政治前提是(   

    A.一个中国的原则

    B.共同富裕原则

    C.港人治港的原则

    D.一国两制的国策

  • 12、1945年,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的喜悦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国共合作,守土抗战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铲除军阀 D.渴望和平,争取民主

  • 13、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

    A.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B.通济渠、会通河、江南河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D.通惠河、江南河、邗沟

     

  • 14、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时在( 

    A.三大战役后 B.渡江战役后

    C.南京解放后 D.全国解放后

     

  • 15、王亮同学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禹 B.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

    C.启继承了禹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周文王率大军伐封,灭掉商朝

  • 16、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诞生

    B.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

    C.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17、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造纸术的发明最早可以追溯到(     

    A.秦朝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魏晋时期

  • 18、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想一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状态

    ②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③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

    ④两次战役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骄傲使人失败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9、这场战役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并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此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 20、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因为(            

    A.写了《战争与和平》

    B.其作品描写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图景

    C.著有《安娜.卡列尼娜》

    D.深刻揭露了俄国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的人物是_______

  • 22、华佗:东汉名医,发明了“______ ”,还创编出了“_________”,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 23、________又称昆剧、昆腔,在明朝得到发展,清朝达到顶峰。清朝时,南方的四大徽班进京,徽调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优点,改进创造,形成________

  • 24、1937年7月,在北京永定河一座石桥上,响起了抗击日寇的枪声,这座桥是   。一战后,针对战败国德国签订的条约 》。

     

  • 25、当今世界的主题是------

     

  • 2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________的种种罪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 2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___________正式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这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______

  • 28、《格尔尼卡》是为了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而作,它的作者是______。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了______

  • 29、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36年,苏联为从法律上肯定这一变化,公布了新宪法,也标志着__________的形成。

  • 30、洋务运动前期以“_____”为旗号,后期则打出“_____”的旗号。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50年代,中美发生了什么战争?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中美关系出现转机是在什么时候?中美正式建交是哪一年?

    (3)新时期,面对美国的贸易霸凌主义,中国态度如何?中国以这样姿态回应美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怎样做?

  • 32、秦始皇在历史上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开万事疆土;有人说他是暴君。请同学们评价下他是怎样的人。

  • 33、17~18世纪世界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初步确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国、法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方式是什么?

    (2)英国、美国分别颁布了《权利法案》和1787宪法,由此分别建立了什么政治体制的国家?这些法律性文件在当时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3)图中人物是谁?请写出他的贡献。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戈强大,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二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君”是谁?并概括“商君治秦”的原则。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使秦“家给人足”和“兵戈强大”的措施。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中考真题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