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95年,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了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史称“公车上书”。他们反对的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2、1836~ 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中,工人的主要要求是
A.缓和与资本家的矛盾 B.取得普选权
C.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3、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林则徐在禁烟时说:“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B.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军事和民用工业
C.《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百日维新梁启超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4、历史解释是学习历史的核心素养之一,下表民族关系的史实与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 史实 | 解释 |
A | 北魏孝文帝改革 | 促进民族交融 |
B | 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 | 加强对西南地区管辖 |
C | 元朝设置宣政院 | 加强对西域地区管辖 |
D |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 | 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 |
A.A
B.B
C.C
D.D
5、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九一八事变 | 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
B | 西安事变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C | 台儿庄大捷 | 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
D | 百团大战 |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
A. A
B. B
C. C
D. D
6、下图是1813年“解放者”玻利瓦尔进入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场景。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越过常年积雪的安第斯山脉,打败了殖民者,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这里的“殖民者”来自
A.英国
B.葡萄牙
C.法国
D.西班牙
7、一部反映资产阶级思想的著作这样写道:“如果同一个人或是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同一个机关行驶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
A. 卢梭 B. 但丁
C. 孟德斯鸠 D. 达芬奇
8、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他的一生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的激烈变革;他的作品是时代和个性结合的产物”。他是
A.贝多芬
B.梵高
C.列夫·托尔斯泰
D.达尔文
9、某历史教师复习教学时对“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先后做了如下设计:
此教学内容设计的调整旨在
A.更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B.更突出历史事件的时序性
C.更揭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D.更关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10、“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白银2.3亿两的赔款。日本要是拿这笔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是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只有一小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由此可见( )
A.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B.甲午中日战争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的赔款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
D.甲午中日战争使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1、“皇帝倒了,民国创建了,共和实现了,但民主、自由、博爱、独立等一切具有外部因素的新鲜主张,好像都与中国主体人群无缘。中国没有从国体变更这样大的历史调整中重建秩序,更没有构建出中国人可以普遍接受的信仰,中国人精神困惑更加严重。”为解决“精神困惑”,中国人掀起了(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2、近日,中国第18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多功能工兵分队、建筑工兵分队和医疗分队分别接受了装备与战备核查,三支分队均获核查组高度评价,顺利通过此次核查。维和部队接受下列那一组织的核查
A.欧洲联盟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联合国 D.世界贸易组织
13、下表是1953-1957年我国在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注: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
A.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D.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戚继光的志向是( )
A.平定东南沿海的倭寇
B.赶走荷兰殖民者
C.击退沙俄侵略者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5、《农书》中描述曲辕犁:“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这说明曲辕犁
A.在隋朝开始用于农业
B.只适合南方水田
C.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D.变革了耕作方式
16、1950年11月,有“常胜师”之称的美国骑兵第一师师长盖伊这样评价对手:“他们没有航空火力支援,也没有远程炮火支援,他们手里拿的是二战时的简易武器,但他们在穿插分割中动作极其勇猛”。“他们”指的是( )
A.联合国军
B.中国工农红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17、下图是一幅世界名画。画中描绘的是耶稣在被捕前和12个门徒共进晚餐的情景。下列选项与这幅名画匹配的是
A.《神曲》——但丁
B.《向日葵》——凡·高
C.《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D.《英雄交响曲》——贝多芬
18、19世纪中后期,俄、日、中三国都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 使本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 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使本国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D. 避免了国家分裂的命运
19、“仿佛经过漫长的中世纪,沉睡的人文精神重新觉醒了……好像渡过沉滞悠长的停顿死亡,生命再次诞生,喜悦光明重临人间。”该作者在这里评价的文化运动是
A.百家争鸣 B.宪章运动 C.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
20、下面图片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图①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 图②刘邓大军涉越黄泛区,向大别山挺进 图③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 ②①③
B. ②③①
C. ①②③
D. ①③②
21、《_____》是太平天国后期颁行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和倾向的纲领性文件;《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2、
23、_____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_____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火药和烟火在_____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24、1916年,德、法两国进行的____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因此,该战役有“绞肉机”“地狱”之称。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赢得了____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5、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革命运动包括______、______和镇压反革命。
26、“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现代旅游由古代旅行,游历等活动演进发展而来。仔细观看如图并按要求完成填写。
材料一
(1)将材料一的表格填写完整。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以上人物中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贡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7、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往频繁。
(1)唐都 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2)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 ”。
(3)据玄奘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8、______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______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29、______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______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发现古巴和海地。
30、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________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________的开端。
31、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发展史。英国、美国、法国通过革命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请对比英国、美国、法国三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2、什么是历史上的“十六国”?
3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在动荡中不断向前发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时期,各国争霸的目的是什么?
(2)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使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的是哪一变法?
(3)如何评价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
34、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他们曾经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维新新政”……他们曾经渴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创建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
——《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
材料二 (中华民国建立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识,陈独秀认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 (20世纪30、40年代)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二可看出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进行了哪些探索?
(2)写出材料一中主张“维新新政”的代表人物(两位)。
(3)材料二中陈独秀等人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这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哪一年?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5)请写出全民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和“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