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日,郑州外国语中学语文组推出半月刊文学小册子《新芽周刊》,搭建起学生日常写作交流展示的平台,扩大了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B.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其语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C.生活永远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学生只有认真地体悟了生活,观察了生活,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字。
D.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薇”即采食野菜,《诗经》中有《采薇》一诗,是一首戎卒返乡诗;《史记》中有伯夷、叔齐采薇的故事,因此后人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B.“妻子”在古代是两个词语,指的是“妻子”和“儿女”。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其父、弟并称“三苏”。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一般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第一二句为首联,第三四句为颈联,第五六句为颔联,第七八句为尾联。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武汉发生疫情以来,全国人民鼎力相助,各种各样种类繁多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向武汉。
B.中国抗击新冠病毒的战斗从多条战线展开,其中之一就是“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C.疫情面前,请广大市民注意防护,不要恐慌,切忌不要造谣传谣。
D.通过这次疫情,让我们知道了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文老师说话不转弯抹角,而是直奔主题,让人没有隔离感、陌生感。
B.他总是面带微笑耀武扬威的,正是这份亲切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C.乡村振兴工作已进入实施阶段,抓好教育质量提升是不以为意的选择。
D.武阳江两岸的翠竹花枝招展,漫步其间,看着满眼绿色,的确是一种享受。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中“开”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好在何处。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默写古诗文名句。
①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陆定一(《老山界》)
②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③王笑曰:“ ,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④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 ,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七律 长征》)
⑥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⑦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⑧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7、本学期你读了《红星照耀中国》,根据阅读积累,回答下面问题。
(1)“冒险、搜索、发现、人类的勇气和畏缩、发狂和欢欣、遭难、牺性和忠心——一切都像一种火光似的,照耀着这成千上万的青年们的热情、希望和革命的乐观主义。他们永不承认失败,不管它是由于人力、自然或死神。”这是斯诺对下面哪一事件的评价(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红军长征
(2)请在下面文段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人物。
章节 | 斯诺对“他”的印象 |
《在保安》 | ①_____是一位瘦弱的颇有些林肯式的人物,身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弯曲,披着一头很长的浓厚的乌发,睁着一双巨大而敏锐的眼睛,还有高鼻梁和突出的颧骨。我在一刹那所得的 印象,是一个非常机智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
《在红军中》(上) | ②_____和他的士兵们一样,只有两身军装,而且在军装上并没有等级的标志。一件私人的衣服,这件衣服使他孩子气地高兴骄傲着,这是一件背心,是用在长征中射下来的敌人飞机上所得 到的一把降落伞所做的。 |
8、泥人张
冯骥才
①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②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东北角的戏剧大观楼,一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去大观楼要看戏台上的各种角色,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角色。这后一种的样儿更多。
③那天下雨,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饮酒,一边留神四下里吃客们的模样。这当儿,打外边进来三个人。中间一位穿的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势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站在迎门桌子上的“撂高的”①一瞅,赶紧吆喝着:“益照临的张五爷可是稀客,贵客,张五爷这儿总共三位——里边请!”
④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当下,城里城外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他当年由于为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被海大人收为义子,排行老五,所以又有“海张五”一称。但人家当面叫他张五爷,背后叫他海张五。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
⑤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⑥但是不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⑦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艺高人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一个泥团儿砍过去?
⑧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大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土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帐。
⑨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⑩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⑪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⑫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面写着:贱卖海张五。
⑬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快乐。
⑭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
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
(注)①撂高的:天津方言,意思是伙计。
【1】小说情节生动曲折,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海张五取乐泥人张 ⑶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泥人张回报以“贱卖海张五”。
【2】“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土全找回来了。”句中加点的两个“找”字各是什么意思?
【3】请体会“随后手一停,他把这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帐”中“戳”字的表达效果。
【4】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9、请以“我的老师姜小牙”为题,写一篇人物传记。
要求:(1)思路清晰,体现人物性格(职业)特点;(2)情感真挚,语言连贯,热爱生活,充满正能量;(3)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