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河南焦作中考语文试题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是(  

    A.慰(jiè  (xuè  (pā   人心脾(qìn

    B.缠(luò  (miù  (zàn) 汗流背(jiā 

    C.细(qiān    热(chì  客(wéi) 首低眉(hàn)

    D.干(hé    (dùn)  屏(shuā  相形见(chù

     

  • 2、下面依序填入括号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徜徉在优美的文字里,未尝不是一段美妙的“旅程”。那湍急的三峡之水,如千军万马,驰( )天宇,zhèn( )撼人心;那雄壮的各拉丹冬山峰,如刀削斧凿,( )角分明,让人惊叹;那神奇的丽江黑龙潭,如一面明镜,品莹夺目,令人目xuàn( )神迷。

    A.chéng 振 léng 玄

    B.chěng 震 léng 眩

    C.chéng 震 líng 玄

    D.chěng 振 líng 眩

  • 3、古诗文诵读,首先是读准字音。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惟吾德(xīng)  《陋室铭

    B. (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sì)也马说

    C. 澹泊(dàn 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

    D. 山门(pǐ)于河  《河中石兽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所描写的景物充盈着生命的灵气。

    B. 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为我们深情地描绘出一个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般的世界。

    C. 《雨的四季》是当代著名诗人刘湛秋的一篇优美散文,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D.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他晚年自号香山居士。

  • 5、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班里名列前茅,而且在全校也拔尖。(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不仅”改为“不但”)

    B.文山州教育体育局开展与策划了“庆建党百年育时代新人”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语序不当,“开展与策划”改为“策划与开展”)

    C.“文马高速”通车后,从文山到马关大约需要30分,用时比原来减少了一倍。(语义重复,删去“大约”)

    D.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八年级的中学生不陌生的。(主客颠倒,主体是八年级中学生,客体是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 6、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晓东对前来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B.“广播已说要放包安检,你没带耳朵啊?”车站工作人员批评直接背包过安检的小林。

    C.小欧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李奶奶,问道:“奶奶,您老身体真硬朗,今年高寿?”

    D.同学提醒我:“记得坚持锻炼哦!”我回应她:“放心吧,我没忘,你不必多此一举。”

  • 7、下面对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A.本诗以西北边塞的奇寒雪景为背景,以“咏雪”为主线抒发了送别之情。

    B.诗的前四句,描写了风雪之中梨花绽放的奇异景象,表现出诗人面对边塞奇景的惊异和喜悦。

    C.诗中对雪景的选取,从广袤自然转移到室内珠帘、罗幕,再到辕门、红旗,最后到雪地上的马蹄印迹,形成了空间转移的效果。

    D.本诗选取了送别之前、饯别之时、临别时刻和送别之后的雪景进行描写,无处打情却处处含情,用画面展现了本不可直观的别情。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日:“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日:“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慍,不应而还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日:“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有刪改)

    [注]①逾:超过。②盍:何不。③迨:等到。④炯戒:告诚。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虽有至____

    (2)然后能自____

    (3)不应而还____

    (4)五日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能志之/如外人(《桃花源记》

    B.君但志之不思之/莲之出淤泥不染(《爱莲说》)

    C.几欲拒人千里外/已而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D.欲改励/故有名马(《马说》)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4(乙)文王生的事例能否证明(甲)文的中心论点?为什么?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笙歌”和“涟漪”两个词中任选一个词作解释。

    2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作简要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按要求完成任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生生活,学校开展以“传统文化,你我共享”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草隶篆行,异彩纷呈,展现出书法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韵味。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

    (2)将下列词语按照从幼到长的年龄顺序排序,请依次填入正确选项的序号。

    (1)古稀(2)始龀(3)不惑(4)耳顺(5)弱冠(6)而立

    排序的正确序号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3)请根据你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依示例填写下表。

    节日名称

    具体时间

    习俗活动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日

    登高、赏菊、采茱萸、敬老

     

     

     

    (4)下面诗句中,可以与“风定花犹落”组成上下联的合适选项是(     

    ①松间鸣好鸟   ②鸟鸣山更幽   ③泉和万籁声   ④风定花犹落   ⑤窗外见南山

    A.④②

    B.④①

    C.④③

    D.④⑤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古诗文名句默写。

    (1)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______________,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3)______________,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4)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民族危难之际,辛弃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被俘临刑之时,文天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出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名著阅读。

    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团长   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萝,马上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萝顺利下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

    请选出填入横线上正确的一项(   )

    A. 萧克   B. 许光达   C. 徐海东   D. 王震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夏洛伊与土豆

    【美国】詹妮斯·沃尔弗

    夏洛伊是我的雪德兰亚牧羊犬,从我创办动物收容所那天开始,它就一直陪伴着我,现在它已经老了,过去的几周,它总是趴在房子前,很久都不动一下。吃饭的时候,我必须哄上几分钟,它才勉强张开嘴巴。我今年已经49岁,不再像以往那么强壮,我感觉自己就像夏洛伊,想做事情,但已经力不从心。

    10岁那年,我和爸爸一起救治了一只受伤的鹈鹕。从此,帮助被抛弃和被虐待的动物就成为我向往的职业。大学毕业后,我成为一名康复顾问,但我的心里想着动物,所以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放弃了工作,在阿肯色州北部的奥索卡斯租了15英亩土地,创办了洛基山动物收容所,照顾那些被抛弃和被虐待的动物。

    夏洛伊是我带进收容所的第一只动物,它是我的伙伴,也是收容所的护卫。白天,夏洛伊和动物们在院子里玩耍;晚上或碰到坏天气的时候,我们一起把动物赶回圈里。最重要的是,它那尖锐的吠叫声可以吓跑土狼、山猫和其他饥饿的猎食者。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们一起照顾收容所里其他的动物。这个地方是我的,也是夏洛伊的,如果没有它,我该怎么办?

    一天中午,我正在哄夏洛伊吃饭,我的朋友姗迪给我打来电话:“詹妮斯,你可以收养一只新生的小羊羔吗?它的一条腿在分娩时断了,羊妈妈拒绝给它哺乳。”

    “赶快把它送过来。”我挂断电话,我找了一块毯子放在夏洛伊的身边。

    “你就要有一个新室友了。”我告诉它。它抬了一下头看我一眼,又趴下。我不知道年老的夏洛伊是否还能照顾一只新的动物。

    小羊羔被送了过来,我把小羊羔放在毯子上。它瘦小就像一堆土豆泥。“我就叫你‘土豆’吧。”我说。我一边说一边用模子固定它的断腿,接着给它喂奶,我看见夏洛伊正着我们。

    几天以后,土豆变得强壮一些。它艰难的步子一步一步走向夏洛伊。夏洛伊抬头看着小羊羔。终于。土豆走到了它的目标身边,它低下头,小鼻子在夏洛伊身上来回嗅着,然后舒服地趴在了夏洛伊有着厚厚的毛发的脖子上。夏洛伊用头温柔地蹭了蹭土豆作为回应。

    “夏洛伊,看起来你交上了一位新朋友。”我很开心。

    第二天,当我打开门,土豆正站在门后等着我——它不是自个儿,夏洛伊也站在它后面看着我,欢乐地摇着尾巴。

    “夏洛伊,你……”我几乎不敢相信看到的这一切。

    土豆跟着我进到厨房,我惊讶地看见夏洛伊紧跟在它的后面。当我用火炉加热土豆的牛奶时,夏洛伊站在我身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现在你对这只小羊羔感兴趣了?”我问夏洛伊。土豆喝牛奶的时候,夏洛伊摇摇尾巴,然后走到它的水盆和食物盆边。看来它又自己吃东西了。

    每天夏洛伊带着土豆都一起绕着房子散步。每当有客人来访,夏洛伊就站在土豆和客人之间保护它,着客人,直到客人通过它的审查。土豆在草地上奔跑,夏洛伊虽然跟不上,但它的眼睛一直没离开……它又是一条工作犬了,它找回了生命的支点。

    在土豆来这里两个月后,夏洛伊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两个月前,它就已经准备走了,但它一直等到土豆有能力照顾自己才离开。

    ……(文段有删改)

    1认真阅读全文,用最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完成下面填空。

    文章详写了年老的夏洛伊 直至去世这件事,第二、三自然段分别插叙了 和 “我”与夏洛伊照顾其他动物这两个内容。

    2请分析文中两个加点的“盯”字,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内涵。

    3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划线句子的作用。

    4文章结尾被删掉了,请根据文章主旨推断,下列哪一项作为结尾最恰当?

    A. 我含着泪把夏洛伊葬在收容所的旁边,让它继续守护者其他动物。

    B. 它留给我一个新的支点,支撑我沿着自己的愿望继续下去。

    C. 感谢你!夏洛伊,我的雪德兰亚牧羊犬,我亲爱的好伙伴。

    D. 土豆后来一直长得非常健康,看着它,我就像看见夏洛伊。

     

  • 14、没有蚊香,古人怎么驱蚊

    周乾

    ①自古以来,驱蚊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内容。超过600岁的紫禁城,在历史上曾是明清皇宫,是我国古代技艺和文化的集大成者。紫禁城里所用的驱蚊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主要有熏香、蚊帐、避暑香珠等。

    ②熏香是烟熏的一种,为紫禁城里驱蚊的主要方法。烟熏驱蚊法在我国的历史久远。如《周礼疏》卷第三十七载:“翦(jiǎn)氏掌除蠹()物,以攻榮(yíng)攻之,以莽草熏之”,反映出在周朝就有烟熏驱蚊虫的做法,且采用的是莽草。宋代官员陆佃撰《埤雅》,书中卷十一“释虫”载:“蚊性恶烟,以艾熏之则溃”,可说明艾草熏烟可以驱蚊。清代官员李光地撰《御定月令辑要》,书中卷十引用《千金月令》载:“五月,取浮萍阴干,和雄黄些少,烧烟去蚊”,即干浮萍与少量雄黄混合,烧烟后可驱蚊。紫禁城里的烟熏驱蚊材料,以龙挂香(又名垂恩香)为主。

    ③蚊帐又名蚊帱、蚊幌,为床上驱蚊用品,材料可为纱、布等。将蚊帐罩住床周围后,可隔离蚊虫的进入。据梁元帝萧绎所撰《金楼子》卷四载:齐桓公因担心蚊子饿着,因而“开翠纱之帱,进蚊子”。这句话说明,我国至少在春秋时期就有蚊帐了。紫禁城里关于蚊帐(架)制作的档案较为丰富。如《雍正四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之“木作”载:雍正四年(1726年)六月十三日,“做得合竹蚊帐架一件”;《雍正七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之“铜作”载:雍正七年(1729年)一月二十九日,雍正下旨“着将九州清晏西暖阁内挂蚊帐罩拆去,再将床罩挪在挂蚊帐处,将蚊帐后面开一门”等。

    ④不仅如此,紫禁城里还有一种“特大蚊帐”,又名天棚,用于夏季驱蚊。宫女何荣儿曾服侍慈禧太后,并在《宫女谈往录》之“玉堂春富贵”部分,回忆了颐和园乐寿堂采用的天棚做法。乐寿堂天棚以杉槁为骨架,支撑起硕大空间,骨架之间用帷帐相连,把整个建筑都罩住了;其外观还做成飞檐鸱尾样式,非常精致。天棚的四面均开设通风的窗户,内设窗纱。

    ⑤避暑香珠为清代宫廷中驱蚊避暑用珠串。其香气四溢,不仅可驱蚊除秽,而且具有醒脾清暑的功效。《乾隆三十七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之五月七日的“灯裁作”,记载了避暑香珠的成分,具体包括:香薷一两、甘菊花二两、川连五钱、连翘一两、蔓荆子一两、白芷七钱、黄柏五钱、朱砂五钱、雄黄五钱、白及一两、檀香一两、花蕊石一两、川芎一两、寒水石一两、梅花片一两、苏合油一钱、巴尔撒木油一钱、玫瑰花一两,共18种药剂。《清宫医案集成》,书中“散香方”一节提供了避暑香珠的具体制法:将上述药物合并,研磨成细末,掺入药汁搅拌均匀,凝结后制成大的手串。如果药汁不足,可加入鸡蛋清。

    ⑥紫禁城里的驱蚊方法非常丰富,且效果良好,宫里所用的驱蚊材料不含任何化学药剂,并兼有消夏避暑、芳香宜人等优点,为我国古代中医药知识在宫廷里的科学运用,体现出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

    (刊载于2022.8.19,有删减)

    【1】下列对本文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古人的驱蚊方法”,其具有历史悠久、类型丰富、效果良好等特点。

    B.第④段开头“不仅如此”中的“如此”代指前文介绍的用纱、布等来隔离蚊虫的方法。

    C.避暑香珠既可驱蚊,也可用于消暑,清代文献中对它的成分和制作方法等有明确的记载。

    D.本文先总括古人的驱蚊法,再分别具体介绍,最后总括紫禁城中的驱蚊法的优点和意义。

    【2】本文中第②段与第③④段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3】本文介绍了哪几种驱蚊方法?请找出并对它们进行简要描述。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938年,杨振宁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主攻变形物体热力学,在进行了很多研究后却发现外国科学家在十年前就已解决了这些方面的问题;1942年,他放弃变形物体热力学,赴芝加哥大学主攻实验物理学,但因为他动手能力较弱,一直没有很大的突破;1949年,他放弃实验物理学,进入著名的普林斯顿高等学院研究所,开始专心致力于理论物理学的研究工作;1957年,他和李政道共同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两人也凭此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全球闻名的科学家。

    都说成功来自于坚持,其实很多时候,适时的改变也是一种成功的基础。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真题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