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试剂的实验室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消毒酒精应密封保存在瓶中
B.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广口瓶中
C.浓硫酸保存在细口瓶中
D.碳酸钙存放在广口瓶中
2、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呼出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空气瓶内的木条正常燃烧,呼出气体瓶内的木条熄灭,由此说明
A.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氧气
D.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和升高温度均可增大气体在水中溶解的体积
B.室内起火,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C.图书档案着火时,可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D.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应保证烟囱通畅,可防止煤气中毒
4、小明做了一个名为“覆水可收”的兴趣实验。他将蜡烛粘在盘子的底部,向盘子中加入适量水,点燃蜡烛后,将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如下图所示)。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后,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
B.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水面上升
C.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D.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5、属于纯净物的是
A.加碘食盐
B.蒸馏水
C.酱油
D.豆浆
6、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观念:化学反应有吸热、放热和既不吸热也不放热三种反应
B.科学思维:单质都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科学探究与实践:可用细铁丝代替红磷完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D.科学态度与责任:植树造林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应该多植树造林
7、向一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钠晶体,如下图所示的图象中(横坐标均为加入氯化钠的质量)符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A.
B.
C.
D.
8、铝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图为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铝的元素符号为Al
B.铝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13
C.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D.在化学变化中每个铝原子易失去3个电子变成Al3+
9、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食盐水
C.黄铜
D.氧化镁
10、硒化亚铁与盐酸可发生反应:,X的化学式是
A.Se
B.H2
C.Se2Cl2
D.H2Se
11、在一定条件下,N2和H2反应生成NH3,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B.该反应前后涉及到两种单质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2、用如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空气(氧气)接触,实验中观察到①中白磷燃烧,②中白磷不燃烧,则X、Y分别是
选项 | X | Y |
A | 80℃热水 | 空气 |
B | 80℃热水 | 二氧化碳 |
C | 20℃冷水 | 空气 |
D | 20℃冷水 | 二氧化碳 |
A.A
B.B
C.C
D.D
13、如图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把过滤池和吸附池的位置顺倒
B.加入的X试剂为活性炭
C.过滤池能除去水中溶解的色素和异味
D.到达用户的水是纯净物
14、已知溶液与溶液的化学反应比较快。若在天平两端的托盘上两只相同的小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相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然后同时向左、右烧杯内加入相等质量的碳酸钙和碳酸氢钠粉末,天平指针可能出现的下列现象正确的是(不考虑其他气体的减少)
A.先偏向左边,最后平衡
B.先偏向左边,最后偏向右边
C.一直偏向左边
D.先偏向右边,最后偏向左边
15、雷雨后空气十分新鲜,这是因为空气中极少量的氧气转化为臭氧(3O2=2O3)的缘故,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变化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B.O2和O3混合在一起只含一种元素,是一种纯净物
C.该变化前后原子数目没有改变
D.O2和O3中氧元素都显0价
16、现有X、Fe、Z三种金属,如果把X、Fe、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和Fe溶解并产生氢气, Z不反应;再把X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X表面有黑色固体析出。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Fe和Z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X > Z > Fe
B.X >Fe> Z
C.Z> X> Fe
D.Fe> Z > X
1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 18 | 1 | 2 | 32 |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 x | 26 | 2 | 12 |
A.x=13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3:6
18、自淄博烧烤在全网走红之后,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顶流”。针对烧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烧烤用的木炭疏松多孔,因此具有较强吸附能力
B.木炭燃烧有浓烟冒出,浓烟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C.烧烤时常用到锡纸(铝箔),铝块能制铝箔是因为铝有延展性
D.烧烤炉材质为生铁,烤串签子是钢,二者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1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观测到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
C.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后爆裂——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液氧和氧气都具有助燃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20、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望庐山瀑布》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草原送别》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2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因性质稳定可做保护气,所以性质稳定的氮气也可用作保护气
B.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C.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单质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22、日本排放到海水中的核污水中含有氚、锶、绝等放射性元素,已知氚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下列关于氚和氢两种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两种不同的元素
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都有中子但数目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23、2023年“6.5”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符合该主题的是
A.大量使用农药,减少病虫害
B.建高烟囱,直接燃煤为居民供暖
C.露天焚烧秸秆,提高土壤肥力
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24、下列常见的溶液中,溶质是气体的是
A.稀盐酸
B.生理盐水
C.蔗糖溶液
D.碘酒
2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发光发热的现象一定是燃烧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要验纯,所以点燃一氧化碳之前需要验纯
D.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所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定是分子
2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木炭用作燃料
B.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
C.金刚石用来切割大理石
D.铜用于制作电线
27、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2个硅原子___________;
(2)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___________;
(3)磁铁矿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
(4)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28、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金属,高科技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也需要金属。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
(2)根据下图的金属应用实例推断,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
(3)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多数属于合金。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和性能。
合金 | 合金的主要性能 | 主要成分及纯金属的性能 |
焊锡 | 熔点183℃ | 锡:熔点232℃;铅:熔点327℃。 |
硬铝 | 强度和硬度好 | 铝、铜、镁等。硬度小,质软。 |
不锈钢 | 抗腐蚀性好 | 铁、铬、镍等。纯铁抗锈蚀性能不如不锈钢。 |
由上表可以推断,与组成合金的纯金属相比,合金的优点一般有(填序号)______。
①强度更低 ②硬度更高 ③熔点更高 ④抗腐蚀性能更好
(4)2008年奥运会主运动场“鸟巢”使用了大量的钢铁。钢铁与_______、_______直接接触容易生锈造成损失,在钢铁表面涂油、刷漆等,都能防止钢铁生锈。
29、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原子________。
(2)3个钠离子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
30、1H、2H、3H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原子,可简写成1H、2H、3H.制造燃料电池常用1H制造氢弹要用2H、3H.请据“如图”回答:
(1)1H、2H、3H三种原子中,_____数目不相等 (填“质子”、“中子”或“电子”)。
(2)若2H2与O2燃烧生成重水(2H2O)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则3H2在O2中燃烧生成超重水(3H2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在“图2”的小方框中,把3H2与O2恰好完全反应的反应物微观粒子补画齐全_____。
31、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过程如图所示:
(1)反应Ⅱ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2)反应Ⅲ中发出______色火焰。
32、燃烧、能源、环境等问题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是煤(含硫)、______和天然气,下列不属于三者完全燃烧共有的现象是______(填字母)。
A.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均变浑浊
B.燃烧有光或火焰产生
C.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燃烧放热
(2)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为方便贮存和运输,天然气通常被压缩到容积很小的钢瓶中,而可燃冰却很难被压缩,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中原因是_________。
(3)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抱薪救火
B.杯水车薪
C.卧薪尝胆
D.釜底抽薪
(4)戴维发明了一种安全灯,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使得金属网外的温度不会明显升高,这种灯在矿井里点燃不会引起可燃性气体的爆炸。结合燃烧条件请你分析可燃性气体不会爆炸的原因______。
(5)氢气作为最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目前,作为高能燃料液氢已应用于航天领域。除氢能源外,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新能源有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3、Na2FeO3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净水剂.则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4、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
(1)2 个氢原子______
(2)氖气______
(3)两个铵根离子_____
(4)N2O5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5) 氧化钙________ 。
35、金属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
(1)生铁和钢在性能上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不同。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防止铁制栏杆生锈的一条措施是_______,其原理是防止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发生反应。焊接铁板前常用稀硫酸除去表面的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除防止金属锈蚀外,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是_______。
3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应问题
(1)图2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_____判断错误。
A 原子序数Z>Y B 核外电子数: X=Y C Y和Z处于同一周期
(2)从图2中分析,X是氧元素,则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
(3)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 CO和N2 B SO2和CO2 C CO和NO
D H2O 和NH3
(4)写出第二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________。
(5)钠元素与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
(6)在元素周期表中,同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7)一般地说,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原子的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原子的半径随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大。
请比较: X原子半径_____(填“>"或“<",下同)Y原子半径;Y原子半径___ Z原子半径。
37、气体制备和收集是初中化学重要知识,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常见气体,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若用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制取氧气,则选择发生装置为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某同学用B装置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因为__________。
(3)用装满水的C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装置D和E都可用来制取氧气,装置D相比装置E的主要优点是_____。
38、如图实验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根据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②______
(2)现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收集装置为_____(填字母),装置A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是______;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作_____ ;装置B比装置C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长颈漏斗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______
(4)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待__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______
(5)实验结束后应先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_,防止水槽中水倒吸入试管,试管炸裂。
(6)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通常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则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用装置G收集氨气时,应从_____(填“a”或“b”)处收集。
39、丙烷是一种有机物,具有可燃性,丙烷的分子模型如下图所示:
(1)丙烷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
(2)一个丙烷分子中有_______个原子;
(3)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试写出丙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40、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
(1)该反应属于___(填“分解”或“化合”)反应。
(2)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
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3)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写名称)。
(4)检验b管中产物的方法是用点燃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