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锂碘电池以固体为电解质传递离子,其基本结构示意图如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a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放电时由a极通过固体电解质传递到b极
C.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D.放电时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1molH2(g)和0.5molO2(g)的混合气体在点燃和催化剂两种条件下生成1molH2O(l),分别放出和
,已知燃烧热也叫摩尔燃烧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B.上述条件下的反应历程不同
C.在催化作用下产生的H·含1个
D.氢气的摩尔燃烧焓
3、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B.混合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C.反应速率正
逆
D.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 B. 乙烷室温下能与浓盐酸发生取代反应
C. 乙醇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溴乙烷 D. 乙酸和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5、以Fe[Fe(CN)6]为代表的新型可充电钠离子电池,其放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Fe[Fe(CN)6]+2Na++2e-=Na2Fe[Fe(CN)6]
B.充电时,Mo箔接电源的正极
C.充电时,Na+通过离子交换膜从左室移向右室
D.外电路通过0.2 mol电子时,负极质量变化为1.2g
6、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100 mL0.1 mol/LNa2CO3溶液中所含阴离子的数目为0.01NA
B.在铁制品上镀铜时,阴极增重64克,则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A
C.在500℃、催化剂作用下,将128 g SO2和过量O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4NA
D.1 mol CH3COONa与少量CH3COOH溶于水所得的中性溶液中,CH3COO-的数目为NA
7、下列实验能成功的是( )
A. 苯和溴水在FeBr3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
B. 只用水就能鉴别苯、乙醇、四氯化碳三种物质
C. 淀粉与稀H2SO4充分反应后,加入适量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产生红色沉淀,证明淀粉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了葡萄糖
D. 苯和浓硝酸混合,50℃~60℃水浴加热制取硝基苯
8、一定温度下,AgCl(s)⇌Ag+(aq)+Cl-(aq)体系中,c(Ag+)和c(Cl-)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三点对应的Ksp不相等
B.AgCl在c点的溶解度比b点的大
C.AgCl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中,c(Ag+)=c(Cl-)
D.b点的溶液中加入AgNO3固体,c(Ag+)沿曲线向c点方向变化
9、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在105℃时,1L该混合烃与9L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所得气体体积仍是10L.下面各组混合烃中不符合此条件的是( )
①CH4 C2H4 ②CH4 C3H6 ③C2H4 C3H4 ④C2H2 C3H6.
A. ①③ B. ② C. ②④ D. ①④
10、下列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和
B.和
C.HCOOCH2CH3和CH3CH2OCHO
D.和
11、下列有关化学电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铅蓄电池是充电电池
B. 干电池中碳棒为正极
C. 干电池根据电池内的电解质分为酸性电池和碱性电池
D. 铅蓄电池中的PbO2为负极
12、已知:H2A为二元弱酸,25℃时,在0.1mol•L-150mL的H2A溶液中,H2A、HA-、A2-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2A的Ka1=10-1.3
B.pH在0~7中,c(HA-)+c(A2-)+c(H2A)=0.1mol•L-1
C.在pH3→6的过程中,主要发生反应HA-+OH-=A2-+H2O
D.在pH=4.3时,c(Na+)+c(H+)=c(OH-)+2c(HA-)
1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g H2O所含原子数为NA
B.常温常压下,22 .4L CO2所含分子数为NA
C.1mol N2与3mol H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D.3.2g Cu与足量浓硫酸反应,生成SO2的分子数为0.05NA
14、下列物质中,氮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A.
B.NO
C.
D.
15、下列微粒半径之比大于1的是
A.
B.
C.
D.
16、某温度下,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平衡时pH值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II为盐酸稀释时的pH值变化曲线
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C.a点Kw的数值比c点Kw的数值大
D.稀释前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17、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O2,在电火花作用下发生反应N2+O22NO,经测定前3 s用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1·s-1,则6 s末NO的浓度为 ( )
A.1.2 mol·L-1 B.大于1.2 mol·L-1
C.小于1.2 mol·L-1 D.不能确定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Mg、Al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
B.N、O、F的电负性逐渐增大
C.根据物质的溶解性“相似相溶“原理,可以用酒精提取碘水中的碘
D.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19、在某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的可逆反应:A(g)+B(g)xC(g),有图Ⅰ所示的反应曲线,试判断对图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T表示温度,P表示压强,C%表示C的体积分数)
A.P3>P4,y轴表示C的含量
B.P3<P4,y轴表示B的体积分数
C.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D.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20、下列物质(或主要成分)对应的化学式中,不正确的是
A.小苏打 NaHCO3 B.钡餐 BaCO3
C.绿矾 FeSO4·7H2O D.胃舒平 Al(OH)3
21、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能量少
B. 由H+(aq)+OH-(aq)=H2O(l) △H=-57.3 kJ·mol -1可知,若将含 1 mol CH3COOH的稀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C. 由C(石墨)=C(金刚石)△H=+1.9 kJ·mol -1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 在100 kPa时,1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 8 kJ热量,则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 △H=-571.6 kJ·mol -1
22、根据图像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图甲是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中S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说明X代表温度,Y代表压强,且Y1>Y2
B.图乙是室温下用0.1000 mol·L-1的一元酸HA滴定20.00 mL 0.1000 mol·L-1的一元碱BOH的滴定曲线,说明BOH是强碱
C.图丙是室温下稀释冰醋酸时溶液的导电能力随加入水的体积的变化曲线,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b>a>c
D.图丁是室温下稀释相同体积、相同pH的稀盐酸和稀醋酸时溶液的pH随加入水的体积的变化曲线,说明曲线M代表的是盐酸
23、短周期主族元素、
、
、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元素
无正化合价。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原子半径:
B.、
、
、
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元素
C.常温下,、
元素形成的常见单质一定为固体
D.、
、
元素分别形成的氢化物的水溶液都是强酸
24、常温下,的
溶液的
随加入水的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水电离出的一直减小
B.原溶液中的电离度为1%
C.加水稀释至溶液体积为原溶液体积的10倍时,所得溶液的
D.x的值为3
25、取3.40 g只含羟基不含其他官能团的液态饱和多元醇,置于5.00 L氧中,点燃使醇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少0.56 L。将气体经CaO吸收,体积又减少2.80 L(所有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1)3.40 g醇中C、H、O物质的量分别为C_______mol,H________mol,O________mol;该醇中C、H、O 的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
(2)由以上比值能否确定该醇的分子式?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该醇的任意一个羟基换成一个卤原子,所得到的卤代物都只有一种,试写出该饱和多元醇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
26、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存在着内在联系。根据已学知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31号元素镓(G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周期___________族。
(2)X原子在第二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空轨道,则X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
(3)被誉为“21世纪的金属”的钛(Ti)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4)写出原子序数最小的IB族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
(5)写出3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符号: ___________。
(6)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不锈钢,在其生产过程中添加了某种元素,该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该元素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7、(三草酸合铁酸钾)为亮绿色晶体,可用于晒制蓝图。回答下列问题:
(1)晒制蓝图时,用作感光剂,以
溶液为显色剂。其光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显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某小组为探究三草酸合铁酸钾的热分解产物,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
②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F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装置E中固体变为红色,由此判断热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
③为防止倒吸,停止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④样品完全分解后,装置A中的残留物含有FeO和,检验
存在的方法是:_______。
(3)测定三草酸合铁酸钾中铁的含量。
①称量mg样品于锥形瓶中,溶解后加稀酸化,用c mol/L
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铜粉至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将滤液及洗涤液全部收集到锥形瓶中。加稀酸化,用c mol/L
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溶液V mL。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滴定管尖嘴内留有气泡,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8、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H2SO4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2)在标准状况下,0.5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_____。
(3)4 g H2与 22.4 L(标准状况)CO2 相比,所含分子数目较多的是 _____。
(4)0.01 mol 某气体的质量为 0.28 g,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
(5)0.3 mol NH3 分子中所含氢原子数与___________个 H2O 分子中所含氢原子数相等。
(6)含 0.4 mol Al3+的 Al2 (SO)3中所含的 SO
的物质的量是_____。
(7)已知 16 g A 和 20 g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0.04 mol C 和 31.76 g D,则 C 的摩尔质量为_____
(8)2.3 g Na 中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29、有下列几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和②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 (填序号,下同);
(2)和①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
(3)和④官能团位置不同的同分异构体是________;
(4)和③官能团类型不同的同分异构体是________。
30、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营养平衡和自身的健康。
①粮食中的淀粉在人体中水解最终转化成 (化学式),该物质在人体内被氧化,为人提供能量,该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
②维生素C也称 。它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具有 性,在人体中能使血液中Fe3+转变为Fe2+,说明维生素C具有 性。维生素C的主要摄入途径是
31、某二元酸(化学式用H2B表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B=H++HB-,HB- H++B2-。回答下列问题:
(1)Na2B溶液显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理由是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若0.1mol·L-1的NaHB溶液PH=2,则0.1mol/LH2B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可能是_________0.11mol/L(填“﹥”“=” 或“﹤”) ,理由是__________。
32、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molN2(g)与适量 H2(g)起反应,生成NH3(g),放出92.2kJ热量。____________。
(2)1molN2(g)与适量 O2(g)起反应,生成NO2(g),吸收68kJ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6 g甲醇气体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362.88 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应为___________。
(4)已知CO(g)的燃烧热为283kJ/mol,则它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5)1g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55.6kJ热量,则CH4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
(6)已知:Na2CO3·10H2O(s)=Na2CO3(s)+10H2O(g) ΔH1=+532.36 kJ·mol–1
Na2CO3·10H2O(s)=Na2CO3·H2O(s)+9H2O(g) ΔH2=+473.63 kJ·mol–1
写出Na2CO3·H2O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7)下列三组溶液
①20mL、0.1mol/LHCl + 20mL、0.1mol/LNH3·H2O ②10mL、0.2mol/LHCl + 30mL、0.1mol/LNaOH
③10mL、0.1mol/L H2SO4 + 30mL、0.1mol/LNH3·H2O
发生反应的反应热ΔH1、ΔH2、ΔH3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亚硝酰氯(NOCl)常用于合成洗涤剂、触媒及用作中间体。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用Cl2与NO制备NOCl并测定其纯度,进行如图实验(夹持装置略去):
查阅资料:
①亚硝酰氯的熔点为-64.5° C、沸点为-5.5 °C,气态时呈黄色,液态时呈红褐色。
②亚硝酰氯遇水易反应生成一种氯化物 和两种氮的常见氧化物,其中一种呈红棕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I .Cl2的制备:舍勒制备氯气的方法至今还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主要方法之一。
(1)该反应中被还原与被氧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2)欲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氯气,选择图中的装置,其导管连接顺序为a→ _______→i →h(按气流方向填小写字母标号)。
II.亚硝酰氯的制备。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制备亚硝酰氯(冰盐水的温度一般在-20~ -10 °C):
(3)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一段时间后,两种气体在装置Z中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
III.亚硝酰氯纯度的测定:将所得亚硝酰氯产品13.10g 溶于水,配制成250 mL溶液;取出25.00 mL,以K2CrO4溶液为指示剂,用0.8 mol·L-1 AgN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2.50 mL。(已知: Ag2CrO4 为砖红色固体)
(4)配制溶液时除使用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当滴入最后半滴AgNO3标准溶液后,出现_______且半分钟内不消失,即达到滴定终点。
(5)亚硝酰氯(NOCl)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亚硝酰氯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34、研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平衡能了解它的存在形式。
(1)常温下,向100mL0.01mol•L-1HA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02mol•L-1MOH溶液,所得溶液的pH随MOH溶液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①常温下,0.01mol•L-1H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___________mol•L-1。
②X点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③K点时,溶液中c(H+)+c(M+)–c(OH-)=___________mol•L-1。
(2) 25℃时,几种离子开始沉淀时的pH如下表:
离子 | Fe2+ | Cu2+ | Mg2+ |
pH | 7.6 | 5.2 | 10.4 |
当向含相同浓度Cu2+、Mg2+、Fe2+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___________先沉淀(填离子符号),要使0.3mol·L-1硫酸铜溶液中Cu2+沉淀较为完全(当Cu2+浓度降至10-5 mol·L-1时),则应向溶液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pH为___________ (Ksp[Cu(OH)2]=1×10-21)
(3)在25℃时,碳酸钙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25℃时硫酸钙的Ksp=9.1×10-6。
(1)通过蒸发,可使稀溶液由___________点变化到___________点。
(2)在25℃时,反应CaSO4(s)+CO(aq)⇌CaCO3(s)+SO
(aq)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
35、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工艺流程可简单图示如下:
(1)步骤①的目的是将海水中的Mg2+沉淀为Mg(OH)2,若浓缩海水中c(Mg2+)=2.0 mol·L-1,Mg2+开始形成沉淀时溶液的pH约为________(已知Ksp[Mg(OH)2]=1.8×10-11,log3=0.48)
(2)步骤③的操作由蒸发浓缩,______,过滤,_______四个环节组成。
(3)步骤④是在HCl气流中加热晶体得到无水MgCl2,简要说明HCl气体的作用_________。
36、催化加氢制甲醇有利于减少
的排放,实现“碳达峰”,其总反应可表示为:
。
催化加氢制甲醇的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相对能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_______
。
(2)催化加氢制甲醇的总反应速率由第_______步决定(填“一”或“二”)。
(3)若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填序号)。
A.混合气体中的浓度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反应速率
(4)对该反应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增大正反应速率,平衡又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5)在温度为TK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和
,测得其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_______。
②CO2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
③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