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 )
A.CO2与H2O B.CH4与NH3 C.BeCl2与BF3 D.C2H2与C2H4
2、下列物质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①蛋白质 ②氨基酸 ③油脂 ④淀粉 ⑤氯乙烯 ⑥纤维素 ⑦聚乙烯
A.只有①⑦ B.除②外都是 C.只有①③ D.只有①④⑥⑦
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O+2H+=CO2↑+H2O
B.钠和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C.NaCl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Cl- +Ag+=AgCl↓
D.铝片与稀盐酸反应:2Al +6H+=2Al3++3H2↑
4、常温下,下列溶液中的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中加入固体NaOH:c(Na+) = c(Cl-) + c(ClO-) + c(OH‑)
B.pH = 8.3的NaHCO3溶液:c(Na+) > c(HCO3-) > c(CO32-) > c(H2CO3)
C.pH = 11的氨水与pH = 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c(Cl-) = c(NH4+) > c(OH‑) = c(H+)
D.0.2mol/LCH3COOH溶液与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2c(H+) – 2c(OH-) = c(CH3COO-) – c(CH3COOH)
5、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①已达平衡的反应C(s)+H2O(g)CO(g)+H2(g),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时,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已达平衡的反应N2(g)+3H2(g)2NH3(g),当增大N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升高;
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器容积时,平衡一定向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6、25℃时,向20 mL 0.2 HF溶液中逐滴加入浓度为0.2
的NaOH溶液,溶液中
、pH、中和率(中和率=
)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水的电离程度:c点<b点
C.a点,
D.b点,
7、为了探究镁铝在NaOH洛液中的放电情况,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反应过程中装置的电压变化如图2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镁电极始终为电池的负极
B.50s后,原电池中电子流动方向发生改变
C.整个过程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均为
D.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即可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与电解质溶液无关
8、配离子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配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有4个配位原子
B.中的铜采用
杂化
C.为配离子的配体,
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
D.若用两个代替两个
,可以得到两种不同结构的配离子
9、己知: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又知,常温下:
4Al(s)+3O2(g)= 2Al2O3(s) ΔH1
4Fe(s)+3O2(g)=2Fe2O3(s) ΔH2
下面关于ΔH1、ΔH2的比较正确的是
A.ΔH1>ΔH2 B.ΔH1<ΔH2 C.ΔH1=ΔH2 D.无法计算
10、探究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 温度(℃) | 催化剂用量(g) | 酸性KMnO4溶液 | H2C2O4溶液 | KMnO4溶液褪色平均时间(min) | |||
体积(mL) | 浓度(mol/L) | 体积(mL) | 浓度(mol/L) | |||||
1 | 25 | 0.5 | 4 | 0.1 | 8 | 0.2 | 12.7 | |
2 | 80 | 0.5 | 4 | 0.1 | 8 | 0.2 | a | |
3 | 25 | 0.5 | 4 | 0.01 | 8 | 0.2 | 6.7 | |
4 | 25 | 0 | 4 | 0.01 | 8 | 0.2 | b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12.7,b>6.7
B.反应速率快慢:v(实验3)>v(实验1)
C.用H2C2O4表示实验1的反应速率:v(H2C2O4)≈6.6×l0-3mol·L-1·min-1
D.理论上为确保实验成功n(H2C2O4)n(KMnO4)
11、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甲表示分别稀释0.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时溶液pH的变化
B.图乙表示反应2SO2(g)+O2(g)⇌2SO3(g) ΔH<0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C.图丙表示反应H2(g)+I2(g)⇌2HI(g)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t0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体系压强
D.图丁表示反应“N2(g)+3H2(g)⇌2NH3(g) ΔH<0”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12、在2A(g)+B(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5 mol·L−1·min −1 B.v(B)=0.1 mol·L−1·s−1
C.v(C)=0.8 mol·L−1·min −1 D.v(D)=1 mol·L−1·min −1
13、下列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
A.NH3
B.CO2
C.H2
D.CH4
14、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NH3·H2ONH4++OH- B.H2SO32H++SO32-
C.NaHCO3Na++H++CO32- D.CaCO3
Ca2++CO32-
15、以铁为阳极、铜为阴极,对足量的NaOH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得到2 mol Fe(OH)3沉淀,此时消耗水的物质的量共为( )
A. 5mol B. 4 mol C. 3 moI D. 2moI
16、一定温度下,在3个体积均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H2(g)+CO(g)CH3OH(g) 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正反应吸热
B.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Ⅱ中的大
C.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c(H2)大于容器Ⅲ中c(H2)的两倍
D.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的正反应速率比容器Ⅰ中的大
17、将一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分别接在一张用食盐水、碘化钾淀粉溶液和酚酞试液浸湿的滤纸上,经过一段时间后,两极附近滤纸的颜色分别是( )
| A | B | C | D |
阳极 | 白 | 红 | 蓝 | 蓝 |
阴极 | 蓝 | 蓝 | 红 | 蓝 |
A. A B. B C. C D. D
18、用相对分子质量为43的烷基取代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最多可得到取代产物(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19、关于CO2和S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和S上都没有孤电子对
B.C和S都是sp3杂化
C.都是AB2型,所以空间结构都是直线型
D.CO2的空间结构是直线型,SO2的空间结构是V型
20、某原电池构造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外电路中,电子由银电极流向铜电极
B.取出盐桥后,电流计的指针仍发生偏转
C.外电路中每通过0.1mol电子,铜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4g
D.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为Cu+2AgNO3=2Ag+Cu(NO3)2
21、(双选)能说明葡萄糖是一种还原性糖的依据是( )
A. 能与H2加成生成六元醇
B. 能发生银镜反应
C. 能与酸发生酯化反应
D. 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生成红色沉淀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氢气和氧气化合是放热反应,则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吸热反应
B.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反应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反应物的质量和状态无关
D.对放热反应A+B→C+D ,A、B的能量总和大于C、D的能量总和
23、25 ℃时,向25 mL 0.1 mol·L-1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1醋酸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B间任一点的溶液中一定都有:c(Na+)>c(CH3COO-)>c(OH-)>c(H+)
B.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CH3COOH的电离常数K=
C.C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浓度大于10-7 mol·L-1
D.D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关系:c(CH3COO-)-c(CH3COOH)=2c(H+)-2c(OH-)
24、室温下,向10mL 0.1异丁酸钠溶液(异丁酸记为HM,
)中逐滴滴加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乳酸(记为HR)溶液,测得溶液中
与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乳酸)
B.相同浓度的乳酸钠溶液pH比异丁酸钠溶液大
C.滴加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D.滴到10mL时,溶液中
25、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A2-和B+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C、 D为同周期元索,C核外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D元素最外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回答下列问题:
(1)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小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其中C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
(2)A和B的氢化物所属的晶体类型分别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3)B、C均可以与D形成化合物,其中熔点较高的是____(用化学式表示)
(4)A和B可形成1:1型的化合物E,E的电子式为_____
(5)化合物D2A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_,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为_________,单质D与湿润的Na2CO3反应可制备D2A,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6)A和B能够形成化合物F,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边长为0.566nm, F 的化学式为______;晶胞中A 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晶体F的密度=______g.cm-3(只列式,不计算)
26、(8分)在某温度下,将和
各0.1mol的气态混合物充入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连续测定
的变化,5S时测定
=0.0080mol/L并保护不变。
(1)反应在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平均消耗速率为 mol/L·S;
(2)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是= ;
(3)此温度下,平衡常数值为 ;
(4)若在此温度下,在10L的密闭器充入0.2molHI气体,达到平衡时,HI的转化率为 。
27、I.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如图,则:
(1)M中含氧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1molM最多消耗的H2、浓Br2水、NaOH溶液的比值为_______;
(3)写出M在酸性(稀硫酸)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方程式_______。
II.(1)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的同分异构体中,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共有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5组峰,且峰面积比为2∶2∶2∶1∶1的____(写结构简式)。
28、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分子内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可用一定数值x 来表示,若x 越大,其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越强,在所形成的分子中成为带负电荷的一方。
下面是某些短周期元素的x 值:
元素符号 | Li | Be | B | C | O | F |
x 值 | 0.98 | 1.57 | 2.04 | 2.25 | 3.44 | 3.98 |
元素符号 | Na | Al | Si | P | S | Cl |
x 值 | 0.93 | 1.61 | 1.90 | 2.19 | 2.58 | 3.16 |
(1)通过分析x 值变化规律,确定Mg、N的x 值范围:________<x (Mg)<________,________<x (N)<________。
(2)推测x 值与原子半径关系是________,根据短周期元素的x 值变化特点,体现了元素性质的________变化规律。
(3)某有机化合物结构式为:,其中SN键中你认为共用电子对偏向谁?________(写原子名称)。
(4)经验规律告诉我们:当成键的两原子相应元素的x 差值(Δ x )即x >1.7时,一般为离子键;当Δx <1.7时,一般为共价键。试推断AlBr3 中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
(5)预测元素周期表中,x 值最小的元素的位置:_______(放射性元素除外)。
29、为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并利用其产物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按以下装置图进行实验,按要求填空。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
(3)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每反应1molNa2O2转移______mol电子。
(4)D中现象是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E中收集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30、(I)在一个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X(g) + Y(g) 2Z(g), 若把2molX和1molY充入该容器时,处于状态I,反应在绝热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处于状态II(如图),则该反应的△H___0;(填:“<,>,=”)。该反应在___(填:高温或低温)条件下能自发进行。
(II)已知2A2(g)+B2(g)2C(g) △H=-akJ/mol(a>0),在一个有催化剂的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加入2molA2和1molB2,在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C的浓度为w mol/L,放出热量bkJ。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反应温度升高到700℃,反应的平衡常数将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若在原来的容器中,只加入2molC,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吸收热量c kJ,a、b、c之间满足何种关系(用代数式表示)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
a.V(C)=2V(B2) b.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c.v逆(A2)=2v正(B2) d.容器内的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
a.及时分离出C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B2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5)若将上述容器改为恒压容器(反应前体积相同),起始时加入2molA2和1molB2,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放出热量dkJ,则d___b(填>、=、<)。
31、铅蓄电池是典型的可充型电池,它的正负极隔板是惰性材料,电池总反应式为:
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氢、氧的氧化还原反应)
(1)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液中H2SO4的浓度将变________,当外电路通过1mol电子时,理论上负极板的质量增加_______________g。
(2)在完全放电耗尽PbO2和Pb时,若按上图连接,电解一段时间后,则在A电极上生成__________,B电极上生成________,此时铅蓄电池的正负极的极性将____________。
32、下图是电化学中的基本装置图,请根据条件回答问题
(1)若X为Cu、Y为石墨、Z为AgNO3溶液,则Y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X为石墨、Y为Cu、Z为AgNO3溶液,则Y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利用该装置实现“铜上镀银”,则X电极材料为:________,Y电极材料为:________,Z的溶液为:__________溶液
(4)若要利用该装置实现“精炼铜”的目的,则 Y极材料为:_______________.
(5)若要利用该装置实现“铁的防腐”,则铁应置于______位置。(填“X极”或“Y极”)
33、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与漂粉精溶液反应中“量不同产物不同”。查阅资料知,浓硫酸在338℃时会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R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C装置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实验中,若D中堵塞,则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控制D中反应速率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实验中观察到B中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浓分解生成了
,原因是______。
(5)实验完毕后,有同学提出用“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测定烧瓶内剩余硫酸的量,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6)探究D中是否过量,若
不足,则发生反应
,若
过量,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取少量D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滴加品红溶液,溶液褪色。有同学认为仅根据该实验现象不能说明
量不足,请你补充实验:___________。
34、如图所示的三个容器中分别盛有不同的溶液,其中,c、d、g、h为石墨电极,e、f为铜电极。闭合K,发现g电极附近的溶液先变红。电解20min时,停止电解,此时d电极上产生56mL气体(标准状况)。据此回答:
(1)电源a极是___极。
(2)整个电解过程中,电路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
(3)乙装置中发生电解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4)要使甲中溶液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需要加入的物质及其物质的量是______。
(5)电解后恢复到室温,丙中溶液的pH为______ (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
35、东晋华阳国志南中志卷四中已有关于白铜的记载,云南镍白铜铜镍合金闻名中外,曾主要用于造币,亦可用于制作仿银饰品。回答下列问题:
(1)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3d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为___。
(2)硫酸镍溶于氨水形成[Ni(NH3)6]SO4蓝色溶液。[Ni(NH3)6]SO4中阴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lmol阳离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是___。
(3)单质铜及镍都是由___键形成的晶体;元素铜与镍的第二电离能分别为ICu=1958kJ/mol、INi=1753kJ/mol,ICu>INi的原因是___。
(4)某镍白铜合金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晶胞中铜原子与镍原子的数量比为___。
②若合金的密度为dg/cm3,晶胞参数a=___nm。
36、以金红石(主要含)为原料,还原法制取Ti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已知反应Ⅰ通常在800~900℃的条件下进行,产物中有一种可燃性无色气体。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反应Ⅱ中氩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海绵钛除杂时得到的可以循环使用,在上述工艺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还有___________。
(4)金属镁60%是从海水中提取的,流程如图所示。其中电解法制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