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云南保山中考二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校的足球队走出宜宾,谁也不会否认它将来不会为我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B.从此,我校进入了“一校四区”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弹奏了百年老校发展的崭新篇章。

    C.中小学课后服务“5+2”模式实施后,我校将有近800名左右的学生享受课后服务。

    D.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提高服务水平。

  • 2、下列填人语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食其力,得以生存和发展,面临挫折,不自卑,不自弃,不断学习,提高自己,这是自强不息。一个国家、民族,一个家庭、家族,一个企业、学校,任何一个社会组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遭遇困难,不灰心,不懈怠,发愤图强、励精图治,也是自强不息。

    A.我们青少年要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为自己积蓄成长的力量。

    B.自强不息精神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

    C.自强不息精神,既可以就一个人而言,也可以就民族国家等社会共同体而言。

    D.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熔铸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成长的道路上。也许会有金色的阳光洒满我们的心田,但是风雨也有可能不期而至

    B.老师经常告诫我要多问。尤其多向成绩优异的同学不耻下问,不要将问题留到第二天。

    C.2022北京冬奥会上夺得两金一银绝佳成绩的谷爱凌。成为国人追捧、妇孺皆知的网红。

    D.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这是当之无愧的。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没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是衡量一个优秀班级的标准之一。

    B.《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而且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C.川贝枇杷膏的主要成分是由川贝母、枇杷叶等中草药组成的,因此毒副作用比较小。

    D.经过持续不断的环保治理、重拳出击,让我们的山变得更青了,水变得更绿了。

  •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时(shà   诚(qián   立(chù   词夺理(qiáng

    B.慢(dài   默(jiān   水(   莺飞(zhǎng

    C.绊(   药(gao   纶(qIng   怒不可è

    D.落(duò   望(1iào     神迷(xuàn

  •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那些抢注“丁真”商标蹭流量的企业应该明白,商标与产品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B.世界各地的观光者纷至沓来,都来观光这世外桃源一样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

    C.微信上,朋友圈被元青佳节盛大的灯会刷屏,那打树花的精彩表演让人叹为观止,火花犹如璀璨的流星在空中划过,又像天女散花,美不胜收。

    D.这里的天气周而复始:有时清风徐来,春日和煦;有时骄阳似火,热浪灼人;有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有时狂风大作,暴雨满城。

  • 7、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们篮球队的整体实力比我们强,但我们不会甘拜下风

    B对犯错误的同学,我们应真诚地帮助,不能讳疾忌医

    C诗人匠心独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D这贫瘠的土地生长着奇崛的梅树,仿佛他们本身就具有了意境。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拏 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乙)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选自袁宏道《袁中郎集笺校》)

    (注)膏:肥沃。②毛羽鳞鬣(liè);泛指一切动物。  ③堕(huī)事:耽误公事。堕,坏,耽误。此官:当时作者任顺天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恶()能:怎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余一小舟

    (2)者中

    (3)未百步

    (4)晶晶如镜之新开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2处

    始 知 郊 田 之 外 未 始 无 春 而 城 居 者 未 之 知 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

    (3)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4甲、乙两文都是写景散文,请分别概括两文抒发的情感。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杜甫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这首诗作于这期间。②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③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抱村流”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围绕江村而过。

    B.第二句中“长夏”点明时间,“江村”二字照应题目,“事事幽”则统领整首诗。

    C.颈联对“老妻”和“稚子”的细节描写,写出了杜甫一家在浣花溪生活的富足。

    D.诗人颠沛半生,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儿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并简要分析作者寓于其中的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校将举办以“为祖国喝彩”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并邀请昆明市春风中学的师生代表团到校进行交流访问,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活动。

    (1)(背景歌曲我推荐)为了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客,请你为学校推荐一首与“祖国”有关的歌曲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音乐,并说明理由。

    我推荐《   》,理由是  

    (2)(喝彩祖国我来写)70年日新月异的发展,人民看在眼里;7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人民铭记于心……请用自己的肺腑之言为祖国喝彩。(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我为祖国喝彩,  

    (3)(学习交流我来说)在两校师生的名著交流学习中,假设我们有机会穿越到文学名著的世界中,与书中的人物交朋友,你最希望穿越到哪本书中、与何人为友呢?请仿照示例,从本学期的必读名著《西游记》《朝花夕拾》中选择一位人物作为交友的对象,并写出理由,50字左右即可。

    示例:《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我心中的英雄,我非常敬佩他争锋天下的气魄,而他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的才略也令人折服,所以我最想与他做朋友。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根据提示默写下列句子。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

    (2)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 。《峨眉山月歌》

    (4)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论语》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拟人手法,诗人将月亮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得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纪实性作品《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红星照耀中国》备选人物中任选一项,用他(他们)的经历印证诗句。

    诗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备选人物:A.彭德怀   B.红军群体

    答:我选 。他(他们)的经历:

    【3】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预言“红色革命必将胜利”,请结合下面三则材料,分析斯诺提出这处预言的依据。

    材料一:朱德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他自己却大部分步行。

    材料二:“红军对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有挨过打”,“老表”说,“这里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呢?”

    材料三:《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预言的依据: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读帖

    袁行霈

    ①小时候长辈命我临帖,也曾敷衍过一阵子,既是敷衍,当然尝不到什么乐趣,也就没什么长进。长辈见我不堪造就,便放松了督责,我索性不再临习了。现在想起来颇有点后悔。

    ②然而,毕竟算是摸过帖的人,临不好,读还是乐意读的,这读帖的乐趣一直维持到现在。每逢空闲或虽忙而欲偷闲的时候,便随意取些帖来,或坐或卧,任意翻阅。《平复》就《平复》,《兰亭》就《兰亭》;《祭侄稿》也行,《寒食诗》也行,拿到什么就是什么。有时连文章一起欣赏,王羲之帖中的伤时之情,颜真卿帖中的浩然之气,孙过庭《书谱》的高论,米芾《虹县诗》的遣词,都令我赞叹。有时只看书法,而不顾文章如何。就一个字而言,其提顿转折、间架结构,或严整,或奇险,或潇洒,或庄重,很值得揣摩。就一行字而言,其字距之疏与密,气势之畅与涩,大有可以玩味的地方。就一幅字而言,其布局的巧妙,那种类似音乐旋律的意味,那种徐疾浓淡所形成的节奏感,更是常读常新。有时读到会心处,情不自禁学着用手比划几下,即所谓“书空”。有时并不比划,只是呆呆地读着,一边读一边猜测前贤的模样和秉性:王右军也许很瘦,既然“频有哀祸”,又“哀毒益深”,焉得不瘦呢;苏东坡字肥,人大概也胖胖的;张长史嘛,写狂草的人,恐怕有点邋遢;黄山谷呢,笔法开张,为人大概相当豁达。就这样,与千载之上的古人交友,真有无穷的乐趣。

    ③我还有一个习惯,一边读帖一边听音乐,多半是欧洲的古典音乐。眼前是二王、颜柳、苏黄米蔡,耳边是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书法与音乐,中国和欧洲,颇有可以沟通的地方。巴赫与颜真卿的恢宏,贝多芬与苏东坡的雄放,肖邦与文徵明的俊逸,往往令我惊异其间的相似。当读到笔墨酣畅之处,又恰逢五音繁会之际,浸润在一片不可言说的愉悦之中,如痴如醉,物我两忘,不知时光之流逝。曲终以后,慢慢合上帖,环顾四周,自己多年购置的书籍不太整齐地插在书橱里,心中很充实也很轻松。我不练气功,这就是我的气功。试想,“寂然凝虑,思接千载”,这不是气功的境界,又是什么呢?

    (选自袁行霈《愈庐夜谭》)

    【1】选文围绕“读帖”,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加以概括。

    【2】结合语境,体会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效果。

    当读到笔墨酣畅之处,又恰逢五音繁会之际,浸润在一片不可言说的愉悦之中,如痴如醉,物我两忘,不知时光之流逝。

    【3】读帖无定法,贵在得法。阅读下面链接文字,结合选文,说说你从中学到哪些读帖方法。

    链接:唐人说“诗在霸桥风雪中驴子上”,宋人说“工夫在诗外”,读帖的道理也一样。杜牧并不以书法著称,但他的墨迹《张好好诗》是第一等的书法。杜牧说作诗“以意为主”,他写字大概也是这样。“以意为主”就是求诸字外,注重书写者平时的人格气质和写字时的心理状态,这都是字外的东西。再看范仲淹、朱熹,他们也不以书法著名,但范的《道服赞》和朱的《城南唱和诗》,都是绝妙的书法作品。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争座位帖》不过是文章和书信的草稿,信手写来,颇有涂抹,然涂抹处亦成妙趣,比他的那些经意之作还耐看,因为字外的东西更多。

    (摘自袁行霈《总在遗憾中》,有改动)

    【4】作者袁行霈学贯中西,著作等身。选文中,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下列对袁行霈书法作品欣赏不正确的一项(     

    A.“千”字中锋侧锋并用,呈现仪态美。

    B.“如何”二字牵丝映带,尽显和谐美。

    C.每行字的大小相同,极具整齐美。

    D.整幅作品节奏鲜明,富有音韵美。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的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说王阳明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3选文中作者认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是什么?

    4下句中加点词加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作文(1)题目:听,那动人的声音

    作文要求:

    (1)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5)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