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河中石兽》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是清代学者、文学家纪昀。
B.“阅十余岁”和“阅金经”中的“阅”都是“阅读”的意思。
C.尔辈不能究物理”的意思是“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物理这门学科的奥秘”。
D.作者对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老兵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指明了认识事物需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
2、下列对《西游记》情节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孙悟空在三打白骨精后,因猪八戒挑唆被师傅赶走,沙僧用激将法把他请回。
B.《西游记》中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下凡以招婿试探唐僧师徒的道心,唐僧、悟空、沙僧三人不为所动,唯独八戒心意动摇,上当受罚。
C.《西游记》中猪八戒在高老庄被孙悟空收服,随悟空一同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D.《西游记》取经途中悟空曾三次离开团队,终又回归,历经磨难,保师傅取得真经。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 深南大道车来车往川流不息,两旁高楼鳞次栉比,好一派现代都市景象。
C.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D.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虔诚而愚蠢——各拉丹冬是男性神,据说这方圣地并不欢迎女人,不久它便让我领教了一番。
B.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索性哪儿都不去了,一个人蜷卧在最近的这座冰山脚下。
C.他用奇怪的“鱼眼”为我拍了一张反转片,一部分精神和生命就寄存在这变了形的仙境中了。
D.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5、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在阳光照耀下的云朵的美丽)
B.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将阳光和风比作刻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这奇美的景色是大自然千万年来长期不懈塑造而成的)
C.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冲进去,冲进去……”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瀑布撼人心魄的壮美)
D.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介绍了小水滴的沿途见闻,丰富了小水滴的旅程)
6、在下面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一个并不太长的历史间隙里,浙江人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亘古未有的现代神话。鲁迅、茅盾、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一大批浙籍文学大师在同一时间内集体亮相,____这也成为他们开拓新文学新疆域的动力源泉。
①究其原因,水网密布、面海而居给浙江人带来了敢于冒险、向往自由的精神。
②不仅照亮了家乡的山水、草木,也照亮了现代文学的发展之路。
③而现代浙江才子们,骨子里也有着一种传承地域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④如果没有他们的杰出贡献,我们是否能走出一条“新文化”之路?
A.④①②③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①④②③
7、下面对《水调歌头》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作者政治失意,亲人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因而始终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B.词的上片叙述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的文字则抒发了对兄弟的深深怀念之情。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两句,写了作者对人生的疑惑,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作者好像是写对月的怨怼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8、(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项脊轩①,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②(shèn)漉(lù),雨泽下注③;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④四窗,垣墙周庭⑤,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⑥,冥然兀坐⑦,万籁⑧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⑨,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⑩可爱。
注释:①轩:小的房室 。②渗,透过。漉,漏下。 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③雨泽下注:雨水往下倾泻。下,往下。 雨泽:雨水。④辟:开。⑤垣墙周庭:庭院四周砌上围墙。垣,在这里名词作动词,指砌矮墙。 垣墙:砌上围墙。⑥、啸歌:长啸或吟唱。这里指吟咏文,显示豪放自若。啸,口里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⑦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着。兀坐,端坐。⑧万籁,指自然界的一切声响。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指一般的声响。⑨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⑩珊珊:衣裾玉佩的声音,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1】解释划横线的词
(1)惟吾德馨 馨 __________ (2) 无案牍之劳形 形 ___________
(3)每移案 案 __________ (4) 顾视无可置者 置 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3】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_________”绘陋室幽雅,乙文用“____________”写居室清静;写法上,甲文采用 _________手法;乙文采用___________ 手法。
【4】对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下班路上“刷一刷”,等电梯时“抖一抖”,吃美食前“拍一拍”……如今,短视频正在构成独特的网络景观。短视频何以具有令人沉迷的用户黏性?研究显示,人类存在“生动性偏好”,更易被视觉性显著的信息吸引。短视频因其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很容易传播扩散。此外,传播参与者既有围观心态,也有自我表露诉求,而短视频能够实现双重满足。短小便捷的传播形态,适应信息消费场景的碎片化;垂直深耕、算法推荐,实现精准对接用户需求。
【材料二】
“黏屏”现象也映照着短视频的“内容引力”,以参差多态的内容,拓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维度。传播实践证明,以优质内容传递主流价值,是短视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近年来,《习近平讲故事》《国家相册》等主流短视频成为现象级产品。优质的短视频,往往紧扣“美好”二字,以正能量吸引高流量,为网络空间增添亮色。
【材料三】
【材料四】
网络短视频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若过度沉迷会给孩子带来过度关注外在、失去思考力等危害。如何有效防止沉迷,成为一道现实课题。据报道,在国家网信办指导下,目前国内已有 21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未来短视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社会、家长、平台几方要打配合战,责任共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国内已有多家网络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B.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下短视频正在构成独特的网络景观。
C.社会、家长、平台打好配合战,就能有效防止孩子沉迷网络。
D.优质短视频富有正能量,能传递社会的主流价值。
【2】通读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三】所传递的主要信息。
【3】短视频为何具有令人沉迷的用户黏性?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1、根据提示默写诗词名句。
(1)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爱上层楼,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 ,_________ ”的诗句,蕴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生活哲理。
(4)苏轼《水调歌头》中表达对天下有情人美好祝愿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片段一我的袈裟,在直北观音院后方丈里放着。只因那院里失了火,你这厮,趁哄掳掠,盗了来,要做佛衣会庆寿,怎敢抵赖?快快还我,饶你性命!若牙迸半个不字,我推倒了黑风山,躔平了黑风洞,把你这一洞妖邪,都碾为齑粉!
片段二他朝押送兵扑过去,抓住步枪,拼命地向下压。“啪”的一声,刺刀撞在了石头路面上。匪兵没想到会有人偷袭,一时间不觉惊呆了,但立刻使足劲儿,往回夺枪。他把整个身子的重量都压在步枪上,死也不松开手。
片段三我的脾性并不是象你想的那么坏,我易动感情,却没有报复心。小时候,有很多次,只要你允许,我很愿意爱你。现在我诚恳希望同你和好。亲亲我吧,舅妈。
学校举行趣味读书会,选手从几个片段中任选一个,介绍这个片段出自哪个情节,所刻画的人物是谁,以及人物的形象特征是怎样的。你是选手之一,你会如何作答?
13、爷爷的芦苇荡
汪去
①奶奶去世后,爷爷还是不肯搬到新造的楼房,一个人孤零零守在村头那间红砖搭建的小房子里。
②老头的固执,让父亲和叔叔很是难堪。他们在老宅子上盖起了两座三层带院小楼,房间多的恨不得能开宾馆。然而老头却不给他们表现孝顺的机会。
③爷爷的房子前,有一大片湿地,生长着大片芦苇。这些家伙繁殖能力超强,似乎大风一吹,它们就得到了养料,嗤嗤地往上蹿。每年农历四月底五月初,爷爷会套上他的塑胶防水鞋,一头扎进芦苇荡然后朗声喊到:“今年的苇叶长的不赖啊!”身上挂满新打的苇叶,看起来像个白发绿巨人。
④每当此时,爷爷都很开心。幼时放学归来,我会帮他整理苇叶,把这些绿叶子从头到脚捋平,几十片一组,码齐。再用藤条植物的青皮做细绳,一小把一小把地扎紧。一把可以卖5 毛钱。每年端午前,光这些苇叶,就可以为他换来几百块吃药的钱。
⑤但是,老头很倔,即便年过七十病患缠身,也绝不是那种凡事都找儿子伸手要钱的主。我总以为,爷爷不肯搬离这个小房子,是舍不得大自然发给他的一年一次的“体己钱”。
⑥今年端午回家,路过芦苇荡,看见爷爷正独坐着抽烟。当年让我当马骑的宽阔后背,如今佝偻得让人心疼。我帮他点上一根烟,爷孙俩盘腿坐在新鲜的泥土上。爷爷手里握着一张褪色的照片,像握一片风干的鱼皮。这是一张多年前的旧照,据说出自一位到乡下揽活的照相人的手。照片上的爷爷身着那件穿了多年的“的确良”白衬衣,看得出奶奶也是“盛装出镜”。背景是再熟悉不过的芦苇荡,只不过很小的一片而已。
⑦“你可知道,这片芦苇,就是你奶奶种下的。”爷爷手里摩挲着照片对我说:“那时候穷啊,到了端午节吃不起粽子,你爸和你叔,看见别人吃,就哭喊着闹。你奶奶就栽了几棵芦苇,自己打苇叶,自己包粽子吃。”
⑧是的,奶奶包的粽子,温润过爷爷、父亲和我三代人的胃与心。她亲手挑选糯米、蜜枣、白糖,地锅里柴火烧旺,架上过年时蒸馒头的大笼屉,厨房里蒸汽缭绕,处处浓郁着苇叶的清香和米粒的糯香。
⑨但是自从奶奶半身不遂卧床不起后,这种独特的美味就再也尝不到了。奶奶在床上熬了七年。为了不影响孩子们工作,爷爷变身全职保姆。等到奶奶灯干油尽的那一天,爷爷也仿佛丢了魂魄,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
⑩仲夏的清风穿行而过,几只红嘴水鸟受到惊吓,小腿一蹬,呼哧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繁华褪尽的芦花荡着秋千从枝头飘下,落在爷爷的白头发上,也落在那张旧照片上。
⑪苇叶“沙沙”响,似乎在说老人之所以“不近人情”地坚守老屋,和老天爷的“体己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守在这里,无非是为了每天多看一眼这片芦苇。对于爷爷来说,这片充满灵性的芦苇荡,是他和奶奶的生活从贫穷走向殷实的见证,是酸涩而又馥郁的岁月记忆,是相濡以沫的真情,是年复一年尝遍荣枯却从未凋零的丰碑。
【1】文章围绕“芦苇荡”写了爷爷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自然段划线句。
【3】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⑩自然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4】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⑪自然段加点的短语“酸涩而又馥郁”的理解。
14、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愿 望
王举芳
①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走来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个中年女人。他们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那个小女孩的家。女孩正在帮姥姥择从地里挖来的野菜,看到陌生人进了她家的院子,慌忙站起身,躲到姥姥身后。
②姥姥站起身,说:“你们这是……”
③女人迎上去,握住姥姥的手说:“可找到你们了,这孩子就是杜鹃吧? ”姥姥一听,把身后的杜鹃拉到身前来说:“早听说你们要来,一直盼着呢。杜鹃,快,你城里的阿姨来看你了。”
④女人伸出双臂,示意杜鹃到她的怀里来。杜鹃怯生生地走过去,轻轻偎依在女人的肩头,就像依偎在妈妈的怀里,眼神里绽放着纯真的幸福。
⑤“哥哥呢?他怎么没有来看我? ”杜鹃把头从女人的肩膀上移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望着女人。
⑥“你哥,他……今天正好有事情,改天他忙完了,我一定让他来看你。”女人的眼里闪过一丝悲伤,但瞬间转成了笑容。
⑦吃过晚饭,杜鹃写完作业,就上床睡了。姥姥和女人坐在院子里说话。
⑧小村的夜晚很安静,连风都不好意思来打扰,天上的星星眨着清澈的眼睛,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月亮悄悄躲在树梢后,听女人和姥姥轻声细语却切切深情的谈话。
⑨女人长舒了一口气,说:“这是我儿子的愿望。”姥姥握住女人的手说:“孩子,我知道白发人送黑发人是怎样的一种伤痛。杜鹃的爸妈出车祸那阵儿,我真是不想活了,可是看看杜鹃,那么小的孩子没了父母就够可怜的了,如果再没了我,可就真成了风中草了。”
⑩“嗯,不能让孩子看不到希望。”女人轻泣着说。
⑪ “我儿子说他与杜鹃的血样配型很符合,明天我们就带杜鹃进城做心脏移植手术,我儿子撑不了几天了……”女人轻声哭泣起来。
⑫那个草上满是清露的早晨,杜鹃一手拉着男人,一手拉着女人,沿着弯弯曲曲的环山路,走出了小山村。
⑬儿子顽强地支撑着自己的生命,在得知杜鹃已来到医院时,带着一丝微笑,永远地离开了他眷恋的父母,离开了他做义工三年帮助的小女孩杜鹃。
⑭这个消息,女人没有告诉杜鹃,她不想让杜鹃幼小的心灵再一次受到沉重的打击。
⑮杜鹃出院了,女人带着她回到了小山村,看着杜鹃微笑如花的脸,女人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眼中含着泪花,笑了。
⑯几天后,看到杜鹃恢复得很好,女人说要回城了。杜鹃扑进女人的怀里,依偎着抱紧,就像抱紧自己的妈妈一样。
⑰杜鹃交给女人一封信,说让她坐上车时在车上看,女人微笑着点头。
⑱女人打开信:我知道哥哥的愿望,也知道哥哥和坏人搏斗,受了重伤,也许他就要去我爸爸妈妈去的那个遥远的地方。我那晚偷听了你和姥姥的谈话,我多么不想进城做手术啊,可是我心里也有一个愿望,我哭了好久,为了我的愿望,我决定跟你们进城做手术。我的愿望没有哥哥的愿望那么崇高,但是真诚的,我想说,我的愿望是——我想做你们的女儿,照顾你们一辈子。
⑲女人握着信,泪水再一次模糊了她的双眼,不同的是,这眼泪少了几分悲痛,多了几分润心的温暖。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
【1】本文以“愿望”为中心话题,请说说“哥哥”和“杜鹃”的愿望分别是什么?
(1)哥哥的愿望:
(2)杜鹃的愿望:
【2】选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小村的夜晚很安静,连风都不好意思来打扰,天上的星星眨着清澈的眼睛,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月亮悄悄躲在树梢后,听女人和姥姥轻声细语却切切深情的谈话。
【3】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揣摩下面句中“女人”“笑”的原因。
⑴女人的眼里闪过一丝悲伤,但瞬间转成了笑容。
⑵女人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眼中含着泪花,笑了。
【4】文中人物较多,感情丰富,全文洋溢着“爱”的温馨,请你说说文中表现出了哪几种“爱”?(写出两种即可)
15、请以“学会关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②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