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云南怒江州中考二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今天发试卷了我考得不是很理想在回家的路上总怕爸爸批评我真是让人提心吊胆

    B. 找了半天却没有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C.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D. 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跆拳道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 2、下面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把胳膊肘支在桌上,两手张开,托住自己的脑袋,憔悴得一如恹恹欲睡而又努力支撑着的学生。

    B. 在我眼里军队中人要有一种刚强的气息,一种不折不挠的气质。

    C. 春天来了,小伙伴们结伴春游,小溪边的野花格外美丽,我忍不住采了一朵,这真是妙手偶得的美丽呀!

    D. 老母亲拿着死去儿子的照片,触目伤怀,悲痛不已。

  •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蟋蟀的洞穴不豪华,很粗糙。

    B. 蟋蟀很珍惜自己的住所,很少搬家。

    C. 蟋蟀的住所远胜于其他动物,就连人类也没有它高明。

    D. 蟋蟀的卧室在洞穴通道的尽头,宽敞,光滑,干净,卫生。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亚奥理事会总干事侯赛因说,广州圆满精彩成功举办第16届亚运会,不仅在世界,而且在亚洲也产生了巨大而广泛的影响。

    B.清明小长假昨日结束了帷幕,晴朗暖和的天气使我市的公园和风景区大热,市郊景区的自驾游持续升温。

    C.记者从省职业病防治院获悉,这次检出的问题蔬菜的碘131测得值与前天测得值基本差不多持平。

    D.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是否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 5、选出对下列语法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生命不是赛跑,而是旅行,是对远方的无限向往与追求。①习惯了匆匆赶路的我们,常常忽略了沿途值得足的风景,忽略了内心最真实的感动。在追寻梦想的同时,不要忘记给心灵寻一处栖息之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②只有学会享受寂寞,才能宁静致远。

    A.“生命”“最”“一处”分别是名词、副词、数量词。

    B.“真实的感动”是偏正短语,”追寻梦想”是动宾短语。

    C.画线①句的主干是“我们忽略风景”。

    D.画线②句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

  • 6、下列属于成分残缺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自我保健的意识也在逐渐提高。

    B.通过这次的讨论,让大家统一了认识,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C.全社会都应树立互联网法治意识,自觉拒绝抵制网络不良信息。

    D.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 7、选出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欲与常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A. 食:吃。   B. 见:同“现”,显现。   C. 且:犹。   D. 等:一样。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回答后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下面哪一组句子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   )

    A. 中有足乐者 不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B. 慕圣贤之道 习其声,又近出前后 (《黔之驴》)

    C. 父母有裘葛之遗 一之犯死者二焉 (《捕蛇者说》)

    D. 烨然神人 为佣耕 (《陈涉世家》)

    2下列句子与“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B.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C.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D.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3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4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出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地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从”到“中庭”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公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2“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的“始”字有什么好处?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根据材料,完成练习:

    【事件回放】

    今年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考试,5月就没收了他的手机,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和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并声称没有手机就不参加高考。

    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小李这种状况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现在患上此症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来寻求帮助。(摘自互联网)

    【调查统计】

    某调查机构对我国某市上班族和学生族使用手机情况调查统计表

    每天使用手机时间

    比例

    依赖手机的原因

    比例

    1小时以下

    19.23%

    通信需要

    21.15%

    1到2小时

    21.15%

    放松需要

    42.31%

    3到5小时

    44.23%

    上网查资料

    19.23%

    5小时以上

    15.38%

    生活无聊空虚

    17.31%

     

    (摘自互联网)

    【网友声音】

    安娜:饭菜上桌前,捧着手机边娱乐边等待;上桌后,不是拿起筷子一尝美味,而是先拿起手机拍照传微博;吃饭时,一只手动筷子一只手按着手机键盘。一桌人都对着手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现在的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了。

    木棉:没手机时,我还能记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现在,完全记不住了,全靠手机来记,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淘宝、游戏……没事儿的时候就想掏出来看看,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而原本计划在现实中要做的事却一件也没干。

    向日葵: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摸手机,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上班也没啥心思,一有空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时间,而且还时不时看下有没有短信、未接来电什么的……

    野百合:最近手机玩得太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

    北方的狼:回家后,我一般都在网上,时尚、QQ、论坛、游戏……整天都与电脑面对面,工作是如此,娱乐更是如此。电脑逐渐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我不再迷恋外面的世界,也无心与朋友聚会了。不能想象,没有电脑的日子将会怎样度过……

    (摘自互联网)

    【专家观点】

    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158 分钟在手机上,远超全球平均值的117 分钟。中国人每天摸手机150次,除睡觉的8~9个小时,平均每小时摸手机10次。这太可怕了。 ——王忠武

    手机上瘾的人要学习如何“数字节食”,合理使用手机,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适当地强迫自己远离手机。——郁加凡

    “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病,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 ——鲁春晓

    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比如在手机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   ——毕爱红

    现代的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长期下去,不利于健康。——孔  屏

    (摘自互联网)

    1根据以上信息概括什么是“手机依赖症”?

    2从文中的调查统计表中,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3过分依赖手机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哪些办法可预防“手机依赖症”?

    5如果你是小李的朋友,你会如何开导帮助他?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诗文默写填空。

    (1)蒹葭凄凄,

    (2)   ,君子好逑

    (3)晴川历历汉阳树,

    (4)几处早莺争暖树,

    (5) ,西北望,射天狼。

    (6)满载一船星辉,  

    (7)《相见欢》中,让人读来大有言未尽意无穷之感的一句是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祥子盼望着拉上包月,讨厌拉散座儿。可是他到杨宅拉上了包月后为什么不顺心?请结合原著,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家乡

    汪曾祺

    ①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我读的小学的西面是一片菜园,穿过菜园就是河堤。我的大姑妈的家,出门西望,就看见爬上河堤的石级。这段河提有石级,因此地名“御码头”,康熙或乾隆曾在此泊舟登岸。运河是一条“悬河”,河底比东提下的地面高,据说河堤和墙垛子一般高,站在河堤上,可以俯瞰堤下街道房屋,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风筝在我们脚下飘。城里人家养鸽子,鸽子飞过来,我们看到的是鸽子的背。几只野鸭子贴水飞向东,过了河提,下面的人看见野鸭子飞得高高的。

    ②我们看船。运河里有大船,上水的大船多撑篙。弄船的脱光了上身,使劲把篙子梢头顶上肩窝处,在船侧窄窄的舷板上,从船头一步一步走到船尾,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欶的一声把篙子投进水里,扎到河底,又顶着篙子,一步一步向船尾,如是往复不停。大船上用的船篙甚长而极粗,篙头如饭碗大,有锋利的铁尖。使篙的通常是两个人,船左右舷各一个;有时只一个人,在一边。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种船多是重载,船帮吃水甚低,几乎要漫到船上来,这些撑篙男人都极精壮,浑身作古铜色。他们是不说话的,大都眉棱很高,眉毛很重,因为长年注视着流动的水,故目光清明坚定。

    ③看打鱼。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一般都是两条船,一船八只鱼鹰。有时也会有三条、四条,排成阵势。a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回临战状态。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劈劈啪啪,纷纷跃进水里,只见它们一个猛子扎下去,眨眼功夫,有的就叼了一条鳜鱼上来——鱼鹰似乎专逮鳜鱼。打鱼人解开鱼鹰脖子上的金属的箍(鱼鹰脖子上都有一道箍,否则它就会把逮到的鱼吞下去),把鳜鱼扔进船里,奖给它一条小鱼,它就高高兴兴,心甘情愿地转身又跳进水里去了。有时两只鱼鹰合力抬起一条大鳜鱼上来,鳜鱼还在挣蹦,打鱼人已经一手捞住了。这条鳜鱼够四斤!这真是个热闹的场面。看打鱼的,看鱼鹰的,都很兴奋激动。倒是打鱼人显得十分冷静,不动声色。

    ④我们有时到西堤去玩,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西湖,湖很大,一眼望不到边。湖通常是平静的,透明的。b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桔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很深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

    ⑤闻到一阵阵炊烟的香味,停泊在侧码头一带的船上正在烧饭。一个女人高亮而悠长的声音:“二丫头——回来吃晚饭来——”

    ⑥像我的老师沈从文常爱说的那样,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

    (选自《汪曾祺经典作品》,有删改)

    【1】小新围绕“看”找出了文章的3个场景,请你帮忙补充完整。

    角度

    内容

    (1)

    看街道房屋,看风筝飘,野鸭鸽子飞

    在河边近看

    (2)

    在湖边远看

    (3)

     

    【2】小新朗读文章时,对“这一切都是一个圣境”这句不知应该重读哪个词?请你指出,并说明理由。

    【3】汪曾祺认为,作家应该“让读者感觉到活着是美的,有诗意的,生活是可欣赏的”,请从④⑤段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赏析,说说作者是如何展现生活的美和诗意的。

    【4】文章开头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你觉得汪曾祺会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所描写的水乡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5】2021年适逢汪曾祺诞辰101周年,某杂志开设“汪曾祺经典散文欣赏”专栏,有人针对课本中《昆明的雨》写了如下一段简析,请你参照示例,也给《我的家乡》这篇文章写一段简短的评析,100字以内。《昆明的雨》一文围绕“雨”的话题,描写了仙人掌、菌子等与昆明雨季相关的事物和风情,展现了一个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表达了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文章形散神聚,情感含蓄动人。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烟火土灶

    白万伟

    ①一堆砖、一口锅,砌成朴素的农家土灶;一捆柴、一灶火,烹出喷香的乡间美食;一顿饭、一家人,过出和美的烟火日子。灶,似庄户人家的乳娘,默默地相伴岁月,哺育春秋。

    ②土灶,出身微轻。几块黄土敲打的土坯或煅烧的青砖,靠着土泥粘合,垒砌成或方或圆的灶台,再坐上一口黑铁锅;没有任何仪式,土灶便诞生在了厨房内或屋檐下。清代赵翼《恨海》第四回记述:东面墙脚下,打了一口土灶,树叶树枝,高粱秆子,铺满一地。这便是土灶的舞台,虽不绚烂,甚至芜杂,但却暖心暖胃、养人养家。

    ③土灶的食物,是柴草;各种各类,兼容并。修剪林子,砍下的树枝;秋风过林,落下的枯叶;树木更新,露出的朽木;收获庄稼,剩下的秸秆……皆可入灶。为不断炊,农人稍有闲暇,便上山割柴、打柴、拾柴。漫山的茅草,快镰扫过,一捆捆背出山;干枯的树枝,斧头砍过,一段段扛出山;林间的枯叶,耙子搂过,一筐筐挎出山。日积月累,陈年旧柴、今年新柴,垛满柴草场,或垒成柴院墙,昭示着农家的辛勤。

    ④若想人吃饱,先让灶吃饱。故而,烧火与做饭,前因而后果;火烧得好,饭菜才做得香。可掌握火候,绝非易事,需要耐心与技巧。蒸馒头、炖大肉,需要劈柴大火;炒小菜、煎鸡蛋,需要小柴小火;烙饼、摊煎饼,需要茅柴匀火。一根根、一把把柴草,送入灶膛;或猛烈、或温柔地燃起红暖的火焰;柴草燃烧的爆裂声,噼噼啪啪,清脆响亮,让人心生希望与期许。

    ⑤制作美食,是土灶的使命与荣耀。各色应时的食材,本是孤立、纯粹;经过灶与火的催化,在锅内搭配、融合,变成色香俱佳、滋味十足的食物,如魔术般神奇,却又富有人情味。土灶传承了土的厚道与包容,从不娇气;农家人尤其钟爱这一点,倾其所有、极尽所能地将煎炒烹炸、蒸煮烙炖等各种烹饪技法,在土灶上发挥得淋漓尽致、炉火纯青,变着花样满足家人的胃口。当炊烟袅袅、锅盖响动、饭香弥漫,那便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诗意而温馨。

    ⑥北方土灶,大都连着土炕。灶上做着美食,灶内火热从旁侧进入炕底,烧热了一盘土炕。寒冷的冬天,全家人在炕上闲聊、安睡,颇是惬意。灶里剩下的炭火,扒出放入火盆取暖;或用水浇灭,晾成木炭。也可趁着灰烬的余热,埋进几根嫩玉米、几枚土豆红薯、几只红辣椒、几头大蒜,片刻便可享受喷香的烧烤。这是农人的智慧,更是农人的幸福。

    ⑦灶吃的是柴草,奉出的是美食。许是出于对土灶的感恩与敬畏,善良、勤劳的农人,总会在逢年过节时,将盛出的第一碗饭,虔诚地仰面高高举起,意为敬天,祈求五谷丰登、全家殷实。而主妇们亦分外珍视土灶,常用坩子土将灶台刷得雪白,不能现出丝毫烟熏火燎的乌黑;甚至贴上瓷砖,溜光水滑;灶上器具、灶前柴草,总是码放整齐,或清理干净。因为,土灶似脸面,映衬着农家的生活品质。

    ⑧久居城市,渐渐远离了故乡的土灶,远离了烟火的味道,但对土灶美食的渴望却愈发深沉、浓烈。寻家大锅头餐馆,与友围坐灶台,在炭火温暖与淡淡烟香的笼罩中,开怀畅饮;时而续上一根木柴,恍然身在故乡。偶尔回家,我常静坐灶前,沉沉稳稳地烧火,看年迈的母亲在灶台上做出熟悉的家常美味;一时忽觉漂泊的心有了依托,踏实、温暖,这便是老家的感觉。

    ⑨土灶、柴草、烟火、饭菜、人家,这极具画面感的生活场景,我已久违。每时忆起,心中便五味杂陈,宛如舌尖上的美食,更是根植在心底的情愫。一口土灶,曾燃起农家红火的日子;而今,却燃起游子炽热的乡愁,永不熄灭。

    (摘编自《新一代》)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点题,接着描述土灶的出身与食物、土灶的使命与荣耀、农人的“敬天”等与“烟火土灶”相关的农家生活场景。

    B.文章第③段描绘出农人上山割柴、打柴、拾柴的劳作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农人辛勤劳作的赞许。

    C.文章第⑦段写农人将第一碗饭虔诚地举起和主妇们珍视土灶的缘由,是土灶映衬着农家的生活品质。

    D.全文围绕“烟火土灶”,融合了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节奏明快,而又具有典雅的风格。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的画线句子。

    灶,似庄户人家的乳娘,默默地相伴岁月,哺育春秋。

    【3】试归纳文中“土灶”的特点。

    【4】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文章结尾蕴含的思想感情。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也许渴望得到……

    请你以“我渴望得到 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写成记叙文,适当使用描写、修辞手法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