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有关《西游记》常识、内容及理解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明代吴承恩著的《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B.《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善变。他成功地将四棵柳树变成了师徒四人冒名顶替,而在小说第六回将自己变成土地庙时,将尾巴变作一根旗杆,竖在土地庙后面,被真君识破。
C.在流沙河,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大战,孙悟空和哪吒从旁相助才制伏对手,卷帘大将皈依玉皇大帝,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
D.猪八戒一路上帮助师傅师兄弟降妖伏魔;他憨厚淳朴,有着人的一些缺点,好色、好吃、贪睡,爱占小便宜,喜欢拨弄是非。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人们以为隆冬还没有过去呢!
B.城市绿化应因地制宜,突出环保和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C.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也自出心裁,别有一番风味。
D.在当地人心目中,李大夫是一位医德高尚、妙手偶得的好医生。
3、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他虚构的?——解说: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B.珍贵 昂扬 创新 海峡 ——解说:这四个词的词性各不相同。
C.殚精竭虑 鹤立鸡群 传统文化 人才济济 ——解说: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D.临水开轩,四面云山一幅画;凭栏远眺,万家灯火总关情。——解说:这句话运用了对偶的修辞,完全符合对联的格式要求。
4、下面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为) B. 尊君在否?(对父亲的尊称)
C. 博学而笃志 (坚定) D. 其一犬坐于前 (一只狗)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踱步(duó) 驳回(bé) 腐蚀(shí) 情不自禁(jīn)
B.劫难(jié) 蟾蜍(chán) 褶皱(zhě) 风雪载途(zài)
C.缄默(jiān) 蓦然(mò) 撺掇(cuàn) 海枯石烂(làn)
D.连翘(qiào) 龟裂(jūn) 农谚(yàn) 翩然而至(piān)
6、对诗歌《次北固山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 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 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自然的理趣。
D. 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7、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挫折使人性格坚韧。人人都会遇到挫折,遇到的挫折越多,那么战胜挫折的心理就越猛烈。因此,当遇到困难时,你不会退缩,你会勇于克服;当遇到失败时,你不会放弃,你会从头再来;当遇到苦难时,你不会抱怨,你会敢于战胜。挫折让你能够更顺利地走向成功,使你的性格坚韧。挫折的确是人生的财富一笔。
A.加点词“坚韧”“遇到”“苦难”词性不相同。
B.“你会勇于克服”“你会敢于战胜”句中的“勇于”和“敢于”是同义词。
C.“那么战胜挫折的心理就越猛烈”句中的“猛烈”是贬义词。
D.画线句子“挫折的确是人生的财富一笔。”语序不对,应把“一笔”放到“财富”前面。
8、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⑥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⑦者,无问其家;循⑧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⑨兼月⑩,疾者兼岁。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陛:宫殿的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⑥涂:同“途”,路上。⑦里:里巷。⑧循:巡视。⑨既事者:已有职业的人。⑩兼月:两个月,这里指发给两个月的粮食。
【1】古时没有标点符号,称文辞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句的停顿处。(标3处)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2】选文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了晏子这一“相”的形象。面对景公“被狐白之裘”却以“①______”为怪的情景,晏子没有与之正面交锋,先以②______的方式巧妙对答,以此引发景公的思考。接着晏子以古之贤君的做法为措辞引导景公,景公才能顿悟并且采取诸多扶危济困的措施。由此可见,晏子是一个③______的贤相。(第一空用原文回答)
9、阅读诗词,完成各题。
雪 诗
张孜〔唐代〕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①四壁。
到处爇②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③,蘸甲④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⑤劈。
注释:①椒:植物名,其籽实有香味,封建社会,富贵人家常以椒末和泥涂抹墙壁,取其温暖芳香。泥:用如动词,以泥涂抹。②爇(ruò):烧。③金丝:泛指乐器。丝,丝弦。④蘸甲:古人饮宴,酒要斟满,举杯喝酒时,指甲能沾到酒,这里的“蘸甲”指斟满酒。⑤皴(cūn) :皮肤因受冻而开裂。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以“长安”开头,表明所写的内容是唐朝京都的见闻。“大雪天”,说明季节、天气。诗人形象地用“鸟雀难相觅”来说明雪大的程度,大雪纷飞,迷茫一片,连鸟雀也迷失了方向。
B.“其中”二字过渡,从大雪天的迷茫景象写到大雪天“豪贵家”的享乐生活。“捣椒泥四壁”,是把花椒捣碎,与泥混合,涂抹房屋四壁。
C.“到处爇红炉”两句,写室内的陈设。“红炉”可以驱寒,“罗幂”用以挡风。红炉“爇”而“到处”,言其多也;罗幂“下”而“周回(周围)”,言其密也。这表明因室外雪大,风猛,天寒,所以椒房之内,也是一片凄骨寒冷。
D.诗的结尾,笔锋一转,“手脚生皴劈”,写“饥寒人”的手脚因受冻裂开了口子。这两句扣住大雪天“鸟雀难相觅”这一特定环境。
【2】结合诗文,分析本诗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分析一种手法即可)
10、习近平总书记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基。”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古诗词以其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某校组织开展主题为“我与古诗词”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山清水秀是我省的一大特色,为宣传这一特色,社团准备搜集整理有关山水的诗句,请从你熟悉的古诗词中选出两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的情况,活动小组对3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请根据表格内容完成题目。 中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情况调查表
阅读计划情况 | 读书笔记情况 |
|
|
有无计划 | 百分比 | 是否做读书笔记 | 百分比 |
有计划 | 10.1% | 每读必做 | 0% |
有时有计划 | 31.3% | 凭兴趣做 | 24.6% |
没有计划 | 58.6% | 从不做 | 75.4% |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阅读古诗词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
(3)王刚同学在谈到活动的收获时,写了下面的内容,请你读后完成①~③题。
学校诗词活动开展得非常好,【A】随着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觉得,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B】我们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运用古诗词、学习古诗词、享受古诗词。那么,【C】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首先,要加强背诵积累,其次,要注重对关键词的品析,第三,要通过想象进入诗词营造的意境,不断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①画线句【A】中,“________”一词使用不当,可以改成“________”。
②画线句【B】有语病,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C】处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连贯,过渡自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使至塞上》: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_____________。
(3)《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题》: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5)《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
(6)《如梦令》:_____________。浓睡不消残酒。
(7)《卖炭翁》:__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
(8)孔子谈论时间易失难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辛弃疾在《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中表明军民收复失地决心坚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掇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水浒传》)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后,在此遇到的英雄好汉是哪一个?后在什么事件中救了这位英雄?
13、阅读《我长大了》,完成下列小题。
(1)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2)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3)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4)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5)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6)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7)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8)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9)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10)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11)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12)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13)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14)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二个句子中“长大”的具体内容。
①小的时候想长大
②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
【2】文中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3】“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仿照“长大,意味着责任。”的句式另写一个句子,并结合实际谈谈对自己所写的这个仿句的理解。
仿句:
句意理解:
14、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丝路织锦
青玄
①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肯定,并沿用至今。从这条中西汇通的著名通道之命名可见,丝织品是当时中国沿途输出最具代表性的商品,织锦也是最能体现当时技术和艺术风格的物品之一。
②古代中国,中原地区最早最传统的织锦是平纹经锦。早在西周早期的墓葬中就已出现,后来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也发现不少此类织锦。随着中原的丝织品大量流入新疆及西域地区,当地的织法技术得以改变,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③公元四五世纪以后,丝绸之路日渐繁盛,西方织物的图案和设计开始影响中原丝织品,越来越多的具有西方元素的纹样和图案开始出现在织锦和刺绣上。有可能是内地工匠看到了或是从他人的描述中听闻了胡化织物的需求,主动设计了一些可能为西域所接受的甚至是带有西域纺织品特点的织锦,再将其送上了丝绸之路;也有可能是西域一带日渐发达的丝绸生产技术回流并逐渐影响了中原地区。总之,羊、鸟、鹿、象、狮子等各种动物图案,与伊斯兰教有关的新月纹样,以及深目隆鼻的胡人骑射、饮酒形像等,都在西北地区出土的中国织物上有所体现。
④隋唐之际,中原织锦的平纹经锦向斜纹经锦转变,图案、团花纹样和卷草纹样开始大量出现,由此形成了中国丝织图案的一大转折。可以说,在胡风的影响下,西城的动物纹样与中原的花卉线条完美结合,逐渐形成了中国丝绸斜纹经锦的新样。
⑤初唐时期,联珠纹锦开始深入中原内地,除了丝绸之路沿途可见,西安地区也有出土。与此同时,联珠纹样的形式开始多样化,常常与其他的装饰性纹样组合形成新的纹样,常见的有两圈联珠的组合、卷云与联珠的配合、联珠与花蕾的配合等。盛唐之后,符合中国审美的花卉取代代了联珠纹样,并与西来的动物纹样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团案图样。联珠团花的花朵变得饱满,花瓣轮廓更加细腻,层次也更丰富,发展成宝花纹样,这可能就是历史上所谓的“陵阳公样”,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与艺术交融的结果。
⑥丝绸之路沿途出土的积淀了胡化风格的丝蜩文物有不少,主要是织锦,少量为绮、绫和刺绣。那一方方虽残旧却仍艳丽的织锦上所表现出的胡化风格,或强烈或淡静,或模糊或清晰,默默沉淀,耀眼夺目,仿佛讲述着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也再次向世人表明,塞上驼铃、大漠孤烟的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中古时期中西贸易的主阵地,更是中西文化双向汇流的通道。
【1】下面这句独自成段的话,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它所在的正确位置应该是:( )
织锦的织法技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织锦的纹样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A.①②段之间 B.②③段之间 C.③④段之间 D.④⑤段之间
【2】下列有关选文结构或写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全文看,选文所用的说明顺序主要是时间顺序。
B.选文从织法角度,主要介绍了平纹经锦、斜纹经锦、联珠纹锦这三种织锦类型。
C.全文是“总分”结构,第②-⑥段都属于“分”的部分。
D.从说明语言上看,本文总体上属于“平实说明”。
【3】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丝绸之路是一条以长安为起点,直到地中海各国的陆上丝绸贸易通道。
B.中原丝织品上的西方元素纹样和图案是西域丝绸生产技术回流影响的结果。
C.丝绸之路沿途出土的丝绸文物有不少,主要是织锦,少量为绮、绫和刺绣。
D.丝绸之路是中古时期中西贸易的主阵地,它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与艺术的交融。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本来我可以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本来我可以沉默,却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本来我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本来我可以面对,却因胆怯而逃避……”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也许,这就是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请以“本来我可以 ”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得抄袭、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以及个人真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