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贸然mào 妖娆yáo 赃物zāng 与日具增jù
B. 天骄jiāo 惊赅hài 瞥见pēi 李代桃僵jiāng
C. 琉璃liú 恣睢zì 撩逗liáo 自惭形秽huì
D. 游弋yè 濡养rú 麾下huī 形消骨立xiāo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龟裂(guī) 归省(xǐng) 亢奋(kàng) 销声匿迹(nì)
B.怅惘(cháng) 农谚(yán) 争讼(sòng) 戛然而止(jiá)
C.羁绊(jī) 连翘(qiào) 磅礴(bó) 夜深星阑(lán)
D.冗杂(rǒng) 晦暗(huì) 山麓(lù) 张灯结彩(cǎi)
3、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各电视台的共同努力下,使纪录片《一代宗师——周培源》在无锡电视台播出。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C.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
D.教师节前夕,他瞒着王明和李曼制作了一本纪念册,准备把它作为礼物送给谭老师。
4、下列各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上山赏雪。
B.春华秋实,没有那海藻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收成呢?
C.他对自己已取得的那些成就总是津津有味。
D.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粉白黛绿、花枝招展的妇女们,笑语盈盈的不休。
5、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运用正面描写,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热情好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明写鱼,暗写水。整句无一“水”字,但澄澈的潭水如在眼前,这是运用了对比手法。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既是作者对凄清环境的感受,也是作者政治受挫、遭贬谪后无法摆脱忧伤心情的自然流露。
D.“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6、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狭獈(ài) 缥缈(piāo) 庇护(pì) 拈轻怕重(niān)
B.称职(chèng) 绻伏(quán) 凌乱(líng) 见异思迁(yì)
C.馁当(tuǒ) 钦差(qīn) 坍塌(dān) 怪诞不惊(jīng)
D.柠檬(níng) 澄澈(chéng) 惩戒(chéng) 挑三拣四(jiǎn)
7、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绵延 滑翔 突兀 随声附和 咄咄逼人
B.莅临 憔悴 云霄 不漏痕迹 大相径庭
C.温驯 障碍 缥缈 骇人听闻 迫不急待
D.禁锢 怂勇 虐待 怪诞不经 漠不关心
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
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①。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②以来,至于麟止③,自黄帝始。
(选自司马迁《太史公自序》)
【注】①缧绁(léi xiè):监狱。②陶唐:即唐尧。③至于麟止:汉武帝元特元年,猎获白麟一只,《史记》记事即止于此年。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有时朝发白帝
B.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草色入帘青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能否将语段(一)中两个段落的内容互换位置?为什么?
(4)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具体内容,说说排比在两语段中的表达效果。
9、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在“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用_______和_______两个字生动形有趣地写出了早春给自然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2】请说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0、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电视、报纸、手机应用中的广告并不少见,把广告做好也是一门学问。你们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为武汉打广告”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为了邀请外地游客来黄鹤楼游览,请你用对联的形式创作一则广告语。
【2】针对这次主题活动,有同学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好东西不用打广告。你对此怎么看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100~120字)。
11、写出古诗文名句
(1)山际见来烟, 。
(2)深林人不知, 。
(3) ,思君不见下渝州。
(4) ,何人不起故园情 。
(5)《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战士终于凯旋的诗句是 , 。
(6)《木兰诗》中运用夸张手法写出征途之遥,生活之苦的诗句是 , 。
12、《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天宫”空间站,是我国在地外空间建造的大型空间设施,整个空间站设计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②空间站首先要确保航天员在轨驻留的安全。“天宫”空间站在外部构型上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包括核心舱、两个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五个模块,整体呈T字构型。核心舱居中,问天、梦天两个实验舱分别连接于两侧。正常情况下,核心舱作为空间站控制管理中心,对整站进行统一控制。一旦它出现故障,可通过舱段重构将控制管理功能转移至问天实验舱,实现单舱段故障情况下,整站仍可安全运行。同时,问天实验舱也配置了一套与核心舱同样的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在核心舱出现失火、失压等故障情况下,航天员就可在问天实验舱内等待地面处置故障和救援。核心舱还设有前向和后向对接口。前向对接口可以对接载人飞船,若空间站发生危及航天员安全的重大故障,航天员可搭乘停靠的载人飞船及时撤离空间站,返回地面;后向对接口主要用于对接货运飞船,保证空间站和航天员的补给物资。
材料二
③空间站要实现连续驻留航天员,就要在生活和工作方面为其提供保障。核心舱作为空间站的“智慧大脑”和航天员主要的生活场所,可用空间达到了约50立方米,不仅能保证航天员在轨工作,而且还设有太空生活必备的卫生区、独立睡眠区,以及各具特色的锻炼区和就餐区,这些大大提高了航天员的生活质量。空间站建设完成后,两个实验舱也将成为航天员在轨工作的重要场所,空间站可用空间将达到约110立方米。空间站上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很地球”。航天食品营养均衡、色香味俱全,就餐区还配备了食品加热、冷藏等设施,确保了航天员在太空吃饱吃好。空间站内还有一间“包裹式淋浴间”,解决了航天员太空洗浴的难题。空间站内部的所有工作设备都采用了“防出错”设计,从标志、颜色、外形方面予以区分,为航天员高效完成工作提供保障。空间站还实现了“无线WiFi”全覆盖,航天员佩戴骨传导耳机就可以在各个舱段进行通话,而且他们在站内任何位置都可以实现与地面通话。
材料三
④空间站作为人类探索太空的平台,需要航天员长期在轨参与其建造和运营,这样才能提升空间站在轨运行的价值和效率。所以,空间站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航天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太空环境复杂又危险,航天员需要对空间站进行照料和维护。空间设备的安装、维修、更换等,都需要调动航天员的主观能动性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在轨驻留期间,圆满完成了两次出舱活动,完成了大量的空间站组合体平台巡检测试、设备维护、物资管理和站务管理工作。同时,航天员还要在空间站内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共完成了40余项在轨实验和试验任务,80余项在轨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此外,载人空间站有了人的参与,就可以通过天地往返运输,实现实验模块更换及实验样品返回,更有利于后续研究的深入。核心舱还配有机械臂操作台,航天员可以在终端操控机械臂,配合出舱活动的航天员完成任务。如今,航天员不仅是载人航天器中的乘客和驾驶员,而且逐渐发展成为了空间科学家、航天器工程师和太空教师……在航天科技的支持下,航天员充分发挥着人的主观能动性。
【1】根据材料一的信息,空间站结构图中应填入的相应名称是:①______②______
【2】下列选项中对于以上材料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甲】空间站建设完成后,可用空间将进一步增加,保障航天员在轨生活和工作的质量。
【乙】空间站虽然实现了“无线WiFi”全覆盖,但航天员只能在指定操作区域与地面通话。
【丙】航天员作为空间站的操控者,在轨期间唯一的任务就是照料和维修空间站。
【3】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天宫”空间站“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1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把老钥匙
王举芳
⑴回到家时,母亲正翻箱倒柜。杂乱的地面让我无处落脚。我说:“妈呀,您这是在翻传家宝吗?”
⑵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见我的钥匙没?”
⑶“喏,在这儿。”我从玄关柜上拿起属于母亲的那串钥匙。
⑷“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宅的,老宅的那个。”母亲的语气和神情有些焦急。我和母亲几乎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母亲要找的钥匙。母亲坐下来,情绪有些低落。我说,妈,您就别总想着老宅了,咱又不回去住了,有没有钥匙都一样。母亲叹了一口气,开始收拾地上的凌乱。
⑸其实,我没有告诉母亲,弟弟正四处托人,要把老宅卖掉。弟弟说老宅总空着,时间久了,房屋会倒塌的,到时候想出手都不好意思谈价钱。
⑹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看着那些钱,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石头。
⑺那天下班,在小区外碰到三婶。三婶是我家后邻居,和我们家没有亲属关系,按村里辈分我这么喊她。三婶说,我正发愁找不到你家呢,你说这城里的楼一个框一个框的,看着都叫人眼花缭乱。我让三婶家里坐坐,她直摆手,说没啥大事,就不去家里了,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我,说这钥匙是你们家老宅的,啥时候想回家就回。原来是她家买了我们家的老宅。
⑻母亲没再提钥匙的事儿。我想着老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也就再不能回去,就没跟母亲提钥匙的事儿,把它包裹好,放在了柜子顶上的一个盒子里。
⑼农历六月六,我们老家有传统庙会。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无奈,我和弟弟只好依着母亲。一路上母亲说着故乡风俗和旧年往事,精神从未有过地爽朗,她没有看到我和弟弟偶尔交汇的眼神里都藏着忐忑。
⑽三婶听说我们回来了,招呼我们去她家里。做邻居的那些年,三婶和母亲一直处得很好,亲姐妹一样。吃过晚饭,三婶拿了几床铺盖说,你们别嫌,都是干净的。走,到你们家去,你们还睡你们各自的屋。三婶掏出钥匙打开老宅的锁,我们怔怔地望着那干净整洁的院子,有些恍惚,仿佛我們从未离开过。
⑾我送三婶到大门口,对她说谢谢。三婶说,咱不说远亲近邻,我懂你妈的心思。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家。庄稼人走到哪里,其实根都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另外,我给你们钥匙,还有一个原因。还记得你在家的时候,经常问我为什么总带着一把老钥匙吗?我的老家在遥远的山里,是土房子,因为一场突来的泥石流,房子没有了,但母亲一直让我们自个儿保存着属于自己的那把老钥匙。想家的时候,我就看看老钥匙,摸摸老钥匙,想象着转动钥匙打开门锁,爹娘兄妹啊,那些熟悉的物件啊,一下子呼啦啦在眼前演电影,心里就热乎乎的,就连当初的一些懊恼、吵闹都成了好。你们想回来看看的时候就回来,这里啥时候都是你们的家。
⑿三婶眼里有亮光闪烁。我也感觉似乎有水滴落进了眼里。
⒀回城后,我把三婶送来的钥匙给了母亲。母亲摩挲着钥匙说,家门的钥匙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你还是个有家可归的人。
⒁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有时候我也会摩挲那把老宅的钥匙。那一个个齿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⒂三婶来电话说村里要建社区了,老房子要拆迁了,用不了多久,老家的人也都要住进楼房里了。停了停,她说:“也好,咱们有钥匙。”
⒃几年过去了,母亲一直保存着那把老钥匙,再也未丢过。
⒄老钥匙陪着母亲风来雨往,不经意间常生斑斑锈迹,但都会被母亲那厚重、灵巧的双手反反复复摩挲着擦亮。
(选自《时代文学》2018年第7期,有删改)
【1】请参照下面表述将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母亲寻找钥匙——( )——( )——陪母亲回老宅——( )
【2】理解文中第十四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那一个个齿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3】阅读第九段画线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我”和弟弟“忐忑”的原因。
【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婶这人物形象。
【5】文中的“老钥匙”承载着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15、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常问。因为问,我们有了许多的收获。你看:问师长的结果,可能得知识方法;问同学的过程,可能获友谊知己;问父母,懂礼义廉耻;问路人,显文明品质;问自己,知对错得失……
生活中,你问了吗?亦或者,有人问你了吗?
请以“问”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抒发真情实感。2.不得套作或抄袭。3.600字左右。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