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一把枪”比喻的历史事件是( )
A. 三国协约的形成 B. 萨拉热窝事件 C. 三国同盟的形成 D. 凡尔登战役
2、世界依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下列能体现大国强权政治的会议有( )
①巴黎和会
②慕尼黑会议
③万隆会议
④雅尔塔会议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类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全世界所有国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目前最严重的问题是
A.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 B.网络安全和粮食问题
C.生态和人口问题 D.资源问题和生态问题
4、以下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在这种数据对比下,中国提出的应对方案是( )
A.实行“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建立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提出“大跃进”,实行全民大炼钢 D.建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和技术
5、下图为英国漫画家悉德尼·乔治·施特鲁尼1945年9月3日所绘《新的旗帜》。对该漫画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作者通过漫画告诫日本当政者,不要招惹英美西方强国
B.作者用枪管代替太阳光正是表达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讽刺
C.中间背着武士刀的士兵正象征着日本帝国主义穷兵黩武
D.众多枪管就是众多力量,它们一起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
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由此可见
A.英国向德国勒索钱财意在20年后发动战争
B.英国与德国的矛盾经过一战没有得到解决
C.英国从德国得到的钱财使用期限是20年
D.英国为了20年后的战争与德国签订和约
7、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在商鞅变法中直接给农民带来红利的措施是( )
A.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B. 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C. 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
D.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8、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论述,错误的是
A.6月初后,运动中心在北京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其导火线
C.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9、2022年3月18日,河南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入选“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考古学家在遗址西侧发现了一条人工运河,构成了大型环壕聚落,是中原地区首次发现史前码头性质的遗迹。这说明
A.中原文明领先世界其他文明
B.中原先民具备河道利用能力
C.原始社会开始出现海外贸易
D.黄山遗址已有早期国家形态
10、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这场剧变中,一分为二的国家是
A. 民主德国
B. 南斯拉夫
C. 波兰
D. 捷克斯洛伐克
1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B.德意日貌合神离
C.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势力强大 D.美国的原子弹威力巨大
12、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有
①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签订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宣告成立
③中共“七大”的召开④日本制造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悲壮而辉煌的一页。为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九年级(3)班决定编排一部抗战历史剧,下列情景不应该出现在剧中的是( )
A.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实行“兵谏”,震惊中外
B.南京城被攻陷,无数的中国人被日本侵略者残忍杀害
C.李宗仁指挥军队在徐州附近的台儿庄打退敌人,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
D. 战士们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匍匐前进,渡过了泸定桥
14、1949年,中国现代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产值的17%,几乎没有重工业;1952年,现代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6.6%,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35.5%;1957年,重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8%。对这几个数据的说明,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A.中国逐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中国已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C.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得到合理调整
15、“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对该民谣理解正确的是
A.1929~1933年经济政治危机爆发
B.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得到解决
C.资本主义制度彻底崩溃
D.美国经济出现永久性衰退
16、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图所示金印印文反映的是( )
A.汉朝与印度之间的交往
B.汉朝与朝鲜之间的交往
C.汉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
D.汉朝与欧洲之间的交往
17、“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描绘哪一历史事件造成的惨状?
A.黄巢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陈桥兵变
D.安史之乱
18、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A. 改革银行制度 B. 整顿农业
C. 调整工业 D. 兴建公共工程
19、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从会议签订的《凡尔赛条约》)看,以下内容最能体现会议实质的是( )
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 B.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C.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D.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20、“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下列选项与材料中的“上”无关的是( )
A.重用贤能 B.改革漕运制度
C.整顿吏治 D.首创刺史制度
2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是______,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______。
22、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______、______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______与______状态。
23、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北伐的对象是( ),孙传芳和( )。
24、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____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东汉时,_____改进造纸术。
25、武汉历史上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创办的_____(企业),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的_____起义,敲响了清王朝覆灭的丧钟。
26、下列哪几项措施有利于我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
①西周行分封制 ②元朝推行行省制度 ③明清时期八股取士 ④清朝设军机处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27、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_____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为了寻找出路,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对外扩张。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_____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接着,日本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建立_____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
28、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地区:起义烽火燃遍了北起________,南到________的广大地区
29、
| 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时间 |
|
|
|
开始国家 |
|
|
|
主要标志 |
|
|
|
重要发明 |
|
|
|
新能源 |
|
|
|
影响 |
|
|
|
30、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其成员的关税水平普遍________,贸易壁垒进一步________,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的________年里,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倍。世界贸易组织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它与________一起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________,推动着世界的________
31、儒家思想学派是由谁在什么时候创立的?它在其发展过程中遭到的第一个沉重打击是什么?后来又是怎样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的?
32、试分析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33、20世纪前半期,欧洲经历了哪几次大规模战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促使欧洲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840年至1919年,我国铁路总长达10926千米。1876年英国怡和洋行在上海和吴淞间修筑了一条14.5千米的窄轨铁路,被清廷看作奇技淫巧,花费巨款赎回拆毁。 清末30年中,建成京奉、京汉、京张、津浦四条官办铁路干线以及华北的正太等线;西南的滇粤等官商所办各线,总长约达9292千米。其中列强利用各种方式侵夺路权在华建筑的铁路达3718千米,占铁路总长度的40%以上。纵观民国初期的铁路,除京绥、陇海、粤汉等铁路稍有成效外,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一卷)》
材料二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摘编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铁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铁路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