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班会课上,丁小明同学积极地听取了大家对自己的批评教训。
B.通过阅读这封情真意切的家书,给了我心灵极大的安慰。
C.当舒适、快捷的高铁列车疾驰在遍布全国的调整铁路网时,作为中国人,难道你没有感受不到祖国的强大与美好吗?
D.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满足观众需求,是每一台春晚努力实现的目标。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质朴(pǔ) 感慨(kǎi) 捶打(chúi) 恍然大悟(huǎng)
B.荫蔽(yīn) 和蔼(ǎi) 徘徊(huái) 人声鼎沸(dǐng)
C.倜傥(tǎng) 花苞(bāo) 一霎(shùn) 人迹罕至(hǎn)
D.睫毛(jié) 宽敞(chǎng) 静谧(mì) 花团锦簇(z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表示谦称的一项是( )
A.令堂身体可好?
B.欢迎光临寒舍。
C.特意登门拜访。
D.您老人家高寿?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默契 海枯石烂 诀别 眼花瞭乱
B. 嘈杂 人声鼎沸 制裁 轻而易举
C. 娴熟 顾名思意 幅射 月明风清
D. 藉贯 粗制滥造 荣膺 一泄千里
5、下面哪个不是有关鲁智深的一个情节:( )
A.大闹五台山
B.大闹野猪林
C.大闹飞云浦
D.倒拔垂杨柳
6、阅读下面的文字,选出对其分析正确的一项( )
①在苍穹之上的骄阳,永远仿佛都是那么的饱满且鲜活,从升起到落下;阳光总是那么的强烈和耀眼,无论是在盛夏的哪个时刻;就连夕阳,火红的血色余晖镀着落日的金粉,金色和红色的结合,完美到无懈可击,仿佛可以吞没天地。②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还有这些身边陪伴着你一起读书的少年。③这样的佳景,永生都不会忘记。
A.“盛夏”和“这样”都是名词,“吞没天地”是补充短语。
B.“金色和红色的结合,完美到无懈可击。”句中的“结合”做谓语。
C.“阳光总是那么的强烈和耀眼,无论是在盛夏的哪个时刻。”是表现条件关系的复句。
D.“在苍穹之上的骄阳,永远仿佛都是那么的饱满且鲜活,从升起到落下。”此句有语病,应将“永远仿佛都是那么的饱满且鲜活”和“从升起到落下”调换位置。
7、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节假日期间外出游玩,建议家长禁止孩子不去水深危险的地方。
B.通过搭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使我市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C.张亮以2小时19分的成绩刷新世界纪录,成为全世界陆上赛艇马拉松划得最快的人。
D.家里的客厅内常常回荡着爸爸爽朗的笑声和妈妈深情的眼神。
8、核舟记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口 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神情与苏、黄不属(___________) ②诎右臂支船(__________)
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___________) ④俄而百千人大呼(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3】甲文的雕刻者和乙文的口技表演者都技艺高超,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分别写出两点)
9、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首联哪两个词语暗示诗人身在异乡,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埋下伏笔?
(2)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了怎样的生活哲理?
10、学校开展以“孝”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回答问题。
(1)同学小A为活动画了一幅插图,老师让你用对偶知识给插画补全主题标语。
主题标语:亲穆存心幼尊长;____________父传子。
(2)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图画的内容?
(3)传统的“孝”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00后”的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A、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认识不足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有的时候我真的需要通过网络获取更多资料来把老师布置的工作完成的更好,不想仅仅是绞尽脑汁后就骗自己说尽力了。
C、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特点一:__________
特点二:__________
11、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②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④)这正如地上的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⑤ 吴均《与朱元思书》中“ , 。”两句从侧面烘托富春江水的清澈。
⑥《岳阳楼记》中描写有风时湖面微波粼粼,无风时月影倒映水中的句子是“ , 。”(范仲淹《岳阳楼记》)
12、名著阅读。
(1)冬天过去了,窗外已春意盎然。他动完了最后一次手术,总算死里逃生,但已毫无血色。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待在医院里了……医生建议他再做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填人名),文中“他”决定做的“别的事”是指______。
(2)有人说,苦难能锻炼一个人;也有人说,苦难能毁灭一个人。你赞同哪一种说法?请从以下备选人物中选择其中一个,并结合他的相关故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A.祥子(《骆驼祥子》) B.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3、阅读《温暖》完成小题
①那一年,我中学还没毕业便到省城去打工.其实我并不想离开学校,但贫穷的家境让我必须早早地去挣钱,分担家里的困难.我背着行李在寒冷的车站广场上冻得浑身发抖,最后,父亲以前的工友把我送到了一个铝合金加工厂.
②老板的冰冷自然不用说,但给的待遇还可以,每月除了定时发工资还管吃管住,这对一个学徒工来说,已是很好,我便心怀感激地留在这里.
③其实,老板并不愿意留我这种刚出校门又笨手笨脚的人,只是不好意思抹朋友的面子罢了.而我的宿舍就是加工厂,一个破旧的小仓库.第一个晚上,我几次冻醒.后来干脆不睡了,听着外面呼啸的寒风,泪流不止.
④我告诉自己,必须坚持,没人能帮我.门口本来有一个小地炉,我真想用它生火,温暖一下房间,但老板来的时候很明确地说了,给我这么高的工资,又给我找住的地方已经很不错了,过冬取暖问题自己解决.
⑤城市里煤那么贵,我的这点工资还要补贴家里,根本无力购买,这要是在农村还可以到野外捡点干树枝什么的,可城里只能用钱买柴火,我同样舍不得花钱.所以,房间只能这样冰冷着.
⑥在厂子西北墙角就有煤和柴,但这是给打更大爷的,并不是给我的.好多次,我都想偷偷地趁大爷中午不在的时候烧一点,可我还是克制了自己。
⑦隔壁打更的大爷七十多岁了,他的屋子很温暖.他是老板的舅舅,白天不在这里,晚上才过来.晚上,我下班之后没地方去,便去找大爷聊天,顺便也在大爷的房间里暖和一会儿.
⑧不知不觉,我和大爷成了忘年交.极寒的天气里,大爷每天都拉着我聊得很晚,我知道大爷在照顾我,我的心里充满着感激,我也把大爷夜晚上巡视厂房的事全都揽了过来。
⑨一天中午,大爷和一个瓦匠模样的人开着一辆装满砖的三轮车来到厂里.我忙问大爷这是做什么.大爷说屋里炉子总回烟,把烟道收拾一下,我嗯了一声,没有说什么,帮着大爷卸完砖就走了.下午,老板带着我们到外地去干活了,两天后才回来.
⑩回来的那天晚上很冷,想着我那冰冷的小仓库,我就有点打怵.可令我吃惊的是,刚一开门,突然一阵热气迎面扑来,与大爷房间相隔的那面墙满是水珠,用手一摸都是热的.我立即来到大爷的房间,他正在收拾屋子,在靠近我房间的那一边,新砌了一个排烟道,刹那间我明白了一切.站在那里,泪水流了出来.
⑪大爷笑了,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轻声对我说:“孩子,你老板是我亲外甥,有些事我不好说,但砌个烟道我还可以做主 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吗?”我摇头.“孩子,这都快三个月了,你的屋子也有炉子,可天这么冷,我墙角的劈材和煤从来没少过 你是个好孩子 ”
⑫那天晚上,我睡得特别香,没有被冻醒,因为那面火墙一直释放着温暖.那是从未有过的温暖,渐渐地沸腾了我的心
【1】梳理“我”来到省城打工的经历以及内心情感的变化,完成下表
打工经历 | “我”找到一份工作 | (2) | (3) | 大爷借修烟道之名,让我拥有了一面温暖的火墙 |
情感变化 | (1) | 泪流不止 | 充满着感激 | (4) |
【2】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列举一处并谈谈其作用。
【3】请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小说第4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好多次,我都想偷偷地趁大爷中午不在的时候烧一点,可我还是克制了自己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标题“温暖”的理解。
14、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等待敲门
谭纯武
①谁家有人敲门,咚咚咚……
②客厅的桌上,孤零零地摆着一只酒杯和一副餐具,反射着冷冷的光。墙上的电钟告诉一双滞呆的眼睛,已经到了中午时分。
③外面又响起了敲门声。
④叹息声充斥了整个客厅。酒杯与嘴唇接吻,眉头一皱,复又分开。墙上赫然挂着一张全家福。
⑤真想睡呵!一觉睡下去,把人世上所有的一切都忘掉,再也不醒来。老人离开桌前,昏然地倒在沙发上……
⑥“爷爷……”
⑦“爸爸……”
⑧这时,儿子、儿媳、孙子……一个个都从“全家福”上走下来,围住老人谈呀,闹呀。老人甜甜地闭上了双眼。
⑨咚咚咚……谁家又有人敲门呢?
⑩桌上,孤零零地摆着一只酒杯和一副餐具,反射着冷冷的光。
⑪老人来到窗前。满目秋风秋雨,遍地枯枝败叶,老人不禁打了个寒噤。他抬起双眼,朝萧萧长街望去。那里,一只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着,与老人默默对视,仿佛在诉说一种无言的忧郁与惆怅。它也在等待?
⑫晚风吹着门前的法国梧桐,沙沙作响,勾起了老人的思绪。人生、欢聚、离别一一涌上心头。突然,他眼前浮现出儿女们的笑脸,热闹而令人心醉的家庭晚餐。如今,儿女们大了,走了。他老了。他总是这样伫立在窗前,用期盼消磨被寂寞打湿的日子。街灯一盏盏地亮起来,闪着黯淡的光。他觉得这灯光很凄然,难道它们也担心因为明天太阳的升起,自己的生命之灯从此熄灭?
⑬天完全黑了。老人仍然望着窗外,他从来没有感到像今晚这么孤独、寂寞。很久很久了,儿女们一直没有回来,他多么想对他们诉说,诉说只有老年人才会有的孤独的内心世界。唉!要是人不老,要是还没退休,要是儿女们永远也不长大,要是……
⑭远处电信大楼的钟声已敲响二十三点。这钟声使他想到秋天过后,寒冷的冬日就要来临,他的心一阵紧缩,不敢再想,浑浊的泪水流过面颊。
⑮咚咚咚,有人敲门。会是谁呢?老人先是一惊,旋即又生出一种漠然的感觉。
⑯他慢慢地转过身来,踽踽朝门口挪去。
⑰“呵呵!是你,老万头!”老人紧紧抓住他的手,生怕他逃掉似的。
⑱“老哥,你也没睡,想和你聊聊……心里堵得慌啊!”
⑲“怎么,你家也唱空城计?”
⑳老万头苦笑着点点头。
㉑老人老泪纵横,声音颤抖地说:“快,快进来!”
【1】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墙上赫然挂着一张全家福。
(2)老人紧紧抓住他的手。
【3】结合语境,赏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老人先是一惊,旋即又生出一种漠然的感觉。
【4】“谁家有人敲门,咚咚咚……”“外面又响起了敲门声。”“咚咚咚……谁家又有人敲门呢?”这样意思差不多的句子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何作用?
【5】文章结尾别具匠心,请说说这样结尾妙处何在?
15、根据要求作文。
艾青说:“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
他的这句话带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
(注意)选择上面任意题作文,都要遵循下列要求:①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②文中如果出现校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代替;如出现人名,请用小刚、小志、小芳、小晶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