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云南临沧中考三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尔基,苏联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B.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C.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中国传统戏剧都属于话剧。

    D.《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开展,让我们长沙市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长沙城的面貌焕然一新。

    B.考场上沉着、冷静、认真、仔细,是我们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C.什么是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就是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集起来的力量。

    D.在寒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 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显示出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B.“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以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突出了小石潭周围环境之“静”,表现了作者游玩时的愉快的心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若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在天涯海角,也还是如近邻一样亲近,表明知心朋友的声息相通。

    D.白居易《卖炭翁》诗中的“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将老翁的命运和他所烧所卖的炭紧紧联系起来。

  •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 《登勃朗峰》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马克·吐温,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C. 庄子,名周,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D. 《回延安》作者是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如“白羊肚手巾”“羊羔羔”等,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鸡年春节,铺天盖地的各类网络红包,让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B. 学校宣布将开展食品安全常识教育活动,用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C. 在8.1级的强震中,尼泊尔许多以砖木结构为主的古建筑出现了受损和坍塌。

    D. 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选出分析与判断错误的一项(     

    “故乡晨曦在一片远山中,密密的山路一直飘到了沉睡的荒地上。它唤起了石桥上的尘埃,它驱散了一夜的静谧,它轻舞着隐约的纱衣,绽放出羞涩的微笑。井台咯吱咯吱地呻吟,牛羊脖子上的铃铛叮当作响,一切都那么恬静美好……”

    A.首句中加点词的词性依次是助词、动词、介词、名词。

    B.这段话中加下划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C.“咯吱咯吱”和“叮当”都是拟声词。

    D.“恬静”“美好”中间可以添加连词“但是”。

  • 7、下列选项,括号内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年,热映电影《长津湖》讲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们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顽强拼搏的英勇事迹。(“力量悬殊”指双方力量差距很大,含贬义;“顽强拼搏”“英勇事迹”结构不同。)

    B.抓住时间窗口,逆转自然界遭受的破坏,只能靠所有国家联合起来,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这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

    C.《常州日报》某新闻图片标题为“常州萝卜干,晒出幸福味”。(“晒”是动词,一语双关,既写出了人们晾晒萝卜千的忙碌场面,又表达了人们收获满满的喜悦与满足。)

    D.春天,梨花盛开,满树梨花芬芳四溢,仰头可见枝叶间挂着数不清的果实。(这是个病句,前后矛盾。)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至元二十三年,集贤学士程文海荐宋臣二十二人,以枋得为首,辞不起。又明年,行省丞相忙兀台将旨诏之,执手相勉劳。枋得曰:“上有尧、舜,下有巢、由,枋得名姓不祥,不敢赴诏。”丞相义之,不强也。二十五年,福建行省参政管如德将旨江南求人才,尚书留梦炎以枋得荐,枋得遗书梦炎曰:“今吾年六十余矣,所欠一死耳,岂复有它志哉!”终不行。郭少师从瀛国公入朝,既而南归,与枋得道时事,因相与痛哭。

    福建行省参政魏天祐见时方以求材为急,欲荐枋得为功,使其友赵孟類来言,枋得骂曰:“天祐仕闽,无毫发推广德意,反起银治病民,顾以我辈饰好邪?”及见天祐,又傲岸不为礼,与言,坐而不对。天祐怒,强之而。枋得即日食菜果。

    二十六年四月,至京师。已而病,悯忠寺,见壁间《曹娥碑》,泣曰:“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留梦炎使医持药杂米饮进之,枋得怒曰:“吾欲死,汝乃欲生我邪?”弃之于地,终不食而死。

    (节选自元·脱脱《宋史·谢枋得传》)

    【注】①忙兀台:人名。②瀛国公:南宋恭帝被俘以后,被元朝封为瀛国公。

    【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管如德将旨江南求人才(到、往)

    B.因相与痛哭(一起)

    C.强之而(北上)

    D.悯忠寺(贬官)

    【2】下列句中的“之”与“与之言”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辍耕之垄上

    B.汝心之固

    C.下车引之

    D.称善者久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丞相义之,不强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欲死,汝乃欲生我邪?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谢枋得多次拒绝出仕元朝的理由。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边塞诗,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岑参等诗人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B.这首诗是写诗人在东行归乡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朋友,勾起了诗人的复杂情绪。

    C.“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诗写诗人遇到入京使时欲写信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纯朴的描写中十分传神地流露出诗人的情感。

    D.这首诗不假雕琢,而又感情真挚,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2)诗人将万千思绪浓缩在一声“_____”中,从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读出他一方面有着 _____的豪情,另一方面又有着 _____的柔情。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班级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小题。

    1请用正楷字体临写下面的名言,用来布置教室。

    有朋自远方来

    2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姓名:姬杰的姓氏古老而别致,吴优的姓名充满谐音之趣,张宁馨的名字中蕴含了父母对她美好的祝愿……王小花同学很苦恼,她觉得自己的名字太普通,不知怎样介绍给大家,请你结合本学段所学内容,仿照示例,为小花写一段姓名介绍。

    示例:大家好,我叫王小花,我名字中的“花”是冰心笔下的“红莲”,我就如那红莲一般,在母亲的呵护下不惧风雨,茁壮成长。

    我的仿写:

    3小花喜欢朗诵,想在自我介绍时展示一下,朗诵莫怀戚《散步》中的一段。为此,她特 意去请教语文王老师,想得到一些关于朗诵技巧的指导,王老师给了她以下资料:

    (资料链接)

    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一般用着重号“·”标示在词语下面。例:山朗润起来了,水起来了,太阳的脸起来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的,他生长着。

    请你结合资料,帮小花为下面一段文字标注1-2处朗读重音,并简要说明理由。

    (1)重读标注: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理由:

    4活动结束后,小花想用一句话感谢王老师,她应该如何说?(需使用敬辞)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古诗文默写。

    (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3)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落花的生命将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生命的真正价值。[请选用《己亥杂诗》(其五)中的句子填写]

    (5)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如古人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的报国情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请选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句子填写)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小说、要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项,结合提供的故事情节分析加点人物的形象。

    A.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水浒传》)              B.李逵沂岭杀四虎《水浒传》)

    C.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世说新语》)              D.小翠医治元丰(《聊斋志异》)

    我选( )项,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

    段梅红

    ①“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中国文化中自古至今传承着“民以食为天”的警训。然而,曾经的贫穷、饥饿、匮乏与我们渐行渐远,“吃”便被赋予了许多生理需要之外的社会功能,也有了诸多社会表现,“舌尖上的浪费”就是其中一种。

    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对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4个城市的366家管饮企业开展了长达5年的追踪研究,2018年底,发布了《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出,食物浪费的严重程度已非“触目惊心”四字所能概括。

    ③根据《报告》,我国城市餐饮业餐桌食物浪费高达1700万~1800 万吨,相当于3000 万~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中国餐饮业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 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餐馆的食物浪费量更大,因为这样的场合往往是朋友相见、商务聚会的场所,点餐、就餐往往更注重“面子”。这类聚会还伴有大量酒水消费,因而会减少对其他食物的食用,常常导致更为严重的食物浪费。据《报告》大型餐馆商务聚会类型的平均浪费率高达38%。

    ④校园也是浪费的“重灾区”。各种供餐方式中,以盒饭浪费最严重,浪费量高达每人每餐 216克,约占食物供应量的1/3。换句话说,1/3学生的盒饭被倒掉了。香港《南华早报》也曾刊文指出,内地大学校园里 2800万大学生每年扔掉的粮食足以养活1000万人。

    ⑤要知道,这只是“城市餐饮”这一环节中的浪费。其实在消费前的制作环节,很多浪费行为已经在厨房开始了。比如,不少烹饪食材其实只使用一部分;一些用于吊汤的食材大部分被丢弃;为了口感,板端挑剔地选用食材;为了卖相很多食材只是入眼而非入口。

    ⑥如果继续向前追溯,在食物进入市场流通之前,浪费已经出现。现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我国每年仅在粮食存储、运输和加工等环节造成的损失就在 350 万吨以上。对此,《经济日报》曾报道,我国每年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环节产生的浪费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⑦或许很多人还未意识到,餐桌浪费不仅意味着大量食物被扔掉,更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时所投入的大量淡水资源、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等的无效消耗。同时,处理这些厨余垃圾也将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如果我们能够减少或避免浪费食物,那么,每年就会有 250万亿升的淡水、11113亿千瓦时的电力、1819平方千米的森林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⑧如果美食不可辜负,那么食物就是我们与自然最近的红线,我们有千万种理由让每一粒米、每一叶菜都能最终囿于厨房和餐桌。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从选文说明内容看,“舌尖上的浪费”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餐饮浪费:餐桌食物浪费、大型餐馆浪费、_____;二是消费前的环节浪费:厨房浪费、②_______等方面。

    【2】第③段中加点的“仅”“就”能否删除?为什么?

    【3】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中国式剩宴”正成为网络热议话题,“光盘行动”越来越受人们关注。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

  • 14、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三病

    张培锋

    ①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书,其中很多话,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深长思之,可以启迪心智。比方说“讳贫者死于贫,胜心使之也;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讳愚者死于愚,痴心覆之也”这句话,愈琢磨愈觉得其理深刻,或许,这就是古代经典永久的魅力所在:典雅、通透,言简意赅却意蕴深刻。

    ②胜心、畏心、痴心可以说是人生的三病,陈继儒分别将其对应于贫、病、愚这三种人们最忌讳的东西,用“使之”“蔽之”“覆之”三个词语将其连贯起来,可以说探到了病根。换句话说,表层的病状是贫、病、愚,而深层的病因则是胜、畏、痴。意思是说:要想除掉前者,必须从后者入手,也就是从心底下功夫。

    ③所谓从心底下功夫,就要分析一下胜心、畏心和痴心这三种心了。胜心也就是争强好胜之心。看别人开了辆名车,我也非得买一辆不可,并且一定要胜他一筹。从某种意义上看,正是这种心促使人们不懈追求,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进步有时也会有进步的代价,譬如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随之就出现了追求手机品牌等盲目攀比现象。过犹不及,如果一味争强好胜,并任其泛滥,那么这种“进步”带给人们的就未必是幸福,因为物质层面的东西,往往需要人们用心感受才有意义。物欲横流,心灵迷失,由此也就有了“穷得只剩下钱了”之说。应该说,物质富足只是精神富足的前提,却未必一定带来精神上的富足,而后者才是根本。

    ④畏心,就是讳疾忌医之心,表现之一是怕别人知道有病而不敢或不肯就医,究其根本是怕病、怕死。但怕就不得病、不会死了吗?殊不知这种怕本身就是致病的根源啊!有些人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吓死的。其实,即使得了病,也应该以豁达之心对待,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任他多么高贵、富有,在死亡面前却是一律平等的。如此想开了,有病求医问药,病可能就好了。讳病还有另一种表现,就是偏信养生。养生本身没有错,但如果把它看得太重,疑神疑鬼,那么养生就可能变成“害生”。真正的养生,应该心胸开阔,豁达大度,如此,可能反而不会得病,甚至活得更好些,这其中的辩证关系是值得深思的。

    ⑤痴心则是愚蠢的根源。有些人怕别人说自己无知,总是装出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的样子,殊不知这本身就是无知、愚蠢的表现。孔子说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自己不知道,那才是智慧。何以故?天下之事,我们知道的总是少数,不知道的总是多数,故而求知的过程是无止境的。知道自己无知,才可能开启智慧之门,忌讳说自己无知,恰恰证明自己的无知、愚蠢。

    ⑥较之古人,以上“三病”,现在不少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应该平心静气,用平常心看待得失,用理性的态度审视生老病死,直面真实的自己,这样才会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有位哲人说:有些人活着是为了吃饭,有些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如何“活着”,才是人生之大事啊!

    (选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窗幽记》之所以值得人们阅读,是因为这本书语言典雅、感悟丰富、意蕴深刻,启迪心智,魅力无穷。

    B. 物质的富足并不一定能带来精神的富足,开着高级轿车斗富、吃着山珍海味比阔的现象,就是精神贫穷的表现。

    C. 作者在剖析人生“三病”时,从现象入手,深入分析产生这三种心理偏差的原因,揭示出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

    D. 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①②段引出论题,③④⑤段分析说理,结尾提出要提升人生的境界,活出精彩。

    2文中第⑤段划线语句是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选文,谈谈如何才能摆脱人生“三病”。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请以“假如我   ”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假如我也有七十二变”、“假如我有一双翅膀”、“假如我是太阳”等。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