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筹划 鞠躬尽瘁 家喻户晓 锋芒必露
B.取缔 妇孺皆知 蓬断草枯 无瑕兼顾
C.谰语 一如即往 莫名其妙 若有所失
D.蜂拥 万丈狂澜 一泻千里 悬崖峭壁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着落(zháo) 闭塞(sè) 膳食(shàn) 一呼百应(yìng)
B.恬静(tián) 矜持(jīn) 舵手(duò) 杳无消息(yǎo)
C.舟楫(jí) 炽热(zhì) 笔砚(yàn) 怅然若失(chàng)
D.糜子(méi) 徘徊(huái) 诡谲(jué) 伤痕累累(léi)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雄跨(kuà) 雕镂(lòu) 田畴(shòu) 惊心动魄(pò)
B.窒息(zhì) 荧光(yíng) 喧嚣(xiāo) 殚精竭虑(dàn)
C.翘首(qiào) 丘壑(hè) 嶙峋(xún) 屏息敛声(1iǎn)
D.冗杂(rǒng) 蹒跚(pán) 题跋(bá) 藏污纳垢(gòu)
4、下列对作品的表述,不正确一项( )
A.《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也是他以艾青为笔名发表的第一篇作品。
B.艾青的诗中经常出现土地、太阳、火把、黎明、光等事物,诗人赋予它们特定的象征意义,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感情。
C.《儒林外史》这部小说不仅具有深邃的主旨,在艺术上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述中。
D.《儒林外史》将科举制度作为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书中的周进,被吹捧为能作“天地间之至文”,竟连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是谁都不知道,而就是这样一个无知之徒,一旦中举,立刻成为众人艳羡的对象,集名利于一身。
5、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菩萨 惶恐 默契 大庭广众
B.薪金 硕果 醒晤 心不在焉
C.书斋 衰悼 屏障 鞠躬尽瘁
D.过瘾 霹雳 调羹 历尽心血
6、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紫藤萝瀑布》作者按照“忆花--赏花--悟花”的顺序来写,抒发了人生的感慨。
B.《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作者得知先生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倒传来不行的消息,乐景衬悲情,所以说是“双层的悲哀”。
C.《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体裁是寓言。
D.《关雎》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7、下列句子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冬日如宝剑一般不段切割着人们脆弱的神经,然而那寒冷却在一瞬(shùn)间戛(gá)然而止了——春天来了!
B.军号,起源于远古时代的牛角号,由于俱有声音浑厚传播久远和便于携(xié)带等优点,在远古人类狩(shǒu)猎和作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号令作用。
C.我国的航天飞船接踵(zhòng)而至,2022年仅仅空间站建设,就会再进行6次发射,介时彻(chè)底完成空间站建造。
D.本届奥运会的奥运村独具匠(jiàng)心,场馆令人叹为观止,组织工作非凡卓(zhuó)越。
8、宋人或得宝,献诸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日:“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日:“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解释加点字。
(1)宋人或得宝 或(_______) (2)我以不贪为宝 以(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题为“春望”,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结合全诗,说说题目中的“望”字有哪些含义。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10、七年级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下表是某初中学校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表,请概括你读出的两条信息。
用途 |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拥有手机量 | 63% | 97% | 82% |
聊天、玩游戏 | 84% | 96% | 77% |
用于学习 | 11% | 7% | 15%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朋友称谓填空。
示例:童年时代最要好的朋友——竹马之交
①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____之交
②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____之交
(3)“手”,小篆写作“”,而“友”字的小篆写法为“
”。《说文解字》:“同志为友,从二又,相交友也。”请分析上述材料,推测“友”字的本义。
(4)互联网丰富并改变了我们的交友方式。班级举办“网络交友的利与弊”辩论赛,作为反方选手,请你就“网络交友弊大于利”的观点列举三条理由。
我方观点是“网络交友弊大于利”,理由有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将下面的古诗默写完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1】请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后回答问题。
①我叫他老徐,因为苏区人人都这样叫他——教书先生老徐——因为,虽然在东方其他地方,六十一岁不过是政府最高级官员的平均年龄,可是在红色中国,同别人相比,他似乎是个白发老翁。然而他并不是老朽昏聩的标本。
②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两段文字均选自名著《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文中的两位主人公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选自《骆驼祥子》的文段,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祥子没有过这种经验,他冒了汗。到了公园后门,他回了回头,还跟着呢!到了家门口,他不敢站住,又有点舍不得走;曹先生一声也不响,他只好继续往北跑。一气跑到北口,自行车还跟着呢!他进了小胡同,还跟着!出了胡同,还跟着!
选文中的“自行车”对祥子做了一件什么事,让祥子对未来的路重新做了选择?他重新选择的路又是什么?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那一年我读高二,正是需要加速的时候,却因为成绩持续的飞快下滑而自暴自弃。
②无意中参与了一场巷战,并不知道打架的目的是什么,只知道发泄似地冲上去乱打,打到别人都跑走了,我站在一个被打昏过去的男生面前,竞挪不动腿,被路过的一个老师当场捉住,扭送到校长室去。而校长,瞥了一眼我劣迹斑斑的违规记录,便摆摆手说,你回家去吧,以后,也不必再来了。
③我就这样神思恍惚地收拾了书包,被老师遣送回家。走到门口的时候,看见父亲在院子里满头大汗地劈柴,我才突然想要逃掉,却被父亲抬头叫住了。我茫茫然地将一张勒令退学的通知递给他。他看了许久,才叹口气,说,你在家先学习,晚上跟我去校长家坐一坐。
④平生从来没有求过人的父亲,将给我攒好的下学期的所有费用,都提前支出来,换成酒和茶叶,而后趁了夜色,带我去校长家。这也是父亲第一次给人送礼吧,他明显地有些紧张。在一次车祸里,被撞瘸的右腿,走起路来,愈加艰难。在昏暗的楼道里,往上爬的时候,我跟在父亲的身后,看他虚胖的背影,在栏杆上一一划过。偶尔我轻咳一声,会惊得他微微一怔,随即小心翼翼地四下张望一番,确定没有人看到,这才继续溜着墙根前行。
⑤终于敲开校长家门的时候,父亲已是一头大汗。校长开门看到神情谦卑的父亲,先是一愣,随即修见低头缩在后面的我,这才明白过来。勉强让我们进去后,校长并没有因为父亲在,便多么地客气,他只是几句话,便将我重新回校的希望捻灭了。但父亲却是一直微笑听着,点头附和着校长的每一句话,又几近低声下气地反复说,求校长宽容一下,给孩子一个读书的机会。一旁的我,在缭绕的烟雾里听着,突然很想冲出去,再不回头。
⑥但还是跟父亲捱到了最后一分钟。起身要走的时候,校长很坚决地让父亲把东西拿回去。父亲却在他转身去提东西的那一瞬间,拉起我,冲出门去,而校长也动作迅速地紧跟出来。黑漆漆的楼道里,父亲如箭一般地将那些阻挡他的“荆棘”统统地撞了开去。而他那条微瘸的右腿,那一刻也像是被注入了一股非凡的力量,突然间无可匹敌。
⑦将校长甩得无影无踪的时候,父亲终于住了脚,扶着我的胳膊,弯腰大口大口地喘气。片刻后,他抬起头来,无比自信又无比得意地笑道:只要留下了东西,你回校读书的事,肯定就有希望了。而我,却是在他的这句话里,转过身去,无声地哭了。
⑧果真像父亲说的,几天后,我便接到了回校读书的通知。
⑨父亲送我回校的时候,并没有像母亲一样喋喋不休地一路唠叨,而我,也没有向父亲保证什么。但此后的我,却是在心里,将那个晚上父亲奔跑的姿势牢牢地记下,且以同样神奇的速度,紧咬了牙,一直跑到了高考结束。
⑩我的录取通知书,是校长帮我取的。同时交给我的,还有一年前父亲送给他的酒和茶叶。校长捶我一拳,说:你小子记住了,你能有今天,不是因为我给了你机会,而是你父亲,拖着残疾的右腿,拼命跑出来的;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父亲,有那样让人叹服的速度……
⑪原来父爱的速度,刻骨铭心记住了的,不只是我一个人。
【1】阅读全文,给文章起一个合适的题目,并说说你的理由。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
偶尔我轻咳一声,会惊得他微微一怔,随即小心翼翼地四下张望一番,确定没有人看到,这才继续溜着墙根前行。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
黑漆漆的楼道里,父亲箭一般地将那些阻挡他的“荆棘”统统地撞了开去。
【3】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4】结合文章内容,你如何理解第⑨段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14、阅读《沙漠奇遇》,完成下列小题。
沙漠奇遇
[俄]伊•罗索霍瓦茨基
①起伏的地平线上残留着一抹血红,夕阳西沉,放射出几束长长的余晖,和大地告别。
②考古学家米哈伊尔站在巨大无比的两座雕像脚边,他环顾四周的沙丘,隐隐地感到:这儿有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究竟是什么呢?他却无法确定。惶恐不安的感觉占据了他的心头。米哈伊尔端详着巍巍耸峙的雕像,竭力回忆当时的情景。
③五年前,正在准备学位论文答辩的米哈伊尔有机会参加沙漠考察队,在前往沙漠古城遗址的途中,他和另一名考察队员因掉队而在沙漠中迷了路。就在这时候,他们偶然在沙丘之间发现了这两座雕像。
④米哈伊尔清楚地记得,那两座雕像的脸是用粗线条雕刻出来的,几乎分辨不出鼻子,也看不清耳朵,宽阔的嘴巴只是一个窟窿。一对轮廓分明的眼睛在整个脸上显得异常突出,极不协调,菱形的瞳仁、虹膜上的青筋、直愣愣的梳状睫毛十分醒目。
⑤米哈伊尔无论如何也忘不了自己乍一看见雕像的眼睛时的感受——他呼吸急促,呆若木鸡,无法把视线从这对眼睛上移开。他受着某种莫名其妙的外力的驱使,伸开双臂,像梦游似地向雕像走去,直至他的胸口撞到一座雕像的腿,才停了下来。
⑥他定了定神,朝四周扫了一眼,发现他的同伴正在干一件考古工作最忌讳的事情——他从女人雕像的脚上敲下了一小块标本,打算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以确定这些雕像取材于什么物质。这种物质显然不同寻常——它有着某种涡形的纹路,表面还蒙着一层天蓝色的液滴。
⑦几天之后,一架飞机发现了米哈伊尔和他的同伴。在飞回大本营时,两人立下了早日重返沙漠研究这些雕像的志愿。
⑧可是不久,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了,米哈伊尔上了前线;而他的同伴在研究那块雕像物质时,实验室发生了爆炸,他在事故中不幸身亡。
⑨战争结束后,米哈伊尔又恢复了以往的生活,他打算重新开始那些原先没有完成的研究。他很快组织了一支新的考察队,向沙漠进发。
⑩考察队的一架飞机终于在沙漠上空发现了寻觅已久的雕像。现在米哈伊尔正站在雕像面前。
⑪落日尚未全部从地平线上隐去。天地尽头,沙砾似乎正在熔化,形成一条奔腾的火龙。一阵风吹过,沙子簌簌作响。
⑫只有雕像仍旧纹丝不动地站在那里,仿佛比这沙漠更缺乏生气。整整五年,它们就这样一动不动地矗立着,狂风泄怒于这些高大的障碍,从四面八方侵蚀它们。时光像沙子一样从它们身边流逝,带走人间的欢乐和痛苦。但米哈伊尔总感觉这儿发生了某些变化,却又说不出变化在哪里。为此,他既感到生气,又有些惶惑。他从口袋里掏出钱夹,取出一张照片,那是五年前他在雕像前的留影——这是怎么回事?这不可能!不可能!
⑬米哈伊尔把目光从照片移向雕像,然后重又移回照片。照相机是不可能出差错的,莫非是他的眼睛看花了不成。他走近一些,又退后几步。不,眼睛并没有看花。照片上,那座女雕像笔直地站着,两手下垂;而眼前,她已改变了姿势:两膝微屈,一只手伸向脚边,伸向被敲掉一块的那个地方。而那座男雕像则向前跨了一步,朝那女雕像侧过半边身子,仿佛在庇护她,右手伸向前方,握着一件武器一样的东西。
⑭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对于米哈伊尔来说,周围的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他的脑海里除了雕像,再没有其他任何事物。
⑮一个中心思想已经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即使就地球上的生物而论,其生命的基本过程所持续的时间也相去极远,以致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相比,差异就像一天与十年或一百年相比那样悬殊。老鼠把食物全部消化掉,至多不过需要一至一个半小时,而蛇却要几个星期。某些细菌的细胞每隔一两个小时就发生分裂,而许多高级组织的细胞却要好几天才能分裂一次。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空间和自己的生命期限。
⑯两座雕像仍旧纹丝不动地矗立在那儿,但米哈伊尔已经领悟到这种静止不动只是一种假象,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雕像,而是来自其他行星,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生物,他们由另一种材料构成,他们有自己的时间。我们这儿的一百年,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瞬间。显然,他们那儿非生物界的运动过程,也是按照另外一种节律,一种较慢的节律进行的。这个女人感到脚上疼痛,并开始对此作出反应,这竟用了五年时间;那个男人则用了五年时间才向前跨了一步。
⑰米哈伊尔的脑海里一下子涌现出许多问题。那男人拿的是什么样的武器?它的杀伤力强吗?要过多少年那男人才射击呢?想到这里,他忽然发现前面的两个问题是多么无足轻重,地球上的居民要对付这些天外来客是轻而易举的,他们可以击落那男人手中的武器,也可以用钢缆把这些生物捆绑起来。谁的时间推移得快,谁就能取得胜利。
⑱米哈伊尔接下来考虑的是:怎样去和这些天外来客交往?怎样去了解他们的故乡,并向他们介绍地球?要知道,今天向他们提出问题,要过几十年才能为他们所理解;等他们对此作出答复,那又要过去几十年、几百年。何况,地球居民和天外来客要取得哪怕是最起码的相互了解,也必须提出许多问题,这样就需要几千年时间……
⑲沙漠尽头火红的地平线正渐渐暗淡下去,一堵墙垣似的火烧云已隐没在沙丘后面,唯有一长束橘红色的余晖告诉人们,太阳是这样被不可抗拒的时间送走的。
(有改动)
【1】小说的情节围绕沙漠中的两座雕像展开,请你按照时间顺序,将下面的情节补充完整。
①______,贸然取下样本→获救离开雕像,因故中断研究→②______,③______→明白雕像实质,引发时空感悟
【2】第⑯段米哈伊尔发现那两座雕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外星生物,前文对此其实早已有多处暗示,请简述其中三处。
【3】第⑰⑱段中主人公的提问把读者引入沉思。请你从中选择一个米哈伊尔提出的、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结合文意,说一说他提出这个问题的由来。
【4】下面是对这篇科幻小说的阅读理解,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甲)米哈伊尔是一位热爱科学、有执着研究精神的考古学家,他两度来到沙漠,都是为了探求两座雕像的奥秘。
(乙)文中几段景物描写,写出了沙漠落日的壮丽苍凉,表现出时间的流逝,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气氛,既串联起情节的发展,又暗示了文章蕴含的深意。
(丙)第⑮段中用老鼠与蛇对比,又用某些细菌细胞与高级组织细胞对比,是为了让读者易于理解“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空间和自己的生命期限”。
15、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写一则120字以内的评论,要求观点鲜明,表达得体。
满头银丝如雪,他斜挎着深绿色的布包,身姿笔挺地站在地铁车厢里,腰部挂着的LED小牌上,“勿需让座”四个字分外显眼……最近,大连老人刘增盛乘坐地铁时挂出“勿需让座”提示牌,引发了全国网友狂赞,被称为“硬核大爷”。
刘增盛今年76岁,每天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他挂上这样的牌子,主要是怕给其他乘客增加负担。他说:“一个老年人,站在年轻人身前,他还得站起来让座……万一人家本身就累了或者不舒服,这不就尴尬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