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常温下,向溶液中逐滴加入
溶液,混合溶液的
变化情况如图中所示曲线(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的
B.
点时加水稀释溶液,
减小
C.在点,
D.在
点,
2、下列关于酸式盐NaHY的水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酸式盐的水溶液一定显酸性
B.在该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可能
C.该溶液体系中一定存在方程式
D.若能水解,水解方程式为
3、下列微粒的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或空间结构错误的是
选项 | 微粒 | 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 | 空间结构 |
A | 0 | 正四面体形 | |
B | BF3 | 0 | 平面三角形 |
C | 1 | V形 | |
D | HClO | 2 | 直线形 |
A.A
B.B
C.C
D.D
4、可逆反应:2NO2 2NO+O2在定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 n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 nmolNO
③用NO2、NO 、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⑧NO2 、NO、O2的分子数之比为2:2:1的状态
A.①③④⑦ B. ②③⑤⑦ C. ①④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
5、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向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气体X | 产生白色沉淀 | X一定是Cl2 |
B | 向NaAlO2溶液中持续通入气体Y | 先出现白色沉淀,最终沉淀又溶解 | Y可能是CO2气体 |
C | 向Na2CO3溶液中加入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硅酸钠溶液中 | 产生白色浑浊 | 酸性:醋酸>碳酸>硅酸 |
D | 向盛有KI3溶液的两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 | 前者溶液变蓝色,后者有黄色AgI沉淀 | KI3溶液中存在I |
A.A
B.B
C.C
D.D
6、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mol H2与0.5 mol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烧热
B.1 mol H2SO4与1 molBa(OH)2反应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
C.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
D.△H>0表示放热反应,△H<0 表示吸热反应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性炭的漂白原理与SO2的漂白原理相同
B.可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AlCl3的方法制备金属铝
D.将MgCl2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可获得MgCl2固体
8、某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分子中含有3个-CH3,则该结构的烃的二氯取代物最多可能有( )(不考虑立体异构)
A.11种 B.10种 C.9种 D.8种
9、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氯水中存在的平衡:Cl2+H2OH++Cl-+HClO,当加入适当的NaHCO3(s)后,溶液颜色变浅
B.在K2Cr2O7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2O
2
+2H+,若向K2Cr2O7溶液中滴入5~15滴浓硫酸,溶液颜色橙色加深
C.对于反应体系CO(g)+NO2(g) NO(g)+CO2(g),给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
D.对于反应2NO2(g) N2O4(g) ΔH<0,平衡体系升高温度颜色变深
10、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B.
C.
D.
11、二氟化二氧(O2F2)是一种极强的氧化剂和氟化剂,分子结构与过氧化氢相似,性质极其不稳定,可以发生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S2->O2->F-
B.O2F2分子中氧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
C.O2F2分子中极性键与非极性键数目之比为2:1
D.HF在标准状况下呈液态,主要原因是极性较强,范德华力较大
12、己知N2H4(l)+O2(g)=N2(g)+2H2O(l) ΔH=-622kJ/mol为肼(N2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则0.5molN2H4(l)在该条件下完全燃烧时
A.放出311kJ热量
B.吸收311kJ热量
C.放出1244kJ热量
D.吸收1244kJ热量
13、在催化剂作用下,可逆反应2SiHCl3(g)⇌SiH2Cl2(g)+SiCl4(g)在温度为323K和343K时SiHCl2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如图所示(已知:反应速率v=v正-v逆=k正-k逆
,k正、k逆分别为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x为物质的量分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43K时,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为22%
B.343K时,反应的平衡常数约为0.02
C.323K时,提高反应物压强或浓度可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a处的1.1,且a处的反应速率大于b处的反应速率
14、某温度时,AgCl(s)⇌Ag+(aq)+Cl-(aq)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AgNO3,可以使溶液由c点变到d点
B.加入少量水,平衡右移,Cl-浓度减小
C.d点没有AgCl沉淀生成
D.c点对应的Ksp等于a点对应的Ksp
15、下列叙述正确的个数 ( )
①己烷有4种同分异构体,它们的熔点、沸点各不相同
②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区分甲烷和乙烯
③乙烷室温下能与浓盐酸发生取代反应
④乙烯和聚氯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⑤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说明生成的甲烷的氯代物具有酸性
⑥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⑦甲烷与足量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可生成难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A.1 B.2 C.3 D.4
16、下列熔点比较正确的是
A.>
B.金属锂>金属钠>金属钾
C.新戊烷 >异戊烷 >正戊烷
D.H2O > CH4 > SiO2
17、室温下,pH 均为2的两种一元酸HA和HB各1mL,分别加水稀释,pH 随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A的酸性比HB的酸性弱
B. a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弱
C. 若两溶液加水稀释,则所有离子的浓度都减小
D. 对a、b两点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c(A-)/c(B-)减小
18、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丙烷的二卤代物有4种,则其六卤代物是2种
B. 对二甲苯的一氯代物有3种
C. 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含3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所得产物有3种
D. 某烃的同分异构体只能形成一种一氯代物,其分子式可能为C5H12
19、下列离子能促进水电离的是
A. H+ B. [H]-
C. D.
20、设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HF含有的分子数为0.5
B.100g46%的乙醇溶液中含O-H键的数目为
C.12g晶体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0.2
D.在合成氨反应中,当有2.24L(标况下)氨气生成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3
21、研究表明CO与N2O在Fe+作用下发生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两步反应分别为①N2O+Fe+=N2+FeO+(慢)、②FeO++CO=CO2+Fe+(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②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B.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总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由反应②决定
C.FeO+使反应的活化能减小,FeO+是中间产物
D.若转移1 mol电子,则消耗标况下11.2 L N2O
22、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夹持装置已略去)
A.丙烯气体的收集 | B. 银氨溶液的制备 | C. 乙酸乙酯的制备 | D. 验证酸性: CH3COOH >H2CO3>C6H6O(苯酚) |
A.A
B.B
C.C
D.D
23、工业上可用甲烷氧化制备甲醛,该反应的副产物主要有CO、
。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某催化剂,按物质的量之比1∶1投入甲烷和氧气,分别于不同温度下反应相同时间,测得甲醛、CO的选择性及甲烷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注:HCHO的选择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备甲醛的反应中,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B.低于650℃时,随温度的升高,甲烷的转化率增大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C.650℃时,体系中
D.650℃时,甲醛的产率为20%
24、用标准的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若测定结果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A.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KOH中混有NaOH杂质
B.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他操作正确
C.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后再用未知液润洗
D.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25、(1)选择适当化学试剂除去下列物质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使目标物质得到提纯;
| 混合物 | 试剂 | 分离方法 |
① | 苯(苯酚) | ______ | ______ |
② | 乙炔(硫化氢) | ______ | ______ |
(2)给下列有机物命名:
① 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26、有机物A是一种纯净的无色黏稠液体,易溶于水。为研究A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解释或实验结论 |
(1)称取A物质18.0g,升温使其汽化,测其密度是相同条 件下H2的45倍。 | 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 |
(2)A的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 |
A中含有____种氢原子且吸收峰面积比为____ |
(3)另取A18.0g与足量的NaHCO3粉末反应,生成0.2mol CO2,若与足量钠反应则生成0.2molH2。 | A中所含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___
|
(4)将此18.0gA在足量O2中充分燃烧,并使其产物依次 缓缓通过浓硫酸、碱石灰,发现两者依次增重10.8g和26.4g。 | A的分子式___________ |
(5)综上所述,A的结构简式为____ |
27、(1)在25℃、101kPa下, 1g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55 kJ的热量,写出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2)2Zn(s)+O2(g)=2ZnO(s) ΔH1 = —702 kJ/mol
2Hg(l)+O2(g)=2HgO(s) ΔH2 = —182 kJ/mol
由此可知ZnO(s)+Hg(l)= Zn(s)+HgO(s) △H3= 。
(3)已知 2SO2(g)+O2(g) =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的 ΔH=—99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A、C分别表示 、 ,
②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 。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降低? ,理由是
③图中△H= kJ·mol-1。
28、已知常温下部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化学式 | HF | HClO | H2CO3 | NH3·H2O |
电离常数 | 6.8×10−4 | 4.7×10−8 | K1=4.3×10−7 K2=5.6×10−11 | Kb=1.7×10−5 |
(1)常温下,物质的量溶度相同的三种溶液①NaF溶液②NaClO溶液③Na2CO3溶液,其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2)25℃时,pH=4的NH4Cl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
(3)NaClO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为_______
(4)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所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5)常温下,0.1mol/L的氨水和0.1mol/L的NH4Cl溶液等体积混合,判断混合溶液的酸碱性_______(填“酸性”“碱性”“中性”)
(6)25℃时,将amol·L-1的氨水与0.01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完后溶液中c(NH)=c(Cl-),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_______。
29、分析以下分类:①C与
C、②O2与O3、③正丁烷和异丁烷、④甲烷与丙烷、⑤乙醇与乙酸,请用数字序号回答问题:
(1)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_____;
(2)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___;
(3)属于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30、科学家预言,燃料电池将是21世纪获得电能的重要途径。
(1)氢氧燃料电池是将H2通入负极,O2通入正极而发生电池反应的,其能量转换率高。
①若电解质溶液为KOH,其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池总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电解质溶液为硫酸,其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几年开发的甲醇燃料电池是采用铂作电极催化剂,电池中的质子交换膜只允许质子和水分子通过。其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Pt(a)电极是 _____ 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Pt(b)电极发生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③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如果该电池工作时电路中通过3 mol电子,则消耗掉的CH3OH有________mol。
31、现有室温下溶质浓度均为的几种溶液:①盐酸、②硫酸、③醋酸、④硫酸铵、⑤氨水、⑥氢氧化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室温时,若用①滴定⑤,最佳的指示剂为____________,滴定终点时溶液呈____________性
(2)在④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
(3)将③、⑥混合后,若溶液呈现中性,则消耗量溶液的体积为③____________⑥(填“>”、“=”或“<”),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4)在常温下,将的②与
的⑥溶液混合后(假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混合前溶液的体积之和),溶液的
____________(已知
)
(5)在常温下,六种液体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6)若将③溶液和⑥溶液按体积比2:1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则混合后溶液中____________
(填“>”、“=”或“<”)
(7)常温下将③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下列表达式的数据一定变大的是____________
A、 B、
C、
D、
32、具有α—H的醛(或酮),在稀NaOH的催化下,α—H加成到羰基氧上,生成β—羟基醛(或酮),然后受热脱水生成α、β—不饱和醛(或酮):
(1)①和②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
(2)由此信息,完成下列方程式的书写:
①+CH3CHO
____;
②+
___+H2O
③___+____+ H2O
33、制备溴苯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开始前已向仪器A中加入的固体药品是铁粉,则装在左侧分液漏斗中的液体药品是 。
(2)写出实验室制溴苯的化学方程式 。
(3)该反应装置中冷凝管B有上、下两个口,冷却水应从 口进入(填“上”或“下”)。
(4)右侧分液漏斗中的物质在 加入A中(填“反应前”、“反应中”或“反应后”),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作用是 。
(5)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
(6)该过程可以如下表述:3Br2+2Fe=2FeBr3 ; Br2+FeBr3=FeBr4-+Br+ (不稳定) ;
+Br+→[
] ; [
]+FeBr4-→
+HBr+FeBr3 。
由上述反应可推知:+Br2 →
+HBr 中的催化剂为 。(填字母)
A. Br2 B.FeBr3 C.Br+ D.FeBr4-
34、为了合理利用化学能,确保安全生产,化工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化学反应的焓变,并采取相应措施。化学反应的焓变通常用实验进行测定,也可进行理论推算。
(1)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
(2)实验测得,1 g乙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释放出29.7 kJ的热量,试写出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3)依据盖斯定律可以对某些难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定的化学反应的焓变进行理论推算。试依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2C(s)+2H2(g)+O2(g)===CH3COOH(l)的焓变为_________。
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 ΔH1=-870.3 kJ·mol-1
②C(s)+O2(g)===CO2(g) ΔH2=-393.5 kJ·mol-1
③H2(g)+O2(g)===H2O(l) ΔH3=-285.8 kJ·mol-1
35、Ⅰ.已知K、Ka、Kw、Kh、Ksp分别表示化学平衡常数、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盐的水解平衡常数、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
(1)有关上述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它们都能反映一定条件下对应反应进行的程度
b.它们的大小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常温下,CH3COOH在饱和CH3COONa溶液中的Ka大于在水中的Ka
d.一定温度下,在CH3COONa溶液中,Kh=Ka·Kw
(2)25℃时,将amol·L-1氨水与0.01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H)=c(Cl-),则溶液显____(填“酸”“碱”或“中”)性;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Kb=____。
(3)25℃时,H2SO3HSO
+H+的电离常数Ka=1×10-2mol·L-1,则该温度下pH=3、c(HSO
)=0.1mol·L-1的NaHSO3溶液中c(H2SO3)=____。
Ⅱ.测定用Na2S2O3处理后的废水中NaCN的含量。
已知:Ag++2CN-=[Ag(CN)2]-,Ag++I-=AgI↓;且CN-优先与Ag+反应。
(4)Na2S2O3溶液与NaCN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遇Fe3+呈血红色的物质,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5)取200.00mL处理后的NaCN废水于锥形瓶中,滴加儿滴KI溶液作指示剂,用1.30×10-4mol·L-1的标准AgNO3溶液滴定,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1.50mL。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
②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是____mg/L。
36、氮的化合物应用广泛,但氮氧化物是重要的空气污染物,应降低其排放。
(1)用和
可合成氮肥尿素
已知:
;
;
用和
合成尿素
副产物是液态水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工业上常用如下反应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在温度为
和
时,分别将
和
充入体积为
的密闭容器中,
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根据如图判断该反应的∆H_______0 (填“”、“
”或“
”),理由是_______。
②温度时,
内
的平均反应速率
_______,反应的平衡常数
_______。(保留三位小数)。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为在提高反应速率同时提高
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填标号)。
A.改用高效催化剂 升高温度 C.缩小容器的体积 D.增加
的浓度
(3)利用原电池反应可实现的无害化,总反应为
,电解质溶液为
溶液,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4)氮的一种氢化物,其水溶液酸性与醋酸相似。常温下,将
的
与
的
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存在
,则该混合物溶液呈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溶液中
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