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劳动课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B.纵观古今,每一个实现梦想的人,都会经历追梦、筑梦、圆梦三个阶段。
C.长期吃外卖快餐的人容易生病,是因为油盐摄入过度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
D.济南市通过主流媒体发布各种科普知识,为市民穿上疫情防控的“无形防护服”。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河北省发挥京津冀的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建设环京津特色小镇,给当地带来持续的发展动力。
B. 一声声抑扬顿挫的朗读,或慷慨激昂,或深沉低回,尽显无穷的语言魅力。
C. 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作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书法艺术之美表现得惟妙惟肖。
D. 叹为观止的沙丘奇景,广袤无垠的沙漠风光,这就是阿布扎比的沙漠地带!
3、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与原文不符的一项( )
A. 保尔创作的小说是《暴风雨所诞生的》。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描写了保尔怎样对待监狱、战争、工作友谊、爱情、疾病等。
C. 保尔是以作者自己为原型塑造出来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典型形象。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原稿被一把火烧了。
4、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时候我整天用差不多和我一样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到了晚上,简直是筋疲力尽。
B.近日,滨海市马路弯发生了一起惨绝人寰的交通事故:张某某驾驶电动三轮车闯红灯,与一辆小型轿车发生碰撞。
C.毛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呈现的是百万雄师以摧枯拉朽之势强渡长江、解放南京的磅礴场景。
D.如果每个人都是正人君子,菩萨圣贤,这样的社会,就不需要法制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行为,不需要用法制来防范和保护个人。
5、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下列小题。
饮 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6、根据要求默写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 。
②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 , 。
④ ,身世浮沉雨打萍。
⑤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
名句是 , 。
⑥杜甫的《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的诗句是: , 。
7、《傅雷家书》一定有许多地方引起了你的共鸣。请根据你印象深刻的一处内容,说说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人?
8、①记得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需要思索。
②翻开中外五千年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大凡有过卓越成就的人,都与“思索”结有不解之缘。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牛顿提出了天体运动方面的定律之后,经过自己反复思索和实验,终于发现了震惊世界科坛的“狭义相对论”。爱迪生在实验灯泡的过程中,经受了几万次试验的失败,终于,他成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成功就是思索的结果。不能想象,他在其中任何一次失败之后,停止了思索,而最终能够制成电灯来造福人类。可见,思索是何等的重要。凡事思索了再做,做起来就会比较得心应手。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③那么,青年面对生活是否也要注重思索呢?答案也应当是肯定的。
④青春是短暂的,但它却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青年时期,一个人要审慎地思索人生的意义,探索生活的道路。走好这一步,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这一点来说,青年更需要思索。
⑤如今,我们面临社会经济转型,面对现代产业和高新技术,将会遇到许多不甚了解,甚至是全新的问题。时代在向我们挑战,青年人任重道远,不思索行吗?
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失去思索的生活是平庸的、僵化的生活。思索,不是胜利的附庸,而是成功的前奏。它能驱散意识中的迷雾,融化灵魂中的冰霜,把人引向无比幸福的明天。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以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开头,有什么作用?
【3】【3】文段②中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4】【4】结合文段内容,简要谈谈为什么“青年更需要思索”。
【5】【5】举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证明“失去思索的生活是平庸的、僵化的生活。”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郑国有一个人在一棵树下避暑,他随着阳光变化和树影移动,挪动自己的席子,以此来纳凉。等到黄昏时,他又把席子铺到树下。月亮出来了,他又按月光和树影移动,挪动席子来避免露水淋湿衣服,结果露水照样淋湿了他的衣服……
郑人用“纳凉”的办法来“防露”,历来被当成笑柄,其实生活中与郑人思维方式相同的人并不少见。然而,往往只有适应客观环境变化,不断更新观念,才能推进事情发展。
要求:请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5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